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懂一点理财知识的人往往不炒股不理财,专业一点的理财人员会选择理性购买理财产品,将鸡蛋分在不同篮子里。如今不常态的是,那些没有金融知识的人却占据着理财产品的大半个市场
今年6月底,北京市民赵芳在中信银行一基金经理的极力推荐下,买了两款理财产品。两天后,赵芳查询基金账户,发现“还未赚钱已被扣除了高额手续费”,而事先基金经理并未告知手续费的收取比例,这让她十分不满。
《方圆》记者在北京石景山区一家银行营业厅随即采访了几位前来咨询理财产品的消费者,他们均表示不知道银行要收取理财产品手续费。在银行柜台上,醒目地张贴着几款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翻阅几款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发现,这些理财产品都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托管费,一款预期收益率6.02%的理财产品,扣除费用后,实际的预期收益率只有5.6%,而且这笔收费是旱涝保收的,无论客户最终收益率如何,银行都可收取这笔费用。
如今,银行理财产品成为老百姓重要的投资品,然而,除了银行的“隐形费用”,还有许多理财陷阱暗藏其中,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银行,一些投资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同样都成为理财产品纠纷的高发地带。
合法销售中出现“飞单”
2015年4月22日,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通州支行次渠分理处办公室,十余名客户聚集。他们称从该分理处客户经理李某处购买理财产品,但到期后无法兑现,共涉及17人2248万元。
客户王先生称,李某推荐“中企华康股权”时,说是农行次渠分理处保息保本的产品,安全性高。但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回应称,经初步调查,该理财产品非农行发售,客户提供的“合同”及“协议”文本上无农行任何落款、签章及签字,农行对该产品也无任何担保,建议客户通过司法途径依法解决问题。
李某这种以个人名义擅自销售第三方公司的理财产品的行为,在业内有个专业名词叫“飞单”。所谓飞单,是银行个别员工与社会人员内外勾结,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部分涉嫌非法集资。
记者了解到,客户对银行过分信任,往往很难分清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是银行担保发售还是银行内部人员个人行为推销,很容易掉进“飞单”理财陷阱。不久前,媒体曝光广东多家银行职员兜售并非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许多客户被骗。除此之外,浙江、江苏、河北等多地都陆续发生了多起客户购买理财产品遭遇“飞单”的情况。
如今,除了银行里的理财产品,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也会发售一些理财产品。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让人目不暇接。那么,正规的理财产品有哪些?
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例。有统计数字表明,2006 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只有 1100 多种,到 2007 年达到了 3052 种,2008 年则达到了 4400 多种。渤海银行北京中关村分行零售副行长赵远告诉《方圆》记者,如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已经难以统计,“目前缺少一个理财产品的统一报备体系”。
对中国的理财产品颇有研究的北京海拓律师事务所律师潘修平将目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商业银行承销的理财产品。
“不同角度去划分,理财产品的分类不同。”赵远介绍说,就银行的理财产品而言,理财产品分为两大类,一是保本型,二是非保本型。这其中,有的理财产品属于银行自行发售,而有的属于代销理财产品。“投资者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到正规银行产品信息;银行代销产品则可通过银行网点公示的代销产品清单查询。还要关注购买产品的资金是否汇入银行账户。客户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均须通过柜面或自助渠道进行申购操作,但凡被要求向个人或第三方公司账户转账或汇款的,就要提高警惕,防止‘飞单’。”
没有理财常识,过度依赖理财经理
刘宝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理财经验的人,对银行的理财产品也不甚了解。朋友说“有闲钱就理财,弄好了每月赚的比工资都高”,并推荐给刘宝一个银行的基金经理。抱着对朋友的信任,刘宝找到基金经理,想让其推荐一些稳定的理财产品。“不要风险高的,稍微赚点就行”,在这个原则下,基金经理推荐了两只基金。一个月后,刘宝亏损2万元。
这样的亏损超出了刘宝的预期,当初,她只是想“稍微赚点”,不想赔钱,却盲目购买了理财产品。
“客户所说的稳健型可能是不想有损失的产品,是要保本的,而稳健型的理财产品是相对稳健,但不保本。这里面就出现沟通的问题。”赵远认为,有的基金经理不负责,没有正确评估客户的理财需求,而客户又不能准确向基金经理表达购买意愿时,会造成错误的投资方向,带来较大损失。
“近年来,年轻人理财的数量呈现增多趋势。”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一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很多年轻人购买理财产品,他们本人甚至没有基本金融常识,多是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选择理财经理,然后过度依赖理财经理盲目理财,“赚得少亏得多”。
“很多懂一点理财知识的人往往不炒股不理财,专业一点的理财人员会选择理性购买理财产品,将鸡蛋分在不同篮子里。如今不常态的是,那些没有金融知识的人却占据着理财产品的大半个市场。”该基金经理认为,总而言之,中国的老百姓,有钱的年头太少了,缺乏管理资产经验。
《方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老人依然是如今购买理财产品的主力军。这部分人也大都没有理财常识,成为很多理财经理极力推销的主要群体。为了换取老年人的信任,一些基金经理可谓“挖空心思”。比如,广州某保险公司业务员为了推销保险理财产品,提着水果和礼品水壶登门拜访,除了給老人削苹果、做按摩、关心其日常生活外,还与老人聊在外地工作的子女。
“基金经理都来跳广场舞呢,给我们推销理财产品。” 每晚在北京东直门来福士广场跳广场舞的张姓大妈告诉记者,常有年轻的小伙子来跳舞,他们是银行的基金经理,来跳舞的目的就是拓展客户。“跟我们混得熟了,有想买理财产品的,还真都到小伙子那买。”
今年6月底,北京市民赵芳在中信银行一基金经理的极力推荐下,买了两款理财产品。两天后,赵芳查询基金账户,发现“还未赚钱已被扣除了高额手续费”,而事先基金经理并未告知手续费的收取比例,这让她十分不满。
《方圆》记者在北京石景山区一家银行营业厅随即采访了几位前来咨询理财产品的消费者,他们均表示不知道银行要收取理财产品手续费。在银行柜台上,醒目地张贴着几款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翻阅几款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发现,这些理财产品都要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托管费,一款预期收益率6.02%的理财产品,扣除费用后,实际的预期收益率只有5.6%,而且这笔收费是旱涝保收的,无论客户最终收益率如何,银行都可收取这笔费用。
如今,银行理财产品成为老百姓重要的投资品,然而,除了银行的“隐形费用”,还有许多理财陷阱暗藏其中,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银行,一些投资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同样都成为理财产品纠纷的高发地带。
合法销售中出现“飞单”
2015年4月22日,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通州支行次渠分理处办公室,十余名客户聚集。他们称从该分理处客户经理李某处购买理财产品,但到期后无法兑现,共涉及17人2248万元。
客户王先生称,李某推荐“中企华康股权”时,说是农行次渠分理处保息保本的产品,安全性高。但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回应称,经初步调查,该理财产品非农行发售,客户提供的“合同”及“协议”文本上无农行任何落款、签章及签字,农行对该产品也无任何担保,建议客户通过司法途径依法解决问题。
李某这种以个人名义擅自销售第三方公司的理财产品的行为,在业内有个专业名词叫“飞单”。所谓飞单,是银行个别员工与社会人员内外勾结,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部分涉嫌非法集资。
记者了解到,客户对银行过分信任,往往很难分清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是银行担保发售还是银行内部人员个人行为推销,很容易掉进“飞单”理财陷阱。不久前,媒体曝光广东多家银行职员兜售并非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许多客户被骗。除此之外,浙江、江苏、河北等多地都陆续发生了多起客户购买理财产品遭遇“飞单”的情况。
如今,除了银行里的理财产品,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也会发售一些理财产品。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让人目不暇接。那么,正规的理财产品有哪些?
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例。有统计数字表明,2006 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只有 1100 多种,到 2007 年达到了 3052 种,2008 年则达到了 4400 多种。渤海银行北京中关村分行零售副行长赵远告诉《方圆》记者,如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已经难以统计,“目前缺少一个理财产品的统一报备体系”。
对中国的理财产品颇有研究的北京海拓律师事务所律师潘修平将目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商业银行承销的理财产品。
“不同角度去划分,理财产品的分类不同。”赵远介绍说,就银行的理财产品而言,理财产品分为两大类,一是保本型,二是非保本型。这其中,有的理财产品属于银行自行发售,而有的属于代销理财产品。“投资者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到正规银行产品信息;银行代销产品则可通过银行网点公示的代销产品清单查询。还要关注购买产品的资金是否汇入银行账户。客户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均须通过柜面或自助渠道进行申购操作,但凡被要求向个人或第三方公司账户转账或汇款的,就要提高警惕,防止‘飞单’。”
没有理财常识,过度依赖理财经理
刘宝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理财经验的人,对银行的理财产品也不甚了解。朋友说“有闲钱就理财,弄好了每月赚的比工资都高”,并推荐给刘宝一个银行的基金经理。抱着对朋友的信任,刘宝找到基金经理,想让其推荐一些稳定的理财产品。“不要风险高的,稍微赚点就行”,在这个原则下,基金经理推荐了两只基金。一个月后,刘宝亏损2万元。
这样的亏损超出了刘宝的预期,当初,她只是想“稍微赚点”,不想赔钱,却盲目购买了理财产品。
“客户所说的稳健型可能是不想有损失的产品,是要保本的,而稳健型的理财产品是相对稳健,但不保本。这里面就出现沟通的问题。”赵远认为,有的基金经理不负责,没有正确评估客户的理财需求,而客户又不能准确向基金经理表达购买意愿时,会造成错误的投资方向,带来较大损失。
“近年来,年轻人理财的数量呈现增多趋势。”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一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很多年轻人购买理财产品,他们本人甚至没有基本金融常识,多是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选择理财经理,然后过度依赖理财经理盲目理财,“赚得少亏得多”。
“很多懂一点理财知识的人往往不炒股不理财,专业一点的理财人员会选择理性购买理财产品,将鸡蛋分在不同篮子里。如今不常态的是,那些没有金融知识的人却占据着理财产品的大半个市场。”该基金经理认为,总而言之,中国的老百姓,有钱的年头太少了,缺乏管理资产经验。
《方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老人依然是如今购买理财产品的主力军。这部分人也大都没有理财常识,成为很多理财经理极力推销的主要群体。为了换取老年人的信任,一些基金经理可谓“挖空心思”。比如,广州某保险公司业务员为了推销保险理财产品,提着水果和礼品水壶登门拜访,除了給老人削苹果、做按摩、关心其日常生活外,还与老人聊在外地工作的子女。
“基金经理都来跳广场舞呢,给我们推销理财产品。” 每晚在北京东直门来福士广场跳广场舞的张姓大妈告诉记者,常有年轻的小伙子来跳舞,他们是银行的基金经理,来跳舞的目的就是拓展客户。“跟我们混得熟了,有想买理财产品的,还真都到小伙子那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