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10万亩红枣生态林改造成循环经济生态林的时效性研究

来源 :福建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中卫市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红枣生态林改造工作,将其改造成循环经济生态林,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还满足了生态发展的需求。本文将对中卫市10万亩红枣生态林改造成循环经济生态林的时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红枣生态林 思路与原则 效益
  一、引言
  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中卫市将10万亩红枣生态林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循环经济林,具有积极的意义。文中将对对中卫市10万亩红枣生态林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分析其改造的思路与原则,同时还将阐述其改造的时效性。
  二、中卫市10万亩红枣生态林的概况
  中卫市处于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其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实现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开展生态建设,中卫市10万亩红枣生态林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不仅改善了红枣林的质量,还丰富了红枣的品种,同时运用了新技术,从而实现了中卫市生态建设,在此基础上还获得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但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要将红枣生态林改造为循环经济生态林,进而满足中卫市发展的需求。
  目前,中卫市10万亩红枣生态林改造有着一定的优势,在交通方面,其公路、铁路等均较为完善,同时其航空运输业十分通畅;在供电、供水方面,其供电系统十分安全、可靠,其灌溉用水与生活用水相对充足;在人才、技术与资金方面,中卫市积极培养相关的人才,拥有大批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人才,同时政府重视生态林改造工作,因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其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我国,红枣产业作为传统的干果产业,其发展速度较快,规模较大,红枣因其自身的优势,可以作为药材,同时红枣含有较高的维生素,因而其市场较为广阔。中卫市因其自然条件,适合红枣的生存,因而其红枣市场的产量较多,并随着对红枣的广泛应用,经过初加工与深加工后,其销售总额不断增多,在全国市场,中卫市红枣均占有重要的位置,但目前,红枣产业在其销售过程中仍以干红枣为主,缺少对其附加值的研发与利用。
  现阶段,红枣产业在不断发展,其种植的面积大幅度增加,据调查我国枣树种植的面积在2012年达到了260万公顷,其增长速度接近10%;红枣的销量也在不断增长,红枣产业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主要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十分关注保健营养食品,其中红枣作为重要的营养食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加工,其销量是显著的。
  三、中卫市10万亩红枣生态林改造循环经济生态林的思路与原则
  (一)改造的思路。中卫市10万亩红枣生态林改造循环经济生态林的中心思想便是生态建设,通过对10万亩红枣生态林的改造,将提高红枣的质量,增加红枣的收益,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并积极发挥红枣循环经济生态林的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通过循环经济生态林,实现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在改造后,以红枣的深加工为核心,并推进产业化、现代化与综合化的发展,在改造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的可续技术,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实现特色发展;在改造过程中以红枣林为中心,对其进行深加工,并通过循环经济,实现综合的开发;在改造过程中,逐渐实现产加销,并进行产业的联合,完善现代生态产业的发展。
  (二)改造的原则。其一,要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在改造中,要坚持统一的、全面的规划,同时还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将当前与远期进行结合,兼顾局部与全局,围绕循环生态经济林建设的目标,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其二,要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在改造中,要突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将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实施生态产业化,产业开发生态化,同时还要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高效结合。其三,要坚持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在改造中,要坚持节水原则,以水资源为中心,充分利用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并要实现二者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
  四、中卫市10万亩红枣生态林改造成循环经济生态林的时效性
  中卫市10万亩红枣生态林改造成循环经济生态林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改造提高了生态环境,对循环经济生态林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从而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资源的高效利用,最终实现了循环经济。中卫市实现了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其时效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在经济效益方面,红枣生态林改造成循环经济生态林之际,注重对成本的控制,在原材料费、水费、管理费等方面的成本均进行控制,并积极进行产品的研发与创新,从而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
  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改造,提供了众多工作岗位,从而促进了就业,缓解了中卫市的就业压力;红枣产业通过深加工,带动了周边农民对红枣的种植,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改造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从而保证了新农村的建设。
  在生态效益方面,循环经济生态林建设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对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通过对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并进行了节能减排,从而实现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五、总结
  综上所述,中卫市10万亩红枣生态林改造成循环经济生态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改造过程中要根据改造的思路与原则进行,才能保证改造的高效性与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民胜,吴志华,陈少雄.桉树的生态效益及其生态林经营[J].桉树科技,2011,6(12):71-72.
  [2]顾源.临朐县生态林建设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作者简介】
  赵学菲(1985—),女,宁夏贺兰县人,助理农业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咨询工作。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通过多年对谷子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研究,总结出谷子高产技术与整地与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有关。  【关键词】:谷子 高产优质 栽培技术  谷子是起源于我国的古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的特色作物,其栽培历史至少有5千多年。谷子很耐贮藏,在低温干燥的情况下,保存十年至几十年也不易变坏,所以古代有“五谷尽藏,以粟为主”的说法。  小米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和保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