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种国家安全威胁下的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研究

来源 :致富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将国家安全威胁从传统的军事威胁拓展为军事、经济、文化、资源、生态和科技威胁等诸多方面。国民经济动员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其作用目标和实施途径必须紧密围绕这一转变,形成应战、应急一体化的国民经济动员模式。在多种国家安全威胁下,特别是近期我国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背景下,加强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国家安全威胁;国民经济动员;应急动员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各种突发事件爆发的周期越来越短、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在各种突发事件的冲击下,国家安全受到军事、经济、文化、资源、生态和科技等多种威胁。在这一背景下,提高国民经济应变力,形成快速高效的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成为应对多种国家安全威胁的必然选择。
  一、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的内涵
  国民经济动员是指国家为满足战争和应付突发事件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国民经济应变力,将国民经济由平时状态转入非常状态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则是指将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转变为国民经济动员实力的本领、组织力。从上述两个概念出发,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可以认为是国家在面临各种突发事件时,有针对性的转变国民经济动员潜力,从而形成国民经济动员实力的本领和组织力。
  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的人格化主体是国家。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是国家能力的一种,体现了国家意志,该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依赖于国家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培养和锻炼。第二,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的作用对象是国民经济动员潜力。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只有作用于国民经济动员潜力才能发挥其功能。第三,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建设的任务不仅是消除国家安全威胁,更重要的是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平稳顺利地进行。第四,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的建设目标是提高国民经济应变力,增强国家抵御多种国家安全威胁的能力。因此,本文所论述的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是以应对突发事件为着眼点,以抵御多种国家安全威胁为立足点,以提高国民经济应变力为目标点。
  二、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的构成
  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是由多种能力集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为实现国家在面临多种安全威胁时,国民经济系统能快速反应,解除威胁或减少影响,恢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构成应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多类型资源配置能力
  多类型资源配置能力是指国民经济动员体系要针对不同国家安全威胁,调整资源配置模式,形成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资源配置方案的能力。国家安全在受到不同威胁时,其应对资源的需求结构与数量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必须具备多类型资源配置能力。以突发事件为例,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不同类型突发事件所需资源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形成多类型资源配置能力。形成多类型资源配置能力的关键是科学评估资源需求结构和数量,按照资源共享度1的不同,在动员准备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的将不同类型的专用性资源与通用性资源有效整合,通过动员预案规范和落实,从而形成应对不同程度威胁时所需要的多种资源配置和使用方案。
  (二)多区域资源聚焦能力
  多区域资源聚焦能力是指通过国民经济应急动员,将国家资源向多个目标区域定向释放的能力。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国民经济动员一直关注于重点区域和重点方向,但随着国家安全威胁的多样化,威胁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国民经济应急动员必须具备在不同时间或同一时间向多个区域聚焦资源的能力。一方面,国民经济动员就是将国家资源由“面”向“点”汇集的过程,正是由于这种聚焦能力才使得国家综合国力能够向某一地区域定向释放,从而集一国之力应对国家安全威胁。另一方面,突发事件发生地点和时间的不确定性要求这种聚焦能力必须面向全国,并且具备在同一时间向多个区域聚焦的能力。
  (三)多部门综合协调能力
  多部门综合协调能力是指国民经济动员体系为应对国家安全威胁需要,协同各部门资源,最大限度发挥部门专长,从而形成应对合力的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不同地区和社会领域的联系愈加密切,一种国家安全威胁必将迅速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是这种巨大破坏性和快速扩散性,导致应对多种国家安全威胁必然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多部门综合协调能力是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多部门协调能力包括水平协调能力与垂直协调能力两方面。水平协调能力是指协调同一层次上的各个部门,建立各部门间的沟通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协同机制。垂直协调能力是指在各不同层次部门间的协调能力,保证各种指令和信息在部门间上传下达的高效有序,减少中间环节对资源使用的浪费与时滞。
  (四)多维度运输动员能力
  多维度运输动员能力是指国民经济动员体系要进行水、陆、空三维立体式的运输动员,从而保证国家资源定向释放现实途径畅通的能力。无论是应对何种国家安全威胁,便捷的运输系统是能否迅速应对的基础。以南方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为例,突发事件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的破坏,各种物资、装备和人员如何投送至目标区域成为首要问题。多维度运输动员能力要以陆地交通动员为基础,以水上、空中运输为发展方向,特别是加强空中运输动员,从而形成三维立体式运输体系,保证国家资源能够快速向目标区域集结。
  (五)多渠道信息传输能力
  多渠道信息传输能力是指国民经济动员体系要具备太空卫星信息传输、空中无线信息传输、地面有线信息传输及传统信息传输等多种渠道获取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变革对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信息网络系统已成为国家神经系统,信息安全也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证信息传输的通畅是应对多种国家安全威胁的基本前提。多渠道信息传输能力要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拓展卫星传输、无线和有线传输渠道,在非常情况下,甚至要开辟人力、畜力等传统传输渠道,保证信息传输畅通。
  三、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的基本特征
  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的核心功能就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需要,保障国家稳定和社会经济正常发展。正是由于功能上的区别,使得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与应战动员能力在表现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一)常备性
  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我国国家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藏独分子和东突分子活动猖獗,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也对我国国家发展造成一定威胁。国家安全威胁的长期存在,要求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必须长期培养,表现出常备性特征。一是要从宏观上整体规划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建设,将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纳入国民经济建设之中。二是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使国民经济应急动员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要形成国民经济应急动员长效机制,理顺国民经济应急动员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时效性
  美国“911”事件作为人们对国家安全威胁多样化思考的导火索,其发生是突然的,而其影响力却是巨大的。国家安全威胁从潜态到爆发在时间节点上的突然性及其影响的快速扩散性,要求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实施必须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表现出很高的时效性。一是在应急资源利用上,注重常备型经济动员资源和预备型经济动员资源的利用。二是在应急动员能力建设上注重集成式建设,实现应急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无缝隙配置,在运行机制和体制方面的无障碍配置。三是在应急动员制度上,形成联动式国民经济应急动员机制2。
  (三)综合性
  国家安全威胁的多样化,一方面使得其应对部门多元,需要综合多个部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共同应对;另一方面使得其应对资源涉及到社会资源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一般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对专业设备设施、尖端科学技术和高技术人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的复杂性,导致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表现出综合性特征。一是要对多个部门进行综合协调,减少体制机制上的阻碍,实现协同效应。二是要对社会资源进行全面综合性动员,形成集物资动员、财政动员、人才动员、信息动员、科技动员为一体的综合应急动员能力。三是要扩展经济动员潜力调查范围,掌握各类资源的生产和消耗信息。
  四、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建设的现实基础
  (一)综合国力的快速提高为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源泉在于综合国力,联系综合国力与国家安全的渠道就是国民经济动员体系。通过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可以使综合国力的能量定向释放,利用综合国力来应对多种国家安全威胁,打一场经济上的全民战争。综合国力决定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大小及国民经济动员实施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综合国力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的快速提高必然为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建设奠定更为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二)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为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随着近年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我国加强了针对突发事件的立法工作,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多部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形成应对多种国家安全威胁的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
  (三)近年来国民经济动员系统成功应对突发事件为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建设积累了实践经验
  在近年发生的几次重大突发事件中,国民经济动员系统都积极参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应对突发事件和恢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国民经济动员系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践是孕育真理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建设正是实践对国民经济动员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建设也只能在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不断进步发展。
  (四)西方大国国民经济应急动员为我国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建设提供了借鉴
  从国际经验看,为应对多种国家安全威胁,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建立权威统一的国防动员组织协调机构,例如美国的“联邦紧急动员与准备委员会”、英国的“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等,这些机构作为国民经济动员系统具有战时应战和急时应急双重职能,实现了战争动员和非战争动员一体化。西方各国国民经济应急动员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体制科学,机制顺畅,为我国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建设提供了良好借鉴。
  五、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建设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与经济动员体制之间的衔接机制
  尽管国民经济动员的应战功能和应急功能的概念早己被提出,但我国的国民经济动员体制主要还是为应战服务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基本上由国家及地方的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国民经济动员机构设置与国家应急管理体制之间缺乏衔接机制,不利于国民经济动员应战资源与应急资源的互补和协调,造成资源浪费,降低了国家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陈时宝曾提出,有必要将国防动员体制与公共安全危机处理体制合而为一,构建综合性的国家紧急事务处理机制。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体制的调整难度较大,建立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与经济动员体制之间的衔接机制是更为可行的选择。
  (二)国民经济应急动员法律法规建设
  在现有的各类国家应急法规中,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防洪法》、《防震减灾法》等,都尚未涉及国民经济动员参与各类突发事件或进行相应资源建设过程中实现衔接和互补的相应法律规范。由于政府应急管理体制与国民经济动员体制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必将导致国民经济动员参与政府应急管理过程中出现协调政府各部门之间关系及政府与相关动员企业之间关系的矛盾。另外,应急动员资源的组织与调配程序等也需要进行法律规范和界定。因此,应当建立健全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的应急动员法律体系,实现依法实施国民经济应急动员。
  (三)应急信息系统与经济动员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
  目前,用于应急与国民经济动员的信息网络系统缺乏对接能力,预警系统、指挥决策系统、物资保障系统及专业化保障队伍等方而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这是发挥国民经济动员应急功能的最大障碍。由于网络不能互通、信息不能共享,造成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和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之间协调难度增大,降低了资源使用效率。
  (四)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建设的资金来源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动员领域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动员资产市场流动性差,造成我国动员费的绝对数量和相对规模基本呈下降态势。从1980年起,动员费占国防费的比例一直在3%以下。国民经济应急动员能力建设资金投入的不足必然会制约其发展。在考虑适当增加国家财政投入的情况下,能否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多元化融资是拓展国民经济应急动员建设资金来源的可行方案。
  参考文献:
  [1]朱庆林.国民经济动员学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2]朱庆林.中国国民经济应变力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3]孔昭君.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动员[J].科技导报,2004,(4).
  [4]常相全,孔昭君.加强国民经济应急动员功能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10).
  [5]陈时宝.构建平战一体的国家应急机制[N].人民日报,2004-3-8(8).
  [6]宋菲.国民经济应急功能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07,(8).
  [7]张笑.国民经济动员建设中融资多元化问题探讨[J].军事经济研究,2007,(8).
  (编辑:YH)
其他文献
文章主要探讨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装饰工程质量的措施并对室内污染的防治进行了探讨。以确保装饰工程质量,从而促进装饰行业的发展。
介绍了干旱冷凉区小株型白菜注水点播高效节水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整地、施肥、起垄、适时覆膜、注水点播、田间管理和采收包装等内容,以期为干旱冷凉区小株型
进销存管理是商业信息管理的重要部分,面对大量的商品信息,采用人力处理将浪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且数据的准确性低。因此,开发一个界面友好,易于操作的进销存管理软件进行自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的提高。因此粮食和蔬菜的种植与工业化的进程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这就需要改进蔬菜的生产技术,无土栽培生产技术是适合蔬菜种植的最新技
周昉是唐代继吴道子之后的又一个杰出的人物画画家,特别是在工笔人物画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仕女画不仅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外貌,而且通过线条、染色和布局构图来描绘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