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古筝广泛普及的今天 ,大量的优秀古筝作品不断的涌现,《临安遗恨》便是其中一首。为了使广大古筝学者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演奏该作品,本文从作曲家及乐曲的创作背景,乐曲的曲体结构与音乐主题分析,各部分演奏特点及情感表达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证分析。总结出只有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出色的完成该作品。该作品对演奏者本身的专业水平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关键词]临安遗恨 岳飞 何占豪 音乐主题 变奏 音乐情绪
引言
古筝,这件历史悠久的乐器,以清丽柔和优美悦耳的音色,清韵迷人丰采多姿的表现,赢得了众多乐迷的喜爱。古筝在其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和演奏体系。特别是现代筝曲的不断创新发展,使得古筝艺术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创新的筝乐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涌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何占豪先生为古筝和钢琴而作的协奏曲———《临安遗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旷世佳作,千古遗恨话临安。
一、作曲家及创作背景
何占豪,中国作曲家及音乐教育家。浙江诸暨人。1952年考入浙江省越剧团乐队,演奏小提琴及二胡,为越剧演员伴奏。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专业。1959年,何占豪与作曲系毕业班学生陈钢合作,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之后转入作曲系学习,毕业后留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至今。
何占豪的代表作品,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梁祝》外,还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二胡协奏曲《乱世情侣》等。同时,他也创编了众多的古筝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古筝与钢琴的协奏曲《临安遗恨》。《临安遗恨》由中阮演奏家林吉良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的旋律素材创作而成,此曲原本是为中阮所作,后由何占豪编配为中阮协奏曲。1992年,中阮曲《临安遗恨》又被何占豪改编为古筝与钢琴的协奏曲。这首作品,是何占豪在“文革”结束之后将自己的创作重点放在民族器乐领域的代表性作品,也是非常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佳作。
二、乐曲的曲体构成与音乐主题分析
《临安遗恨》是一首以历史史实为创作表现依据的标题音乐作品,是以变奏手法作成的叙事性多段体乐曲。乐曲共分为七段,由引子及四个段落组成。其中一段(43—96)和四段(317—348)起到了呈示和再现的作用,二段(97—207)和三段(208—316)起到了展开和对比的作用。这首乐曲的音乐主题,来源于我国传统乐曲《满江红》,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作为反复变奏的音乐主题,描写了抗金英雄岳飞,受奸人陷害,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社稷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挂念,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最终留下了千古遗恨。岳飞的《满江红》词为:“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乐曲有如下特点:
1. 乐曲的音乐主题结构规整,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这一特点,一直贯彻乐曲始终。
2. 乐曲完全采用了传统的古筝演奏技法,以传统五声音阶定弦,基本调为D调,中间的调性转换,也采用了近关系调G调。并且在全曲的高潮处运用了极富色彩的C调。
3. 乐曲将变奏曲体、多段体及再现式三段体组合起来并融会贯通,创造出一种综合性的结构方式。
三、各部分演奏特点及情感表达
1.引子部分(1—42)
在钢琴悲壮的前奏之后,古筝采用了强而有力的和弦和左手大幅度的刮奏,继续渲染悲愤的情绪,确定了音乐内容表现的基调。 演奏时指尖要具有爆发力,营造出一种壮怀激烈的强烈气氛,给人以震撼力。第16至19小节,节奏可处理的稍自由,用长摇技法奏出的哀伤的旋律,用力度、音色、节奏的变化来形成对比,并在自由的节奏下保持气息的延续。
2.第一部分(43—96)
乐曲主题的呈示段,以慢板的速度在中低音区演奏。音乐形象沉着,安详。之后音乐由D宫转为G宫调式,并以移调的方式完成乐曲主题的第一次变奏。演奏时,先要保证乐句的连贯性,主题的歌唱性,再在演奏速度上加以变化强调,情绪由平缓到激动再到平缓过度,揭示了主人公此时内心复杂的情感。结束句好似一声长叹.表现了岳飞无奈之感。
3.第二部分(97—207)
乐曲进入快板部分,与前部分形成非常鲜明的反差。音乐情绪转为紧张,激烈。这一段落,主要是岳飞对自己往昔的一个回忆。点奏技法的运用好像把我们带到了古代疆场,描绘了战场上烽火连天,厮杀的战争场面。演奏时要注意旋律线条的起伏变化,声音要有质感,颗粒性。中间有隐藏的旋律线条,使得满江红的旋律再一次变奏,突出体现了军士们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画面。降3与升5的运用更加强了戏剧效果。连续的短摇要做的流畅连贯,一气呵成。之后古筝与钢琴一唱一和,在这部分指法安排要合理,变化音音准要到位,声音要干净,演奏要利落。第二部分最后以一组和弦音结束,预示着下一段情绪的转换。
结论
《临安遗恨》这部古筝作品,不只需要好的曲作者,更需要演奏者本身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及在演奏过程中的二度创作。只有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及自身的过硬专业水平,才能把该作品完美的演绎出来。
[关键词]临安遗恨 岳飞 何占豪 音乐主题 变奏 音乐情绪
引言
古筝,这件历史悠久的乐器,以清丽柔和优美悦耳的音色,清韵迷人丰采多姿的表现,赢得了众多乐迷的喜爱。古筝在其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和演奏体系。特别是现代筝曲的不断创新发展,使得古筝艺术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创新的筝乐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涌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何占豪先生为古筝和钢琴而作的协奏曲———《临安遗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旷世佳作,千古遗恨话临安。
一、作曲家及创作背景
何占豪,中国作曲家及音乐教育家。浙江诸暨人。1952年考入浙江省越剧团乐队,演奏小提琴及二胡,为越剧演员伴奏。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专业。1959年,何占豪与作曲系毕业班学生陈钢合作,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之后转入作曲系学习,毕业后留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至今。
何占豪的代表作品,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梁祝》外,还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二胡协奏曲《乱世情侣》等。同时,他也创编了众多的古筝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古筝与钢琴的协奏曲《临安遗恨》。《临安遗恨》由中阮演奏家林吉良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的旋律素材创作而成,此曲原本是为中阮所作,后由何占豪编配为中阮协奏曲。1992年,中阮曲《临安遗恨》又被何占豪改编为古筝与钢琴的协奏曲。这首作品,是何占豪在“文革”结束之后将自己的创作重点放在民族器乐领域的代表性作品,也是非常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佳作。
二、乐曲的曲体构成与音乐主题分析
《临安遗恨》是一首以历史史实为创作表现依据的标题音乐作品,是以变奏手法作成的叙事性多段体乐曲。乐曲共分为七段,由引子及四个段落组成。其中一段(43—96)和四段(317—348)起到了呈示和再现的作用,二段(97—207)和三段(208—316)起到了展开和对比的作用。这首乐曲的音乐主题,来源于我国传统乐曲《满江红》,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作为反复变奏的音乐主题,描写了抗金英雄岳飞,受奸人陷害,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社稷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挂念,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最终留下了千古遗恨。岳飞的《满江红》词为:“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乐曲有如下特点:
1. 乐曲的音乐主题结构规整,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这一特点,一直贯彻乐曲始终。
2. 乐曲完全采用了传统的古筝演奏技法,以传统五声音阶定弦,基本调为D调,中间的调性转换,也采用了近关系调G调。并且在全曲的高潮处运用了极富色彩的C调。
3. 乐曲将变奏曲体、多段体及再现式三段体组合起来并融会贯通,创造出一种综合性的结构方式。
三、各部分演奏特点及情感表达
1.引子部分(1—42)
在钢琴悲壮的前奏之后,古筝采用了强而有力的和弦和左手大幅度的刮奏,继续渲染悲愤的情绪,确定了音乐内容表现的基调。 演奏时指尖要具有爆发力,营造出一种壮怀激烈的强烈气氛,给人以震撼力。第16至19小节,节奏可处理的稍自由,用长摇技法奏出的哀伤的旋律,用力度、音色、节奏的变化来形成对比,并在自由的节奏下保持气息的延续。
2.第一部分(43—96)
乐曲主题的呈示段,以慢板的速度在中低音区演奏。音乐形象沉着,安详。之后音乐由D宫转为G宫调式,并以移调的方式完成乐曲主题的第一次变奏。演奏时,先要保证乐句的连贯性,主题的歌唱性,再在演奏速度上加以变化强调,情绪由平缓到激动再到平缓过度,揭示了主人公此时内心复杂的情感。结束句好似一声长叹.表现了岳飞无奈之感。
3.第二部分(97—207)
乐曲进入快板部分,与前部分形成非常鲜明的反差。音乐情绪转为紧张,激烈。这一段落,主要是岳飞对自己往昔的一个回忆。点奏技法的运用好像把我们带到了古代疆场,描绘了战场上烽火连天,厮杀的战争场面。演奏时要注意旋律线条的起伏变化,声音要有质感,颗粒性。中间有隐藏的旋律线条,使得满江红的旋律再一次变奏,突出体现了军士们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画面。降3与升5的运用更加强了戏剧效果。连续的短摇要做的流畅连贯,一气呵成。之后古筝与钢琴一唱一和,在这部分指法安排要合理,变化音音准要到位,声音要干净,演奏要利落。第二部分最后以一组和弦音结束,预示着下一段情绪的转换。
结论
《临安遗恨》这部古筝作品,不只需要好的曲作者,更需要演奏者本身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及在演奏过程中的二度创作。只有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及自身的过硬专业水平,才能把该作品完美的演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