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植根于语文学科的,它突出自主性,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学习成果的呈现,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它特别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它始终贯穿着语文学习与实践,体现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教材资源;生活实际;学习方式;体验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追寻着一种更新的、更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新思路,使学生在人文关怀中沐浴母语的快乐。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崭新的语文教育途径,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亲身体验语文,享受语文乐趣。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的时空作为对象,让学生经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创新精神和运用文字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勤于動脑、敢于质疑;勤于探索、独具慧眼;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注重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认识世界、主动探究的体验历程,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做一个生活人、做一个社会人,就适应了新课改的精神。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呢?
1. 利用语文课外资源,创设综合实践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有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办小报、演课本剧,调查社会上的用字情况、调查“人与环境”问题等。就拿低年级识字为例,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要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掌握汉语拼音,并认识四百个常用汉字,多数汉字的字型还挺复杂,加之低年级儿童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需要经常反复识记。如果仅凭教师的一人之力,仅仅通过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其效果可想而知。一年级语文园地中有让孩子认标牌的练习,因此可扩展认爸爸妈妈买来的食品包装袋上印着的字,电视上出现的字,商店的店名,班级同学的名字等,并用小本子把自己认识的字记录下来。为了鼓励孩子们坚持下,每隔一段时间,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谁搜集的店名有意思、等等,并且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充分发挥家长第一任老师的作用,让孩子自由发挥,无拘无束,尽情地进行实践。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到有趣,还增长了许多课外知识,也增识了不少汉字。
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问题的思考,如做贺卡的小制作,可先按照书中所说,请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先做,进行经验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其他同学照着做,说说自己的制作过程,已经做过的同学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发明创造,也可当评判员进行评价。不管制作的实物是否精美好看,教师都鼓励每位同学,只要他们乐于参与,乐在其中。
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今后进行选择、提高鉴别、与学习生活实际联系奠定了基础。因此利用好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体会到语文有用,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2. 整合语文教材资源,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性实践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地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如果以“我的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设计出这样几个活动:
2.1 “爸爸的童年趣事”。请你做一回小记者,采访一下爸爸小时候的故事,然后选择一件有趣的事记下来。有兴趣的话,可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投送给学校广播台或某报刊编辑部。
2.2 请你当家做一天,体验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写一则日记。
2.3 模拟一种生活场景“妈妈的唠叨”,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
2.4 “电视机前的评论”。在电视机前,你们一家人会说些什么呢?
2.5 “家庭联欢会”尝试一下做主持人的感觉,从中还可以体验到家的温馨与幸福。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就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还可以从自己的日记中摘录最令自己满意的作品,编辑汇总成册,打印成铅字,每人一册。学生可自行给作文选命名,设计封面。学期末,指导全班学生评选“班级优秀作文集”每生至少一篇,优秀者可推荐多篇,打印成册,每篇入选的作文后面教师都送给其一些美好的评价和提出更高的期望。通过编辑作文选的实践活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和积极性大幅提升。
总之,只要我们紧密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不断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一定会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3.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综合实践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是不容忽视的丰厚资源,教师应依据儿童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节日”是学生最喜欢的日子,小学生尤其喜欢体验节日带来的快乐、幸福。学生对节日的知识知道多少呢?带着这个疑问,教师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快乐的节日”活动。教师先把活动的要求告诉家长,取得家长配合,让孩子对节日的了解更加深入。而后,学生带上节日留影、纪念品、节日小资料到学校来。课上,教师先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的节日,如:春节、儿童节、国庆节等。在孩子们简单介绍了节日后,出示一张日历,众多的节日在日历上闪闪发光,为平凡的日子带来了光彩与生趣,这时教师告诉孩子们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或美好的传说,喜欢节日就要多读、多看、多问和节日相关的知识,那样,才能真正“走进节日”。在小组介绍节日时,孩子们运用各种喜爱的方式来说出自己喜欢的节日,或吟咏诗歌,或展示对联,或讲故事……通过同学们的自由展示,加深了大家对节日的认识。在此次活动中,学生最多介绍了三个节日,最少也介绍了一个。由于学生收集的节日纪念品较多,又组织学生举办小展览,有“摄影展----节日写真”,“邮票展----方寸节日”,“纪念品展----难忘的节日”……真是美不胜收。最后,再以“节日小建议”为题让学生计划、安排最近的一个节日该怎样过。活动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介绍喜欢的节日小资料。使学生不仅习得一些生字词,掌握了一些典故,积累了知识,而且学生在收集、整理、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合作。同时还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课堂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从生活走入课堂,再从课堂走入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为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成功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培养与人交往的信心与技巧,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一个生活现象进行演讲和辩论。例如针对班级中有些学生学习风气不良,在班会上组织学生演讲。针对小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现象,组成正方和反方辩论,学生们各显身手,争得面红耳赤而又不失理由充分。在演讲与辩论活动中,既达到了自我批评教育的目的,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和访问活动。调查和访问可培养学生做事之前充分准备、深思熟虑的良好习惯,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其见机行事、灵活沟通的能力。
语文反映生活,也应该运用于生活。这样充分利用了校外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形式的开放,也把社会生活融入到学习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 尝试多样学习方式,活化综合实践体验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专题性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常规程序:1、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等,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题,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2、摘记或评析所读内容,并列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3、通过交流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主体地判断、思考,试着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在“走进西游”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1、仔细阅读少儿读本《西游记》。2、“小小西游迷”竞赛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协助多媒体播放题目,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3、说说阅读时遇到了哪些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商讨解决方法。4、“心目中的西游人物”。引导学生评析书中人物,通过展开辩论,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人物。5、搜集由《西游记》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或歇后语。 这样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育的能力。
又如“课本剧场”,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课外的一些读物中也有适合学生表演的作品,对于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表演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的意识。
再如,组织学生设计手抄报和黑板报。教师牵引着学生走好第一步,师生合作办好第一份手抄报和黑板报。接着提出要求,慢慢放手让学生办好第二份报刊,碰到疑难问题随时予以帮助。最后可完全放手,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大胆探索自行设计编辑。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不仅能给自己的报刊起一个与众不同、富于想象力的刊名,而且善于博采众长,每期栏目名称千变万化,内容越发新颖别致。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被充分激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得到了空前的升华。我精心收藏下孩子们留下的每一朵智慧的小火花,并将众多的火花聚集到一起,让其发扬光大。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植根于语文学科的,它突出自主性,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學习成果的呈现,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它源于课堂,又要超越课堂;结合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它始终贯穿着语文学习与实践,体现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高峡著:《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3] 天笠茂著,李季泥译:《论综合学习与综合学习课程》
[4] 杨再隋著:《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教材资源;生活实际;学习方式;体验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追寻着一种更新的、更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新思路,使学生在人文关怀中沐浴母语的快乐。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崭新的语文教育途径,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亲身体验语文,享受语文乐趣。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的时空作为对象,让学生经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创新精神和运用文字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勤于動脑、敢于质疑;勤于探索、独具慧眼;勤于动手、乐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注重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认识世界、主动探究的体验历程,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做一个生活人、做一个社会人,就适应了新课改的精神。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让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呢?
1. 利用语文课外资源,创设综合实践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有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办小报、演课本剧,调查社会上的用字情况、调查“人与环境”问题等。就拿低年级识字为例,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要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掌握汉语拼音,并认识四百个常用汉字,多数汉字的字型还挺复杂,加之低年级儿童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需要经常反复识记。如果仅凭教师的一人之力,仅仅通过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其效果可想而知。一年级语文园地中有让孩子认标牌的练习,因此可扩展认爸爸妈妈买来的食品包装袋上印着的字,电视上出现的字,商店的店名,班级同学的名字等,并用小本子把自己认识的字记录下来。为了鼓励孩子们坚持下,每隔一段时间,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谁搜集的店名有意思、等等,并且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充分发挥家长第一任老师的作用,让孩子自由发挥,无拘无束,尽情地进行实践。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到有趣,还增长了许多课外知识,也增识了不少汉字。
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问题的思考,如做贺卡的小制作,可先按照书中所说,请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先做,进行经验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其他同学照着做,说说自己的制作过程,已经做过的同学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发明创造,也可当评判员进行评价。不管制作的实物是否精美好看,教师都鼓励每位同学,只要他们乐于参与,乐在其中。
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今后进行选择、提高鉴别、与学习生活实际联系奠定了基础。因此利用好教材中的这些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体会到语文有用,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2. 整合语文教材资源,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性实践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地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如果以“我的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设计出这样几个活动:
2.1 “爸爸的童年趣事”。请你做一回小记者,采访一下爸爸小时候的故事,然后选择一件有趣的事记下来。有兴趣的话,可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投送给学校广播台或某报刊编辑部。
2.2 请你当家做一天,体验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写一则日记。
2.3 模拟一种生活场景“妈妈的唠叨”,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
2.4 “电视机前的评论”。在电视机前,你们一家人会说些什么呢?
2.5 “家庭联欢会”尝试一下做主持人的感觉,从中还可以体验到家的温馨与幸福。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就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还可以从自己的日记中摘录最令自己满意的作品,编辑汇总成册,打印成铅字,每人一册。学生可自行给作文选命名,设计封面。学期末,指导全班学生评选“班级优秀作文集”每生至少一篇,优秀者可推荐多篇,打印成册,每篇入选的作文后面教师都送给其一些美好的评价和提出更高的期望。通过编辑作文选的实践活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和积极性大幅提升。
总之,只要我们紧密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不断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一定会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3.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综合实践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是不容忽视的丰厚资源,教师应依据儿童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节日”是学生最喜欢的日子,小学生尤其喜欢体验节日带来的快乐、幸福。学生对节日的知识知道多少呢?带着这个疑问,教师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快乐的节日”活动。教师先把活动的要求告诉家长,取得家长配合,让孩子对节日的了解更加深入。而后,学生带上节日留影、纪念品、节日小资料到学校来。课上,教师先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的节日,如:春节、儿童节、国庆节等。在孩子们简单介绍了节日后,出示一张日历,众多的节日在日历上闪闪发光,为平凡的日子带来了光彩与生趣,这时教师告诉孩子们每一个节日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或美好的传说,喜欢节日就要多读、多看、多问和节日相关的知识,那样,才能真正“走进节日”。在小组介绍节日时,孩子们运用各种喜爱的方式来说出自己喜欢的节日,或吟咏诗歌,或展示对联,或讲故事……通过同学们的自由展示,加深了大家对节日的认识。在此次活动中,学生最多介绍了三个节日,最少也介绍了一个。由于学生收集的节日纪念品较多,又组织学生举办小展览,有“摄影展----节日写真”,“邮票展----方寸节日”,“纪念品展----难忘的节日”……真是美不胜收。最后,再以“节日小建议”为题让学生计划、安排最近的一个节日该怎样过。活动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收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介绍喜欢的节日小资料。使学生不仅习得一些生字词,掌握了一些典故,积累了知识,而且学生在收集、整理、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合作。同时还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课堂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从生活走入课堂,再从课堂走入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为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成功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培养与人交往的信心与技巧,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一个生活现象进行演讲和辩论。例如针对班级中有些学生学习风气不良,在班会上组织学生演讲。针对小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现象,组成正方和反方辩论,学生们各显身手,争得面红耳赤而又不失理由充分。在演讲与辩论活动中,既达到了自我批评教育的目的,又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 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和访问活动。调查和访问可培养学生做事之前充分准备、深思熟虑的良好习惯,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其见机行事、灵活沟通的能力。
语文反映生活,也应该运用于生活。这样充分利用了校外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形式的开放,也把社会生活融入到学习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 尝试多样学习方式,活化综合实践体验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专题性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常规程序:1、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等,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题,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2、摘记或评析所读内容,并列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3、通过交流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主体地判断、思考,试着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在“走进西游”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1、仔细阅读少儿读本《西游记》。2、“小小西游迷”竞赛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协助多媒体播放题目,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3、说说阅读时遇到了哪些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商讨解决方法。4、“心目中的西游人物”。引导学生评析书中人物,通过展开辩论,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人物。5、搜集由《西游记》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或歇后语。 这样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育的能力。
又如“课本剧场”,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课外的一些读物中也有适合学生表演的作品,对于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表演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的意识。
再如,组织学生设计手抄报和黑板报。教师牵引着学生走好第一步,师生合作办好第一份手抄报和黑板报。接着提出要求,慢慢放手让学生办好第二份报刊,碰到疑难问题随时予以帮助。最后可完全放手,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大胆探索自行设计编辑。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不仅能给自己的报刊起一个与众不同、富于想象力的刊名,而且善于博采众长,每期栏目名称千变万化,内容越发新颖别致。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被充分激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得到了空前的升华。我精心收藏下孩子们留下的每一朵智慧的小火花,并将众多的火花聚集到一起,让其发扬光大。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植根于语文学科的,它突出自主性,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學习成果的呈现,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它源于课堂,又要超越课堂;结合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它始终贯穿着语文学习与实践,体现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高峡著:《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3] 天笠茂著,李季泥译:《论综合学习与综合学习课程》
[4] 杨再隋著:《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