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是近几年城市建设活动和城市规划工作中的热点,由于它对城市雨洪的治理作用显著,受到政府、专家的高度重视。作为一种新引入的城市规划理念,引入到我国的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中,对于解决城市洪涝灾害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本文首先从海绵城市的定义及背景谈起,然后就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規划中如何运用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得出结论,指出对人类城市生活的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雨洪管理;低影响
近几年来,各地不断遭受暴雨的侵袭,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震惊中外的“7·21北京特大暴雨”事件造成79人死亡,造成严重的城市财产损失,令人触目惊心、扼腕惋惜。雨洪问题在武汉、杭州、济南、郑州等地也时有发生,城中“看海”成为亟待解决的城市问题。各地政府已经认识到问题严重性,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使城市既拥有赏心悦目的绿化景观,又拥有健康活力的循环机体。
1、海绵城市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城市要像海绵一样,既能在降雨时有效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快速将地表水分流、吸收,减少雨水对城市的负面影响,又能在干旱时向外释放水分。这是一种新兴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因能缓解城市降水而带来的洪涝自然灾害,也可形象地称为“水弹性城市”。在国外海绵城市被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低影响是其显著的特点,亦是其优势,对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海绵城市自然离不开“海绵体”,“海绵体”包括既河流、湖泊、池塘等水系,又包括绿地、公园、渗透性路面等配套设施。通过“海绵体”的规划设计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减少城市中“看海”现象的发生。
最近几年全球气候问题严峻,导致极端天气成为常态,我国也难以幸免,特别是洪涝灾害,给我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给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一次又一次惨痛的教训教育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求我们必须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对城市的雨水管理系统建设做出深刻检讨和反思。海绵城市理念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绿色软景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增加吸水、透水能力,减少城市积水,使雨水在自然和人工设施的作用下,迅速分流,使城市积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方法
从城市规划内容的层次上来看,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工作指导作用划分为宏观上的总体规划、中观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微观上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三个层次。
2.1总体规划层次
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城市规划总规层面要求全面分析,多方位考虑。第一,资料收集。收集资料时,应该与当下社会发展情况相结合,收集的资料与城市的发展应有较高的相关性。第二,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等内容的研究,这样才能保证收集的资料对城市的发展有明确的指导作用。第三,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对城市进行科学定位,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并且对城市中的降雨总量有一个明确的控制目标。第四,确定海绵城市建设范围的时候,应该要对道路、绿地等市政设施进行协调,严格监督,督促落实,进而实现对海绵城市的空间布局以及控制目标的制定。最后,对城市进行用地规划时候将给排水系统和绿道系统等进行明确划分,并且对城市中的用地以及一些设施进行布局,使海绵城市建设更具有可持续性的长远眼光。海绵城市不仅能够有效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同时,也能对城市的雨水收集、排放和利用进行有效控制,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尤其是交通、居住,娱乐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增加城市安全感,从而提高市民生活水平。
2.2控制性详细规划层次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为依据,在控规层次上根据城市的总体地形,重点地段,部分片区和关键节点,再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划分汇水分区。根据控规中相关开发强度指标,确定低影响开发原则,对城市用地进行细化分类,结合地块具体情况配置园林、绿化给排水基础设施等。然后确定各建设地块的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规划设计,确定建设地块的容积率和绿地率等。根据雨水控制要求确定建设地块的规定性和引导性指标,如容积率(FAR)、建筑密度、绿地率、以及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数量和服务半径。城市设计阶段,对建筑出入口、体量、组合方式及配套设施等做出规定。
2.3修建性详细规划层次
修规层次上的海绵城市建设更加具体化,指标化。通过对建设地块的园林植物,水系、道路广场、竖向高差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预测项目完成后雨水流向及流量大小。科学合理地规划地块内低影响开发设施,确定其规模,包括规格、数量和服务半径等。对于建设强度较高的城市中心区,应改变传统的城市规划思维、采用新的工程技术手段,采取“绿”与“灰”结合的手段有效对雨水进行管控,并依据建设强度,预测地块建设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实现开发建设和雨水控制有机结合。当城市地表“海绵体”建设受限时,可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或者利用其他低影响开发设施缓解城市雨水。在建设强度较小的地区,可在对城市用地分类和布局时,为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留出合理的建设空间。
结语:
综述以上分析,海绵城市的构建不仅仅在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问题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代表着对传统城市规划中雨水治理思维的改变,而且对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有重要意义,建设美丽城市,实现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8).
[2]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夏凯南,田宝江.控制性详细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4]车伍,赵杨,李俊奇,王文亮,王建龙,王思思,宫永伟.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J].中国给水排水,2015,08.
作者简介:
成迎宾(1984.1.3--);性别:男,籍贯: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雨洪管理;低影响
近几年来,各地不断遭受暴雨的侵袭,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震惊中外的“7·21北京特大暴雨”事件造成79人死亡,造成严重的城市财产损失,令人触目惊心、扼腕惋惜。雨洪问题在武汉、杭州、济南、郑州等地也时有发生,城中“看海”成为亟待解决的城市问题。各地政府已经认识到问题严重性,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使城市既拥有赏心悦目的绿化景观,又拥有健康活力的循环机体。
1、海绵城市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城市要像海绵一样,既能在降雨时有效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快速将地表水分流、吸收,减少雨水对城市的负面影响,又能在干旱时向外释放水分。这是一种新兴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因能缓解城市降水而带来的洪涝自然灾害,也可形象地称为“水弹性城市”。在国外海绵城市被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低影响是其显著的特点,亦是其优势,对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海绵城市自然离不开“海绵体”,“海绵体”包括既河流、湖泊、池塘等水系,又包括绿地、公园、渗透性路面等配套设施。通过“海绵体”的规划设计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减少城市中“看海”现象的发生。
最近几年全球气候问题严峻,导致极端天气成为常态,我国也难以幸免,特别是洪涝灾害,给我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给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一次又一次惨痛的教训教育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求我们必须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对城市的雨水管理系统建设做出深刻检讨和反思。海绵城市理念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绿色软景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增加吸水、透水能力,减少城市积水,使雨水在自然和人工设施的作用下,迅速分流,使城市积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方法
从城市规划内容的层次上来看,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工作指导作用划分为宏观上的总体规划、中观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微观上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三个层次。
2.1总体规划层次
海绵城市视角下的城市规划总规层面要求全面分析,多方位考虑。第一,资料收集。收集资料时,应该与当下社会发展情况相结合,收集的资料与城市的发展应有较高的相关性。第二,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等内容的研究,这样才能保证收集的资料对城市的发展有明确的指导作用。第三,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对城市进行科学定位,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并且对城市中的降雨总量有一个明确的控制目标。第四,确定海绵城市建设范围的时候,应该要对道路、绿地等市政设施进行协调,严格监督,督促落实,进而实现对海绵城市的空间布局以及控制目标的制定。最后,对城市进行用地规划时候将给排水系统和绿道系统等进行明确划分,并且对城市中的用地以及一些设施进行布局,使海绵城市建设更具有可持续性的长远眼光。海绵城市不仅能够有效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同时,也能对城市的雨水收集、排放和利用进行有效控制,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尤其是交通、居住,娱乐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增加城市安全感,从而提高市民生活水平。
2.2控制性详细规划层次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为依据,在控规层次上根据城市的总体地形,重点地段,部分片区和关键节点,再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划分汇水分区。根据控规中相关开发强度指标,确定低影响开发原则,对城市用地进行细化分类,结合地块具体情况配置园林、绿化给排水基础设施等。然后确定各建设地块的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规划设计,确定建设地块的容积率和绿地率等。根据雨水控制要求确定建设地块的规定性和引导性指标,如容积率(FAR)、建筑密度、绿地率、以及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数量和服务半径。城市设计阶段,对建筑出入口、体量、组合方式及配套设施等做出规定。
2.3修建性详细规划层次
修规层次上的海绵城市建设更加具体化,指标化。通过对建设地块的园林植物,水系、道路广场、竖向高差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预测项目完成后雨水流向及流量大小。科学合理地规划地块内低影响开发设施,确定其规模,包括规格、数量和服务半径等。对于建设强度较高的城市中心区,应改变传统的城市规划思维、采用新的工程技术手段,采取“绿”与“灰”结合的手段有效对雨水进行管控,并依据建设强度,预测地块建设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实现开发建设和雨水控制有机结合。当城市地表“海绵体”建设受限时,可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或者利用其他低影响开发设施缓解城市雨水。在建设强度较小的地区,可在对城市用地分类和布局时,为用地中低影响开发设施留出合理的建设空间。
结语:
综述以上分析,海绵城市的构建不仅仅在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问题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代表着对传统城市规划中雨水治理思维的改变,而且对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有重要意义,建设美丽城市,实现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8).
[2]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夏凯南,田宝江.控制性详细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4]车伍,赵杨,李俊奇,王文亮,王建龙,王思思,宫永伟.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J].中国给水排水,2015,08.
作者简介:
成迎宾(1984.1.3--);性别:男,籍贯: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