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我国的城市建设已日新月异。本文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择优选取建筑施队伍、严格建筑行业资质管理、加强政府部门管理,加强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监督管理等问题,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是离不开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是建设工程的生命,也是建筑业永恒的主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笼罩下、在整个行业步入严冬的形势中,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尽管发展商在品牌、产品、营销、广告等等方面花大功夫以求创新,但所有的竞争最终都将落到项目建設的质量上,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执行力上,只有保证工程质量,企业才能干好工程树好丰碑,才能健康发展并做到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何实施行之有效地管理工程质量。是摆放在管理者面前的首要课题。本文就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 、做好项目运行的事前控制
净化建筑市场,择优选取建筑施工队伍,建筑施工是建筑工程付诸于实施的关键。一个业主如果选择一个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建筑施工队伍。那么就给创建优质工程的施工质量铺下坚实基础,开创出良好的开端。倘若选择仅仅拥有高资质而管理水平低下的队伍,那就很难得到优质工程。比如建筑市场的评标办法,采用合理低价确定中标单位,但是往往一些企业利用业丰一味追求低价的想法在投标中投机取巧,事实上建设工程很难确定怎样是合理价格。有的项目经理从未承揽工程项目.只有一本项目经理证书。专业知识较为薄弱、管理水平低。出了问题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净化建筑市场,从源头上遏制低素质、管理水平差、管理能力弱的队伍进入竞标,做到从严审查。早预防,早发现,择优选取建筑队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二、严控建筑行业资质管理,挖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潜力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严控资质管理,使建筑企业资质和管理水平达到平衡来实现工程的内在价值——工程质量。这也是管理好工程质量关键的环节。因为从目前来看,建筑法规日趋完善,管理水平曰趋成熟,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建筑企业资质是进入建筑市场门槛的通行证,如果资质管理把好关,是管理好工程质最重要的环节。资质管理应该追求任务和队伍的平衡。实际可行的操作办法,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动态平衡一条路。
要增加企业资质的压力,使企业重视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行政手段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有关规则。人为强化行业的壁垒。要不断调整企业进入门槛的能力。产业达到相当规模.自然壁垒就使那些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达不到的企业不敢贸然进入,更难以生存。同时要求资质管理充分体现优胜劣汰的一个动态管理,严格按资质标准和规定执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不搞特殊化,不搞地区部门的平衡。要鼓励企业投入资金、引进技术人才,使建筑业劳动密集型、劳务型的向技术型的发展,不断挖掘内部管理水平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使企业造成危机感,不断提高企业的实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技术能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三、加强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监督管理,不断提升质量
管理意识。工程质量的优劣,不是管理者嘴巴上讲出来的,而是建设者做出来的。因此人的因素是主要因素,控制人的因素显得更为重要。
1、建设单位人员管理
建设单位自行管理的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管理水平及专业技术。如果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由从未进行过工程建设的管理者来承担,并且没有专业知识,对工程建设管理,如何去管理,如何去组织验收,就成为一个问题;更不用说施工现场相应施工技术标准对照。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查、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及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考核。建设项目负责人不是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担任.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从而导致诸多质量的问题投诉,忽视自身管理职责。
2、监理单位质量行为控制
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是质量管理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责任方。它是具有专业水平的队伍。但是从现行建筑市场上监理单位的技术状况分析,存在诸多问题。虽然监理单位资质等级较高,监理人员资格、监理人数都参差不齐。甲级资质、四类管理水平,往往一些项目总监只挂名而不在岗,总监巡查.组织验收人员都不能到位。按照监理规范规定,监理部应有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的三个人员,项目齐全的很少,这是人员数量不足问题。另一方面监理人员资质、资格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为实行监理的建设项目应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但是有些项目委托监理人员代替总监职责,专业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承担不了监理职责。有些由监理员承担监理工程师的职责.从而导致工程管理混乱,质量问题漏洞百出,真可谓监而不理.理而不当现象。从现状来看。不仅是管理能力、技术力量差异.这种现象主要问题在于监理企业发展不平衡,承接任务难、收费低,竞争激烈,全过程全方位监理难,从而引起一些监理企业只是象征性作用,是一个摆设。
3、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行为管理
作为一个施工企业,它是工程实体实现的实施者,它是一个工程项目质量的优劣直接责任人。
(1)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之问关系要理顺.一般情况来看.施工企业资质与其管理水平相比有些不相称。这些主要表现在一些外设机构。某某单位国家特级或一级企业.驻某地区的分公司省理人员短缺,质量管理人员大多是一些短期培训速成班毕业,仅仅是一本岗位证书而已,名其日“持证上岗”,有些连最简单的结构力学分析都不会,更不用说质量事故的分析。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处理。以及如何提高工程质量来引导职工。工程质量质检科。形同虚设,到工地检查,往往发现不了问题,走过场,敷衍了事,更何况按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检查。企业内部管理不重视,弱视质量安全的科室。同时项目人对质量管理部门不重视,把质检部门搁在一边,自认为工资利润都是项目经理创造的.要质检部门为他们服务。
(2)项目部内部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班子人员: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材料员.人员都要到位,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各负其责,各人按规范工作进行管理。工程质量就不会出差错。但是多数项目投标工程造价低,下浮率较高。要配备较齐全的管理人员。需要投入较大费用,造成人员往往不能到位,平时不在岗,简直是一些临时钟点工,应付质量管理部门监督验收工作。有些只是挂一个名而己。身在其位,不谋其职。对工程检查一无所知,当出了问题.一旦查证与工地实际大相径庭。像这样项目。往往是个私企业较多,大多数建设单位负责人不懂管理程序。施工企业要求签字,就签字,证明情况属实.一旦产生矛盾摩擦.就一推了之,找不知道情况为理由。当我们质询其要请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时,又不愿花钱增加费用。能省就省,这就出现工程质量管理环节的一个漏洞。
(3)严格审查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人员资格。做到真正的持证上岗。要求发证机关加强培训,实践考核,优选人才,淘汰一些低级管理水平的人员.真正做到能岗相适.人尽其才。
四 、工程质量管理.加强政府部门管理必不可少
我区工程项目量大面广,项目繁多,工程质量监督任务繁重,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目的在于督促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规范化。从目前来看。不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质量行为不够规范,尤其是个私企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专业知识薄弱,管理懒散。大多是一次性或临时性代表,对建设程序、管理方法、验收程序不是很了解。对一些专业评定更是一片空白,因此工程施工过程控制。强化验收就难以落实。有些监理单位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工程质量关把关不严格。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
施工企业资质相对较高,然而管理人员数量缺少,“精简”到极点。项目班组人员管理和企业管理相脱钩,缺少中间环节、纽带,企业对项目部指导性较少,对项目管理力度不够,项目班组人员,从现状来看。基础较薄弱,尽管管理人员都按“规范”执行,然而大多的班组工作是应付检查。能挂牌上岗的资料员不会操作。更有甚者不能挂牌来兼职的。甚至有的质检员、施工员都兼职。并且跨行业经营。兼职人员往往很少到实地来检查,兼职人员表面上填补了项目班组人员空白。造成增强管理力量齐全的假象。验收过程,过多地产生依赖性,对自己的施工结果。无以考证。因此,政府监督部门加强宏观控制,加大查处力度,加强对建设、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监督,把好工程质量关。同时指导、促使施工监理单位正确执行强制性条文及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政府宏观控制、引导、使工程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五 、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建议
1、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
根据工程的特点从各方面、各层次进行全方位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的覆盖面要涉及到施工前后的所有阶段,并要有针对性地贯彻到底。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制定保证工程质量的强制性规章制度,落实质量责任,要奖罚严明、严格执行。企业应把贯标与施工质量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规范管理,从而稳定提高工程质量。
同时,还要重视项目班子的建立,健全安装项目管理制度,加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有针对性地编制施工技术工方案,认真开展三级检查制度,检查中要突出关键控制点,以关键部位的质量来实施对工程的质量监控。项目经理更要做到对目标工程的管理,加大检查的力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讲评分析,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2、严格施工过程控制,加强质量通病防治
过程控制是施工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施工过程一方面在检验施工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同时也是对工程管理好坏的检验。施工企业应做到每一个分项工程、每一个施工节点都检查到位,做好各专业间的配合工作。要对照质量标准,勤检查、勤整改,让质量问题在产生的初期就得到控制与纠正。
施工前切实做好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工作,在施工开始时提倡样板先行。施工单位应切实发挥项目部全体人员的作用,对分项工程从严把关。安排施工计划时,必须对工程质量进行交底,施工中应克服一些常见质量通病。施工企业施工人员和项目质量管理人员要严格把好验收关,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的能力。做好施工班组自检互检,随时把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分部分项施工面进行纠正。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工程返工与质量问题。
4、加强综合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要加强对项目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学习,各项目部现场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标准、规范的熟悉和运用,提高对标准、规范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督促劳务分包队伍的负责人和他们的施工员认真学习相关的标准、规范,并加大对分包的监督理力度,确立工程质量负责制,以提高工程实物质量为突破口,把分包队伍自身的质量管理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5、规范市场行为,明确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责任
目前的建筑市场单位肢解工程,违法发包的行为依然时有发生。安装工程工种多,工艺复杂,特别是一些专业安装工程如供电、消防、煤气、弱电工程等多由专业安装单位施工,其施工质量往往离标准、规范要求有一定差距。这部分内容大多是直接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不纳入总承包单位的管理范围,从而影响了整个单位工程的质量水平。同时由于建设单位原因造成施工单位忙于抢工期、抓进度使得安装工程质量下滑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因此,建设单位有必要依法进行项目管理,把工程质量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履行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则应该更有责任心,保证设计质量。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切实落实总包管理责任,严格按照强制性标准、规范施工,对施工质量负责。监理单位的专业监理人员应配备齐全,对施工质量实行监控,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对监理质量负责。各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有监督责任,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
6、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强化政府监督,严格执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提高。增强服务意识,指导与督促相结合,使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适应时代潮流,开拓创新,参与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建立.依靠技术进步,提升管理水平,实施长效管理,真正做到有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有良好健全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管理模式,使建筑业更加健康發展。
总之,工程质量事关重大,不仅关乎参建各方的经济利益、更关乎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较大,所以应切实抓好质量控制,从质量责任制抓起,从施工人员的素质抓起,从每道工序抓起,从影响质量的因素抓起,只有多角度全方位的齐抓共管,,才能最终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是离不开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是建设工程的生命,也是建筑业永恒的主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笼罩下、在整个行业步入严冬的形势中,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尽管发展商在品牌、产品、营销、广告等等方面花大功夫以求创新,但所有的竞争最终都将落到项目建設的质量上,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执行力上,只有保证工程质量,企业才能干好工程树好丰碑,才能健康发展并做到可持续发展,所以如何实施行之有效地管理工程质量。是摆放在管理者面前的首要课题。本文就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 、做好项目运行的事前控制
净化建筑市场,择优选取建筑施工队伍,建筑施工是建筑工程付诸于实施的关键。一个业主如果选择一个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建筑施工队伍。那么就给创建优质工程的施工质量铺下坚实基础,开创出良好的开端。倘若选择仅仅拥有高资质而管理水平低下的队伍,那就很难得到优质工程。比如建筑市场的评标办法,采用合理低价确定中标单位,但是往往一些企业利用业丰一味追求低价的想法在投标中投机取巧,事实上建设工程很难确定怎样是合理价格。有的项目经理从未承揽工程项目.只有一本项目经理证书。专业知识较为薄弱、管理水平低。出了问题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净化建筑市场,从源头上遏制低素质、管理水平差、管理能力弱的队伍进入竞标,做到从严审查。早预防,早发现,择优选取建筑队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二、严控建筑行业资质管理,挖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潜力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严控资质管理,使建筑企业资质和管理水平达到平衡来实现工程的内在价值——工程质量。这也是管理好工程质量关键的环节。因为从目前来看,建筑法规日趋完善,管理水平曰趋成熟,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建筑企业资质是进入建筑市场门槛的通行证,如果资质管理把好关,是管理好工程质最重要的环节。资质管理应该追求任务和队伍的平衡。实际可行的操作办法,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动态平衡一条路。
要增加企业资质的压力,使企业重视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行政手段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有关规则。人为强化行业的壁垒。要不断调整企业进入门槛的能力。产业达到相当规模.自然壁垒就使那些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达不到的企业不敢贸然进入,更难以生存。同时要求资质管理充分体现优胜劣汰的一个动态管理,严格按资质标准和规定执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不搞特殊化,不搞地区部门的平衡。要鼓励企业投入资金、引进技术人才,使建筑业劳动密集型、劳务型的向技术型的发展,不断挖掘内部管理水平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使企业造成危机感,不断提高企业的实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技术能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三、加强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监督管理,不断提升质量
管理意识。工程质量的优劣,不是管理者嘴巴上讲出来的,而是建设者做出来的。因此人的因素是主要因素,控制人的因素显得更为重要。
1、建设单位人员管理
建设单位自行管理的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管理水平及专业技术。如果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由从未进行过工程建设的管理者来承担,并且没有专业知识,对工程建设管理,如何去管理,如何去组织验收,就成为一个问题;更不用说施工现场相应施工技术标准对照。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查、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及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考核。建设项目负责人不是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担任.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从而导致诸多质量的问题投诉,忽视自身管理职责。
2、监理单位质量行为控制
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是质量管理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责任方。它是具有专业水平的队伍。但是从现行建筑市场上监理单位的技术状况分析,存在诸多问题。虽然监理单位资质等级较高,监理人员资格、监理人数都参差不齐。甲级资质、四类管理水平,往往一些项目总监只挂名而不在岗,总监巡查.组织验收人员都不能到位。按照监理规范规定,监理部应有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的三个人员,项目齐全的很少,这是人员数量不足问题。另一方面监理人员资质、资格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为实行监理的建设项目应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但是有些项目委托监理人员代替总监职责,专业不符合工程实际情况。承担不了监理职责。有些由监理员承担监理工程师的职责.从而导致工程管理混乱,质量问题漏洞百出,真可谓监而不理.理而不当现象。从现状来看。不仅是管理能力、技术力量差异.这种现象主要问题在于监理企业发展不平衡,承接任务难、收费低,竞争激烈,全过程全方位监理难,从而引起一些监理企业只是象征性作用,是一个摆设。
3、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行为管理
作为一个施工企业,它是工程实体实现的实施者,它是一个工程项目质量的优劣直接责任人。
(1)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之问关系要理顺.一般情况来看.施工企业资质与其管理水平相比有些不相称。这些主要表现在一些外设机构。某某单位国家特级或一级企业.驻某地区的分公司省理人员短缺,质量管理人员大多是一些短期培训速成班毕业,仅仅是一本岗位证书而已,名其日“持证上岗”,有些连最简单的结构力学分析都不会,更不用说质量事故的分析。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处理。以及如何提高工程质量来引导职工。工程质量质检科。形同虚设,到工地检查,往往发现不了问题,走过场,敷衍了事,更何况按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检查。企业内部管理不重视,弱视质量安全的科室。同时项目人对质量管理部门不重视,把质检部门搁在一边,自认为工资利润都是项目经理创造的.要质检部门为他们服务。
(2)项目部内部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班子人员: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材料员.人员都要到位,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各负其责,各人按规范工作进行管理。工程质量就不会出差错。但是多数项目投标工程造价低,下浮率较高。要配备较齐全的管理人员。需要投入较大费用,造成人员往往不能到位,平时不在岗,简直是一些临时钟点工,应付质量管理部门监督验收工作。有些只是挂一个名而己。身在其位,不谋其职。对工程检查一无所知,当出了问题.一旦查证与工地实际大相径庭。像这样项目。往往是个私企业较多,大多数建设单位负责人不懂管理程序。施工企业要求签字,就签字,证明情况属实.一旦产生矛盾摩擦.就一推了之,找不知道情况为理由。当我们质询其要请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时,又不愿花钱增加费用。能省就省,这就出现工程质量管理环节的一个漏洞。
(3)严格审查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人员资格。做到真正的持证上岗。要求发证机关加强培训,实践考核,优选人才,淘汰一些低级管理水平的人员.真正做到能岗相适.人尽其才。
四 、工程质量管理.加强政府部门管理必不可少
我区工程项目量大面广,项目繁多,工程质量监督任务繁重,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目的在于督促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规范化。从目前来看。不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质量行为不够规范,尤其是个私企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专业知识薄弱,管理懒散。大多是一次性或临时性代表,对建设程序、管理方法、验收程序不是很了解。对一些专业评定更是一片空白,因此工程施工过程控制。强化验收就难以落实。有些监理单位工作不到位。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工程质量关把关不严格。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
施工企业资质相对较高,然而管理人员数量缺少,“精简”到极点。项目班组人员管理和企业管理相脱钩,缺少中间环节、纽带,企业对项目部指导性较少,对项目管理力度不够,项目班组人员,从现状来看。基础较薄弱,尽管管理人员都按“规范”执行,然而大多的班组工作是应付检查。能挂牌上岗的资料员不会操作。更有甚者不能挂牌来兼职的。甚至有的质检员、施工员都兼职。并且跨行业经营。兼职人员往往很少到实地来检查,兼职人员表面上填补了项目班组人员空白。造成增强管理力量齐全的假象。验收过程,过多地产生依赖性,对自己的施工结果。无以考证。因此,政府监督部门加强宏观控制,加大查处力度,加强对建设、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监督,把好工程质量关。同时指导、促使施工监理单位正确执行强制性条文及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政府宏观控制、引导、使工程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五 、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建议
1、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
根据工程的特点从各方面、各层次进行全方位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的覆盖面要涉及到施工前后的所有阶段,并要有针对性地贯彻到底。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制定保证工程质量的强制性规章制度,落实质量责任,要奖罚严明、严格执行。企业应把贯标与施工质量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规范管理,从而稳定提高工程质量。
同时,还要重视项目班子的建立,健全安装项目管理制度,加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有针对性地编制施工技术工方案,认真开展三级检查制度,检查中要突出关键控制点,以关键部位的质量来实施对工程的质量监控。项目经理更要做到对目标工程的管理,加大检查的力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整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讲评分析,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2、严格施工过程控制,加强质量通病防治
过程控制是施工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施工过程一方面在检验施工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同时也是对工程管理好坏的检验。施工企业应做到每一个分项工程、每一个施工节点都检查到位,做好各专业间的配合工作。要对照质量标准,勤检查、勤整改,让质量问题在产生的初期就得到控制与纠正。
施工前切实做好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工作,在施工开始时提倡样板先行。施工单位应切实发挥项目部全体人员的作用,对分项工程从严把关。安排施工计划时,必须对工程质量进行交底,施工中应克服一些常见质量通病。施工企业施工人员和项目质量管理人员要严格把好验收关,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的能力。做好施工班组自检互检,随时把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分部分项施工面进行纠正。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工程返工与质量问题。
4、加强综合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要加强对项目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学习,各项目部现场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标准、规范的熟悉和运用,提高对标准、规范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督促劳务分包队伍的负责人和他们的施工员认真学习相关的标准、规范,并加大对分包的监督理力度,确立工程质量负责制,以提高工程实物质量为突破口,把分包队伍自身的质量管理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5、规范市场行为,明确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责任
目前的建筑市场单位肢解工程,违法发包的行为依然时有发生。安装工程工种多,工艺复杂,特别是一些专业安装工程如供电、消防、煤气、弱电工程等多由专业安装单位施工,其施工质量往往离标准、规范要求有一定差距。这部分内容大多是直接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不纳入总承包单位的管理范围,从而影响了整个单位工程的质量水平。同时由于建设单位原因造成施工单位忙于抢工期、抓进度使得安装工程质量下滑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因此,建设单位有必要依法进行项目管理,把工程质量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履行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则应该更有责任心,保证设计质量。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切实落实总包管理责任,严格按照强制性标准、规范施工,对施工质量负责。监理单位的专业监理人员应配备齐全,对施工质量实行监控,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对监理质量负责。各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有监督责任,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
6、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强化政府监督,严格执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提高。增强服务意识,指导与督促相结合,使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适应时代潮流,开拓创新,参与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建立.依靠技术进步,提升管理水平,实施长效管理,真正做到有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有良好健全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管理模式,使建筑业更加健康發展。
总之,工程质量事关重大,不仅关乎参建各方的经济利益、更关乎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较大,所以应切实抓好质量控制,从质量责任制抓起,从施工人员的素质抓起,从每道工序抓起,从影响质量的因素抓起,只有多角度全方位的齐抓共管,,才能最终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