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所台合作培养地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4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与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地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日渐凸显。防灾科技学院以培养防震减灾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积极探索“学院、行业研究所、地震台站”联合培养地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从管理运行、人才支持、条件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构建了院所台合作培养地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院所台合作 地质工程 人才培养
  一、防震减灾行业需要大量地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我国地震灾害十分严重,防震减灾事业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防震减灾人才培养是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实现防震减灾工作目标,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保证。人才短缺,特别是适应地震科学技术与工程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短缺,已经制约了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防震减灾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大举措,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防震减灾行业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队伍,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的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的先进技术系统。当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是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的关键,需要一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特别是需要与地质工程相关的地震监测与分析预报、震害预测与损失评估、地震区划与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地震应急救援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随着地震科学技术发展,地震科技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日益增加,地震技术手段不断改进,防震减灾的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对技术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涉及到地质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参与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需要的此类人才越来越多。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是改善防震减灾队伍学历结构、提高科技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防灾科技学院以培养防震减灾应用型人才为特色。学院成立30多年来,培养了大量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中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其中,地质工程专业始终是防震减灾工作中起到骨干作用的专业学科方向,其服务面向的针对性极为明显。学院其他学科方向、支撑条件总体上是为服务防震减灾行业的地质工程学科配套的,具有典型的“举校体制”特征。多年来防灾科技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防震减灾全行业办学,是防灾科技学院的又一鲜明特色。多年来,防灾科技学院和防震减灾行业各研究所、地震监测台站、任务型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办学机制。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通过行业合作的有效机制将教育资源与行业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及硬件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全行业办学的良好局面,为行业人才培养搭建了平台。
  二、院所台合作是培养地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2005年10月,中国地震局专门下发了学院与局属单位产学研合作的意见(中震人发〔2005〕103号)。在“中国地震局政策引领、防灾科技学院牵头、局属单位合作”的行业合作机制下,签订了有关师资交流、资源共享、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内容的合作协议,建立了行业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学院、行业研究所、地震台站共同努力,实现了“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效果”。
  (一)利用行业资源,构建具有防震减灾特色的实践教学系统。
  在局属研究所专家指导下,学院引进行业先进技术和仪器,自建或共建了一批实验室和地学基础实习基地。近3年,学院根据人才培养需要,与行业任务型事业单位和省局在教学、科研基地建设上达成多项协议,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内外实践教学系统。同时,学院是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的节点单位,可实时共享中国地震监测网络的地震监测数据。这些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业内专家参与,强化防震减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学院聘请行业专家共同研究制定了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相关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紧密联系行业需求。
  学院多门专业课由业内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主讲。专业教师与行业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合作编写防震减灾特色教材18部。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半数学生在行业合作单位毕业实习,13%的学生是在地震监测、地震安全性评价岗位上顶岗实习,使学生较早地认知岗位性质、熟悉业务内容。学院建立和完善了本科专业的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的“双导师”制,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评价是学生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学院每年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行业内毕业生质量调查,听取合作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规格需求的建议和意见,用以指导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现有7位教授在中国地震局所属研究所担任研究生导师,3年来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进一步加强了对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格的了解,也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积累了经验。
  (三)促进深度融合,建立培养过程的互动机制
  寻求价值取向的结合点和利益的结合域,促进深度融合,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重任已成为学院、行业内研究所以及地震台站的共识。
  在培养过程和环节上,我们了打破校内校外的边界、课堂与现场的边界、学生身份与地震台站工作人员身份的边界,按照工程人才培养的规律,院所台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方案、共同选配教师、共同实施与考核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我们将地震监测预测工程人才应经历的培养环节都贯通安排,充分利用不同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实现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践体验为主的行业培养有机结合,建立了产学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使培养计划与用人机制实现深度融通。   在条件建设和资源利用上,以产学研互促共赢为目标,共同建设体现行业发展的实践教学环境,共同培养工程型教师,共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并建立明确的责任分担和成果共享制度。
  (四)依托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依托中国地震局“强震监测与预报技术研究”、“震害防御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和“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等重大项目,学院同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10余个局直属单位和部分省地震局开展了合作研究。我院地质工程相关专业学生参与了地震监测数据处理、野外地质调查、建筑物震害调查、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地质灾害调查等工作。
  近3年来,学院承担了大量防震减灾社会服务项目。在南北地震带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首都圈城市防震减灾规划项目中,我院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土木工程等专业200余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承担场地条件调查与分析、地质填图、活断层调查、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震害调查等工作,得到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攀西地质大队等项目合作单位的高度评价。
  学院每年投入20万元,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其中多数学生创新项目得到校内外导师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支持,独立完成项目。地质工程相关专业学生在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开发和区域应力场计算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通过参加重大科研项目、社会服务项目和学生自主创新项目,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明显增强。
  (五)结合地震事件,增强师生从事防震减灾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汶川、玉树地震后,学院先后选派40余名师生参加了现场应急救援和科学考察。参加现场工作的教师和行业专家以亲身经历和丰富资料,向师生解读地震前兆、发震构造、震源机制,描述震害调查和应急救援的过程,总结现场工作成果和经验。日本3·11地震发生后,学院邀请现场应急救援专家、核安全地质专家,日本和台湾地震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学院每年还组织学生参观唐山地震遗址。学院成立了我国唯一一支大学生志愿者地震应急救援队,每学期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基地接受训练。学院每年在国际减灾日、我国防灾减灾日和学院的防灾减灾周开展防灾知识宣传和地震疏散演练。学院将地震事件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及时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极大提高了学生从事防震减灾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建设院所台合作培养地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管理机制
  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逐步构建适应面向防震减灾行业“院所台”联合培养地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管理机制。
  (一)管理运行机制。
  进一步完善学院和行业合作单位联合培养机制,完善“中国地震局政策引导、防灾科技学院牵头,行业各单位参与”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组织构架、人事制度改革、合作项目运行等方法途径保证合作双方建立牢固的人才培养格局,促进合作关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学院设置“中国地震局行业合作教育办公室”,负责行业合作单位的各项协调工作。
  建立了系统完善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教学实施、学生工作的组织机构、制度系统和管理队伍,建立完善教学管理、学生工作、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形成院系两级管理模式。
  (二)人才支持机制。
  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导师要进行两个“全过程”指导,即专业培养方案开发、理论教学、实习教学、项目研究、学位论文、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指导和学生入学、学习、实践、科研、就业的学习全过程指导。设立校内外导师岗位津贴,鼓励校内外导师的双向交流。
  (三)条件建设机制。
  根据中国地震局批复的《防灾科技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每年投入1500万元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城市防震减灾规划与地震应急救援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建设校内地质工程实验及研发平台;投资1000万元建设三河—平谷地区、蓟县地区防震减灾基础教育实习基地和高水平科学实验场等。学院与合作单位每年共同投入100万元设立合作基金,进一步推动仪器设备、数据、图书资料共享,充实工程项目案例库,促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产学研合作。
  (四)质量评价机制。
  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招生考核标准、校内学位授予标准以及学生学籍学位管理等管理制度,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建立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专业主讲教师资格标准、导师资格与考核标准,强化过程管理。
  完善外部质量监控机制。主动接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研究生主管机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等机构的监督指导,引入社会中介机构独立开展行业调研、专业定位分析、校内教学评估、毕业生调查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资金项目: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项目“我国地震监测预测人才现状与成长规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0131。
  (作者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北京东燕郊)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大胆尝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
期刊
[摘要]针对高级技工学校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与食品企业检验技术相衔接的问题,从食品企业微生物检验的准备工作、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检验、成品常规微生物检验、实验技能考核内容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合学校实验条件设计出与食品企业密切相关的食品微生物课程实验教学的十个环节,能够为学生毕业后迅速胜任食品微生物检验岗位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 实验教学 食品企业 检验技术  随着人们
期刊
[摘要]开放式的机床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把教学和学业评价设置成开放式的平台,在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下,学生置身于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中;开放式的学业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此教学改革在我校机制专业学生实施效果很好。  [关键词]开放式 机床数控技术 应用能力 学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机床数控
期刊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较强的实践性特征,使案例教学被大量引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成为了衡量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基于对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有必要从教师、学生、案例材料、课堂教学组织等多个方面对案例教学加以改进完善,进而提高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  [关键词]旅游管理 案例教学 学生参与度  一、引言  作为一门应用型的社会科学,旅
期刊
[摘要]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除了要努力展示自身的能力、素质和水平外,还要注重面试的礼仪细节才能快速赢得主考官的好感。本文对大学生面试时的一些基本礼仪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对大学生面试时起到帮助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求职面试 礼仪  面试是求职的一个关键环节。大学生在面试时,除了努力展现自身的能力、素质、水平之外,得体的穿着、流利的谈吐、大方的举止,也能提高招聘单位对求职者的良好印象。不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生源紧张直接影响到高职的生存。高职招生难是由生源数量减少、人们对于高职教育认识的不足等多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引发的,必须采取多种举措去解决,为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招生难 高招现状 下基层机制 宣讲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
期刊
[摘要]笔者首先指出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违法执教的几种常见情况,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随后提出四个有效措施力促高职院校教师依法执教。  [关键词]高职院校 依法执教  随着我国法律的逐步健全,国家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高度民主的法制轨道。在教育领域主要体现在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教师“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其含义有二,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
期刊
如何在班级建设中构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一直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深思的问题。教育学理论说,所谓“和谐班集体”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舒畅的心理气氛中通过多样的人际交往、丰富多彩的自觉的主动活动,促进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而创设的一个友善、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相互进取的班集体。和谐的班集体有利于心灵的舒展、愉悦,而学生具备了舒展、愉悦的心灵,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就成功了一半。那
期刊
[摘要]我国对篮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在体能训练中常常存在很多问题,致使运动员的训练效果不理想。根据篮球训练的专项训练理论,从篮球训练需要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出发,探讨篮球体能训练的问题,提出加强篮球体能训练的对策。  [关键词]篮球 体能训练 问题与对策  篮球运动时一种高强度、多间歇、持续时间较长的体育项目,篮球运动员要具有良好的体能素质,才能够在比赛中呈现最佳
期刊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日益提高,让孩子从小就接受“早期教育”或“超前教育”。孩子被驱赶着加速成长,对他们强制性进行的成人化教育剥夺了他们的快乐时光,也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如何进行儿童的早期道德教育,让孩子们在欢度童年的快乐时光中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将来的良好道德观的形成打下基础,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其“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