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粮价经历“过山车”式波动,全球谷物产量创历史新高,库存消费比仍处于低水平;国内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库存充裕,当前的粮食供给是有保障的,但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平衡。从长远看,人增地减、水资源匮乏的趋势难以逆转,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8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口资源环境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增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还将增加;极端灾害天气增多,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加剧;种粮成本逐年增加,比较效益下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粮农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这些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做好粮食流通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和更高要求。
2009年,国家粮食局将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贯彻实施好《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又好又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
一是抓好收购促增收。抓好粮食收购是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农增收、扩大农村消费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加大粮食临时收储力度,满足农民售粮需要,督促地方利用粮食丰收的有利时机,抓紧充实地方粮油储备。
二是清仓查库摸家底。真实的粮食库存数量是国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决策依据。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进行一次清仓查库,摸清家底,既做到政府心中有数,也让群众感到放心”的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要求和部际联席会议的部署,认真组织和抓好各项工作,确保库存清查扎实进行。
三是加强调控稳市场。我们将继续加强粮食移库工作和产销衔接,充实薄弱地区粮食库存。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适当增加大中城市、重点地区和薄弱地区的小包装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库存,增强应急保障能力。继续分期分批安排最低收购价粮食和国家临时存储粮食的竞价销售,掌握好调控的时机和力度,保证粮食价格和市场供应的基本稳定。
四是促进发展扩内需。我们将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组织实施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粮食竞价交易系统,提高交易效率。加强农村粮食流通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粮食流通网络。切实推进粮食仓储、物流、烘干设施、油料及食用油库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在建项目管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加强对粮油加工业的政策指导和协调服务,积极引导粮油加工企业整合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组织实施一批国家科技和产业化项目,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在粮食流通领域的应用。扩大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试点范围,推广安全储粮技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推广节粮先进技术,倡导科学消费理念,减少粮食损失浪费。
2009年,国家粮食局将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贯彻实施好《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又好又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
一是抓好收购促增收。抓好粮食收购是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农增收、扩大农村消费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加大粮食临时收储力度,满足农民售粮需要,督促地方利用粮食丰收的有利时机,抓紧充实地方粮油储备。
二是清仓查库摸家底。真实的粮食库存数量是国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决策依据。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进行一次清仓查库,摸清家底,既做到政府心中有数,也让群众感到放心”的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要求和部际联席会议的部署,认真组织和抓好各项工作,确保库存清查扎实进行。
三是加强调控稳市场。我们将继续加强粮食移库工作和产销衔接,充实薄弱地区粮食库存。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适当增加大中城市、重点地区和薄弱地区的小包装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库存,增强应急保障能力。继续分期分批安排最低收购价粮食和国家临时存储粮食的竞价销售,掌握好调控的时机和力度,保证粮食价格和市场供应的基本稳定。
四是促进发展扩内需。我们将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组织实施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粮食竞价交易系统,提高交易效率。加强农村粮食流通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粮食流通网络。切实推进粮食仓储、物流、烘干设施、油料及食用油库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在建项目管理,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加强对粮油加工业的政策指导和协调服务,积极引导粮油加工企业整合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组织实施一批国家科技和产业化项目,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在粮食流通领域的应用。扩大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试点范围,推广安全储粮技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推广节粮先进技术,倡导科学消费理念,减少粮食损失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