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当前,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紧张,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空
间利用失序、效率低下、结构失衡、功能受损,成为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空间规划语境下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展开探讨
关键词: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文明
引言
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致力于国土空间的优化和生态功能的提升,从而促进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利用以及人地关系的协调,因此就要求改变中国传统土地整治以及生态建设中围绕单一要素搞整治和修复的做法,应当基于国土空间进行综合整治修复。推进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转型发展,对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发展
我国的国土整治最早是从土地开发整理开始的,从《土地管理法》颁布以来主要经历了从目标较为单一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演变到目标较为综合的集基本农田整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土地综合整治。2018年,随着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土地整治走向山水林田湖草所有国土空间的国土综合整治。而国内生态修复的内容和对象以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植被恢复、矿山修复为主,传统的环境污染治理、国土整治等都融入了生态修复的内容。我国的生态修复工作主要经历了从小规模单要素生态修复,到区域性大规模单要素生态修复工作,再到“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城市双修)多要素生态修复工作,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以来生态修复走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修复等全要素系统修复。2018年,国土整治、生态修复统一归口为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管理,强调统筹全域国土空间和全要素自然资源整治和修复,核心是修复国土空间功能、提升国土空间质量、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最终促进国土空间有序开发。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整治修复的范围未覆盖全域国土空间。以往的国土整治范围以农业空间为主,聚焦农用地整治;生态修复以生态空间为主,聚焦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整治和修复的部分工作虽然会涉及城镇空间,但未完全覆盖全域国土空间。二是整治修复对象仍以单一要素为主。以往的国土整治聚焦土地的整治,虽然部分工作会涉及水域、湖泊、矿山等,但未覆盖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自然资源;生态修复聚焦生态环境的修复,但也未完全覆盖全要素自然资源。三是整治修复手段仍以工程措施为主,虽然部分工作会涉及其他非工程措施,但未涵盖生物、自然、人文等综合治理手段,无法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关于“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二、國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方向
(一)以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功能
空间结构调整针对国土空间的不合理利用和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矛盾冲突,以结构调整发挥国土空间有利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功能。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要化解国土空间结构布局矛盾,二要调配国土空间结构要素比配。在整治适宜性评价基础上,确定整治规划,划分重点整治区域,明确整治目标,调配空间自然、非自然要素比重,调整区域范围内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有针对性地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退养还海;实施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处置城中村、棚户区、搬迁低效工业用地;调整凌乱的居民点布局。最终优化国土空间功能,提升国土空间适宜性,满足人们对舒适生产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二)以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国土空间质量
资源高效利用是针对耕地、建设用地、矿山等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闲置低效等问题,在城市化地区处置闲置建设用地、盘活低效建设用地,促进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农村地区整治空心村、改造危旧房,调整农村居民点,提升农村建设区域空间利用效率,同时整理破碎田块形成粮食生产合力,整治坡耕地、贫瘠耕地、干旱、涝洼等生态脆弱型低等耕地,提升耕地的产量效益;在矿山资源开发集中区复垦再利用矿山废弃地,转用用途,还绿还林;在海岸带海岛地区调整海陆联结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充分利用存量码头港口等闲置用地,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三)以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打造美丽生态国土
生态系统保护针对轻微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通过封山育林、育沙育草、补水保湿封育自然生态系统发挥自身生态恢复力。生态系统修复针对区域流域范围内严重受损、退化、崩溃的生态系统,包括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海域、滩涂等自然资源系统。生态系统修复可概括为成层递进的 5 个部分:一是地貌重塑,包括地面沉降、塌陷的防治和整治,坡耕地宜耕条件的改善,侵蚀沟渠治理以及水源涵养区域的江湖连通,生态脆弱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和侵蚀海岸海岛岸线的整治;二是土壤重构,针对污染土地,盐渍化、沙化土地等生态脆弱性土地以及沿海地区滩涂围垦区土壤的整治;三是植被重建,通过生物技术种植绿色林草在城市化地区拓展绿地面积,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种植防护林防止风沙侵蚀,在海岸带海岛地区修复退化红树林等植被生态系统;四是景观重现,改善或重构景观,打造“美丽乡村、绿色城市、绿色矿山、蓝色海湾”的景观格局;五是生物多样性重组,改善生态系统地貌、土质、植被、景观,打造适应生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使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
(四)以整治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建设筑牢美丽国土根基
一是统一的国土空间整治修复规划与实施制度,以下一轮的国土整治规划为引领,以国土整治修复功能区为基础,以开发、整理、复垦、修复为手段;二是多元融合的资金投入保障制度,要协调财政、金融、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整合涉农资金,鼓励政府、银行、企业创立生态基金、发行绿色债券;三是统筹协调的组织管理制度,在全区域、全流域整治背景下,建立多部门统一领导的整治协调机构和统筹推进机制;四是权责明确的监督管控制度,旨在建立项目进展台账和责任制,开展经常性或专项督查,创新监测监管机制;五是奖补结合的生态补偿制度,对个人或组织在国土整治修复项目过程中的正外部性,进行价值补偿,并以法律明确;六是公正严明的整治修复绩效考评制度,以新形势下整治修复成效指标体系为基础,创新监测手段,衡量整治修复效益和自然资源资产提升状况。空间结构调整和资源高效利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空间结构调整成为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形式,资源高效利用成为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效果。整治修复制度体系建设是空间结构调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系统修复的基础和保障。以空间结构调整和生态系统修复提升国土空间的适宜性和美丽度,以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国土空间承载力,拓宽国土空间功能及容量。在整治修复制度体系建设的保障和支撑下,三部分内容相互补充,相互联结,从而优化国土空间功能、提升国土空间质量、打造美丽生态国土。
结语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保护应按照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创新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实施自然资源统一设置、分区管控,健全用途管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科学布局国土空间生产生态空间。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生态环境部等部委全面落实整体保护与综合治理的责任形势更加严峻,要求加强理论方法研究,实验示范区验证,亟待突破科学技术,拓展专业学科内涵。
参考文献
[1]牛远.抚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9(5):482-490.
[2]王威.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J].中国土地,2019(5):29-31.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院
间利用失序、效率低下、结构失衡、功能受损,成为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空间规划语境下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展开探讨
关键词: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文明
引言
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致力于国土空间的优化和生态功能的提升,从而促进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利用以及人地关系的协调,因此就要求改变中国传统土地整治以及生态建设中围绕单一要素搞整治和修复的做法,应当基于国土空间进行综合整治修复。推进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转型发展,对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发展
我国的国土整治最早是从土地开发整理开始的,从《土地管理法》颁布以来主要经历了从目标较为单一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演变到目标较为综合的集基本农田整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土地综合整治。2018年,随着自然资源部的成立,土地整治走向山水林田湖草所有国土空间的国土综合整治。而国内生态修复的内容和对象以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植被恢复、矿山修复为主,传统的环境污染治理、国土整治等都融入了生态修复的内容。我国的生态修复工作主要经历了从小规模单要素生态修复,到区域性大规模单要素生态修复工作,再到“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城市双修)多要素生态修复工作,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以来生态修复走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修复等全要素系统修复。2018年,国土整治、生态修复统一归口为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管理,强调统筹全域国土空间和全要素自然资源整治和修复,核心是修复国土空间功能、提升国土空间质量、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最终促进国土空间有序开发。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整治修复的范围未覆盖全域国土空间。以往的国土整治范围以农业空间为主,聚焦农用地整治;生态修复以生态空间为主,聚焦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整治和修复的部分工作虽然会涉及城镇空间,但未完全覆盖全域国土空间。二是整治修复对象仍以单一要素为主。以往的国土整治聚焦土地的整治,虽然部分工作会涉及水域、湖泊、矿山等,但未覆盖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自然资源;生态修复聚焦生态环境的修复,但也未完全覆盖全要素自然资源。三是整治修复手段仍以工程措施为主,虽然部分工作会涉及其他非工程措施,但未涵盖生物、自然、人文等综合治理手段,无法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关于“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二、國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方向
(一)以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功能
空间结构调整针对国土空间的不合理利用和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矛盾冲突,以结构调整发挥国土空间有利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功能。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要化解国土空间结构布局矛盾,二要调配国土空间结构要素比配。在整治适宜性评价基础上,确定整治规划,划分重点整治区域,明确整治目标,调配空间自然、非自然要素比重,调整区域范围内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有针对性地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退养还海;实施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处置城中村、棚户区、搬迁低效工业用地;调整凌乱的居民点布局。最终优化国土空间功能,提升国土空间适宜性,满足人们对舒适生产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二)以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国土空间质量
资源高效利用是针对耕地、建设用地、矿山等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闲置低效等问题,在城市化地区处置闲置建设用地、盘活低效建设用地,促进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农村地区整治空心村、改造危旧房,调整农村居民点,提升农村建设区域空间利用效率,同时整理破碎田块形成粮食生产合力,整治坡耕地、贫瘠耕地、干旱、涝洼等生态脆弱型低等耕地,提升耕地的产量效益;在矿山资源开发集中区复垦再利用矿山废弃地,转用用途,还绿还林;在海岸带海岛地区调整海陆联结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充分利用存量码头港口等闲置用地,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三)以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打造美丽生态国土
生态系统保护针对轻微受损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通过封山育林、育沙育草、补水保湿封育自然生态系统发挥自身生态恢复力。生态系统修复针对区域流域范围内严重受损、退化、崩溃的生态系统,包括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海域、滩涂等自然资源系统。生态系统修复可概括为成层递进的 5 个部分:一是地貌重塑,包括地面沉降、塌陷的防治和整治,坡耕地宜耕条件的改善,侵蚀沟渠治理以及水源涵养区域的江湖连通,生态脆弱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和侵蚀海岸海岛岸线的整治;二是土壤重构,针对污染土地,盐渍化、沙化土地等生态脆弱性土地以及沿海地区滩涂围垦区土壤的整治;三是植被重建,通过生物技术种植绿色林草在城市化地区拓展绿地面积,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种植防护林防止风沙侵蚀,在海岸带海岛地区修复退化红树林等植被生态系统;四是景观重现,改善或重构景观,打造“美丽乡村、绿色城市、绿色矿山、蓝色海湾”的景观格局;五是生物多样性重组,改善生态系统地貌、土质、植被、景观,打造适应生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使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
(四)以整治保护修复制度体系建设筑牢美丽国土根基
一是统一的国土空间整治修复规划与实施制度,以下一轮的国土整治规划为引领,以国土整治修复功能区为基础,以开发、整理、复垦、修复为手段;二是多元融合的资金投入保障制度,要协调财政、金融、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整合涉农资金,鼓励政府、银行、企业创立生态基金、发行绿色债券;三是统筹协调的组织管理制度,在全区域、全流域整治背景下,建立多部门统一领导的整治协调机构和统筹推进机制;四是权责明确的监督管控制度,旨在建立项目进展台账和责任制,开展经常性或专项督查,创新监测监管机制;五是奖补结合的生态补偿制度,对个人或组织在国土整治修复项目过程中的正外部性,进行价值补偿,并以法律明确;六是公正严明的整治修复绩效考评制度,以新形势下整治修复成效指标体系为基础,创新监测手段,衡量整治修复效益和自然资源资产提升状况。空间结构调整和资源高效利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空间结构调整成为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形式,资源高效利用成为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效果。整治修复制度体系建设是空间结构调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系统修复的基础和保障。以空间结构调整和生态系统修复提升国土空间的适宜性和美丽度,以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国土空间承载力,拓宽国土空间功能及容量。在整治修复制度体系建设的保障和支撑下,三部分内容相互补充,相互联结,从而优化国土空间功能、提升国土空间质量、打造美丽生态国土。
结语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保护应按照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创新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实施自然资源统一设置、分区管控,健全用途管制,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科学布局国土空间生产生态空间。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生态环境部等部委全面落实整体保护与综合治理的责任形势更加严峻,要求加强理论方法研究,实验示范区验证,亟待突破科学技术,拓展专业学科内涵。
参考文献
[1]牛远.抚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9(5):482-490.
[2]王威.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J].中国土地,2019(5):29-31.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