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戏剧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272939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的印象中,力求让戏剧逼真,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应该是所有戏剧家追求的目标。不过事情真的
  是这样吗?戏剧家对于戏剧的思考,远远比我们更为深远。不信的话,就来看看下面这些略显怪异的“非典型”戏剧吧。
  梦幻般的象征主义戏剧
  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作品《青鸟》,是一部象征主义戏剧,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平安夜,仙女降临到伐木工人的家中,请求工人的两个孩子寻找青鸟。仙女变出家里物品和猫狗的灵魂,陪伴两个孩子踏上寻找之路。他们去了回忆国,到了夜宫,来到未来王国,又去了森林领地……遍寻不到青鸟的踪迹。等到兄妹俩失望地回到家中,发现他们寻找的青鸟,正是家里笼中的小鸟。
  这部戏剧充满梦幻色彩,角色的名字也都具有象征意义。作者用兄妹俩一路寻找的经历,象征人类为追求幸福所历经的苦难。幸福在哪里?幸福不难找,就在身边。
  深沉的表现主义戏剧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可以把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搬上舞台,演员也可以模仿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可人物的内心怎么表现?当然可以用语言,比如哈姆雷特的大段独白,表达了他彷徨的内心。可是,过多的独白难免让剧作乏味,而且,语言的表现能力也是有限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表现主义戏剧,这一类戏剧善于运用灯光、音乐、舞蹈动作等等手段,将人物的内心展示出来。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剧作《鬼魂奏鸣曲》,其中有一段情节荒诞离奇:活人和木乃伊对话,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舞台上有光怪陆离的布景和灯光,剧作家以这样的方式,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在舞台上。
  不可思议的荒诞派戏剧
  1953年,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演出成功,这是第一部成功演出的荒诞派戏剧。啥叫荒诞派戏剧?我们不妨从《等待戈多》说起。
  第一场戏,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在一棵枯树下,等待戈多到来。为了消磨时间,两人东拉西扯,做着各种无聊的动作,还认错了人。天快黑时,有个小孩儿告诉他俩,今天戈多不来了,明天准来。第二场戏,俩人又是等啊等,最后,那小孩儿又来了,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准来。
  你瞧,这和我们印象中的戏剧多么不同,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剧中人物到底是什么人,观众也搞不清楚,布景也简单,整部戏看上去很荒唐。可就是这样一部戏,让有的观众笑,有的观众哭。他们看着舞台上莫名其妙的表演,或许就联想到了自身所处的境地:人,有时候不就是这么荒诞?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什么样。这部荒诞戏剧是戏剧家对人类生存困境的严肃思考。
  走向极端的贫困戏剧
  提到贫困,你能想到什么?我脑海里第一时间出现的词语是“家徒四壁”。而“贫困”的戏剧,走得更远,甚至连“四壁”都没有了。
  随着电影的兴起,走进剧院看戏的人越来越少,戏剧逐渐变成“小众艺术”。这让许多戏剧家们纷纷开始思考戏剧的未来,其中,波兰戏剧家格洛托夫斯基认为,戏剧的本质是演员和观众的交流,应该把剧本、布景、音乐、灯光通通去掉,不要镜框式舞台,演员和观众要有更亲密的关系。
  舞台没有了,演员在一块空场上表演,观众围坐四周;服装、道具尽可能简单,观众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演员的肢体表现力上。这样的戏剧会好看吗,恐怕只有亲眼目睹之后,我们才有发言权。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戏剧诞生之初,各种条件都很简陋的情况下,戏剧是如何进行的?经过漫长的历史,戏剧又回到原点,那么什么才是戏剧永恒不变的东西?
  “非典型”戏剧还有很多,有的受到观众欢迎,有的早早就被观众抛弃了。为什么艺术家们还要做这种“无用功”呢?我想,这就是一种创新的精神,超前的探索。比如象征主义戏剧梦幻般的剧情和场景,现在不就在影视艺术中被广泛应用了吗?表现主义戏剧的元素,荒诞派戏剧的理念,贫困戏剧的精神,在影视节目中也不难发现。这就是创新的用处。
其他文献
2007年,他,36岁,一举斩获艾伦·沃特曼奖(该奖在业内素有“青年诺贝尔奖”的美誉);2012年,41岁的他,成功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入选“全球顶尖100名材料科学家”榜单……  他,就是杨培东,当今国际顶尖的纳米材料学家,被誉为“摘取纳米皇冠的人”。  杨培东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小桥流水,吴侬软语,滋润了他的童年,也滋养了他身上的钻劲与韧性!  小时候,杨培东身材瘦小。体育课上1.2米长
期刊
“阅读小天使”是《七彩语文》杂志社为奖励酷爱阅读,并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和力量的同学而设立的荣誉称号。在全国众多小读者的选拔中,于翰文同学脱颖而出,并参加了今年5月10日的颁奖典礼。由此,我和于翰文及于爸爸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  在和于爸爸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于爸爸一直疼爱地称于翰文“暖宝”。  “暖宝”的故事  说到“暖宝”,于爸爸津津有味地给我讲述了这么一段:  一天下午放学后,外边刮起了风,我
期刊
宋颂:同学们,今天来说说羽毛球。就先从它是从哪里来的说起吧!  羽毛球最早出现于14-15世纪时的日本,球拍是木制的,球用樱桃核插上羽毛制成。而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于英国,在1800年左右,由网球派生而来。1870年,出现了用羽毛、软木做的球和穿弦的球拍。1873年,英国公爵鲍弗特在格拉斯哥郡伯明顿镇(Badminton)的庄园里进行了一次羽毛球游戏表演。从此,羽毛球运动便逐渐流行起来。人们为纪念羽
期刊
今年暑假,笑笑参加了“七彩娃”夏令营,和同行的小营员一起参观了印刷厂,不仅亲眼目睹了一册册精美图书的“诞生”过程,也见识了印刷行业的不少“怪味词”。  “怪”有趣  刚进印刷厂,笑笑就发现一个标着“工作日志”的牌子,上面写着一行字:  及时更换打斗装置,注意防止过底。  打斗?笑笑既好笑又不解,向引导参观的工作人员问道:“难道机器要打来打去,才能印刷吗?”工作人员把小营员们领到印刷机旁,介绍说:“
期刊
听说下午可以去探访桑给巴尔岛最有名气的动物——红疣猴,小朋友可开心了。平时,我们在动物园看猴子的机会很多,不过那些猴子都是被圈养在“猴山”,等着游客去观赏。在桑给巴尔岛,红疣猴在丛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如果想看到红疣猴,得自己到丛林中寻找。跟着大部队——出发!  翻翻——红疣猴小档案  姓名:红疣猴  姓名由来:红疣猴的大拇指退化,像病毒疣,再加上面部、胸部、四肢一些地方覆盖着淡橙色的毛,所以叫红疣
期刊
衣柜,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家居用品,而对于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衣柜可是躲猫猫的好地方。今天这个故事里的衣柜,可不只是用来躲猫猫那么简单。你们想知道这个衣柜的神秘之处吗?那就跟着我继续看下去吧。  神秘的国度  在一个叫纳尼亚的国度,居住着许多神话里才会出现的生物:会说话的野兽,能传递消息的树,在水中欢跃的人鱼,死而复生的狮子,此外还有人羊、人马、矮人、巨人……这里原本祥和、宁静,可是有一天,千年不死
期刊
这些画漂亮吗?告诉你们,它们可不是用笔画出来的,而是用麦秆贴出来的,是麦秆画!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麦秆来作画了。是不是觉得有点儿奇怪:人们为什么会想到用麦秆来作画呢?  神圣的麦草  小麦传入我国后,成为了咱们赖以生存的粮食。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象征着丰收和财富。  谈到麦子的神奇,亚云不禁想到了这么一个民间传说:刘秀被王莽追杀,万般无奈,躲到麦地里,麦子随即变化成树林保护刘秀。
期刊
八国联军入侵  在我的童年时期,我几乎不需要听什么吞吃孩子的恶魔等故事。母亲口中的洋兵是比童话中巨口獠牙的恶魔更为凶暴的。  八国联军入侵时,我还不满两岁。我父亲是每月领三两饷银的护军,任务是守卫皇城,他是在哪一年与联军巷战时阵亡的,我不知道。  那时候,母亲与姐姐不敢出门,哥哥刚九岁,我又大部分时间睡在炕上,我们无从得到父亲的消息。  我那时还不能记清楚父亲的模样。直到后来我偶然发现了他出入皇城
期刊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出《竹石》这首诗吧?“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感慨地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在苏轼眼里,竹子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可以吃,可以穿,可以造船盖房子,可以造纸写诗作画,小小一竿竹,拥有随时变身的魔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
期刊
动物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触到很多可爱的小动物,怎样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当然,我们必须得熟悉它们,仔细地观察它们。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生动。读读下面这篇文章,你觉得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抗战胜利后八个月零十天,我卖脱了三年前在重庆沙坪坝庙湾地方自建的小屋,迁居城中去等候归舟。  除了托庇三年的情感以外,我对这小屋实在毫无留恋。因为这屋太简陋了,这环境太荒凉了;我去屋如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