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美术培训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尤其是儿童美术教育深受家长们的关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怎么才能给儿童上好美术课,我们应该认真仔细地加以实践和研究。
一、儿童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受到现代影视文化的影响,儿童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都比以往儿童更早熟,绘画水平也比以往有所提高,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随之,在儿童美术学习中也相应出现了许多不良的学习风气,出现了美术教育不可忽视的许多问题。
(一)家长对儿童美术学习结果的期待太高,导致许多美术培训班等兴趣类的培养变成了一种学生的负担,阻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展。家长为了给孩子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很盲目地将孩子送到各类培训班,在绘画方面的要求也像成人那样,注重写实,这与儿童的心理特征很不相符。而且一些培训班为了赚钱,给儿童强化训练,束缚儿童自身对美术教育的需求,阻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二)儿童美术教学中教学设施的落后。由于所在地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许多学校美术课教学设施落后,尤其是儿童教育活动。没有美术课专门的老师,没有绘画教材、范画、画椅、画架等,这些都阻碍了学习内容多样化的教学。象一些绘画课空间不够,水彩课也没有专门的教室以至无法进行;一些手工制作、雕塑课没有足够的材料和工具;还有欣赏课也没有足够的范画和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内容单一、方法不灵活、没有创新,也是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许多人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家长要求孩子画得像就行,教师对儿童美术不关心,哄着玩一下,对教材的选用上也多趋于与成人化。除了对儿童绘画方面培养多一点,对手工制作、雕塑等都不够重视。比如在中国画教学中,出现了传统技法教学的淡化与遗失。中国画的传统画法已传承了十几个世纪,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大画家,形成的上乘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在这种状况下,中国画的传统画法要继承,要出新,应该在学习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尽力探索我们的先人所没有达到的境界。墨的运用、纸的选择,还有落笔技法,有说不尽的奥秘,辟如画竹,我们的前人只能用勾勒与墨的枯、湿画出几种常见的竹子,既用传统的笔墨一笔一划画出竹的形态,画出氤氲效果。素描教学中不只是简单几何造型,在光阴的变化处理上,可以加一些特殊的手段和工具,比如油画笔、海绵球、喷壶等,技法上有的甚至还加了“洗”了又“画”的技法。这种画了“洗”、“洗”了再“画”,是一样“越轨”行为,是不循规蹈矩的大胆探索。总之,但凡有利于实现心中画面效果的技法,我们都要积极探索,都要努力实践之。
(四)传统技法与品鉴欣赏国画的审美意趣要更新。中国画的悠久历史使其成为一门独特的欣赏艺术。它不仅需要作画者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进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它同时还要求观画者也要具备良好的欣赏水平,进而读懂画面所蕴含的知识、信息和艺术。董其昌是我国绘画史上屈指可数的画论大家。他提出“南北宗”分派和“文人画”的理论,进而提出“画与禅同”——“禅”是要悟的。因此他说,古代文人画都采用“草隶奇字之法”,把树画得像“屈铁”,坚硬而有曲折;画山就像“画沙”,画得自然清朗……所以我国古代文人画“绝去甜俗”,这“绝去甜俗”就是建立在文人有较高的欣赏水平之上的。培养下一辈读画、评画的审美意趣也与学技法同样重要。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家长、社会和学校都应该重视。
二、儿童美术教学中的特点
1、启蒙性。启蒙性是学前期儿童美术教学的主要特点。这一时期教师应该引导儿童学习美术从一无所知,从自发的涂鸦逐渐走向丰富多彩的儿童美术创作。因此,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中各种材料工具的使用、适用、设色、构思、构图、制作等方面都需要注意启蒙性,即主要侧重于让儿童接触和了解美术,并从中得到乐趣。
2、趣味性。趣味性是学前儿童教学内容的特点。虽然这一时期的教学内容是十分浅显的、启蒙的,但如果直接显示教学内容则不符合儿童的心理,所以,我们需要把内容融入有趣的主题或者有趣的形式之中,使他们逐渐接受。
3、游戏性。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他们往往在游戏中学习。所以,我们应该要创设一个有趣的情景,并在游戏活动中得到体验,有利于唤起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作激情,创作出有情趣的作品。
4、稚拙性。这是儿童美术创作的表现特点,这是由于儿童感知事物的粗略性和情绪化,手部小肌肉的不完善,以及认识水平的幼稚等多方面原因而选成的,同时,也因之而产生了他们美术作品特有的艺术魅力。
5、形象性: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再生动的描述,一再详细的文字也不能像美术那样在儿童心目中产生实实在在的印象。
6、绘画性:在整个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写生画、想象画最具独特的艺术魅力,而由于儿童的设计、制作和理论发展的不足,绘画课业应占主导地位。
7、创造性:每一次美术课都应当是一次有意义的创作性活动。因此我们既要明确每堂课的教学要求,又要通过启发、引导儿童的想象和形象思维,为儿童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提供机会;由于个体气质、性格差异,儿童作业中也会在造形、色彩等方面出现个性差别,使美术作品呈现出风格各异的景象。
三、儿童美术教学的操作步骤
1、选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儿童爱好美术,不仅因为作品具有成功的价值,而且还因为他们能从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如果提供的工具材料是单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变与拓新创作的工具与材料,引发儿童的兴趣,使他们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情趣盎然。
2、解疑创意
我们通过问题来激发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创新之源,要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让“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让儿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成功的乐趣。如在招贴画构思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儿童质疑,让不同儿童提出不同的见解与构思。我们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儿童讨论与交流的兴趣,谈论如何解决好招贴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3、表现创意
美术活动是让学生体验创作、展示自我的有效途径,这里我们通过表现形式创意以及表现内容创意来体现美术“创意”教学的内涵。由于儿童年龄以及个性差异以至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丰富的创意表现,可以让孩子们亲自体验美术表现活动,从而大显身手、一展才能。这样的体验活动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为本”的教学理念。
(1)表现形式的创意。
美术教学形式的创意。首先,让儿童成为创意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体现六“还”原则,?即:还儿童以课堂时间;还儿童以教室空间;还儿童以活动主动权;还儿童以探索权利;还儿童以创新可能;还儿童以个性张扬,在三小时的创作时间里,让儿童拥有一半以上时间。其次,让老师成为儿童创意的伙伴。在六“还”原则下,课堂上游戏、讨论、交流、展示、点评等妙趣横生,儿童能说的让儿童说,儿童能做的让儿童做,儿童能想的让学生想,儿童能演的让儿童演,儿童能评的让儿童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点拨者。如,在素描静物写生《瓶瓶罐罐大创意》创作课时,我们采用儿童单独创作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投入到创作、设计、装饰瓶罐创意作品中去,这种不循规蹈矩的大胆探索,更能体现孩子们独特的感受和创意。
儿童美术创作方法的创意。孩子们在创意活动中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创作方法进行表现,只要能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创意,不管是用购买的最普通的工具、材料或是自创的,我们创意教学的目标—就是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不同的创意及独特的情感。如,在《瓶瓶罐罐大创意》创作课上,可以是瓶子的自由组合,也可以是使用彩泥的搓、拉、捏、接、混色等形式,还可以加一些特殊的手段和工具,如油画笔、海绵球、喷壶等工具, “喷喷画画”、“手指抹”,甚至应用彩色纸、挂历纸、毛线、树叶等材料来表现不同的创意。在绘画创作中,可以是使用一种常规绘画工具,还可以是多种绘画工作的综合运用;可以是立体的也可以是平面的;可以是画笔画的,也可以是用手指拓印的。凡是能够表现的都可以鼓励孩子们进行尝试、实验,因为孩子们对新的创作方法最好奇、最喜欢了,即使是失败的尝试也会使孩子们感到美术创意教学的快乐。
(2)表现内容的创意。在教师教学形式和儿童创作方法多元状态下,表现内容的创意也会像“肥皂泡”效应一样愈搞愈多、愈搞愈多样。但是不管怎样我们在创意教学的表现内容上应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生活的时代、生活及乡情为主线。如,《太空漫游》、《学习“十六大”,设计美好明天》等表现内容就是在儿童生活的时代中选取的;如,《剪撕纸画创作》、《小草、树叶大创意》、《临摹大师》等都是从儿童的生活及乡情中选取的。
由此可见,通过儿童美术创意教学研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学习的兴趣得到极大激发,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上述儿童美术创意教学以及趣味性的教学让儿童走进了生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经过近10年的儿童美术创意教学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项研究,不仅奠定了开展儿童美术教学的审美基础,形成了可操作的教学策略,而且直接推动了对儿童美术兴趣、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等的培养。
1、儿童主动参与美术活动意识显著增强。美术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教学实践中发挥了儿童的经验,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美术兴趣和表现的欲望,在调查、分析、发现、实践、创作等各个环节各个过程中,儿童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据笔者统计:几年来在笔者所教的班级中98%以上的儿童对美术保持极大的兴趣,并且涌现了数百名美术特长儿童。此外,相关美术教学内容的设计,使教学活动不受固定信息的制约,为儿童发挥潜能,实现各种素质的多元发展提供了空间。在学习活动中,儿童主动地观察、探究、交往、审美、创作、评价……?发展了多方面的能力,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个性。
2、儿童的美术创作朝着多元化方向迅速发展。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意教育及趣味教学方法,创意教育的实施大面积提高了学校的美术教育质量。教学中倡导儿童独特的创造,创作形式的个性化引导,改变了儿童创作中原有的单一性程式化风格,并激起了儿童创作新作品、新画面等内在动力。
近几年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
此外儿童多样的创作风格,还受到《美术报》、《少儿美术》、《小画家》等美术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格尔木报》记者在看了儿童绘画作品后,作了“……使我们看到了以启迪心志、培育爱心、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目的的少儿美术教育,正越来越活跃地走向社会、关注现实、直面生活,并日益发挥出宣传力和影响力”的积极评价。此外,我们和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中日青少年民间交流学会建立了长期友好伙伴关系,多次组织学员参加交流活动,并获成功。
3、教师素质及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教育部新制订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并结合美术教学实践,理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课题主要负责老师相继发表十多篇美术论文,相关论文还发表在《少儿美术报》(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当代小书画家》(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格尔木报》、《都市报》等报刊上。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小学教材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马月兰(1976.9-)女,回族,现于格尔木文化馆工作,负责少儿艺术培训部全面工作。)
一、儿童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受到现代影视文化的影响,儿童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都比以往儿童更早熟,绘画水平也比以往有所提高,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随之,在儿童美术学习中也相应出现了许多不良的学习风气,出现了美术教育不可忽视的许多问题。
(一)家长对儿童美术学习结果的期待太高,导致许多美术培训班等兴趣类的培养变成了一种学生的负担,阻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展。家长为了给孩子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很盲目地将孩子送到各类培训班,在绘画方面的要求也像成人那样,注重写实,这与儿童的心理特征很不相符。而且一些培训班为了赚钱,给儿童强化训练,束缚儿童自身对美术教育的需求,阻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
(二)儿童美术教学中教学设施的落后。由于所在地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许多学校美术课教学设施落后,尤其是儿童教育活动。没有美术课专门的老师,没有绘画教材、范画、画椅、画架等,这些都阻碍了学习内容多样化的教学。象一些绘画课空间不够,水彩课也没有专门的教室以至无法进行;一些手工制作、雕塑课没有足够的材料和工具;还有欣赏课也没有足够的范画和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内容单一、方法不灵活、没有创新,也是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许多人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家长要求孩子画得像就行,教师对儿童美术不关心,哄着玩一下,对教材的选用上也多趋于与成人化。除了对儿童绘画方面培养多一点,对手工制作、雕塑等都不够重视。比如在中国画教学中,出现了传统技法教学的淡化与遗失。中国画的传统画法已传承了十几个世纪,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大画家,形成的上乘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在这种状况下,中国画的传统画法要继承,要出新,应该在学习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尽力探索我们的先人所没有达到的境界。墨的运用、纸的选择,还有落笔技法,有说不尽的奥秘,辟如画竹,我们的前人只能用勾勒与墨的枯、湿画出几种常见的竹子,既用传统的笔墨一笔一划画出竹的形态,画出氤氲效果。素描教学中不只是简单几何造型,在光阴的变化处理上,可以加一些特殊的手段和工具,比如油画笔、海绵球、喷壶等,技法上有的甚至还加了“洗”了又“画”的技法。这种画了“洗”、“洗”了再“画”,是一样“越轨”行为,是不循规蹈矩的大胆探索。总之,但凡有利于实现心中画面效果的技法,我们都要积极探索,都要努力实践之。
(四)传统技法与品鉴欣赏国画的审美意趣要更新。中国画的悠久历史使其成为一门独特的欣赏艺术。它不仅需要作画者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进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它同时还要求观画者也要具备良好的欣赏水平,进而读懂画面所蕴含的知识、信息和艺术。董其昌是我国绘画史上屈指可数的画论大家。他提出“南北宗”分派和“文人画”的理论,进而提出“画与禅同”——“禅”是要悟的。因此他说,古代文人画都采用“草隶奇字之法”,把树画得像“屈铁”,坚硬而有曲折;画山就像“画沙”,画得自然清朗……所以我国古代文人画“绝去甜俗”,这“绝去甜俗”就是建立在文人有较高的欣赏水平之上的。培养下一辈读画、评画的审美意趣也与学技法同样重要。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家长、社会和学校都应该重视。
二、儿童美术教学中的特点
1、启蒙性。启蒙性是学前期儿童美术教学的主要特点。这一时期教师应该引导儿童学习美术从一无所知,从自发的涂鸦逐渐走向丰富多彩的儿童美术创作。因此,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中各种材料工具的使用、适用、设色、构思、构图、制作等方面都需要注意启蒙性,即主要侧重于让儿童接触和了解美术,并从中得到乐趣。
2、趣味性。趣味性是学前儿童教学内容的特点。虽然这一时期的教学内容是十分浅显的、启蒙的,但如果直接显示教学内容则不符合儿童的心理,所以,我们需要把内容融入有趣的主题或者有趣的形式之中,使他们逐渐接受。
3、游戏性。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他们往往在游戏中学习。所以,我们应该要创设一个有趣的情景,并在游戏活动中得到体验,有利于唤起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作激情,创作出有情趣的作品。
4、稚拙性。这是儿童美术创作的表现特点,这是由于儿童感知事物的粗略性和情绪化,手部小肌肉的不完善,以及认识水平的幼稚等多方面原因而选成的,同时,也因之而产生了他们美术作品特有的艺术魅力。
5、形象性: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再生动的描述,一再详细的文字也不能像美术那样在儿童心目中产生实实在在的印象。
6、绘画性:在整个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写生画、想象画最具独特的艺术魅力,而由于儿童的设计、制作和理论发展的不足,绘画课业应占主导地位。
7、创造性:每一次美术课都应当是一次有意义的创作性活动。因此我们既要明确每堂课的教学要求,又要通过启发、引导儿童的想象和形象思维,为儿童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提供机会;由于个体气质、性格差异,儿童作业中也会在造形、色彩等方面出现个性差别,使美术作品呈现出风格各异的景象。
三、儿童美术教学的操作步骤
1、选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儿童爱好美术,不仅因为作品具有成功的价值,而且还因为他们能从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如果提供的工具材料是单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变与拓新创作的工具与材料,引发儿童的兴趣,使他们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情趣盎然。
2、解疑创意
我们通过问题来激发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创新之源,要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让“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让儿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成功的乐趣。如在招贴画构思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儿童质疑,让不同儿童提出不同的见解与构思。我们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儿童讨论与交流的兴趣,谈论如何解决好招贴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3、表现创意
美术活动是让学生体验创作、展示自我的有效途径,这里我们通过表现形式创意以及表现内容创意来体现美术“创意”教学的内涵。由于儿童年龄以及个性差异以至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丰富的创意表现,可以让孩子们亲自体验美术表现活动,从而大显身手、一展才能。这样的体验活动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为本”的教学理念。
(1)表现形式的创意。
美术教学形式的创意。首先,让儿童成为创意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体现六“还”原则,?即:还儿童以课堂时间;还儿童以教室空间;还儿童以活动主动权;还儿童以探索权利;还儿童以创新可能;还儿童以个性张扬,在三小时的创作时间里,让儿童拥有一半以上时间。其次,让老师成为儿童创意的伙伴。在六“还”原则下,课堂上游戏、讨论、交流、展示、点评等妙趣横生,儿童能说的让儿童说,儿童能做的让儿童做,儿童能想的让学生想,儿童能演的让儿童演,儿童能评的让儿童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点拨者。如,在素描静物写生《瓶瓶罐罐大创意》创作课时,我们采用儿童单独创作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投入到创作、设计、装饰瓶罐创意作品中去,这种不循规蹈矩的大胆探索,更能体现孩子们独特的感受和创意。
儿童美术创作方法的创意。孩子们在创意活动中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创作方法进行表现,只要能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创意,不管是用购买的最普通的工具、材料或是自创的,我们创意教学的目标—就是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不同的创意及独特的情感。如,在《瓶瓶罐罐大创意》创作课上,可以是瓶子的自由组合,也可以是使用彩泥的搓、拉、捏、接、混色等形式,还可以加一些特殊的手段和工具,如油画笔、海绵球、喷壶等工具, “喷喷画画”、“手指抹”,甚至应用彩色纸、挂历纸、毛线、树叶等材料来表现不同的创意。在绘画创作中,可以是使用一种常规绘画工具,还可以是多种绘画工作的综合运用;可以是立体的也可以是平面的;可以是画笔画的,也可以是用手指拓印的。凡是能够表现的都可以鼓励孩子们进行尝试、实验,因为孩子们对新的创作方法最好奇、最喜欢了,即使是失败的尝试也会使孩子们感到美术创意教学的快乐。
(2)表现内容的创意。在教师教学形式和儿童创作方法多元状态下,表现内容的创意也会像“肥皂泡”效应一样愈搞愈多、愈搞愈多样。但是不管怎样我们在创意教学的表现内容上应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生活的时代、生活及乡情为主线。如,《太空漫游》、《学习“十六大”,设计美好明天》等表现内容就是在儿童生活的时代中选取的;如,《剪撕纸画创作》、《小草、树叶大创意》、《临摹大师》等都是从儿童的生活及乡情中选取的。
由此可见,通过儿童美术创意教学研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学习的兴趣得到极大激发,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上述儿童美术创意教学以及趣味性的教学让儿童走进了生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经过近10年的儿童美术创意教学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项研究,不仅奠定了开展儿童美术教学的审美基础,形成了可操作的教学策略,而且直接推动了对儿童美术兴趣、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等的培养。
1、儿童主动参与美术活动意识显著增强。美术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教学实践中发挥了儿童的经验,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美术兴趣和表现的欲望,在调查、分析、发现、实践、创作等各个环节各个过程中,儿童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据笔者统计:几年来在笔者所教的班级中98%以上的儿童对美术保持极大的兴趣,并且涌现了数百名美术特长儿童。此外,相关美术教学内容的设计,使教学活动不受固定信息的制约,为儿童发挥潜能,实现各种素质的多元发展提供了空间。在学习活动中,儿童主动地观察、探究、交往、审美、创作、评价……?发展了多方面的能力,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个性。
2、儿童的美术创作朝着多元化方向迅速发展。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意教育及趣味教学方法,创意教育的实施大面积提高了学校的美术教育质量。教学中倡导儿童独特的创造,创作形式的个性化引导,改变了儿童创作中原有的单一性程式化风格,并激起了儿童创作新作品、新画面等内在动力。
近几年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作品。
此外儿童多样的创作风格,还受到《美术报》、《少儿美术》、《小画家》等美术教育专家的一致好评。《格尔木报》记者在看了儿童绘画作品后,作了“……使我们看到了以启迪心志、培育爱心、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为目的的少儿美术教育,正越来越活跃地走向社会、关注现实、直面生活,并日益发挥出宣传力和影响力”的积极评价。此外,我们和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中日青少年民间交流学会建立了长期友好伙伴关系,多次组织学员参加交流活动,并获成功。
3、教师素质及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教育部新制订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并结合美术教学实践,理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课题主要负责老师相继发表十多篇美术论文,相关论文还发表在《少儿美术报》(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当代小书画家》(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格尔木报》、《都市报》等报刊上。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小学教材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马月兰(1976.9-)女,回族,现于格尔木文化馆工作,负责少儿艺术培训部全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