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外语教学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认识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过程。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进行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正确地发挥阅读课的作用,他们的阅读课堂只是让学生重复读文章、做练习和朗读,千篇一律,学生读后即忘,阅读课也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思维模式;阅读教学;小学英语
一、思維导图的主要类型
基于对大脑接收信息机制的研究,思维导图主要有八种类型,它们分别对应人在思考时的八种思维过程。思维导图提供了一套视觉模式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考神经网络的发展,提高大脑不断认知和建构知识信息的能力,更突出培养学习者独立迁移思考的能力。这八种类型包括:圆圈图(Circle Map)、气泡图(Bubble Map)、双重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流动图(Flow Map)、复流动图(Multi-Flow Map)、支架图(Brace Map)、树型图(Tree Map)和桥型图(Bridge Map)。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以圆圈图、气泡图和流动图运用最多。以下笔者将对这三种思维导图作详细说明。
(一)圆圈图
在圆圈中心,是需要理解或定义的事物。而在圆圈外围,是与主题或中心词相关的信息。例如,学生以food为中心词,根据中心词所联想到的外围的信息是:rice,meat,tomato,hamburger,ham,cake,milk等。通过这样发散思维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起更多与主题相关的词汇,教师们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复习课和巩固课中,多采用这种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复习旧词汇。教师先列出中心词,再让学生发散思维去联想,不断地将中心圆圈的外围圈填满,最后再补充学生遗漏的词汇。在不断地回顾学习中,学生自然学会这种分类记忆和思考的思维模式。
(二)气泡图
气泡图的作用,是增强学生运用形容词描述特征的能力。在中心的圆圈,是被形容的物体或主题;在外围的小圆圈,是描述该物体或主题的形容词或短语。例如学生以weather为中心词,可以联想到snowy,hot,cold,cloudy,cool,rainy等描述天气的形容词;又比如当中心词是winter等具体的季节时,又可以联想到cold,snowy,wear coats,make a snowman,have a winter holiday等形容词和短语。当中心词越来越细化,学生对外围词的联想也更细。除此之外,中心词的范围也很广,只要给出阅读文段中特定的主题,就可以引导学生罗列与主题相关的词汇。这种有意义的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阅读素材中的与主题相关的因素,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联想。与圆圈图相比,它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把外围信息扩展到形容词和短语,所以运用的频率也最高。
(三)流程图
流程图的作用是用于列举事情发展的顺序、过程、步骤等,适用于顺序性强的题材。其中,上层的大方框写出事情发展的大方面,下层的小方框则写下每一个过程的子过程。例如学生列举出了“种树”的步骤,在上层的大方框中,该学生写出了种树的四大步骤:dug the holes,put the tree into the holes,filled the holes with earth,watered the trees,而在下层的小方框中,学生用一些关键词提示每一个子过程。此外,流程图多运用于一些故事和顺序性较强的文本。学生列出的流程图,可以让他们更清晰地看到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事情发展的相关因素;学生也可以借助流程图,尝试复述整个故事,有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对语言的综合运用。
二、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好处
思维导图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阅读教学的观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这种“提升”不仅仅是在阅读速度、思维能力和阅读习惯方面,也较大程度地增加了学生对所阅读文本的理解性输入。
(一)思维导图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种思维能力上的变化充分体现在学生对阅读素材中的信息点捕捉更加敏锐,对文本的理解也更灵活。以往我们常用做练习的方式去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于所阅读的文本,没有用信息点去建立清晰的示意图,读完就忘,读完不知所云。这种思维模式的限固和浑浊,注定了阅读的低效。如果换一种方式,用思维导图列出有关的话题,则有助于学生整理思绪,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中心话题的容量很大,外围介绍的信息点也很多,但结果证明,学生借助这样的思维导图,无论在口头表达还是在书面表达时,从一个个信息点去介绍,非常具有条理性,思维也很清晰。
(二)思维导图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让学生阅读的时间大大缩短了,而精确度却提高了。在思维导图模式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时间成反比,而与阅读精确度成正比。笔者曾用圆圈图和气泡图结合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Four seasons in a day,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整篇文章的脉络,去理解英国一天之中的天气变化。结果是,在正常情况下,学生(中等阅读水平)阅读完文章并完成五道“True or False”的练习需要5分钟,准确度只有70%;而同样一班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他们理解文章并完成练习只需要3分钟,而且准确度达90%。
(三)思维导图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思维导图的出现,让教师更有兴趣去“研究”每一个文本,建构更优质的导图。在激趣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们一些良好的阅读策略,例如:联想、想象、归纳、联系上下文等。我们都知道,在阅读中,很多时候,学生要根据自己对所阅读文本的理解,从不同方面分析、归纳和总结文本的信息。例如在上一节关于people的拓展课时,让学生针对people的不同方面进行归纳,建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让学生找到了“抓手”,因此他们在谈论people这个大话题时可以将信息点逐个突破,介绍时条理清晰,逻辑性也非常强;最后更让学生发散思维,延伸到更深入的话题进行介绍。与以往总结介绍时学生的寥寥数语截然不同,我们看到了一种思维习惯培养下的优质“出品”。
三、运用思维导图要遵循的基本步骤
建构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阅读的作用不言而喻,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者和教师也日益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优势。然而,我们在使用思维导图丰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同时,也要遵循以下的三个基本步骤。
(一)研
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和基本类型,了解其构造和不同类型的作用,才能更好地运用思维导图。其次,认真研读阅读文本,将文本信息转化为思维导图,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更好地理解文本信息。
(二)教
先研后教,这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指导思想。教师在教的过程更要注重教的艺术,不是一味地把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更不是为了完成思维导图的任务,而是要注重一步步地引导,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好由学生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的建构。
(三)思
每一个思维导图不仅仅只是一个思维导图,更代表着一种思维方式,是智慧的结晶。教师要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教会学生用画图来建构文本信息的思维方式,并极大地发挥这种思维方式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思维导图都不是最完美的,需要不断地琢磨和思考。
思维导图在语言类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我们也碰到许多困难,比如很多一线教师对思维导图理论的学习不够深入和系统,导致在现实操作中对学生的误导;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使用类型比较单一,以气泡图为主,未能很好地运用其他类型的思维导图。这些也是我们今后努力和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思维导图;思维模式;阅读教学;小学英语
一、思維导图的主要类型
基于对大脑接收信息机制的研究,思维导图主要有八种类型,它们分别对应人在思考时的八种思维过程。思维导图提供了一套视觉模式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考神经网络的发展,提高大脑不断认知和建构知识信息的能力,更突出培养学习者独立迁移思考的能力。这八种类型包括:圆圈图(Circle Map)、气泡图(Bubble Map)、双重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流动图(Flow Map)、复流动图(Multi-Flow Map)、支架图(Brace Map)、树型图(Tree Map)和桥型图(Bridge Map)。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以圆圈图、气泡图和流动图运用最多。以下笔者将对这三种思维导图作详细说明。
(一)圆圈图
在圆圈中心,是需要理解或定义的事物。而在圆圈外围,是与主题或中心词相关的信息。例如,学生以food为中心词,根据中心词所联想到的外围的信息是:rice,meat,tomato,hamburger,ham,cake,milk等。通过这样发散思维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起更多与主题相关的词汇,教师们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复习课和巩固课中,多采用这种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复习旧词汇。教师先列出中心词,再让学生发散思维去联想,不断地将中心圆圈的外围圈填满,最后再补充学生遗漏的词汇。在不断地回顾学习中,学生自然学会这种分类记忆和思考的思维模式。
(二)气泡图
气泡图的作用,是增强学生运用形容词描述特征的能力。在中心的圆圈,是被形容的物体或主题;在外围的小圆圈,是描述该物体或主题的形容词或短语。例如学生以weather为中心词,可以联想到snowy,hot,cold,cloudy,cool,rainy等描述天气的形容词;又比如当中心词是winter等具体的季节时,又可以联想到cold,snowy,wear coats,make a snowman,have a winter holiday等形容词和短语。当中心词越来越细化,学生对外围词的联想也更细。除此之外,中心词的范围也很广,只要给出阅读文段中特定的主题,就可以引导学生罗列与主题相关的词汇。这种有意义的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阅读素材中的与主题相关的因素,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联想。与圆圈图相比,它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把外围信息扩展到形容词和短语,所以运用的频率也最高。
(三)流程图
流程图的作用是用于列举事情发展的顺序、过程、步骤等,适用于顺序性强的题材。其中,上层的大方框写出事情发展的大方面,下层的小方框则写下每一个过程的子过程。例如学生列举出了“种树”的步骤,在上层的大方框中,该学生写出了种树的四大步骤:dug the holes,put the tree into the holes,filled the holes with earth,watered the trees,而在下层的小方框中,学生用一些关键词提示每一个子过程。此外,流程图多运用于一些故事和顺序性较强的文本。学生列出的流程图,可以让他们更清晰地看到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事情发展的相关因素;学生也可以借助流程图,尝试复述整个故事,有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对语言的综合运用。
二、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好处
思维导图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阅读教学的观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这种“提升”不仅仅是在阅读速度、思维能力和阅读习惯方面,也较大程度地增加了学生对所阅读文本的理解性输入。
(一)思维导图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种思维能力上的变化充分体现在学生对阅读素材中的信息点捕捉更加敏锐,对文本的理解也更灵活。以往我们常用做练习的方式去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于所阅读的文本,没有用信息点去建立清晰的示意图,读完就忘,读完不知所云。这种思维模式的限固和浑浊,注定了阅读的低效。如果换一种方式,用思维导图列出有关的话题,则有助于学生整理思绪,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中心话题的容量很大,外围介绍的信息点也很多,但结果证明,学生借助这样的思维导图,无论在口头表达还是在书面表达时,从一个个信息点去介绍,非常具有条理性,思维也很清晰。
(二)思维导图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让学生阅读的时间大大缩短了,而精确度却提高了。在思维导图模式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时间成反比,而与阅读精确度成正比。笔者曾用圆圈图和气泡图结合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Four seasons in a day,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整篇文章的脉络,去理解英国一天之中的天气变化。结果是,在正常情况下,学生(中等阅读水平)阅读完文章并完成五道“True or False”的练习需要5分钟,准确度只有70%;而同样一班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他们理解文章并完成练习只需要3分钟,而且准确度达90%。
(三)思维导图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思维导图的出现,让教师更有兴趣去“研究”每一个文本,建构更优质的导图。在激趣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们一些良好的阅读策略,例如:联想、想象、归纳、联系上下文等。我们都知道,在阅读中,很多时候,学生要根据自己对所阅读文本的理解,从不同方面分析、归纳和总结文本的信息。例如在上一节关于people的拓展课时,让学生针对people的不同方面进行归纳,建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让学生找到了“抓手”,因此他们在谈论people这个大话题时可以将信息点逐个突破,介绍时条理清晰,逻辑性也非常强;最后更让学生发散思维,延伸到更深入的话题进行介绍。与以往总结介绍时学生的寥寥数语截然不同,我们看到了一种思维习惯培养下的优质“出品”。
三、运用思维导图要遵循的基本步骤
建构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阅读的作用不言而喻,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者和教师也日益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优势。然而,我们在使用思维导图丰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的同时,也要遵循以下的三个基本步骤。
(一)研
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和基本类型,了解其构造和不同类型的作用,才能更好地运用思维导图。其次,认真研读阅读文本,将文本信息转化为思维导图,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更好地理解文本信息。
(二)教
先研后教,这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指导思想。教师在教的过程更要注重教的艺术,不是一味地把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更不是为了完成思维导图的任务,而是要注重一步步地引导,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好由学生合作完成思维导图的建构。
(三)思
每一个思维导图不仅仅只是一个思维导图,更代表着一种思维方式,是智慧的结晶。教师要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教会学生用画图来建构文本信息的思维方式,并极大地发挥这种思维方式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思维导图都不是最完美的,需要不断地琢磨和思考。
思维导图在语言类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我们也碰到许多困难,比如很多一线教师对思维导图理论的学习不够深入和系统,导致在现实操作中对学生的误导;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使用类型比较单一,以气泡图为主,未能很好地运用其他类型的思维导图。这些也是我们今后努力和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