罗一民 南通十年“做学问”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id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通现象”的缘起与提出
  
  在中国经济大省江苏,其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一向受到国人关注,所谓苏南模式,苏,锡,常速度,普通人都能耳熟能详。但在此之前,若要是提到南通,相信绝大多数人会不甚了了。在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掀起的长三角开发大潮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南通陷入了被苏南和其他大多开放城市迅速拉开差距的尴尬之中,淘汰出苏南经济板块。直至本世纪初,南通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是江苏13个地市后几位的落伍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到了2005年,南通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等主要经济指标一跃而上,有的甚至坐上江苏省的第一把交椅。随后3年,南通的GDP增速—直是第一。至2009年,在长三角16个核心圈城市中列第一位。
  与经济崛起同步飞跃的,是更为喜人的社会进步。按照江苏省定全面小康建设标准,2009年,南通比省定要求提前三年在江苏江北率先达标。
  与此相印证的是,短短数年间,南通神话般地相继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级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保护臭氧层示范城市,科技强警示范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为数不多的政法综治工作最高奖项——“长安杯”……
  是什么赋予南通经济和社会以巨大的推动力?这成了一个谜,吸引了大批媒体记者和学界专家纷至沓来。2QQ8年,中共中央党校专门成立以亚太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瑞璞教授为组长,包括有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白津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晓西等在内的一批重量级专家学者,组成一个名为“南通现象”的课题组,深入开展调研,数月之后,课题组写成一篇题为《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跨越之路——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与启示》的课题研究报告,试图全面破解南通迅速崛起的迷局。报告形成后。引起各方领导和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南通现象”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
  近几年来,江泽民、朱镕基、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罗干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南通考察,对这座城市的巨变给予积极评价。2009年8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南通后说,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有好多“全国之最”,最重要的是这个地方人杰地灵,通江达海,不仅具有区位优势,而且很有发展潜力,还有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人才济济,整个城市都是很好的。同年底,著名学者和作家余秋雨相隔10多年后再次来到南通别有一番感受:“南通是江海交汇处的一颗明珠,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现代化的程度,百姓安居乐业的程度,生态环境保护的程度令人惊喜,南通的发展堪称城市美学的范本”。“南通天时地利人和集于一身,百脉俱开,路路皆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势头上,进入了又一个黄金发展期。”
  南通奇迹般发展的背后,必然会有更深层次的,更丰富的,或更为复杂的内涵和动因,如果把科学发展“南通现象”比喻为进入新世纪后,在长江入海口处这块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热土上,由770万江海人民共同上演的一出威武雄阔的活剧,那么,其中一个重要角色肯定就是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
  1999年11月,时任江苏省工商局副局长的罗一民被省委下派到南通,先后任常委,副市长,市长,2002年12月,被任命为市委书记至今。这位文科出身,从南京大学校园走出的有着儒雅之气的干部,到地方工作10多年,与南通结下了不解之缘。
  10年,对于罗一民本人,无疑将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而这10年来罗一民的所作所为以及心路历程,一个主政者与这座城市所演绎的生动故事,无疑也成为人们感兴趣的兴奋点。目前,记者专程赴南通采访,在一个饭店的前厅处终于“截”住了行色匆匆的罗一民。就在饭店前厅的茶座里,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坦诚的访谈……
  
  “把领导工作当着一门真正的学问来做,这门学问最好的成果,就是—定要让南通的老百姓说好,而且是真心说好”
  
  “学而优则仕”,在当今中国官场,具有高校工作背景的官员,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但20多年前罗一民离开高校到地方工作时,这种现象还不多见。
  罗一民1977年3月考进南京大学,先学中文,再读法律,直至1986年10月以南京大学法律系党总支副书记的身份前往地方挂职,在南京大学“浸淫”的近10年时间,对罗一民后来的从政影响甚远。影响最大的,就是在学校里养成的“做学问”的习惯。
  “学校工作一般来说,主要是做学问:那么到地方上工作,能不能也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做?”从挂职江苏省高邮县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起,罗一民便时时刻刻琢磨管理学是什么、领导科学是什么,渐渐有了心得:做领导工作,就好比学校做学问的道理一样:第一,必须探索和遵循客观规律,求真务实,不能搞“假、大、空”;第二,领导工作要出成果,同样来不得半点偷懒,玩滑,讨巧,糊弄人是糊不过去的,必须是实打实的,经得起社会和历史的检验。
  从到南通的第一天起,罗一民就坚定了一个信念:在南通做这个“学问”,一是真正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探索,创造,这比任何高谈阔论都有意义:二是一定要取得实实在在,经得起人民群众和历史评判的成果——“我一定要让南通的老百姓说我好,而且是真心说我好。”
  这样的理念,罗一民公开讲了出来——他要让南通人民来监督自己的所作所为,同时也是为了打消人们对他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一些疑虑。2001年2月,南通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新一任市长罗一民走上主席台,向全体代表和南通人民郑重承诺:
  “大家已经完成了法律形式上的选举,但是,内心深处的选举还远未完成。我的最大愿望就是,将来,我卸去市长职务的时候,在座的各位,能夠庆幸地说:当初,我们没有授错票,选错人。我相信,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南通一定会傲然崛起在苏中大地,巍然屹立在扬子江畔、黄海之滨!”
  10年后的今天,作为记者的我翻阅当地报纸上业已泛黄的新闻,读着这些生动深情,富有个性的话语,一个执政者的激情与使命感,仍然让人倍感温暖和亲切。
  采访罗一民之前,我已经接触过当地不少人士,说起南通进入新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多显得自豪,且众口一词都说罗一民的好话——那是发自内心的由衷之言,绝非虚情假意的“套话”。就连搭出租车时,与当地“的哥”聊起这个话题,他们也会由衷地赞叹两句。有哪个城市的“的哥”会如此不吝溢美之词赞颂自己的父母官?以记者走南闯北的阅历,南通绝对是个例外。
  还听说,近年来多位党和国家领导 人视察南通,必去著名的狼山看看,而狼山广教寺的老和尚,居然也会在不经意间,情不自禁地对南通市委,市政府赞誉有加……
  “我知道这些事后,心里感动得很,我们的老百姓太好了。”罗一民告诉我说。而外界对此事的一个评价,也让他深为认同:干部也是需要鼓励的,这个鼓励既是来自上面的,更是来自老百姓的,那他越干越带劲,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你干得越好,老百姓越鼓励你,你就越觉得,不能干不好,干不好就会有愧于他们,越发不敢懈怠,越要把它干好……
  前前后后,放电影似的,回头看,罗一民感到欣慰。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10年前就职仪式上的那番真情告白,变成了当地百姓的现实感受。
  他是个一诺千金的人,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而南通老百姓也给了他最丰厚的回报,那就是,将他们内心最珍贵的一“票”投给了他。
  
  “获得百姓认可,不能靠说,要靠干得好;干得好,不能靠作秀和短期行为,得从南通长远,根本、全局性利益考虑,实实在在做事”
  
  在南通人民的视线中,都把“溱南路改造”视为罗一民到南通后首个漂亮的大动作。
  濠南路,全长仅仅700余米,因其地处南通市区繁华地段,临街建筑破旧混乱而广为百姓诟病。2001年,在罗一民力主之下,濠南路改造艰难推进,3个月后以全新的面貌亮相。“改造一条路,激活一座城”。可以说,就是从濠南路开始,进而是环濠河的整体整治,南通城迈开了新一轮扮靓的脚步,拉开了城市精神大提升进而带动经济腾飞的序幕!而南通人则由此看到了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官“能做事情,也能做成事情”的希望。
  濠南路及濠河改造产生的影响,的确不可小估,也必将被南通的历史所珍藏。但善于“做学问”的罗一民选择“破题”的课题何止一条濠南路?让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是罗一民对民营经济的谋划与推进。
  近100年前,南通先贤、清末状元张謇在家乡兴实业,办教育,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为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培植了深厚的土壤:10余年前,罗一民到南通出任常委,副市长后,民营经济成为其分管范围之一。此前,他在江苏省工商局任职期间,主管民营经济的经历,给予他不小的帮助。
  在苏南靠外向型经济而独领风骚的时代背景下,当年南通对民营经济的推崇,多少显得有些“另类”,但罗一民坚持了下来,在其主政后更是响亮提出“南通耍争当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目标。因为他认准了一条:学苏南,也得结合本地实际。
  这样的坚持一直延续至今,并且结出了丰硕成果。如今南通民营经济的体量和质量,在江苏均是“数一数二”的,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外向型经济受到很大冲击时,民营经济这一“内生型”经济的优势更加凸显出来。
  以船舶产业为例,因金融危机使得世界产能相对过剩,南通却“风景这边独好”。一方面,因为南通产品的结构优势,主要造一些特种船,紧缺的船:另一方面,在于南通造船业所有制结构的优势,主要是民营经济,机制灵活,进退自如,结果,居然能拿到国内订单总量的一半以上。“不必担心,我有民营经济。”去年,一家经济类媒体,曾以此为题,生动地报道出南通发展民营经济产生的重要作用。
  而几乎就在提出打造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同时,罗一民借南京一篇招商引资“撑竿跳”的报道,巧妙地撬动了南通外资“撑竿跳”,并以此拉动整个外向型经济的跃升,使得这几年来南通实际利用外资一直保持在每年20~30亿美元的高增长水平上,一跃跻身江苏全省前列。如今,外向型經济与民营经济一起,成为推动南通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
  为政之道,首在谋势。今天回过头来看,超前谋划——高点定位——通盘考虑——统筹推进——厚积薄发,被罗——民视为“做学问”的南通执政之路,脉胳清晰,个性鲜明,立论高远,成果迭出。民营经济如此,外向型经济同样如此。更具代表性的,是南通江海联动开发战略的提出及实施。
  南通拥有166公里的江岸线,203公里的海岸线,集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于一身,堪称得天独厚。2003年初,以罗一民为班长的新一届南通市委一班人,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客观环境和自身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做出了南通进入跨越发展新阶段的战略判断。
  “跨越发展”的平台,就在沿江沿海。“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基本思路由此形成,其后,猛攻投入,强攻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四大方针,以及“六项重点”,“八个第一”,“八个统筹”等一系列战略举措相继出台。
  也就是从那年起,南通江海开发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苏通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洋口港和吕四港两大深水海港实现通航,崇启大桥开工建设,苏通科技产业园等20多个跨江合作开发的园区项目竟相落户南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沿江沿海两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清晰的发展思路,同样源于“把领导工作当作学问来做”的理念。罗一民说,一开始到南通,他便坚定了这样的信念:“获得百姓认可,不能靠说,要靠干得好;干得好,不能靠作秀和短期行为,得从南通长远、根本、全局性利益考虑,实实在在做事。”
  着眼南通长远,根本,全局性的利益,罗一民为“班长”的市委领导班子不断为南通发展树立新的标杆:2006年9月,罗一民在南通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到2010年实现省定全面小康目标;2009年底,在提前实现这一目标后,罗一民又提出,从今年起,开启南通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并请来各路专家学者研究划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一个地方的政风,关系着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形成好的政风,光靠教育不行,得靠机制。”所以说,南通进行的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刚到南通时的罗一民,也有做事很难的时候。
  那个时候,因为发展底气不足,人穷志短,南通上下思想不太统一,干群士气比较低落。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干部作风涣散,政令不畅通,当评论员的多,做实干家的少当老好人的多,敢于担责任的少,“骂领导,传小道,发牢骚”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就是在濠南路的改造中,罗一民领教了这种“令不行禁不止”带来的负面影响。常常是工作中碰到一点困难,相关职能部门的官员就双手一摊:没法干,把他这个代市长直接顶到了矛盾的最前沿,一点回旋余地也没有。
  “当时我就感到,南通要真正想搞好,首先是发展环境要搞好;发展环境要搞好,首先是政务环境要好;政务环境要好,首先就是政风要好,也就是干部的作风要好,而作风好的关键是机制要好。”
  罗一民又一次拿起“做学问”的劲头,开始琢磨起如何向坏作风开刀——干部形成好的作风,光靠教育肯定不行,临时弄几个不争气的,或是不为老百姓办事的,或是什么上班打瞌睡的,拎出来批评教育一番,甚至撤职,尽管会引 起一时的震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干部的积极性真正激发出来,还得靠机制。”
  从2001年出任市长起,罗一民便开始在政府机关内破题作风建设,当年即出台8项推进措施,以期破解百姓反映强烈的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2002年更进一步,提出了争创市级机关“人民满意单位”目标,2002年底他被任命为市委书记后,又将此工作放在全局予以考虑,上任第七天便到市级机关调研,提出一个新的目标:门好进,脸好看不是目的,关键在于“事好办”;其后,目标激励和竞争机制正式引入南通机关作风建设领域。
  从当初的自发探索,到后来发展到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成为全国唯一的地级市联系点,南通逐步探索建立了包括目标责任制管理,机关作风建设,综合评议在内的绩效考评“南通模式”。
  行政效能的提升,带来了南通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逐步增强。中国社科院在对2003年,2004年最具竞争力的50个城市排名中,两度将政府服务质量第一的桂冠戴在了南通头上。而投资商们对南通更是青睐有加。南通先后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城市”,“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最具创新环境城市”,连续几年来,社会各界对机关作风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仅去年,在市级机关争先创优成果中,全省领先的就有190多项,全国领先的有B0多项。
  绩效考评,更是结出了“政通人和”之果。“南通的绩效管理是一个了不起的系统工程,做到今天这个状况,有三个不容易一是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很不容易:二是坚持实施十年很不容易;三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很不容易。”
  看得出来,在南通“做学问”的一系列课题中,机关作风建设这个最容易“虚化”,“做表面文章”的领域,罗一民反而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做了相当深的功课,因而收到的成效也是相当显著,也难怪他自己对此的评价也会禁不住喜形于色。
  去年3月10日至13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邵旭军受国务院领导委托,专程率队来南通考察机关绩效管理工作。她深有感触地说,南通的机关作风建设确实是深入人心,得到了上上下下广泛的认同和认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推动了整个南通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非常难得。“南通现象最主要的是实现了‘人和’。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一套科学、管用的绩效管理机制在发挥作用,是它充分调动了人的积极性,所以才有了各方面根本性的巨大变化。”
  罗一民曾多次言及,南通跨越发展“功夫在诗外”,其中,机关作风建设堪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正是缘于这样的“诗外功夫”,罗一民主政下的南通改革与发展,在外界眼中,似乎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完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南通十年,我最看重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最难能可贵,也是今后南通继续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和源泉”
  
  罗一民主政南通10年,南通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中央党校课题组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普遍认为,总起来看,南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面貌发生了变化,不仅速度赶上来了,而且质量,效益均在省内处于领先位置;二是城市面貌变美了,老城区、夜濠河景色迷人,新城区现代时尚;三是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老百姓安居乐业,凡人善举渐成文明风尚,还有着最安全城市的美誉;四是生活面貌变好了,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而罗一民最看重的,是南通人的精神面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最难能可贵,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和资源,也是今后南通继续发展永不衰竭的动力和源泉所在。”
  人是环境的产物。如果说,机关作风建设改变的是南通干部的精神面貌的话,那么,城市精神的打造和文明城市创建等,则锻造了770万南通人的“精,气,神”。
  寻找重新振作南通人精神状态的突破口,是罗一民主政南通这一“学问”中的又一现实课题。新世纪初,以两院院士,中国规划大师吴良镛关于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这一学术发现为切入口,罗一民亲自策划,推动。将一场看似简单的学术活动和城市推介,演变成一场润物无声,沁人心扉的深刻主题教育。
  “传承先贤伟业、再创名城辉煌”成为全市上下共同的心声,一股敢为人先,敢闯新路的创业激情在新世纪,新阶段再度被唤起。以“中国近代第一城”品牌凝聚人心,并将之引导到聚精会神、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南通做出了一篇“对内造势,对外扬名”的绝妙好文。以至于中国社科院《2005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南通有这样的点评:无论民间还是政府,处处充溢着创新和进取精神,有着强烈的发展决心和愿望……
  “十五”末,在谋划新一轮区域发展时,罗一民更是目光深远地意识到,在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竞争的主体之后,一个城市的“精,气、神”,越来越与这座城市发展的快与慢、好与差密切相联。
  2005年,一场新时期南通精神大讨论正式登场。大讨论得到了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从机关到基层,从专家到媒体,从干部到市民,纷纷畅议南通精神,发表自己的见解。其规模之大,参与面之广影响力之深,史上空前。最终,“包容会通,敢为人先”成了南通人共同的价值取向。
  而历时8个多月的大讨论本身,也成了南通人形成共识,统一思想的过程,成了南通人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成了南通上下同心广泛而深入的思想总动员。实际上,令人眼亮目眩的“南通现象”得以形成的真正动因,就是看似无形,却无所不在的“南通精神”。
  罗一民坦言,当初的这些决策,并不为外界甚至少数内部人士所看好,理解。比如在推介“中国近代第一城”时,一些冷潮热讽或善意的玩笑就传来了:这个罗一民,到南通后经济不行玩历史了,实的不行玩虚的了……
  对这些,罗一民只能一笑了之。他继续做着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学问”。
  事实同样证明,思想观念的改变是最难的,但一旦改变了也是最可贵的。罗一民说,现在南通就是精神的“原子弹”爆炸了。“以前我什么事都要事必躬亲,一条六七百米的濠南路改造,我调研,考察,开现场会,督办,前前后后跑了不下20次,好不容易才弄起来。现在呢,就是造一条六公里,六十公里的路,也用不着我管了,因为人的精神改变了,发展的氛围形成了,还要你一把手去冲锋陷阵干什么?”
  把领导工作当作学间来做,把南通当作作品来做,罗一民正在或者已经兑现了他当初的承诺。南通老百姓,也以自己的方式发自内心地肯定着这座城市的主政者——
  2006年10月15日,刚建成不久的我国首个开闭顶体育场——南通体育会展中心内,江苏省第十六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在此举行。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省部要员云集,结果,在介绍出席嘉宾时, 在场数万名观众却将最热烈、持续时间最长的掌声,送给了罗一民……
  这始料不及的一幕让罗一民一时有些尴尬——来的都是比他大的领导,又是南通请来的客人,南通的观众怎么能这样呢?可这实在是没法控制的事!所以,罗一民更多的是被深深地感动了!
  “当时我确实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这是老百姓对你最高的评价,是他们发自内心的一份情意。感慨之余我也想了很多,我觉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一群人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在全身心把南通事业当作学间和作品来做的同时,如果没有历届市领导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没有市四套班子的齐心协力,没有全市上下争先创优的和谐发展氛围,那么高深的学问就做不下去,更谈不上出什么精品了。”
  这是人民的恩情,也是罗一民主政南通10年孜孜于“做学问”的最大动力和源泉!一如2a06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曾对一家海外媒体说过的话——
  当一个地方官,千万别辜负了当地百姓的善良和企盼,这正是“党心”和“民心”的交汇点,正是主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最高也是最起码的要求。我最大的心愿就如五年前在南通市人代会上所言:有朝一日当我离任而去,大家会庆幸地说,我们没有看错人,没投错票!
  三年市长,七年多书记,十年“学问”做下来,南通人民心中对罗一民自有一杆公平秤。南通幸甚,南通的老百姓幸甚,他们今天会理直气壮对人说:我们的确没看错人,没投错票!
  
  南通的四个“口”、五个“一”、七个“乡”四个“口”——
  
  一是海口。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素有“江海门户”,“扬子第一窗口”之称;
  二是港口。南通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优势于一身,南通港位列全国沿海亿吨大港前十强:
  三是出口。南通经济外向度较高,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0%以上;
  四是人口,南通人口密度为全国地级市之最,人口素质较高,以杨乐为代表的南通籍“两院”院士达30余名。
  
  五个“一”——
  “一山”。狼山被列为中国八小佛教名山之首,狼山风景区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
  “一水”。濠河是南通的护城河,濠河风景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
  “一人”。张謇是著名实业家、教育家,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
  “一城”。南通是由中国人按照近代理念全面规划设计并建设的城市,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一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跨1088米,是世界第一跨斜拉桥。2008年5月苏通大橋实现通车。
  
  七个“乡”——
  一是纺织之乡。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纺织工业是南通的支柱产业;
  二是建筑之乡。南通是江苏省“建筑强市”,共获得鲁班奖53项,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三是教育之乡。20世纪初,南通诞生了南通师范等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学校。南通的基础教育全国领先,“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成为江苏老百姓心目中的品牌:
  四是文博之乡。南通博物馆揭开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百年发展的序幕。全市共有各类博物馆28座,形成环绕濠河的文博馆群;
  五是体育之乡,南通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涌现出18位世界冠军,奥运冠军。2008年8月12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黄旭,陈若琳,仲满三人夺金,世界为之瞩目。这次奥运会上,南通获奖牌总数为四金一银一铜,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六是长寿之乡。南通是全国三大长寿区域之一,全是百岁以上的老人占全省的40%,全国的4%;
  七是平安之乡。南通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并获得全国为数不多的“长安杯”,公众安全感测评满意度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