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猪养殖事业的火热发展,各种猪病也随之而来。其中猪化脓性放线菌病是一种常见猪病,具有一定传染性。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猪化脓性放线菌病,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诊治。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在阐明猪化脓性放线菌病的诊断方式下,探索该疾病的有效治疗措施。
关键词:猪化脓性放线菌病;诊断方式;治疗措施
0 引言
猪一旦感染化脓性放线菌病,将会导致其部分组织或器官出现化脓性、干酪性病变,极大地影响猪的健康生长。为此有必要加强对猪化脓性放线菌病的科学治疗,本文旨在为人们深入认知猪化脓性放线菌病,并为该病的成功治疗提供相应实践指导及帮助。
1 猪化脓性放线菌病的诊断方式
1.1 常规诊断
在诊断猪化脓性放线菌病时,工作人员首先可以选择采用常规诊断方式,如观诊、触诊等。一般情况下,患有该病的病猪会出现食欲不良、精神萎靡、被毛杂乱且暗淡无光的情况。部分病猪还会伴随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在触摸病猪的腹部与关节等位置处,可明显感觉到有鸡卵大小的脓肿,且有一定温热感。绝大多数患有化脓性放线菌病的病猪,会出现长时间坐卧、难以正常行走的情况。因此一旦病猪出现上述症状,基本可判断其患有猪化脓性放线菌病。
1.2 其他诊断
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在对猪化脓性放线菌病进行诊断时,除了采用常规诊断方式外,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剖检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在病猪剖检中,如果发现有分散的干酪样软化脓灶存在于病猪肺脏隔叶位置处,其部分肋胸膜和肺胸膜之间存在明显粘连的情况,可确诊病猪患有化脓性放线菌病。如果在剖检中发现有诸多化脓性结节存在于病猪肝脏部位,在将结节切开后存在完整脓肿膜,并有大量颜色呈黄白色、质地接近奶油的脓水出现在病猪脓肿腔中,即表明其患有猪化脓性放线菌病。部分患有该病的病猪,在将其跗关节切开后也会出现大量颜色呈灰白色的脓水。
在实验室检查中,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将病猪的肺的病变部位切开,取出适量脓汁,并将适量生理盐水加入其中进行稀释处理后制作成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后明显可见大量形态各异的杆菌,其染色成蓝紫色,并且呈单独排列或是从状排列的形式。在细菌培养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直接在血琼脂平板上接种采取的病猪化脓灶内容物,在温度为37℃的厌氧环境下连续进行4d至6d的培养,如果观察发现有颜色呈灰白色或是淡黄色的微小、粗糙圆形菌落出现,即可表明病猪患有猪化脓性放线菌病。
另外,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可知,当前生化实验也是一种诊断猪化脓性放线菌病的常用方式。在对采集的病猪化脓性病灶内容物进行生化实验中,如果其内容物可以对葡萄糖进行分解并产生出酸性物质而非气体,并可以对麦芽糖、木糖进行分解,同时达到水解淀粉的效果。无吲哚生成,触酶试验结果呈阴性,即可确诊病猪患有猪化脓性放线菌病。
2 猪化脓性放线菌病的治疗措施
对于已经确诊患有化脓性放线菌病的病猪,如果其体表皮肤存在轻微划伤等外伤,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使用酒精或碘伏等消毒药物,对其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果病猪体表皮肤出现较大创口,则工作人员需要在对其大创口进行消毒处理后再进行缝合。
一旦在病猪的体表皮肤或缓解等位置处形成脓肿,因脓肿外普遍包裹一层厚度较大的包膜,直接使用药物外敷的治疗方式难以彻底杀灭病猪脓肿膜当中的病原。因此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及时将确诊患有化脓性放线菌病的病猪,与正常猪群相互隔离,对正常猪群生活的猪舍及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与卫生清洁。彻底清除干净残留在猪舍等位置处的粪污,并及时开窗通风,从而阻断化脓性放线菌病的传染。其次,对于患有化脓性放线菌病且伴随有关节炎等症状的病猪,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病猪的具体体重及其病情严重程度,使用500000U至1000000U的青霉素,对病猪进行肌肉注射,每日注射一次,连续注射5d即可。最后,针对皮下出现脓肿的病猪,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使用经过消毒处理的工具将其脓肿切开,彻底排出其中的脓汁,而后使用大量消毒液对脓肿创口处进行清洗,再将适量碘酊或是将浸润消毒液的纱布直接放入病猪的创孔处。再使用1000000U至3000000U青霉素对病猪进行肌肉注射,即可有效帮助病猪缓解病症,快速恢复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确诊患有猪化脓性放线菌病的病猪,在其深部位置处存在大量脓肿,采用肌肉注射青霉素以及切开脓肿排脓等常规治疗措施基本无效,或是存在操作困难的情况,则需要工作人员依照病猪的实际血清学结果及时将其淘汰,并采用深埋、焚烧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猪化脓性放线菌病进行确诊时,工作人员可以立足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常规诊断与剖检、实验室检查以及生化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准确的确诊结果。而在对猪化脓性放线菌病进行治疗时,工作人员需要在及时将患病猪与其他正常猪群相互分离的基础上,以肌肉注射的方式对患病猪使用适量青霉素,同时消毒药物及时处理其外表损伤及化脓性病灶,进而有效达到治愈患有化脓性放线菌病的病猪的效果。
參考文献
[1] 吴恒斌,王瑞.一例猪化脓性放线菌病的诊治[J].畜禽业,2016(10):63.
关键词:猪化脓性放线菌病;诊断方式;治疗措施
0 引言
猪一旦感染化脓性放线菌病,将会导致其部分组织或器官出现化脓性、干酪性病变,极大地影响猪的健康生长。为此有必要加强对猪化脓性放线菌病的科学治疗,本文旨在为人们深入认知猪化脓性放线菌病,并为该病的成功治疗提供相应实践指导及帮助。
1 猪化脓性放线菌病的诊断方式
1.1 常规诊断
在诊断猪化脓性放线菌病时,工作人员首先可以选择采用常规诊断方式,如观诊、触诊等。一般情况下,患有该病的病猪会出现食欲不良、精神萎靡、被毛杂乱且暗淡无光的情况。部分病猪还会伴随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在触摸病猪的腹部与关节等位置处,可明显感觉到有鸡卵大小的脓肿,且有一定温热感。绝大多数患有化脓性放线菌病的病猪,会出现长时间坐卧、难以正常行走的情况。因此一旦病猪出现上述症状,基本可判断其患有猪化脓性放线菌病。
1.2 其他诊断
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在对猪化脓性放线菌病进行诊断时,除了采用常规诊断方式外,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剖检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在病猪剖检中,如果发现有分散的干酪样软化脓灶存在于病猪肺脏隔叶位置处,其部分肋胸膜和肺胸膜之间存在明显粘连的情况,可确诊病猪患有化脓性放线菌病。如果在剖检中发现有诸多化脓性结节存在于病猪肝脏部位,在将结节切开后存在完整脓肿膜,并有大量颜色呈黄白色、质地接近奶油的脓水出现在病猪脓肿腔中,即表明其患有猪化脓性放线菌病。部分患有该病的病猪,在将其跗关节切开后也会出现大量颜色呈灰白色的脓水。
在实验室检查中,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将病猪的肺的病变部位切开,取出适量脓汁,并将适量生理盐水加入其中进行稀释处理后制作成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后明显可见大量形态各异的杆菌,其染色成蓝紫色,并且呈单独排列或是从状排列的形式。在细菌培养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直接在血琼脂平板上接种采取的病猪化脓灶内容物,在温度为37℃的厌氧环境下连续进行4d至6d的培养,如果观察发现有颜色呈灰白色或是淡黄色的微小、粗糙圆形菌落出现,即可表明病猪患有猪化脓性放线菌病。
另外,参考相关研究资料可知,当前生化实验也是一种诊断猪化脓性放线菌病的常用方式。在对采集的病猪化脓性病灶内容物进行生化实验中,如果其内容物可以对葡萄糖进行分解并产生出酸性物质而非气体,并可以对麦芽糖、木糖进行分解,同时达到水解淀粉的效果。无吲哚生成,触酶试验结果呈阴性,即可确诊病猪患有猪化脓性放线菌病。
2 猪化脓性放线菌病的治疗措施
对于已经确诊患有化脓性放线菌病的病猪,如果其体表皮肤存在轻微划伤等外伤,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使用酒精或碘伏等消毒药物,对其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果病猪体表皮肤出现较大创口,则工作人员需要在对其大创口进行消毒处理后再进行缝合。
一旦在病猪的体表皮肤或缓解等位置处形成脓肿,因脓肿外普遍包裹一层厚度较大的包膜,直接使用药物外敷的治疗方式难以彻底杀灭病猪脓肿膜当中的病原。因此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及时将确诊患有化脓性放线菌病的病猪,与正常猪群相互隔离,对正常猪群生活的猪舍及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与卫生清洁。彻底清除干净残留在猪舍等位置处的粪污,并及时开窗通风,从而阻断化脓性放线菌病的传染。其次,对于患有化脓性放线菌病且伴随有关节炎等症状的病猪,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病猪的具体体重及其病情严重程度,使用500000U至1000000U的青霉素,对病猪进行肌肉注射,每日注射一次,连续注射5d即可。最后,针对皮下出现脓肿的病猪,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使用经过消毒处理的工具将其脓肿切开,彻底排出其中的脓汁,而后使用大量消毒液对脓肿创口处进行清洗,再将适量碘酊或是将浸润消毒液的纱布直接放入病猪的创孔处。再使用1000000U至3000000U青霉素对病猪进行肌肉注射,即可有效帮助病猪缓解病症,快速恢复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确诊患有猪化脓性放线菌病的病猪,在其深部位置处存在大量脓肿,采用肌肉注射青霉素以及切开脓肿排脓等常规治疗措施基本无效,或是存在操作困难的情况,则需要工作人员依照病猪的实际血清学结果及时将其淘汰,并采用深埋、焚烧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猪化脓性放线菌病进行确诊时,工作人员可以立足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常规诊断与剖检、实验室检查以及生化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准确的确诊结果。而在对猪化脓性放线菌病进行治疗时,工作人员需要在及时将患病猪与其他正常猪群相互分离的基础上,以肌肉注射的方式对患病猪使用适量青霉素,同时消毒药物及时处理其外表损伤及化脓性病灶,进而有效达到治愈患有化脓性放线菌病的病猪的效果。
參考文献
[1] 吴恒斌,王瑞.一例猪化脓性放线菌病的诊治[J].畜禽业,2016(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