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无人不热情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qi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美国后,女儿嘱咐我,无论见到谁,都要打一声招呼。起初我并未在意,后来一出门,我发现不论男女,不管大小,也不问熟与不熟,人家见了我们总是主动打招呼。那招手、问候、微笑,有声有色又有动作,叠印成一幅自然而亲热的立体画面。这招手和微笑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意到神随,无须刻意为之。但这“问候”却有点儿讲究。比如早上出门,人与人在院里相遇,会英语的总要说一句“Goodmorning”(早上好),但我则怕惹人笑话。女儿说:“你就说‘哈罗’吧,要不干脆一扬手‘嗨’也行。”这倒是个“偷工减料”的好法子,比我们早来的邻居老头就是这样打招呼的。
  有时,我与对方距离较远,就想一低头过去算了。可是不行,人家在“哈罗”了,你能不应吗?有一次,我站在自家阳台上,悠闲地放目远眺,无意间往对面楼的阳台上瞥了一眼,一位老妇人在晾衣服,见了我马上扬起手来,我也赶紧举手示意。我和老伴每天到公路上散步,遇到上班的高峰,一辆辆各色小车从我们身边经过,每辆车离我十几步远时,便开始打招呼了。多是司机招手,也有的全车人一齐动作,有一些热情者还把手伸到窗外,频频晃动。我们当然“礼”无旁贷,一一招手相还。手起手落,“哈罗”、“哈罗”不绝于耳。有几回,我们主动举手打招呼,还闹出了一点误会,人家以为我们要搭车。
  在公共场所,一些美国人“哈罗”之后,还要来上一句:“祝你一天都有好运!”我们也要还上一句:“谢谢,你也是。”这都是美国人的客套话,就像中国人见面问“你吃了吗”,并不是对方关心你的吃饭问题。
  打招呼是极平常也极易忽略的小事,但它是一种表示,表示你的文明素养,也表示你乐意与人友好亲善。一个手势,一声哈罗,一脸笑靥,是一次感情的交融,无意中把人的关系拉近了。
  我们居住的纽约城郊铁木村小区,是一个小“联合国”。二十几户人家,分属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大家虽素昧平生,却相处融洽。人们平时交往不多,但见面都打招呼。一天见几次就打几次招呼。通过打招呼,彼此由相识相知到相近相助。有的夫妻,一方上班未带家里钥匙,另一方就把钥匙交给邻居代管;有的临时有事外出,就把孩子托付给邻居老人照看;有的一时得了急病急伤,大伙儿搀扶着连夜送往医院。听说笔者爱看书报,几家邻居隔三差五送来中文报刊。一天晚上,我们刚吃过饭,有人敲门,开门一看,一位留着黑胡子的小伙托着厚厚两册书站在楼道上。他听说我没书看,便把自己还没开封的中文古典名著送过来,让我先看,我一时不知说啥好,要知道,我连他的名字都叫不出来,我只知道他住在前楼,仅有过几次“招手之谊”。
  对这套“洋礼”,看法也不尽一致。女儿说,他们研究所百十号人,每天上班见面“早上好”,下班分手道“晚安”,走廊上进进出出,人来人往,“嗨、嗨”不断,一天下来,谁也说不清打了多少招呼。这还不算,出门进门,还要瞻前顾后,前边有人就要快点跟上,免得人家扶住门等你;后边有人,要慢撒手,等人家的手抓住门再离开。人家为你拉门你要道谢,你忘了为人家拉门要道歉。人家道歉后,你还得说没关系,这一套应付,你说啰嗦不?
  陈国彬摘自《海外文摘》
其他文献
我的很多朋友都有一个习惯,他们从来不跟家人抱怨自己工作上的不顺利,生活上的不如意,这好像还是一种美德似的,叫“报喜不报忧”,回家永远只说好事情,比如说升官发财什么的,至于坏事情,打死也不说。  我认识一个男人,两年前失去工作,就这么一直在家待着,女朋友说他两句,他还要发火,说女朋友是看不起他,嫌弃他。中秋节给父母打一个电话,说自己忙不回去了,闹得父母对他意见也是一箩筐,说白养了这个儿子。我问他,怎
期刊
北京有句骂人的话:“你活得不耐烦了吧?”  按照眼下流行的“浓缩生活”的方式,我觉得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会耐烦地活着了——我认识的很多人都忙得四脚朝天,几乎没有个人生活可言,无论是周六周日法定节假日,还是夜半无人私语时,他们如果不是在工作,也是在想着工作。他们只知道“上山上山”,但是却从来不肯停下来看看林间的风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即使作为一个职业登山家,也不能一天24小时都在攀登吧?
期刊
探密    小乔治在他生日那天得到一面小鼓作为生日礼物,他每天都敲个不停。  过了几天,小乔治的爸爸下班刚回到家,他的妻子便说:“我想楼上那个邻居一定不喜欢听乔治敲鼓,不过他说得很含蓄。”  “他怎么说?”  “今天下午他送了一把小刀给小乔治,并且还问他知不知道鼓里面有什么东西,以致能发出那样动听的声音。”     理解错了    妻子看见丈夫站在家里的体重计上,努力收住自己胖嘟嘟的肚子。  妻子
期刊
作为中国两千多年来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民众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渗透到了每个中国人的头脑中,并在潜意识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中国人相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需要有知识,有较高的内在素养,至于强健的体魄,有更好,没有也无大碍。翻翻中文原版书,书中描述古代美男子的标准是:白面微须。古往今来,斯文儒雅的“书生”在中国人心里的地位始终是“肌肉男”无法望其项背
期刊
“老朱,我命令你,你现在是井下的最高长官,一定要照顾好兄弟们!”握着电话听筒,河南省长李成玉对800米井下的朱念群下了“省长令”。   在被水围困的76个小时里,对河南陕县支建煤矿69名矿工兄弟来说,无疑是漫长的煎熬。一盘散沙,大家会死得更快。这时,煤矿采煤队副队长朱念群站了出来,在井下组成了“临时队委会”,安抚矿工,维持秩序,传递信息,配合营救。    安定与互助,危险降低    7月29日8时
期刊
“香港米兰站”曾是淘宝网上“最牛”的店铺。24岁的美女店主达贝妮在网上拍卖她充满传奇色彩的“宝物”,同时在每种商品介绍中写上自己的心情故事。其中有重庆李嘉诚的华利豪园旁的花园洋房,价格1001000.00元;凌志IS200轿车,价格260000.00元;低价转让全新的BVL绿色手表,价格:8000.00元;BURBERRY的太阳镜,价格:1500.00元……    淘宝网里打造“爱的天国”    
期刊
在美国的这些日子,我一次次被美国人送的礼物惊得目瞪口呆。  一次,女儿的朋友、文学硕士Lisa要来我家做客。听说她特意为我准备了一份礼物,我非常高兴。我想了整整一个星期:她到底会送我什么礼物呢?我知道美国人很热情,大方起来甚至连汽车、房子都是可以送人的。我眼巴巴地期待着那份神秘的礼物。  周末,Lisa和她的丈夫来了。他俩一进门,我们就高声寒暄、热情拥抱,之后,Lisa递给我一个系着彩带和小卡片的
期刊
2007年7月6日晚,在北京海淀区绿缘咖啡厅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擒贼计,女主角就是多次冒充侯耀文之女企图行骗自称“侯雨”的女孩。在北京海淀区检察院对她批准逮捕后,记者了解到:此人竟然先后骗取了多位“北漂族”近30万的财产,其中受骗的不乏杨二车娜姆、叶一茜、杨乐乐等大腕明星。  一个平凡的打工妹如何能把娱乐圈搅了个天翻地覆?又是如何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    冒充侯耀文之女  挖到“第一桶金”  
期刊
一身纯白的套装,步履轻盈,面带微笑。每天早上,她走过公司大门,人们都会投去羡慕的目光。是呀,如此优雅的气质白领,谁不想多看几眼?她的高雅华贵由内向外散发,她的灿烂微笑毫不做作来自内心。这并不奇怪,拿着高薪,衣食无忧,工作轻松,环境舒适,兴许还嫁了位富豪,又有什么理由不高雅呢?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些也仅仅是人们主观臆断罢了。  她只是这家大公司的勤杂工,拿报纸、送文件、打开水、拖地板,当然偶尔也打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商场购物曾是咱们老百姓的首选,一是只有到商场才能选择到自己中意的物品,二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能让自己有比较和更大的选择余地,三是商场购物的同时还能休闲娱乐。但那都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网络意想不到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网上购物”这种新型的工作、消费、生活、休闲的方式。    网购改变生活方式    网上购物这种新型的购物方式是从国外兴起的,世界上第一笔网上购物交易的产生大约是在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