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抓上下联动,凝聚产业发展合力。一是高层有力推动。省委省政府将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省的特色优势产业来抓,杜家毫书记、许达哲省长、乌兰副书记、隋忠诚副省长等省領导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多次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二是政策精准引领。省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出台了鼓励矿山、房地产等工商企业转型发展油茶产业的扶持政策。2018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百千万”工程促进产业兴旺的意见》,将油茶确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六个千亿产业之一。省林业局相应制定了《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明确用3至5年时间实现千亿级产业目标。三是基层广泛参与。全省各市州、各县市区均把油茶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主动作为,因势利导,掀起了油茶产业发展的热潮。如衡阳市、永州市和常宁、邵阳等市县,都把油茶产业作为 “一把手”工程来抓,推动力度前所未有。目前,全省油茶面积3333.33公顷以上的县市区有74个,3.33万公顷以上的有11个。
二、抓资源培育,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造改并举,扩大油茶资源总量。坚持一手抓新造增量,一手抓低改提质,以每年新造3.33万公顷、低改抚育6万公顷的速度推进油茶资源培育。近十年来,新造油茶林31万公顷,垦复改造低产林56.26万公顷,油茶林面积达139.48万公顷,油茶籽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二是示范带动,提高基地建设质量。以衡阳、永州2个“全国油茶产业建设示范市”和常宁、邵阳等48个国家油茶重点县为依托,着力打造基地建设示范样板,带动全省油茶基地建设实现“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严把油茶良种壮苗关,强化品种更新换代,分区域推广油茶良种组合。以油茶低改示范林建设为抓手,探索推广“带状更新”油茶低改模式,有力促进了基地建设提质增效。三是规模经营,培育油茶产业集群。通过实施省政府农业“百千万”工程,依托油茶龙头企业,整合资源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打造了51个生产要素集聚、科技设施先进、经营管理完善、综合效益突出、示范带动明显的现代油茶综合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并以此辐射带动,形成了衡阳、常德、怀化等7个区域油茶产业集群。
三、抓创新驱动,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推进油茶科技创新。依托设在湖南的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油茶研究开发中心,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20多项。建成国家级油茶种质资源库和油茶杂交种子园,形成了配套的良种繁育和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建成油茶采穗圃31处、面积126.67公顷,油茶杂交种子园20公顷。筛选出油茶优良品种34个,平均每公顷产茶油达到750公斤以上。探索出“大三湘”鲜果鲜榨冷提茶油工艺等一批新技术,促进了产学研合作。二是推进产业模式创新。创新林地流转模式,各种市场主体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创新经营模式,形成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如“大三湘”的“农户庄园”模式、“中联天地”的家庭林场模式、常宁的油茶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是推进融资机制创新。省财政设立了每年5000万元的油茶专项资金,2018年增加到1亿元。省林业局、省农行和省农信担保公司联合打造了“惠农担—油茶贷”项目,建立“政府贴息、农担增信、农行贷款”的运作机制,从油茶专项中安排2000万元给予利息、担保费补贴。省农行还推出了惠农e贷、政府购买服务贷款等信贷产品。省财政设立了省农业产业兴旺基金,衡阳市筹建了油茶产业基金。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纳各类社会资本、战略资本、开发性金融资本投资油茶产业,着力培育优质油茶企业上市融资。
四、抓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效益。一是打造公用品牌。省油茶产业协会、龙头企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联合创建了“湖南茶油”公用品牌,并计划通过3至5年的努力,着力创新经营管理和品牌营销机制,切实提升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培育企业品牌。鼓励“三品一标”建设在我省茶油企业中,已建成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109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9个、湖南著名商标31个和湖南名牌产品11个。培育了大三湘、山润、金浩、贵太太、林之神等一批颇具影响的茶油品牌,其中贵太太、洪盛源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三是弘扬茶油文化。联合湖南广电开展了“讲好茶油故事、宣传茶油优势”系列活动,支持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建立油茶百年老树园、油茶博览园、茶油展示与体验馆,推动油茶协会申报老油榨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弘扬湖南历史悠久的茶油文化,进一步丰富了茶油品牌内涵。四是促进市场推广。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打造了“互联网+油茶产业”信息平台,开通了“国油网”,实现线上线下营销有机结合。组织油茶企业多次抱团参加各类展会,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宣传推介湖南茶油,有效提高了市场认知度、美誉度。组建湖南茶油“诚信联盟”,切实增强社会大众对茶油的消费信心。
二、抓资源培育,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造改并举,扩大油茶资源总量。坚持一手抓新造增量,一手抓低改提质,以每年新造3.33万公顷、低改抚育6万公顷的速度推进油茶资源培育。近十年来,新造油茶林31万公顷,垦复改造低产林56.26万公顷,油茶林面积达139.48万公顷,油茶籽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二是示范带动,提高基地建设质量。以衡阳、永州2个“全国油茶产业建设示范市”和常宁、邵阳等48个国家油茶重点县为依托,着力打造基地建设示范样板,带动全省油茶基地建设实现“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严把油茶良种壮苗关,强化品种更新换代,分区域推广油茶良种组合。以油茶低改示范林建设为抓手,探索推广“带状更新”油茶低改模式,有力促进了基地建设提质增效。三是规模经营,培育油茶产业集群。通过实施省政府农业“百千万”工程,依托油茶龙头企业,整合资源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打造了51个生产要素集聚、科技设施先进、经营管理完善、综合效益突出、示范带动明显的现代油茶综合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并以此辐射带动,形成了衡阳、常德、怀化等7个区域油茶产业集群。
三、抓创新驱动,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推进油茶科技创新。依托设在湖南的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油茶研究开发中心,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20多项。建成国家级油茶种质资源库和油茶杂交种子园,形成了配套的良种繁育和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建成油茶采穗圃31处、面积126.67公顷,油茶杂交种子园20公顷。筛选出油茶优良品种34个,平均每公顷产茶油达到750公斤以上。探索出“大三湘”鲜果鲜榨冷提茶油工艺等一批新技术,促进了产学研合作。二是推进产业模式创新。创新林地流转模式,各种市场主体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创新经营模式,形成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如“大三湘”的“农户庄园”模式、“中联天地”的家庭林场模式、常宁的油茶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是推进融资机制创新。省财政设立了每年5000万元的油茶专项资金,2018年增加到1亿元。省林业局、省农行和省农信担保公司联合打造了“惠农担—油茶贷”项目,建立“政府贴息、农担增信、农行贷款”的运作机制,从油茶专项中安排2000万元给予利息、担保费补贴。省农行还推出了惠农e贷、政府购买服务贷款等信贷产品。省财政设立了省农业产业兴旺基金,衡阳市筹建了油茶产业基金。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纳各类社会资本、战略资本、开发性金融资本投资油茶产业,着力培育优质油茶企业上市融资。
四、抓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效益。一是打造公用品牌。省油茶产业协会、龙头企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联合创建了“湖南茶油”公用品牌,并计划通过3至5年的努力,着力创新经营管理和品牌营销机制,切实提升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培育企业品牌。鼓励“三品一标”建设在我省茶油企业中,已建成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109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9个、湖南著名商标31个和湖南名牌产品11个。培育了大三湘、山润、金浩、贵太太、林之神等一批颇具影响的茶油品牌,其中贵太太、洪盛源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三是弘扬茶油文化。联合湖南广电开展了“讲好茶油故事、宣传茶油优势”系列活动,支持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建立油茶百年老树园、油茶博览园、茶油展示与体验馆,推动油茶协会申报老油榨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弘扬湖南历史悠久的茶油文化,进一步丰富了茶油品牌内涵。四是促进市场推广。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打造了“互联网+油茶产业”信息平台,开通了“国油网”,实现线上线下营销有机结合。组织油茶企业多次抱团参加各类展会,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宣传推介湖南茶油,有效提高了市场认知度、美誉度。组建湖南茶油“诚信联盟”,切实增强社会大众对茶油的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