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粒子冲击钻井系统的钢粒子精确调控装置研究

来源 :钻采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粒子冲击钻井技术是一种在钻井液中加入钢粒子,以超过150 m/s速度经钻头喷嘴喷出冲击井底岩石实现破岩的技术,目前该技术主要通过计量输送机构转轴转速的方式,实现钢粒子体积分数调控,但存在无法直观反映粒子输送量、体积分数调控不够准确等问题.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在线精确调控粒子体积分数的方法,设计了称重无轴螺旋输送机构和粒子提升机构,基于此研制了一种用于粒子冲击钻井系统的钢粒子精确调控装置,该装置可根据钻井液排量实时精准调控系统前端粒子体积分数.室内测试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实时精准调控的粒子体积分数误差小于1%;输送和提升机构均未出现卡堵和钢粒子堆积现象,整体运行稳定,满足粒子冲击钻井系统需求,同时有望为物料连续计量输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其他文献
覆冰导线的舞动严重威胁着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如何准确地计算覆冰导线舞动导致的输电线路跳闸的概率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提出了基于舞动运动方程、气象信息及故障信息相结合的覆冰导线舞动的跳闸概率计算新方法.首先由风速与冻雨量的历史样本获得风速与冻雨量的概率分布函数,然后根据牛顿定律建立了覆冰导线的单自由度舞动模型;进而,采用里茨-伽辽金方法求解舞动模型,获得了以风速和覆冰厚度为自变量的舞动幅值解析表达式;基于已获得的风速与冻雨量的概率分布函数,获得与二者为函数关系的覆冰厚度的概率分布函数,进而获得舞动幅
烟气余热回收塔能通过塔内气-水换热过程,回收烟气显热和水蒸气汽化潜热,降低机组排烟温度,并且回收大量冷凝水.塔内空气动力场均匀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余热回收塔冷却性能,本文以某电厂逆流余热回收塔为研究对象,对入口导流板及布风板对塔内空气动力场均匀性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布风板后,在布风板V型板出口,形成多股较小气流,起到整流均布作用;在布风板基础上继续增加入口导流板,余热回收塔内流场均匀性得到进一步改善,可保证布风板V型板入口气流速度分布均匀;增加布风板会增加余热回收塔流动损失,在布风板基础上
准噶尔盆地九区M井区石炭系油藏储层纵向跨度大、层多动用差、综合产能低,常规直井压裂技术难以实现区块高效开发.为增大改造体积和提高单井产能,基于工区储层物性特征和生产动态特征,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和三维地应力模型,通过水力压裂数值模拟分析,借鉴水平井体积压裂概念,提出了石炭系长直井段立体井网体积压裂设计方法,并分析了排量、砂量、簇间距等工程因素对储层裂缝的影响规律.现场试验表明,根据此优化方法对井区10 口直井进行压裂改造,生产180 d后,综合产能比压裂前提高了 40%以上.
现河低渗油藏孔喉半径小、渗透率低,低孔低渗区域水驱动用差,常规增注手段无法满足开发需要.针对该类问题,文章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微观孔隙渗流、增注机理及矿场应用基础上,基于典型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储层微观孔隙认识、黏土矿物构成分析,通过酸岩溶蚀试验、电镜扫描、数字岩心建模等技术方法,形成了低孔低渗油藏分级溶蚀增注模式,优选评价了酸液体系及用量配比,实现扩大渗流通道、增进孔隙连通的目的.矿场实践证明,该技术取得了低孔低渗砂岩油藏增注技术的突破,有效提高了水驱动用程度,对同类油藏水驱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依托宁波地区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工程,针对隧道洞身范围的粉土和粉质黏土,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含水率条件下进行冻土抗折强度试验,研究人工冻土抗折强度随温度和含水率变化的规律特征.结果表明:粉土和粉质黏土冻土抗折强度均随冻结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冻土抗折强度受冻结温度影响明显;不同含水率对粉土和粉质黏土抗折强度有一定影响,粉土试样在含水率为30%时,其抗折强度最大,粉质黏土试样在含水率为34%时,其抗折强度最大;当土层的含水率超过饱和最优含水率时,冻结土的抗折强度减小.试验结果可为金塘海底隧道冻结法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
地下管网的管理与设计对三维可视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三维可视化软件Skyline支持多种数据格式且方便进行二次开发,基于Skyline软件平台,总结了一种针对大批量三维管线自动化建模的基础管点数据整理方法.此方法在对可视化精细程度要求不高的实际工程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效果.
页岩气水平井井筒流动规律复杂,常规井筒压降模型适应性各不相同.为了提高水平井井筒压力和流态分布预测准确度,通过国内外大量实验数据优化了井筒压降模型的流型转换界限,并在泡状流、段塞流条件下使用M-B模型持液率和无滑脱摩阻系数,环雾流条件下使用B-B模型持液率和滑脱摩阻系数,分层流条件下考虑液滴夹带的持液率和滑脱摩阻系数,建立了页岩气水平井生产压降计算新模型.通过与15 口井实测压力分布数据对比,结果表明新模型在小水量大气量下的误差为4.03%,相比于B-B模型降低了 6.05%;大水量下的误差为5.96%,
针对低渗透底水油藏中高含水井见水特征,建立了以水油比导数曲线判断底水井水淹类型的油井底水水淹判别模型,指导底水油井见水特征分析.为提高底水油藏中高含水井控堵水针对性,形成了两种特色的底水油藏控水增产方法,建立了考虑人工裂缝影响的堵剂用量优化计算方法.配套研发了低黏度凝胶堵剂和纳米高强堵剂,其中低黏度凝胶堵剂成胶强度大于30 000 mPa·s(80℃,1.5 s-1),纳米复合高强堵剂抗压强度大于28 MPa(70℃,养护72 h),两种堵剂复合作用可有效提高堵水成功率.2018年该技术在姬塬油田成功开展
目前渤海油田小通径分层注水井内通径仅82.55 mm,该通径的分注井只能采用常规分层注水工艺,存在分注层数受限、测调效率低、占井时间长等问题,不满足当前精细注水的需求.为此,开发设计了针对渤海油田小通径注水井的验封测调一体化分注工艺技术.该技术突破注水层数限制,可实现一趟电缆下入,实时监测井下不同注水层位的温度、流量与压力,并进行水嘴实时调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一次验封测调成功率达97.3%以上,分层验封效果可达90%以上,分层配水合格率在9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解决了小通径注水井的多层分
为研究纤维加筋植被混凝土基材的本构模型和损伤演化规律,考虑围压和纤维掺量两个因素,基于Weibull分布建立了能反映基材力学特性的统计损伤模型,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探讨了Weibull分布参数与围压、纤维掺量的关系.利用该模型对基材三轴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根据基材的破坏准则,推导了损伤阈值的确定方法;通过分析损伤演化特征与微元体的失效过程,对基材应力–应变关系和损伤软化规律进行了阐释.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能较好反映纤维加筋基材加载过程中的损伤软化特性;加筋基材损伤阈值与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