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被一些问题学生搞得焦头烂额,我现在所带的班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群体是指这个班学生学习习惯差,好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且叛逆。他们是从好几个私立学校合并过来的,而且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我也经常感慨,教这样一个班比教三个班还累,刚开始这些学生经常使我欲哭无泪,有恨铁不成钢的气愤。
  通过两年多的教学,我不断地和学生沟通,想他们所想,找突破口,这当中有心酸,也有喜悦,我在历练中不断成长,学生各方面进步也很大。下面我就在教学中关于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谈一些看法,希望与大家探讨。
  一、理解和宽容学生
  我们要理解学生,理解他们年龄特点下的言行举止、行为表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大人需要理解,学生也需要被理解,学生就是孩子,要给他们自己的思维空间。面对“调皮学生”,很多老师没有协调好师生之间的矛盾,不能很好地沟通,尽管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我们也要尽力去做,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使学生产生消极抵触情绪,要积极主动地面对,研究他们的心理,对症下药。教师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每个学生都看做是有价值、独特的人,并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师生才能协调好,才能很好地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创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二、避免正面冲突,减少与学生的矛盾
  给英语学困生上课,每天面对的是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好动、爱说话、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作为教师,每天除了讲好自己的课之外,还要思考怎样有效管理课堂,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上好一节课最基本的保证,除了小组讨论、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主动学习,没有抵触心理,还要做让学生喜欢、让学生信任的老师。慢慢地我发现了一个小窍门,在讲课中发现昏昏欲睡和悄悄说话的学生,我会一声不响地走到他们跟前,站在他们跟前讲课,而那些刚才不注意听课的学生,一下子就会懂得我的暗示,开始认真听课了。很多老师反映,对于基础差且调皮的学生,上课基本上是在维持课堂纪律,批评学生,不但导致教师、学生都很消极,而且课堂上过多的批评会影响教师的上课进度、教学质量,更影响了师生和谐,所以似乎我的这种做法显得很无奈,但比起我正面批评,引发师生冲突,这不失为一种巧妙的方法。
  三、赏识与激励。让学生更自信
  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水一样,“赏识教育”无疑是鼓励学生,赏识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责任,更是让学生建立自信的好方法,尽管学生有太多的缺点和错误,看上去好像“劣迹斑斑”,一无是处,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学生,从学生的言行中发现进步和优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一个简单的话语,一个赞赏的动作,都会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燃起自信的勇气,找到“我能行”的感觉。
  特殊群体的学生经常听到的是批评,遇到的是不信任,往往有较强的自卑感,因此要教育转化他们,我们必须尊重和信任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我们要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把他们微小的进步放大,这个进步不光是学习方面,还有生活方面,例如:我们班的马×好动,学习基础差,但是他勤快,打扫卫生总是抢在前面,我就对他这一方面进行全班表扬,希望他学习上能这样表现就会更好,经常表扬,后来我发现他学习积极性也高了,现在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都非常好。
  四、融入学生。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我的这个班大多数学生都是少数民族,他们有很多生活习惯和我们不一样,为了融入他们,我查阅各方面资料,了解他们的民族习惯,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谈心,在完全尊重他们的民族和宗教信仰下,试图想从他们口中了解更多,我以我渴望的眼神和谦虚的神态告诉他们,我不知道的很多,就像他们在课堂上需要我教他们知识一样,在课堂上我是老师,现在他们是我的老师。我发现他们很自豪,给我讲很多关于他们的民族与宗教信仰,个个神采飞扬,连平时非常内向的学生也讲个不停,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平等,我了解到了更多知识,这种心与心的交谈,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学生喜欢上了我,就喜欢上了我的课堂。有时候,课间只要一有时间,我就找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家庭,适时提出一些建议与鼓励,也说说自己孩子的不足,让他们出出主意,他们起初很拘谨,后来都很活跃,我放低姿态,让他们有亲近感,“亲其师而信其道”,慢慢的我们的沟通多了,在课堂上他们也变得积极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把这个群体只放在班级这个集体中进行比较,不应该各方面都按照教师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也应该尽自己所能教育好这些孩子,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在积极、健康、快乐、关爱中成长。
  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就像花儿离不开阳光雨露,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用发自心灵的爱来关注他们的成长,要把激勵赏识、责任、耐心、爱心作为一种理念,一种心态来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只有真正做好了这些,才是尊重生命,才能让生命的花儿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其他文献
疏离感,是指个体难以正常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不能与所属的社会团体建立有效的连结,从而体验到的孤独感、无意义感、无助感等消极情绪体验。青少年正是疏离感的高发人群,强烈而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