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党员教育培训,高校需要重视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以大学生党员志愿服为主的长效机制。因此,主要探讨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0.036
1引言
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是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群体。通过高校与地方合作推动志愿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教育人的目的。志愿者服务标志着现代社会文明文化的进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引导人、塑造人,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建立社会责任感。因此,对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具体探索进行阐述具有重要意义。
2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传播了“奉献爱心、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弘扬了党员无私奉献精神、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精神和社会新风文明风尚精神,而且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整体运作上看,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党员参与热情高,但是具有盲目性,没有鲜明的主题。在与学生交流和座谈中,发现有85%学生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加强自身的后续教育,并承认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得到快乐。但是有65%的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之前并不了解志愿服务的相关要求以及项目内容,存在着盲目性。由于学校与社会社区间的沟通存在着局限性,造成部分志愿服务活动缺少实效性。学校与社会社区之间的合作不密切,并且志愿服务组织没有对学生活动进行良好的策划和组织,即便志愿者的热情高,也不能有效的转化为服务效果。(2)缺乏完善的服务机制。调查研究发现,铜仁学院的志愿服务机制仍不健全,在志愿服务方面仍然缺乏相应的资金以及物质保障,对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的权益保障不够,同时没有对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知识培训。没有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使得学生的志愿服务热情被打消。(3)志愿活动缺少长效性以及稳定效能。虽然铜仁学院已经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也自发、自主参与了各种活动。但是,这些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系统性与长期性,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志愿服务基地,以促使活动有序开展。(4)社会公众对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缺乏了解,认可度较低。由于活动大多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质性问题,故而得不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例如到养老院看望老人,帮老人梳头洗脚,不同的志愿者对相同的服务对象重复的做着同样的事情,这样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朝着长效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3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3.1组织管理不完善
根据笔者调查,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者队伍流动性较大,新陈代谢过快,参加者的积极性随入校时间的增加而锐减,随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到成為正式党员的发展而递减。在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期间志愿服务积极性高,这期间大多学生还处于一、二年级,学习压力不是很紧张,而随着学生进入三、四年级,各种压力相继而来,如考研、准备毕业论文、找工作等问题,逐渐成为学生关心的事情,因而在志愿服务积极性方面相对降低,甚至可能退出,使工作出现断层的现象,渐而导致志愿服务项目建设缺乏连续性。又因为除了学校层面外,有些二级学院还有自己的志愿服务小队伍,这无疑给管理增加了难度。
3.2缺乏相关的培训机制
一是缺乏对志愿者的相关服务知识、技能、经验的培训,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佳,大学生党员相对来说,对社会的了解比较少,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差,一般很难满足和无法适应专业技能方面的需要;二是缺乏对志愿者相关的心理培训。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有的志愿者把志愿服务当作是对他人的一种施舍或是简单的看作是爱心、奉献、互助,而不是一种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在参加志愿服务组织中存在功力和官僚心理,有的只是片面的看重学校为激励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采取的激励措施,而不是自身能为社会他人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还有一些非志愿服务者对志愿服务活动参与者的一些轻视行为,也给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和积极性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这种受挫的服务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和疏导的话,将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长期稳定有效的开展。
3.3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经费大多都由学校党委统一划拨,很少通过社会来筹集,导致经费来源单一,物质依托欠缺。一般学校划拨的经费,除了一部分用于学生党建活动开支外,还要用于教工支部党建活动和其他学生工作方面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种活动分解后,能真正用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上的经费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4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意义
4.1促进铜仁学院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升
开展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志愿服务活动与学生思想特点贴近,满足了社会需求。于学生而言,让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尊重学生的自愿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加强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的思想有进一步的觉悟,为学生党性修养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公共服务,促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公民意识提升。
4.2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新时代,我国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注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帮助孤寡老人等特殊性的群体是社会日益重视的问题。不断扶助这些弱势群体,不但要求解决其生活困难,还要促进弱势群体的精神丰富。这些要求的实现,就学校层面而言,都需要对学校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促使这些目标实现。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是一群具有专业知识、有爱心的群体,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推动社会社区发展,建立社会新风尚,进一步激活社区发展活力和提升凝聚力上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5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具体途径
5.1不断健全铜仁学院党员志愿服务管理制度
党委组织要做好带头作用,建立起学工部、团委、院系的党组织高校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网络。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让大学生志愿者协会成员积极地参与其中。在高校党务部门、院系单位要建立起专门为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的管理岗位。为促使党员志愿服务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相关院系党组织要健全与完善党员志愿服务管理制度,使得志愿服务机制能够有效地运行。针对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院系党组织需要制定日常的管理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中明确志愿者的权利、义务,促进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开展。
5.2建立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注册制度
为了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尊重大学生的自愿性,各级党组织要让大学生进行注册。通过注册工作成为正式的志愿服务工作人员,采用注册方式有利于加强学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主要的注册流程为:入党积极分子提出志愿服务申请,申请的志愿服务内容多种多样,大学生党员要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专业特色、优势、意愿以及身体状况来申报相应的服务内容。党组织将该申请人员的资料入档,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与管理。建立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注册制度,有利于规范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值得高校借鉴学习。
5.3构建铜仁学院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平台
对于每一个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党组织需要为其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库,在数据库中记录着该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入党时间、特长以及所在院系等内容。对于学生的志愿服务内容、团队以及服务时间,这些内容都可以在学校的网站中公开。与此同时,要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或者是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志愿服务信息在管理与操作层面的对接,进一步实现健全志愿服务的信息平台。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学校要积极组织志愿者交流会议、讲座以及志愿者报告会。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媒介。建立一个大学生志愿者QQ交流群、微信交流群以及相关交流网站,在这些交流平台中,大学生黨员志愿者可以分享自身的服务感受,说一说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在交流平台中,相关管理人员要有志愿实践经验,并适时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方法、技能以及知识培训,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视野。通过开设交流群的方式有利于实现各种信息共享,使得志愿者的经验能够得到有效地传递与推广,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之间的互动。
5.4建立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推动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考核工作的进行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工作热情。在考核目标中,党组织要结合志愿服务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行量化评价。在考核过程中做到考核方式的多元性,结合校内校外评价。另者,党组织需要建立相应的志愿服务奖励制度。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观察大学生的服务态度与效果,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对于服务效果好的学生,党组织要进行相应的表彰,使其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进一步激励其他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积极地投入到党员工作中来。多数大学生支持对学生的志愿活动进行精神或者政策性的奖励,使得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更能符合实际要求,对于促进学生服务效能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6结语
综上所述,铜仁学院在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健全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交流平台、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注册制度、采用恰当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志愿者活动,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郝运,王屾.浅析当代美国大学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J].外国教育研究,2016,56(12):8996.
[2]章洁.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81(01):5862.
[3]蒲俊霖,庄玉琳,卢春慧.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J].科教文汇旬刊,2016,(59):102110.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0.036
1引言
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是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群体。通过高校与地方合作推动志愿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教育人的目的。志愿者服务标志着现代社会文明文化的进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引导人、塑造人,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建立社会责任感。因此,对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具体探索进行阐述具有重要意义。
2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传播了“奉献爱心、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弘扬了党员无私奉献精神、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精神和社会新风文明风尚精神,而且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整体运作上看,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党员参与热情高,但是具有盲目性,没有鲜明的主题。在与学生交流和座谈中,发现有85%学生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有利于加强自身的后续教育,并承认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得到快乐。但是有65%的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之前并不了解志愿服务的相关要求以及项目内容,存在着盲目性。由于学校与社会社区间的沟通存在着局限性,造成部分志愿服务活动缺少实效性。学校与社会社区之间的合作不密切,并且志愿服务组织没有对学生活动进行良好的策划和组织,即便志愿者的热情高,也不能有效的转化为服务效果。(2)缺乏完善的服务机制。调查研究发现,铜仁学院的志愿服务机制仍不健全,在志愿服务方面仍然缺乏相应的资金以及物质保障,对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的权益保障不够,同时没有对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知识培训。没有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使得学生的志愿服务热情被打消。(3)志愿活动缺少长效性以及稳定效能。虽然铜仁学院已经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也自发、自主参与了各种活动。但是,这些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系统性与长期性,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志愿服务基地,以促使活动有序开展。(4)社会公众对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缺乏了解,认可度较低。由于活动大多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实质性问题,故而得不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例如到养老院看望老人,帮老人梳头洗脚,不同的志愿者对相同的服务对象重复的做着同样的事情,这样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朝着长效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3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3.1组织管理不完善
根据笔者调查,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者队伍流动性较大,新陈代谢过快,参加者的积极性随入校时间的增加而锐减,随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到成為正式党员的发展而递减。在成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期间志愿服务积极性高,这期间大多学生还处于一、二年级,学习压力不是很紧张,而随着学生进入三、四年级,各种压力相继而来,如考研、准备毕业论文、找工作等问题,逐渐成为学生关心的事情,因而在志愿服务积极性方面相对降低,甚至可能退出,使工作出现断层的现象,渐而导致志愿服务项目建设缺乏连续性。又因为除了学校层面外,有些二级学院还有自己的志愿服务小队伍,这无疑给管理增加了难度。
3.2缺乏相关的培训机制
一是缺乏对志愿者的相关服务知识、技能、经验的培训,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佳,大学生党员相对来说,对社会的了解比较少,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差,一般很难满足和无法适应专业技能方面的需要;二是缺乏对志愿者相关的心理培训。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有的志愿者把志愿服务当作是对他人的一种施舍或是简单的看作是爱心、奉献、互助,而不是一种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在参加志愿服务组织中存在功力和官僚心理,有的只是片面的看重学校为激励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采取的激励措施,而不是自身能为社会他人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还有一些非志愿服务者对志愿服务活动参与者的一些轻视行为,也给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和积极性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这种受挫的服务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和疏导的话,将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长期稳定有效的开展。
3.3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经费大多都由学校党委统一划拨,很少通过社会来筹集,导致经费来源单一,物质依托欠缺。一般学校划拨的经费,除了一部分用于学生党建活动开支外,还要用于教工支部党建活动和其他学生工作方面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种活动分解后,能真正用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上的经费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4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意义
4.1促进铜仁学院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升
开展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志愿服务活动与学生思想特点贴近,满足了社会需求。于学生而言,让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尊重学生的自愿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加强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的思想有进一步的觉悟,为学生党性修养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自主参与社会公共服务,促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公民意识提升。
4.2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新时代,我国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注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帮助孤寡老人等特殊性的群体是社会日益重视的问题。不断扶助这些弱势群体,不但要求解决其生活困难,还要促进弱势群体的精神丰富。这些要求的实现,就学校层面而言,都需要对学校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促使这些目标实现。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是一群具有专业知识、有爱心的群体,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推动社会社区发展,建立社会新风尚,进一步激活社区发展活力和提升凝聚力上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5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的具体途径
5.1不断健全铜仁学院党员志愿服务管理制度
党委组织要做好带头作用,建立起学工部、团委、院系的党组织高校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网络。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让大学生志愿者协会成员积极地参与其中。在高校党务部门、院系单位要建立起专门为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的管理岗位。为促使党员志愿服务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相关院系党组织要健全与完善党员志愿服务管理制度,使得志愿服务机制能够有效地运行。针对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院系党组织需要制定日常的管理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中明确志愿者的权利、义务,促进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开展。
5.2建立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注册制度
为了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尊重大学生的自愿性,各级党组织要让大学生进行注册。通过注册工作成为正式的志愿服务工作人员,采用注册方式有利于加强学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主要的注册流程为:入党积极分子提出志愿服务申请,申请的志愿服务内容多种多样,大学生党员要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专业特色、优势、意愿以及身体状况来申报相应的服务内容。党组织将该申请人员的资料入档,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与管理。建立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注册制度,有利于规范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值得高校借鉴学习。
5.3构建铜仁学院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平台
对于每一个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党组织需要为其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库,在数据库中记录着该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入党时间、特长以及所在院系等内容。对于学生的志愿服务内容、团队以及服务时间,这些内容都可以在学校的网站中公开。与此同时,要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或者是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志愿服务信息在管理与操作层面的对接,进一步实现健全志愿服务的信息平台。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学校要积极组织志愿者交流会议、讲座以及志愿者报告会。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媒介。建立一个大学生志愿者QQ交流群、微信交流群以及相关交流网站,在这些交流平台中,大学生黨员志愿者可以分享自身的服务感受,说一说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在交流平台中,相关管理人员要有志愿实践经验,并适时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方法、技能以及知识培训,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视野。通过开设交流群的方式有利于实现各种信息共享,使得志愿者的经验能够得到有效地传递与推广,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之间的互动。
5.4建立铜仁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推动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考核工作的进行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工作热情。在考核目标中,党组织要结合志愿服务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行量化评价。在考核过程中做到考核方式的多元性,结合校内校外评价。另者,党组织需要建立相应的志愿服务奖励制度。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观察大学生的服务态度与效果,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对于服务效果好的学生,党组织要进行相应的表彰,使其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进一步激励其他大学生党员志愿者积极地投入到党员工作中来。多数大学生支持对学生的志愿活动进行精神或者政策性的奖励,使得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更能符合实际要求,对于促进学生服务效能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6结语
综上所述,铜仁学院在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健全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交流平台、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注册制度、采用恰当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志愿者活动,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郝运,王屾.浅析当代美国大学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J].外国教育研究,2016,56(12):8996.
[2]章洁.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探索[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81(01):5862.
[3]蒲俊霖,庄玉琳,卢春慧.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J].科教文汇旬刊,2016,(59):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