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临床资料
某女,14岁。因胸部瘢痕限制左乳房发育而入院,于左胸瘢痕上方、左下方及右上方皮下分别埋置扩张器各一枚。术后一周开始注水,注水3次后发现左季肋区的扩张器出现注射壶翻转。试行手法复位未果后采用“针刺固定法”注水,取得了成功。该扩张器在以后多次注水时,均采用此法,顺利完成注水扩张过程。
“针刺固定法”:消毒注射壶所在区域的皮肤,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按压皮肤并捏住翻转的注射壶底板边缘,食指将注射壶底板向皮下软组织深处按压的同时,拇指将注射壶底板向外抠,形成一个翻转的剪切力。该剪切力可使注射壶的项盖由被底板“覆盖”并与其表层皮肤平行到与注射壶周边皮肤约60~90°夹角,“暴露”出注射壶帽状结构的侧缘。右手执4号半注射针头,沿着垂直于注射壶帽状结构的侧缘的方向进针,刺入扩张壶内,将扩张壶固定。再将另一个同型号针头以与注射壶项盖垂直的角度刺入注射壶内,触及金属防刺片后即可注水;若针头刺入的角度不佳,未触及防刺片,也可通过其后连接的空注射器顺利回抽出无色液体来确定针头是否在注射壶内。
2讨论
皮肤扩张术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二十世纪80年代整形外科里程碑性的成果[1]。虽然存在疗程较长和并发症较多[2]的缺点,但此法不仅在国内大医院广泛开展,在基层小医院也逐步推开。注射壶翻转主要原因有:皮下脂肪较厚,术中剥离注射壶腔隙过大,术后局部的不适当活动等。表现可有:注射壶置入区手感平坦,无正常隆突感;金属防刺片位置过浅;注水少量即有疼痛感,并出现局部组织肿胀;回抽液体困难等。就扩张器并发症而言,注射壶翻转发生率并不高,一旦发生可试行手法复位,如不成功则需行切开复位[3]。我们曾试行手法复位,但未获成功。切开复位或注射壶外置手术简单,但由于该方法使扩张器腔隙与体表外界相通,易导致继发感染[4]。尽管黄惠铭等[5]对注射壶和连接导管外置法进行改进,但目前临床中使用的并不普遍。采用“针刺固定法”可以较好地解决此问题。由于注射壶重量轻、体积小,两人协作来注水往往并不方便,但一根注射针头却可将其固定。“针刺固定法”简单易行,一人即可操作,患者痛苦也小。该法不足之处在于每次需额外向注射壶内刺入一根针头,增加了注射壶渗漏的机会,不过只要扩张器质量可靠,防渗漏装置在不同部位的几十次穿刺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实践中也未发现注射壶渗漏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鲁开化.皮肤扩张术在美容整形外科中的现状和未来[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16(3):129-130.
[2]查元坤.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并发症及预防[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0,6:113-114.
[3]卢 刚.由扩张器注射壶及导管引发的并发症的分析处理[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0,16(3):146-148.
[4]栾 杰.组织扩张过程中的感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14:137-139.
[5]黄惠铭.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射壶和连接导管外置法的改进[J].中国美容医学,2002,11(3):236-237.
[收稿日期]2007-09-25[修回日期]2007-11-16
编辑/何志斌
某女,14岁。因胸部瘢痕限制左乳房发育而入院,于左胸瘢痕上方、左下方及右上方皮下分别埋置扩张器各一枚。术后一周开始注水,注水3次后发现左季肋区的扩张器出现注射壶翻转。试行手法复位未果后采用“针刺固定法”注水,取得了成功。该扩张器在以后多次注水时,均采用此法,顺利完成注水扩张过程。
“针刺固定法”:消毒注射壶所在区域的皮肤,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按压皮肤并捏住翻转的注射壶底板边缘,食指将注射壶底板向皮下软组织深处按压的同时,拇指将注射壶底板向外抠,形成一个翻转的剪切力。该剪切力可使注射壶的项盖由被底板“覆盖”并与其表层皮肤平行到与注射壶周边皮肤约60~90°夹角,“暴露”出注射壶帽状结构的侧缘。右手执4号半注射针头,沿着垂直于注射壶帽状结构的侧缘的方向进针,刺入扩张壶内,将扩张壶固定。再将另一个同型号针头以与注射壶项盖垂直的角度刺入注射壶内,触及金属防刺片后即可注水;若针头刺入的角度不佳,未触及防刺片,也可通过其后连接的空注射器顺利回抽出无色液体来确定针头是否在注射壶内。
2讨论
皮肤扩张术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二十世纪80年代整形外科里程碑性的成果[1]。虽然存在疗程较长和并发症较多[2]的缺点,但此法不仅在国内大医院广泛开展,在基层小医院也逐步推开。注射壶翻转主要原因有:皮下脂肪较厚,术中剥离注射壶腔隙过大,术后局部的不适当活动等。表现可有:注射壶置入区手感平坦,无正常隆突感;金属防刺片位置过浅;注水少量即有疼痛感,并出现局部组织肿胀;回抽液体困难等。就扩张器并发症而言,注射壶翻转发生率并不高,一旦发生可试行手法复位,如不成功则需行切开复位[3]。我们曾试行手法复位,但未获成功。切开复位或注射壶外置手术简单,但由于该方法使扩张器腔隙与体表外界相通,易导致继发感染[4]。尽管黄惠铭等[5]对注射壶和连接导管外置法进行改进,但目前临床中使用的并不普遍。采用“针刺固定法”可以较好地解决此问题。由于注射壶重量轻、体积小,两人协作来注水往往并不方便,但一根注射针头却可将其固定。“针刺固定法”简单易行,一人即可操作,患者痛苦也小。该法不足之处在于每次需额外向注射壶内刺入一根针头,增加了注射壶渗漏的机会,不过只要扩张器质量可靠,防渗漏装置在不同部位的几十次穿刺情况下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实践中也未发现注射壶渗漏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鲁开化.皮肤扩张术在美容整形外科中的现状和未来[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16(3):129-130.
[2]查元坤.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并发症及预防[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0,6:113-114.
[3]卢 刚.由扩张器注射壶及导管引发的并发症的分析处理[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0,16(3):146-148.
[4]栾 杰.组织扩张过程中的感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14:137-139.
[5]黄惠铭.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射壶和连接导管外置法的改进[J].中国美容医学,2002,11(3):236-237.
[收稿日期]2007-09-25[修回日期]2007-11-16
编辑/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