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绝壁上的悬棺传奇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chen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悬棺的棺木几乎都由独木制成——一根大木被掏空,就像独木舟一样;有的悬棺的葬洞口还安装有封门板。
  在初次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共清理了多座墓葬,共发现人骨16架,出土了百越风格的陶器、原始青瓷器、骨器、古乐器等200余件。
  考古专家还在悬棺遗骨上发现一个独一无二的怪异现象——尸骸无论男女,其上颌门齿往往缺失……
  江西龙虎山,不仅以秀美灵动的丹霞风貌闻名于世,古往今来,那些深藏在丹霞崖壁上的悬棺群更是奥秘无穷,吸引着无数探寻者的目光。
  上世纪70年代,随着考古发掘的开展,这些悬棺的主人终于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其实是一个充满诡异风俗的群落:他们会将所有的门牙凿去,喜欢在身上刻出蛇的图腾,锻打出两千年后依然锋利无比的青铜器……在他们的思想中,祖先的灵魂具有佑护子孙、赐福后代的神秘力量,只要祖先尸骨能长久地保存,活着的人便能与死者的灵魂长久地保持密切联系。
  在这些悬棺中,最重的重达上千斤。而在当地山民的传说中悬棺是一种神秘的封印仪式,其中被封印的不是人,而是一群妖魔,即水泊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前世——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
  
  丹霞绝壁上的埋骨地
  提到江西龙虎山,首先要从那神奇的丹霞地貌说起。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三国时曹丕的这句诗是对龙虎山丹霞地貌最生动的描写。龙虎山丹霞地貌类型多样,拥有幼年期、壮年期到老年期的完整序列,集中分布在龙虎山仙水岩景区约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和中国其他地区雄奇险峻的丹霞风光不同(如甘肃张掖丹霞、湖南崀山丹霞),龙虎山丹霞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形高差相对较小,最大只有240米左右,所以龙虎山丹霞又是人们最好亲近的,尤其是它秀美多姿的风貌,在中国丹霞地貌中更是独领风骚。
  如果说丹霞地貌是龙虎山的象征,那么,分布在山崖峭壁上的202处“悬棺”,以及丰富的崖墓文化,则是龙虎山丹霞地貌的魂魄。
  龙虎山悬棺集中分布在仙水岩一带。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一条清亮蜿蜒的河流:泸溪河。在临水的悬崖绝壁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悬棺葬洞,其高度大约在距水面20~50米之间。这些处于丹霞峭壁上的悬棺,藏棺的洞穴都是天然形成,而且洞穴较多,比较集中,看上去就如同蜂巢一般;而悬棺的棺木几乎全都是由独木制成——将一根大木掏空,就像独木舟一样。有的悬棺在葬洞的洞口还安装有封门板——多年前,古人们把棺木放到洞穴里面以后,就会进行封口,用封门板把洞口封死,这样棺木就能避雨避晒。
  从泸溪河舟中向上眺望,那些岩洞中的悬棺历历在目。古往今来,凡是见过悬棺的人,第一感觉肯定会想:古代人究竟是用了什么办法,才将这些沉重的棺木放到悬崖峭壁之上的呢?还有就是,这些悬棺的主人都是些什么身份的人呢?
  千百年里,神秘的悬棺引来了无数传说:有人说这洞里的棺材,是神仙用金丝线吊上去的;也有人说这洞里装的是无字天书、金银财宝……而关于悬棺最为传奇的故事则是——悬棺是一种神秘的封印仪式,其中被封印的不是人,而是一群妖魔,即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的前世——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
  这样的猜测在古代广为流传,因为在《水浒传》中,108位梁山好汉的来历正是出自江西龙虎山——《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好汉们本是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下凡转世,被大唐洞玄国师封镇在龙虎山伏魔殿中,后来被洪太尉失误放走——随后,当地人就给水浒传杜撰出了另一个结局:这些妖魔又被重新封印在了悬棺里……
  
  棺木里面究竟埋着谁?
  对这些悬棺的强烈好奇心,驱使着无数人前往探秘。
  而第一次进入悬棺洞的是当地的几位药农,上世纪70年代,几位药农凭借几根绳子荡入洞中,最终从崖洞里带下来一些坛坛罐罐和篾片编成的器具。根据他们的形容,人们也第一次知道了墓葬洞中的大概情况:里面的棺木有扁圆形、圆筒形、长方形、顶盖式和屋脊形等几种,多由巨木挖空而成,陪葬品多是礼器、兵器、陶器、竹木、骨玉和石器等,但少有金属器皿……
  1978年,笼罩千年的悬棺谜团终于慢慢揭开,这一年,江西省考古工作队同贵溪文化馆崖墓文化的研究者,在征得国家文物保护部门的同意后,第一次对这些丹霞崖墓进行了考古发掘,他们得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结论:这些崖墓中埋葬的,竟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越民族。
  在这次发掘中,考古队动用了江西省第一个重装水上塔吊,并请来了当地驻军特种部队协助。在先进的起重设备和训练有素的特种兵配合下,考古人员终于进入了这些悬崖峭壁上的洞穴。在发掘过程中,他们共清理了多座墓葬,共发现人骨16架,出土了百越风格的陶器、原始青瓷器、骨器、玉器、竹木器、古乐器等200余件。后来,经过中科院考古所碳14测定,发掘的这些实物距今至少有2100多年。
  有了考古发掘的佐证,历史学家与地理学家断定,龙虎山悬棺的主人应该就是百越民族。春秋战国时期,百越民族主要生活在今天的福建武夷山和龙虎山一带。他们遇水而安,择水而居,死后更选择临水而葬——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悬棺棺木都由巨木剖挖而成。从棺木的形制来看,龙虎山丹霞悬棺群应该是华南地区悬棺葬的代表,也是中国许多地方悬葬风俗的起源。
  在后续的发掘中,越来越多的棺木重见天日,但更多的谜团也随之而来,例如大的悬棺有一千多斤重,最轻的也有300多斤重。而放置悬棺的地方多处于悬崖中部,上至峰顶、下距水面都有数十米距离,那么,古人又是如何把沉重的棺木放到峭壁之上的呢?再如,这些棺材有的是群葬,有的是夫妻葬,有的是独葬,甚至一个洞穴内还放置了十几具棺木,不过,在选择放置朝向的时候,棺木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朝阳的一面——这和中国的传统葬俗其实相悖,因为传统的埋棺方法一般都是“棺木朝阴”……
  
  随悬棺遗留下来的千年风俗
  在百越人的思想中,祖先的灵魂具有佑护子孙、赐福后代的神秘力量。只要祖先尸骨能长久地保存,活着的人便能与死者的灵魂长久保持联系。因此,将殓装尸体和尸骨的棺材高悬在陡崖绝壁,就可尽量避免人兽或其他因素对尸骸的伤害,这样才能得到祖先灵魂的护佑。于是,在百越人聚居的龙虎山地区就逐渐形成了这种悬棺葬俗。
  据史料记载,大约在西周初年,龙虎山周边的百越人在自己的势力范围里开疆立国,并以“干”为国号,史称干国。从地图上看,古干国的疆域东至越国西界(今浙江龙游县境);西、北与楚交界(今江西德安、修水及安徽贵池、潜山);南与闽越为界(今福建建阳一带)。
  古干国的气候温热潮湿,蛇虫纵横,百越子民为了自身的安全,便将蛇作为重要的图腾来崇拜。史书上曾记载他们将蛇视为“己类”,并在身体上刺染蛇纹,以求免遭毒蛇的侵扰。迄今为止,悬棺中出土的许多器皿上多有类似蛇的图案,这也印证了百越人独特的图腾崇拜。
  除了以蛇为图腾,考古专家还在悬棺遗骨上发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怪异现象——尸骸无论男女,上颌门齿往往缺失,按病理学家的说法,这些门齿不是自然脱落,而是死者在生前故意凿落的——这一发现,恰好与《淮南子》中“越人奇诡,盛凿齿、打牙之风”的记载相吻合。史书中所谓“凿齿”、“打牙”就是以人工的方法,拔除健康门牙。为何百越先民有如此古怪的习俗?说法有很多:有的人认为它是成年礼、婚礼时的一种仪式,为的是表达百越人特有的审美观念;二是认为这是表示信义的举动,即“凿齿为信”;此外还有一种“壮烈”的说法——古代百越人是把牙齿当作婚配信物相互赠与的……
  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其中还是有种解释较为令人信服:古时,百越人聚居的地区瘴气肆虐,极容易患病,为了防止病人发病时牙关咬紧,水米不进甚至窒息,每个百越人都要将门齿凿落,方便紧急时灌汤药抢救。
  然而时隔千年,令人称奇的是,在今天龙虎山东北的江西省余干县农村还存有凿齿遗风:当地男女成年后,都会将门牙拔掉,再镶上假牙,这大概就是古百越人凿齿习俗的残留吧。
  越人“凿齿之谜”刚告一段落,悬棺中出土的一把把随葬兵器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些兵器以短剑、匕首为主,都是青铜铸造,虽已在棺木中埋藏千年,但出土时依旧寒气逼人,发射出凌厉的杀机。据史书所载,百越人的青铜冶铸技术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驰名天下,春秋时期最著名的铸剑师干将就是百越人。悬棺中出土的一件件古兵器,不仅记录了这个民族曾经的金戈铁马,更述说了他们异彩纷呈的青铜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学习的育人功能之一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在英语课程中实施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开展多个角度的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探索。笔者发现在设计思维理念下运用多种激发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构建一个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环境,让学生乐于尝试深度思考,敢于使用英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设计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
【摘要】作为自足体系,语言可以被习得、保持、迁移和干扰,同时也可以被忘却和磨蚀。所以,语言磨蚀逐渐成为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内容,针对语言磨蚀理论的研究和语言保持的研究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但实际上,语言磨蚀研究在国内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21世纪初期才刚刚发展起来,针对语言磨蚀理论的研究探讨对于现代高中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文将主要分析语言磨蚀理论以及相应的高中英语教学对策,以期能够为相关
【摘要】面对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积极推进学生话语权的构建工作,有助于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地位与主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式教学方法,增强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计算机专业英语学生话语权构建为研究问题,探究了有效构建计算机专业英语学生话语权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学生;话语权;构建策略  【作者简介】杨硕(1985-),女,汉族,江苏镇江人,云南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一柄双刃剑,给传统教学模式下小语种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一定冲击。本文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跨学科教学等方面展开,研究如何趋利避害,有效利用教育信息化来提升小语种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小语种;教学能力;跨学科  【作者简介】王静,吕梦冉,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当前社会,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亦然,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
地里挖出钢盔甚至枪炮、炸弹,这对于瓜岛农民来说  就是平常的事。  据后来统计,交战双方在瓜岛附近共损失了26万吨吨位的战舰和1000多架飞机,这些残骸覆盖了上百平方公里的海底。  1938年时仅瓜岛一地就有7000多人口,可到了战后的1947年再统计时,瓜岛上的人口只剩下2000人,下降了整整七成。  弹药库里面出土了数以吨计的武器,虽尘封已久,但有些枪弹依然保存完好,在阳光下泛出瓦蓝的光泽。 
【摘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师、生和文本三者借助对话与理解实现“视界融合”。本文阐述了“视界融合”的概念和内涵,并结合实例从“视界融合”观的角度探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立足文本,注重生本对话”“打破视界,聚焦师生对话”“迁移创新,提升阅读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视界融合;阅读教学;生本对话;师生对话;阅读素养  【作者简介】过晶,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中。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
红枫古道的沿途,共有枫树3000多棵,多为具有数百年高龄的“老者”。其树干高耸十多米,粗壮得需要几个人才能环抱。  最险峻的一段古道有“斗米直”之称——笔直陡峭,有320余级石阶直入云霄,惊险异常。在古时,人们行至此处,必须先吃一斗米,才有力气攀登上去,“斗米直”也因此而得名。  历史上,许多人为了修建红枫古道,就在道旁搭建屋子住下,一条道路修建完毕,已经流转了几代人,一户人家就渐渐变成了一个村…
帕帕科拉沙滩起源于4.5万年前的普马哈火山的一次喷发。这次喷发并不强烈,溢出的岩浆只覆盖了数公里区域。  在无数种类的火山岩中,只有普马哈火山岩含有极大量的橄榄石成分。因此,这座独一无二的夏威夷火山才成为帕帕科拉绿沙滩的源泉。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在位于夏威夷首府檀香山的“夏威夷古王宫博物馆”中,还陈列着一件通体用沙滩橄榄石装饰的国王盾牌。    公元1893年,美国军队进占夏威夷,夏威夷王国覆
在新疆于田以南的昆仑山中,发源了一条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的克里雅河,这条河由南向北流经于田县,最后,消失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腹地。  长久以来,人们都不知道,这条飘飘渺渺进入大漠深处的河流尾端,其实还孕育出了一块神奇的绿洲——达里雅布依。这其实是一个被称为“塔克拉玛干肚脐”的小小生命秘境,它的神秘性,不仅在于它独立支撑在世界第二大沙漠的中心,身系大漠的绿色命脉,而且千年以来都未见诸过任何记载
【摘要】在英语中,委婉语的用法是比较常见的形式,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交往中最流行的一种形式。委婉语的用法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委婉,也更好地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英语委婉语在语法、修饰、语音等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主要以英语委婉语及其交际功能为话题,针对有关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交际功能;具体措施  【作者简介】傅泽涵,女,汉族,黑龙江人,广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