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聊天能增强智力
有人或许认为,花宝贵时间与他人聊天只能浪费时间。然而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经常与他人聊天能锻炼大脑,有助于增强智力。参与此项研究的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奥斯卡·依巴拉说,坚持每天与他人交流和聊天10分钟以上,能起到锻炼大脑的功效,这对提高人的智商,增强记忆力和应试能力非常有利。依巴拉和同事们对3610名年龄在24至96岁的人进行了研究,发现每天坚持与他人进行友好交流获得的智力提高效果,与每天进行猜字等智力练习获得的效果几乎相同。
让你健康的4个习惯
1.每餐之前喝两杯水。这样做就能保持身体一直处于水当当的状态,还能控制食量。荷兰一项研究显示,饭前喝两杯水能减少饥饿感和食物摄入量,从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2.不放弃每一个吃洋葱的机会。很多人吃菜时会小心翼翼地把洋葱挑出来,唯恐避之不及,这就大错特错了。洋葱含有大量保护心脏的类黄酮,因此,吃洋葱应该成为我们的责任,尤其在吃烤肉这种不怎么健康的食品时,里面的洋葱就是你的“救命草”。
3.橘子带着“白丝”吃。很多人吃橘子时都会把橘子上的“白丝”剥掉,其实,这里面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对身体很有好处。苦中带甜的口味,仔细品尝其实并不差。
4.买水果时拿不定主意,就选深色的那种。虽说水果的外观五花八门,但要衡量健康性,深色水果肯定更胜一筹,因为里面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质。当你摇摆不定时,选择李子、乌梅这类黑色水果准没错。
8岁前的行为问题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据科学家最近发表的两篇有关儿童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报告,8岁之前的行为问题并不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成绩,但若行为问题一直持续到8岁,追踪调查显示,长大成人后的学业和事业成绩将会落后于人。
美国西北大学的新研究分析了以前所做的6个大范围的调查研究的数据,共涉及约3.6万名来自美国、大不列颠、加拿大的学龄前儿童。结果发现,那些幼儿园时期出现行为问题(比如与同学很难相处、好斗、喜欢搞破坏、喜欢打断老师的话、不听管教、情绪低落、容易退缩等)的儿童,在阅读和数学方面表现很好,当他们升到5年级时与那些行为表现好的孩子旗鼓相当。也就是说,早期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并不会导致后来的学习失败。
但密歇根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却在稍大一点的孩子身上发现了这种关联。他们追踪研究了856名美国孩子和369名芬兰孩子,结果显示,那些在8岁时仍表现出攻击性行为问题的人,到30多岁时其学业成绩明显更差,到40多岁时他们的职业成就也明显逊色。
人为什么会冻得打哆嗦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一阵寒风吹过,皮肤会绷紧,牙齿也嘚嘚作响,这就是打冷颤,也称打哆嗦。可为什么会这样呢?据美国《生命科学》报道,科学家最近揭开了这个谜团:这是因为大脑的连结系统对皮肤的温度进行监控,决定什么时候开始颤抖。
颤抖是由身体自行调节的众多无意识或下意识功能的一种。其他类似的自身稳定功能包括呼吸频率、血压、心律和体重调节。颤抖是身体保暖的最后一道防线。美国俄勒冈医科大学的研究员卡祖罗·纳卡姆拉说:“颤抖能在骨骼肌中产生热量,它通常是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持体内温度的最后一个方法。”它与有意识的寒冷觉察感官路径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换言之,你的身体利用两种不同但密切相关的感官系统,在同一时间内无意识地发觉寒冷情况。
熊猫会“适度消费”
熊猫从不固守一地,而是边走边吃,在运动中觅食,有节制地利用植物资源,不等把一片竹林吃完,就又迁向新的采食地。它们以实际行动教育人们:切勿“竭泽而渔”,牢记“休养生息”。
主持·编辑/香玉
有人或许认为,花宝贵时间与他人聊天只能浪费时间。然而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经常与他人聊天能锻炼大脑,有助于增强智力。参与此项研究的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奥斯卡·依巴拉说,坚持每天与他人交流和聊天10分钟以上,能起到锻炼大脑的功效,这对提高人的智商,增强记忆力和应试能力非常有利。依巴拉和同事们对3610名年龄在24至96岁的人进行了研究,发现每天坚持与他人进行友好交流获得的智力提高效果,与每天进行猜字等智力练习获得的效果几乎相同。
让你健康的4个习惯
1.每餐之前喝两杯水。这样做就能保持身体一直处于水当当的状态,还能控制食量。荷兰一项研究显示,饭前喝两杯水能减少饥饿感和食物摄入量,从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2.不放弃每一个吃洋葱的机会。很多人吃菜时会小心翼翼地把洋葱挑出来,唯恐避之不及,这就大错特错了。洋葱含有大量保护心脏的类黄酮,因此,吃洋葱应该成为我们的责任,尤其在吃烤肉这种不怎么健康的食品时,里面的洋葱就是你的“救命草”。
3.橘子带着“白丝”吃。很多人吃橘子时都会把橘子上的“白丝”剥掉,其实,这里面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对身体很有好处。苦中带甜的口味,仔细品尝其实并不差。
4.买水果时拿不定主意,就选深色的那种。虽说水果的外观五花八门,但要衡量健康性,深色水果肯定更胜一筹,因为里面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质。当你摇摆不定时,选择李子、乌梅这类黑色水果准没错。
8岁前的行为问题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据科学家最近发表的两篇有关儿童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报告,8岁之前的行为问题并不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成绩,但若行为问题一直持续到8岁,追踪调查显示,长大成人后的学业和事业成绩将会落后于人。
美国西北大学的新研究分析了以前所做的6个大范围的调查研究的数据,共涉及约3.6万名来自美国、大不列颠、加拿大的学龄前儿童。结果发现,那些幼儿园时期出现行为问题(比如与同学很难相处、好斗、喜欢搞破坏、喜欢打断老师的话、不听管教、情绪低落、容易退缩等)的儿童,在阅读和数学方面表现很好,当他们升到5年级时与那些行为表现好的孩子旗鼓相当。也就是说,早期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并不会导致后来的学习失败。
但密歇根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却在稍大一点的孩子身上发现了这种关联。他们追踪研究了856名美国孩子和369名芬兰孩子,结果显示,那些在8岁时仍表现出攻击性行为问题的人,到30多岁时其学业成绩明显更差,到40多岁时他们的职业成就也明显逊色。
人为什么会冻得打哆嗦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一阵寒风吹过,皮肤会绷紧,牙齿也嘚嘚作响,这就是打冷颤,也称打哆嗦。可为什么会这样呢?据美国《生命科学》报道,科学家最近揭开了这个谜团:这是因为大脑的连结系统对皮肤的温度进行监控,决定什么时候开始颤抖。
颤抖是由身体自行调节的众多无意识或下意识功能的一种。其他类似的自身稳定功能包括呼吸频率、血压、心律和体重调节。颤抖是身体保暖的最后一道防线。美国俄勒冈医科大学的研究员卡祖罗·纳卡姆拉说:“颤抖能在骨骼肌中产生热量,它通常是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持体内温度的最后一个方法。”它与有意识的寒冷觉察感官路径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换言之,你的身体利用两种不同但密切相关的感官系统,在同一时间内无意识地发觉寒冷情况。
熊猫会“适度消费”
熊猫从不固守一地,而是边走边吃,在运动中觅食,有节制地利用植物资源,不等把一片竹林吃完,就又迁向新的采食地。它们以实际行动教育人们:切勿“竭泽而渔”,牢记“休养生息”。
主持·编辑/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