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坛嘉宾现场访谈
在新型城镇化大幕开启的背景下,多地进行着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但目前来看,很多地方要么业态混乱导致有业无人,要么只有城镇建设而无市场活力,遗留下一座座空城。
但是在河北保定的白沟镇,这里有产业的不断升级,有农民市民化的快速融入,还有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其产业、城市的和谐程度十分少见。白沟于2003年5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2005年1月被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委确定为首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白沟模式”背后,这座城市的建设者们提出了什么思路,遵循了什么规律?就此,记者采访了参与白沟建设的隆基泰和实业集团总经理闫瑞利。
白沟城镇化模式具有世界意义
白沟原是隶属于河北省保定高碑店市的一个小镇,位于京津保三角腹地,上世纪80年代,白沟农民自发通过制作自行车车座套、箱包,赶集销售,逐渐形成我国北方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品集散中心。至2000年,白沟已经形成了一个2万人的箱包等产业集聚区。
但发展之余,白沟却难以改变其大棚式、地摊式的经营模式。在商品集散中心业界,白沟一度被贴上了低小散的标签。一位长期观察白沟的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发展模式关系到区域形象和行业地位,也决定着发展后劲,如果不调整发展方式,白沟难以快速持续发展。”
21世纪以来,白沟悄然发生着变化。2001年,隆基泰和实业集团进入白沟,在白沟建设了10座商场,市场通过3次搬迁与升级,彻底改变了原来的经营模式。闫瑞利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经过10年发展,白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箱包产业基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白沟的常住人口由2000年的2万人发展到现在15万人,实现了每年30%到50%的经济增长。可以说,全国60%的箱包都是从白沟发出去的。”
12月10日,世界银行顾问、著名经济学家林义夫带领课题组考察白沟城镇化建设,总结了白沟“4个90%”:白沟产业的经营者90%是农民;白沟市场的经商者90%是农民;白沟城镇化、白沟城镇的常住人口90%是农民;农民90%的收入来自第二、三产业。
林毅夫认为,这4个90%表明,白沟就地城镇化的模式全面符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走出了一条政府、企业、社会、农民四方分担人口城镇化成本的道路,其内涵蕴藏了无穷的经济社会潜力。白沟农民通过就地产业化、就地城镇化,不改变当地文化、风俗习惯,通过城镇化、通过产业的发展、通过市场的繁荣,使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白沟城镇化的模式可以复制,这个模式不仅在中国,同样适合第三世界欠发达国家。
产城和谐才能长远协调发展
白沟的城镇化也建了很多城市住宅,但与那些空城不同,白沟如今到处车水马龙。
隆基泰和实业集团副总裁唐帅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我们不是开发商,我们旗下有新能源、商贸流通、旅游休闲、房地产、工业科技多种产业,在白沟,我们以当地箱包工业为基础,布局了商贸物流、科技、地产开发等多种产业,夯实了新型城镇化的基础。”
闫瑞利表示,产城互动只有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一个区域才能获得真正的协调发展,如果忽视了一方,造成不和谐的状态,最终要么是空城,要么是产业的混乱。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
近年来,白沟获得了众多荣誉,但白沟的改变还在继续,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闫瑞利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白沟当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白沟将抓住这些机遇进行新的探索和变革,第一是京、津、冀一体化的新格局,第二是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建立的空港基地,第三是北京、天津、专业市场外迁和南商北移的新发展,第四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新探索。
在闫瑞利看来,白沟日益改变的环境已经使白沟抢得了新一轮发展先机。目前正规划建设的白沟新城周边,津保高速、京珠高速、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石高铁等构筑白沟新城纵横交错的大交通网,可快速通达各大、中城市。白沟新城至北京、天津、保定仅需50分钟、17分钟、14分钟。北京至白沟新城的917客运专线即将开通。廊涿高速至白沟新城专线仅32公里,白沟新城到大兴北侧的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只有55公里,白沟新城已全面融入环京津、环渤海的“半小时经济圈”。
闫瑞利说:“我们对白沟的未来总体规划是,建设将达到5个指标,即总体投资500个亿,建筑面积500万平米,建成后年营业额将超5000亿,直接间接创造就业岗位5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口。我们要主动出击顺势而起,将白沟发展成为国家屈指可数的商贸名城。”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白沟是中国城镇化发展最符合规律的一个典型缩影,它是经过几十年发育起来的一个城市,不是一个行政长官拍脑袋出来的。它要保持不断壮大的势头,就需要继续坚持“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
在新型城镇化大幕开启的背景下,多地进行着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但目前来看,很多地方要么业态混乱导致有业无人,要么只有城镇建设而无市场活力,遗留下一座座空城。
但是在河北保定的白沟镇,这里有产业的不断升级,有农民市民化的快速融入,还有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其产业、城市的和谐程度十分少见。白沟于2003年5月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2005年1月被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委确定为首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白沟模式”背后,这座城市的建设者们提出了什么思路,遵循了什么规律?就此,记者采访了参与白沟建设的隆基泰和实业集团总经理闫瑞利。
白沟城镇化模式具有世界意义
白沟原是隶属于河北省保定高碑店市的一个小镇,位于京津保三角腹地,上世纪80年代,白沟农民自发通过制作自行车车座套、箱包,赶集销售,逐渐形成我国北方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品集散中心。至2000年,白沟已经形成了一个2万人的箱包等产业集聚区。
但发展之余,白沟却难以改变其大棚式、地摊式的经营模式。在商品集散中心业界,白沟一度被贴上了低小散的标签。一位长期观察白沟的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发展模式关系到区域形象和行业地位,也决定着发展后劲,如果不调整发展方式,白沟难以快速持续发展。”
21世纪以来,白沟悄然发生着变化。2001年,隆基泰和实业集团进入白沟,在白沟建设了10座商场,市场通过3次搬迁与升级,彻底改变了原来的经营模式。闫瑞利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经过10年发展,白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箱包产业基地,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白沟的常住人口由2000年的2万人发展到现在15万人,实现了每年30%到50%的经济增长。可以说,全国60%的箱包都是从白沟发出去的。”
12月10日,世界银行顾问、著名经济学家林义夫带领课题组考察白沟城镇化建设,总结了白沟“4个90%”:白沟产业的经营者90%是农民;白沟市场的经商者90%是农民;白沟城镇化、白沟城镇的常住人口90%是农民;农民90%的收入来自第二、三产业。
林毅夫认为,这4个90%表明,白沟就地城镇化的模式全面符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走出了一条政府、企业、社会、农民四方分担人口城镇化成本的道路,其内涵蕴藏了无穷的经济社会潜力。白沟农民通过就地产业化、就地城镇化,不改变当地文化、风俗习惯,通过城镇化、通过产业的发展、通过市场的繁荣,使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白沟城镇化的模式可以复制,这个模式不仅在中国,同样适合第三世界欠发达国家。
产城和谐才能长远协调发展
白沟的城镇化也建了很多城市住宅,但与那些空城不同,白沟如今到处车水马龙。
隆基泰和实业集团副总裁唐帅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我们不是开发商,我们旗下有新能源、商贸流通、旅游休闲、房地产、工业科技多种产业,在白沟,我们以当地箱包工业为基础,布局了商贸物流、科技、地产开发等多种产业,夯实了新型城镇化的基础。”
闫瑞利表示,产城互动只有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一个区域才能获得真正的协调发展,如果忽视了一方,造成不和谐的状态,最终要么是空城,要么是产业的混乱。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
近年来,白沟获得了众多荣誉,但白沟的改变还在继续,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闫瑞利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白沟当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白沟将抓住这些机遇进行新的探索和变革,第一是京、津、冀一体化的新格局,第二是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建立的空港基地,第三是北京、天津、专业市场外迁和南商北移的新发展,第四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新探索。
在闫瑞利看来,白沟日益改变的环境已经使白沟抢得了新一轮发展先机。目前正规划建设的白沟新城周边,津保高速、京珠高速、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石高铁等构筑白沟新城纵横交错的大交通网,可快速通达各大、中城市。白沟新城至北京、天津、保定仅需50分钟、17分钟、14分钟。北京至白沟新城的917客运专线即将开通。廊涿高速至白沟新城专线仅32公里,白沟新城到大兴北侧的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只有55公里,白沟新城已全面融入环京津、环渤海的“半小时经济圈”。
闫瑞利说:“我们对白沟的未来总体规划是,建设将达到5个指标,即总体投资500个亿,建筑面积500万平米,建成后年营业额将超5000亿,直接间接创造就业岗位5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口。我们要主动出击顺势而起,将白沟发展成为国家屈指可数的商贸名城。”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白沟是中国城镇化发展最符合规律的一个典型缩影,它是经过几十年发育起来的一个城市,不是一个行政长官拍脑袋出来的。它要保持不断壮大的势头,就需要继续坚持“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