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本文主要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科学、艺术性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问艺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课堂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個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棋道中有句俗话:“一子下错,满盘皆输。”课堂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也往往有此惊人的联动效应。那么,课堂提问应当如何设计,才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韵味呢?笔者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对此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准备,提问根本
怎样设计好提问?学习他人的经验,掌握若干方式固然重要,但是最根本的还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多动脑筋。丢了这些根本,即使了解一些提问的方式,也设计不好,有了这些根本,提问的经验在实践中会慢慢丰富起来。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我尝谓为教师者,只须多动脑筋,经常为当前之学生设想,必能自致善法,予学生以切实之助益。”钻研教材,先要抱着学生的态度,然后再去考虑教什么,怎么教,问什么,怎么问。还要抱着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的目的去钻研,对课文必有深切体会。这样钻研教材,自己就有个思考的过程,许多巧妙的提问就被设计出来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有哪些疑难,这是设计提问的基本依据。要让学生预习时提出疑问,让学生填写质疑卡片,收集起来加以整理,用心研究学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疑问,就可以据此设计好提问。如果调查研究不够,就有可能在课堂上出现卡壳的尴尬局面。设计就要多动心思,多动脑筋,起初想的往往不见得好,再思,就可能好一点,三思,可能更好一点,反复琢磨,就可以设计出巧妙的提问,这样的设计过程,也给人以创造性劳动的乐趣。
二、课堂氛围,和谐良好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是问题,是引起思考的动因,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的最积极因素。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思考问题,迎接学习上的挑战?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问时教师说一声“请”,学生回答时,教师面带微笑,并热情鼓励;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加以表扬和肯定;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以礼相待不横加呵斥、批评,引导启发帮助其纠正谬误。即使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得知识。同时,课堂上的提问,还应起到协调学生情绪、思维和注意力的作用。
三、面向全体,提问有“度”
1. 角度。问题应有新意和可接受性。提问应当尽量回避“是不是”“怎么样”等一般化、概念化的套路,变换出新颖的角度。课堂提问应结合教学的不同环节,分清主次,提出各种问题。提问的着眼点应该是: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含蓄处、文句突然截止处、题眼处、知识的规律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在意处、作者的深刻感悟处。抓住这些内容提问,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适度。课堂提问必须难易适度,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要掌握难易程度。让所提问题犹如树上的桃子,既非垂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一步一个台阶,循序渐进,力求问题的圆满解决。
3. 梯度。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不可能迎刃而解,这就要增加思考的阶梯。其方法是无梯时架梯,有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4. 广度。提问要兼顾广度,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面,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使人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责任。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破除中差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四、方法多样,灵活运用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问很重要,那么教师要如何问,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呢?笔者认为根据不同的课文及问题的不同类型,可采用下列不同问法:
1. 抓住关键提问突破法。能否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突破,决定了教师这堂课教学成功与否。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
2. 紧扣文题的提问法。文章的题目居于文章最醒目的位置,是文章形神之精华的凝聚。文学大家均重拟题,以期先声夺人,语文教师也应抓住文题,披文入情巧设疑问,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引起学生探究课文的欲望。
3. 设情激问的提问法。讲课中在某些需要提问的地方,引而不发,不把问题直接提出来,而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创设出某种情境,把矛盾显示出来,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而讨论明确答案。
4. 循序渐进的提问法。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有些问题不可一步到位,就如登山一样,要拾阶而上,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由浅入深逐步追问,让学生既细致地了解了问题的构成,找到了最终的答案,又有助于养成寻根问底的良好学风。
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发扬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在语文课堂的提问中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提问的内在价值,实现新课程体系里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十大关系》载于《语文建设》,2004年第9期第5页
[2] 余林生《精心设计提问 激发学习兴趣》,选自《教育教学论文集(之二)》,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3] 钱梦龙《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语文学刊》,2002年版
[4]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问艺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课堂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那样问,则会“一潭死水,微波不现。”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個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棋道中有句俗话:“一子下错,满盘皆输。”课堂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也往往有此惊人的联动效应。那么,课堂提问应当如何设计,才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韵味呢?笔者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对此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准备,提问根本
怎样设计好提问?学习他人的经验,掌握若干方式固然重要,但是最根本的还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多动脑筋。丢了这些根本,即使了解一些提问的方式,也设计不好,有了这些根本,提问的经验在实践中会慢慢丰富起来。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我尝谓为教师者,只须多动脑筋,经常为当前之学生设想,必能自致善法,予学生以切实之助益。”钻研教材,先要抱着学生的态度,然后再去考虑教什么,怎么教,问什么,怎么问。还要抱着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的目的去钻研,对课文必有深切体会。这样钻研教材,自己就有个思考的过程,许多巧妙的提问就被设计出来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有哪些疑难,这是设计提问的基本依据。要让学生预习时提出疑问,让学生填写质疑卡片,收集起来加以整理,用心研究学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疑问,就可以据此设计好提问。如果调查研究不够,就有可能在课堂上出现卡壳的尴尬局面。设计就要多动心思,多动脑筋,起初想的往往不见得好,再思,就可能好一点,三思,可能更好一点,反复琢磨,就可以设计出巧妙的提问,这样的设计过程,也给人以创造性劳动的乐趣。
二、课堂氛围,和谐良好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是问题,是引起思考的动因,是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的最积极因素。如何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思考问题,迎接学习上的挑战?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问时教师说一声“请”,学生回答时,教师面带微笑,并热情鼓励;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加以表扬和肯定;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以礼相待不横加呵斥、批评,引导启发帮助其纠正谬误。即使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得知识。同时,课堂上的提问,还应起到协调学生情绪、思维和注意力的作用。
三、面向全体,提问有“度”
1. 角度。问题应有新意和可接受性。提问应当尽量回避“是不是”“怎么样”等一般化、概念化的套路,变换出新颖的角度。课堂提问应结合教学的不同环节,分清主次,提出各种问题。提问的着眼点应该是: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含蓄处、文句突然截止处、题眼处、知识的规律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在意处、作者的深刻感悟处。抓住这些内容提问,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适度。课堂提问必须难易适度,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要掌握难易程度。让所提问题犹如树上的桃子,既非垂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一步一个台阶,循序渐进,力求问题的圆满解决。
3. 梯度。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不可能迎刃而解,这就要增加思考的阶梯。其方法是无梯时架梯,有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4. 广度。提问要兼顾广度,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面,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使人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责任。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破除中差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四、方法多样,灵活运用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问很重要,那么教师要如何问,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呢?笔者认为根据不同的课文及问题的不同类型,可采用下列不同问法:
1. 抓住关键提问突破法。能否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突破,决定了教师这堂课教学成功与否。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
2. 紧扣文题的提问法。文章的题目居于文章最醒目的位置,是文章形神之精华的凝聚。文学大家均重拟题,以期先声夺人,语文教师也应抓住文题,披文入情巧设疑问,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引起学生探究课文的欲望。
3. 设情激问的提问法。讲课中在某些需要提问的地方,引而不发,不把问题直接提出来,而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创设出某种情境,把矛盾显示出来,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而讨论明确答案。
4. 循序渐进的提问法。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有些问题不可一步到位,就如登山一样,要拾阶而上,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由浅入深逐步追问,让学生既细致地了解了问题的构成,找到了最终的答案,又有助于养成寻根问底的良好学风。
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发扬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在语文课堂的提问中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提问的内在价值,实现新课程体系里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十大关系》载于《语文建设》,2004年第9期第5页
[2] 余林生《精心设计提问 激发学习兴趣》,选自《教育教学论文集(之二)》,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3] 钱梦龙《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语文学刊》,2002年版
[4]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