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但从我国实践来看,两者的受重视程度却相差甚远。财务会计属于法定会计,在政府的主导下,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相反,管理会计非法定会计,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条件不成熟,致使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尽如人意。作为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管理会计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管理会计教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了人才的质量,必须受到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管理会计的学科界定及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几点教学的改进建议。
【關键词】管理会计;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案例教学
一、管理会计的学科界定
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以现代管理学为基础,融管理与会计为一体,是适应企业内部管理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的需要而产生,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它既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也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高职教学中的现状
(一)教育理念落后
管理会计在我国高职教育中侧重于对其基本原理、方法的理论传授,忽视了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我国本土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理论与实际联系较少。高职教学,在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这种“重理论,轻实务”的教育理念,明显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相悖。
(二)教育方式单一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公报曾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而是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我国目前的高职管理会计教学仍普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这种教育方式下,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社会的人才,也无法在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中开拓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三)教学内容陈旧
一方面,我国采用的管理会计教材多是在引进英美国家的管理会计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中的理论与方法均是以西方企业素材资料为背景,很多地方并不符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学生学后并不能直接用于我国企业,致使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另一方面,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重,而相对的,作为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如战略管理会计、作业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则只是简要的介绍。
(四)教学学时不足
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都较强的学科,普遍高职院系周学时只安排在2 ~ 4学时之间,在这非常有限的学时内,要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理论明显不现实。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教师的教学流于形式,旨在拉完课,学生尚未来得及理解何谓管理会计,课程已经结束。教与学,都呈现了任务式,没有任何效果可言。
(五)教学手段古板
管理会计区别财务会计的特点之一是有时要采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的加工和处理,计算难度大且要求及时性强。在会计教学中,财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有单独的课程如会计电算化来进行。但管理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目前高职教学中并没有列入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且管理会计的教学也只采用传统的课室,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即使采用多媒体教学,也仅是形式的改变,只实现板书的电子化。
(六)教学评价呆板
高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考核评价方法是中国传统的闭卷考试,管理会计也不例外,在考核评价系统中,占绝大部分比重的是期末考试。这种考核评价方式非常呆板,致使学生考前对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毫不消化,也无法提高主动思考,发散思维的积极性,对管理会计学科缺乏认可度和兴趣。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高职教学中的改进
目前的教学状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适应社会的需要,急需改进,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下几点看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
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身学习,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正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这种角色转变,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理论适度,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案。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
教与学的过程,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是一种双向运动,为避免和克服单向讲授,努力营造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氛围,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适度穿插案例教学。
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案例,联系课前——课中——课后的线索,可分为以下四种:教学引导型案例,在每一个知识点传授前,安排一个意在提出本知识点主要研究内容或方向的案例。方法技能型案例,在知识点的传授中,安排一个可充分揭示本知识点在某企业经营中具体应用的案例。效果评价型案例,作为方法技能型案例的补充,安排一个可增强学生对本知识点印象和兴趣的案例,作为一般阅读资料。能力拓展型案例,知识点传授完后,安排一个可供学生课后运用本知识点分析讨论的案例。
通过以上四种案例的有机运用,发挥案例教学的魅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整合教学内容
管理会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要将其教育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学时的需求上,一方面可通过整合学科,调增学时;另一方面,可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取向”,在有限的学时内取得高效益。“整合取向”重在考虑多元化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和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和加深等。如针对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从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两者的重复集中在:(1)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2)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3)存货控制;对于这三点内容,可以考虑侧重安排在学时较充足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
(五)电子化教学手段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手段的电子化,不仅指利用计算机或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指管理会计的电算化教学,即将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管理会计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如在课程教学中,可利用EXCEL等电子表格进行本量利分析计算,测算不同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甘永生,编写管理会计教材的几点认识[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7,(9).
[2]王忠,周剑杰,胡静波,管理会计学教学案例 [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3]于洪,周恒南,对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方案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4]徐建平,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關键词】管理会计;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案例教学
一、管理会计的学科界定
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以现代管理学为基础,融管理与会计为一体,是适应企业内部管理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的需要而产生,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它既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也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高职教学中的现状
(一)教育理念落后
管理会计在我国高职教育中侧重于对其基本原理、方法的理论传授,忽视了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我国本土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理论与实际联系较少。高职教学,在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这种“重理论,轻实务”的教育理念,明显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相悖。
(二)教育方式单一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公报曾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而是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我国目前的高职管理会计教学仍普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这种教育方式下,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社会的人才,也无法在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中开拓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三)教学内容陈旧
一方面,我国采用的管理会计教材多是在引进英美国家的管理会计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中的理论与方法均是以西方企业素材资料为背景,很多地方并不符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学生学后并不能直接用于我国企业,致使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另一方面,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重,而相对的,作为现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如战略管理会计、作业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则只是简要的介绍。
(四)教学学时不足
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都较强的学科,普遍高职院系周学时只安排在2 ~ 4学时之间,在这非常有限的学时内,要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理论明显不现实。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教师的教学流于形式,旨在拉完课,学生尚未来得及理解何谓管理会计,课程已经结束。教与学,都呈现了任务式,没有任何效果可言。
(五)教学手段古板
管理会计区别财务会计的特点之一是有时要采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数据的加工和处理,计算难度大且要求及时性强。在会计教学中,财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有单独的课程如会计电算化来进行。但管理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目前高职教学中并没有列入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且管理会计的教学也只采用传统的课室,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即使采用多媒体教学,也仅是形式的改变,只实现板书的电子化。
(六)教学评价呆板
高职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考核评价方法是中国传统的闭卷考试,管理会计也不例外,在考核评价系统中,占绝大部分比重的是期末考试。这种考核评价方式非常呆板,致使学生考前对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毫不消化,也无法提高主动思考,发散思维的积极性,对管理会计学科缺乏认可度和兴趣。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高职教学中的改进
目前的教学状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适应社会的需要,急需改进,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下几点看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
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身学习,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正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这种角色转变,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理论适度,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案。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
教与学的过程,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是一种双向运动,为避免和克服单向讲授,努力营造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氛围,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适度穿插案例教学。
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案例,联系课前——课中——课后的线索,可分为以下四种:教学引导型案例,在每一个知识点传授前,安排一个意在提出本知识点主要研究内容或方向的案例。方法技能型案例,在知识点的传授中,安排一个可充分揭示本知识点在某企业经营中具体应用的案例。效果评价型案例,作为方法技能型案例的补充,安排一个可增强学生对本知识点印象和兴趣的案例,作为一般阅读资料。能力拓展型案例,知识点传授完后,安排一个可供学生课后运用本知识点分析讨论的案例。
通过以上四种案例的有机运用,发挥案例教学的魅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整合教学内容
管理会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要将其教育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学时的需求上,一方面可通过整合学科,调增学时;另一方面,可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取向”,在有限的学时内取得高效益。“整合取向”重在考虑多元化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和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和加深等。如针对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从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两者的重复集中在:(1)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2)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3)存货控制;对于这三点内容,可以考虑侧重安排在学时较充足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
(五)电子化教学手段
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手段的电子化,不仅指利用计算机或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指管理会计的电算化教学,即将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管理会计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如在课程教学中,可利用EXCEL等电子表格进行本量利分析计算,测算不同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甘永生,编写管理会计教材的几点认识[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7,(9).
[2]王忠,周剑杰,胡静波,管理会计学教学案例 [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3]于洪,周恒南,对管理会计双语教学方案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4]徐建平,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