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标准中公民参与技能培养要素分析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min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参与技能即公民参与公民教育的技能,是指公民参与公民教育活动中掌握一定的公民知识,形成一定的公民道德观、价值观,养成一定公民素养的能力。在对儿童进行公民教育中,公民参与技能起着很重要的桥梁作用。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就包含了诸多培养儿童公民参与技能的元素。
  品德与社会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课程理念之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核心。”向我们提出了在品德课程实施中对学生进行公民参与技能培养的要求。
  培养儿童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儿童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这是品德教育与社会课程对儿童培养的目标之一。儿童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除了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道德判断能力的同时,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有一些事情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使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这就需要在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公民参与技能的训练。其实在中国的传统道德中也闪现着公民教育元素,对公民的参与技能的培养也提出了要求。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也体现出当今社会所弘扬的民主、法制、公平、诚信、尊重、关怀等道德精神内涵。古人在培养人的道德品质的时候也是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课堂的,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在实践中讲学;大诗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对参与技能的培养,有实践也有要求,中华传统道德中对人“智”的要求就是指人要具有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的能力,这就可以理解为对人的参与技能的要求。
  课程理念之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公民参与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同样,学生的公民知识、公民价值、公民素养、公民的参与技能的培养也必须依赖于儿童的生活基础,反应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获得一定的公民知识,形成自己的公民价值观,培养自己的公民参与技能。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课案正是选择了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作为范例提供给学生学习的。这就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公民知识、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传授公民参与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可能。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我在成长”这一主题中,教材安排了《我的课余生活》、《不和烟酒交朋友》(《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等内容。《我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了解休息和娱乐是儿童健康和成长的需要,也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也可以培养学生向家长进行沟通、申辩、讨论的参与技能。《不和烟酒交朋友》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吸烟、酗酒的危害也可以培养学生调查的能力,和行使法律给予儿童监督权的能力。在“我与家庭”这一主题中安排了《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品德与生活》五年级下册)、《我想要我能要》(《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等内容。让学生体验到爸爸妈妈对他们的关爱,培养了学生在家庭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的能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实践进行家庭开支调查,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行使自己参与家庭生活的权利,培养自己调查、辩论、写建议书(信)等参与技能。“我与学校”这一主题中教材安排了《我在班级中的权利》、《我们在行动》(《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等内容。让学生知道自己享有选举权、罢免权,学会如何去行使自己的选取权、罢免权。让学生学到自己管理班级工作的能力。“我的家乡”这一主题中教材安排了《绿色小卫士》、《我们的民风民俗》(《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训练学生的调查、分析、参与环保实践的参与技能。“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中,教材安排了《身边的变化》、《感受村民选举》(《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等内容。在购物票证的变化中,农村的变迁中,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示中,学生能感受到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在了解村官的职责,民主选举村官的程序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搜集、讨论、演讲等参与选举的技能。“走进世界”这一主题中教材安排了《奥林匹克》、《我做志愿者》(《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等内容。学生在走进各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之中时,激发了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理解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搜集、辩论、交流等参与技能。
  纵观《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六大主题的内容,都是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设计的课案,在这些课案中都体现了对儿童进行参与社会实践的参与技能的培养,为我们在品德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民参与技能提供了契机。
  课程理念之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公民参与技能的培养提供了保证。
  在我国的古代传统教育中就非常注重对蒙童(儿童)的伦理道德教育。许多著作包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以及实践活动的记载,其相同的特点是强调使蒙童“远与浅薄之恶习,习与善良之规范”。到了现代我国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越来越关注。儿童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正是抓住这一特点,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性出发设计教育内容的。因此使得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公民参与技能的培训具有了广泛的基础性。在教育的过程中都是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运用參与技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为他们将来运用公民技能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从这一点中可以看出,在品德课程实施对儿童进行公民参与技能的培养是有效的。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渗透着诸多公民教育元素,也渗透着诸多公民参与技能的培养目标。我们只有在对中华传统道德的“扬弃”中,紧紧围绕儿童的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的公民参与技能得到培养,为培养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老师要充分注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从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出
期刊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文言文教学课程目标有两条,一是“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中吸取民族智慧”,这是文化范畴的要求。二是“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意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是文字(言)方面的要求。  我们传统的解决文言疏通问题,一般有三种办法:(一)教师串讲。但是它越俎代庖,教师替代了学生的阅读过程,是新课程所反
期刊
【摘要】作为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用学已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也越来越重视对这门学科的研究,特别是其核心理论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一直以来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语用学相关理论的快速发展,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语用学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语言学家将语用学带入到文学领域,提出了融合语用学和文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作品的观点。本文就采
期刊
【摘要】全媒体时代极大地改变了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也深刻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积极担当起大众信息的传递者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者,是电视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而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论文立足于微观层面,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视新闻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的路径。  【关键词】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电视新闻媒体;全媒体  1.引言  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裂变式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报道体
期刊
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在: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生活问题,用數学的语言来表达和解释生活问题。数学日记架起了数学与生活的桥梁,通过写观察和探索日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写想象和延伸日记,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延伸
期刊
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提出了这样要求:“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怎样让低年级学生喜欢写话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教师更新观念,解放学生的口、手,放松心境让他们“随心所欲”学习写话。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觉。低年级的小学生正是处于语言、智力、思维逐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就培养学生爱说、乐写的习惯就成了每一位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工作中必须明确的重要教学目
期刊
古希腊哲人德谟克里特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要被点燃的火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動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为学生留下更多的空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
期刊
2011年江苏高考数学卷第18题是一道关于椭圆的解析几何题,对于第(3)问,许多考生虽有解题的思路,但是对于求解B点的坐标,具有较高的运算能力。因为需要通过解含有变量 的一元二次方程确定点B的坐标,使得很多学生到此是“戛然而止”!笔者利用圆锥曲线中的弦的一个性质,将求解点B的坐标转化为直线的交点与中点坐标问题,这样显得更易于求解。  性质1:椭圆  的弦的中点与椭圆中心的连线的斜率与此弦斜率之积(
期刊
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注意、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取决于态度、学习动力等情感因素。  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对英语教学起着截然相反的作用。一名中学生最喜欢做几本练习册中的一本。问其原因,回答说:“这本里我有好几次练习都得130分以上。”(注:满分为150分)另一中学生从初二下学期开始英语学习就掉了队,每次考试都是60、70分,丧失了信心。补课后开始得100分左右,经鼓励、表扬又有
期刊
学生进入初中,课程科目变多了,学习内容增多并加深了,有些学生感到吃力,并产生了厌学的念头。如何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喜欢数学这一科目,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一项基本技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让所有学生都乐意学习数学。  一、抓住所有学生的“心”  我刚接手初一新生时,最初几节课不是急于上课,而是出一些课本中没有的益智题或数学趣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