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经济不断发展、城镇运输需求不断扩张,城区公交运输的肓点就会不断增多,黑车也会蔓延无度,浙江乐清同很多其他城市一样,面临着此种困惑。
在乐清市虹桥等边域乡镇,一种靠蓄电池提供动力的三轮车逐渐流行。短短半年多时间,这种电瓶三轮车就超过1700多辆,全市甚至达到7500多辆。如何管理,依照何种法律法规去管理,成为乐清市交通运输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危害与滋生原因
交通事故频发。电瓶三轮车在车身机件设计上不尽完善,制动性能和稳定性较差。另外,有些电瓶车时速过高,最高时速超过40公里,有的甚至能达到50~100公里。再则,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据交警部门统计,2008年乐清市因电瓶三轮车引发的交通事故,立案72起,造成3人死亡,95人受伤,平均每天接警6起。而一些私下协商解决或者小磕小碰没有报案的事故,其数量更是庞大。
破坏市场秩序。电瓶三轮车价格相对较低,无须培训考证、上牌、年检,无须交保险、养路费等费用,营运成本低,使得短途客、货运市场对其需求旺盛。据调查,乐清全市客运电瓶三轮车一度超过2500辆,此外还有5000余辆货运电瓶车。这些电瓶三轮车直接给正常的营运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合法营运的出租车和人力三轮车行业,从业人员在虹桥等地几乎无法正常营业。
扰乱社会交通。电瓶三轮车没有纳入行业管理,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的培训和监管,在经营过程中,抢客、拉客,随意停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位虹桥镇的人大代表向管理部门反映,他回家时几乎无法驾车通过虹桥的中心街道。
影响城市形象。在电瓶三轮车非法营运刚开始出现时,运管和交警部门也曾进行市场监管,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打击力度受到影响。高峰时候,乐清街头每天新增40多辆电瓶三轮车。加之电瓶三轮车缺乏统一设计,更谈不上车容车貌管理,给城市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出现非法协会。2007年4月,乐清陆续出现一些未经过许可的电瓶三轮车协会,他们给电瓶三轮车发放牌照,每月固定收取会费。民政部门取缔这些协会组织后,一些三轮车主又搞起了股份制公司,像不少出租车公司一样,进行挂靠管理,收取管理费。这些公司有的规模达到了300多辆,小的也有几十辆。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非法协会组织竟然想通过推动电瓶三轮车营运合法化,将来倒卖营运权牟利。
治理难点
1.查处难。虹桥镇执法环境不容乐观,形形色色的抗法现象不断出现,很多电瓶三轮车主基于对自身非法利益的维护,采取辱骂、围攻、暴力袭击交通执法人员。自2008年开展打击以来,共发生各类围攻或严重干扰执法人员的抗法事件达到20余起。
2.处罚难。车主在接受处理时,当得知无证经营处罚的最低限度为三万元时,或是哀求哭闹,请求放车;或是情绪激动,大喊大叫;更有甚者,到执法人员办公室无理取闹扰乱正常秩序,便扬言对执法人员及其家人进行报复以期望能放车或减轻处罚,看到在软硬兼施下而执法人员不为所动,车子本身价值不足上万元,所以电瓶三轮车往往丢弃不要。
治理亮点
1.领导重视,实行综合治理。乐清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由市府常务副市长亲自召集交通、交警、园林、工商、质监、法制办、法院、虹桥镇等单位参加协调会,对电瓶三轮车造成的危害性进行通报,整治的法律依据进行论证(对查扣的电瓶三轮车送由温州市长顺机动车鉴定所进行司法鉴定,确认电瓶三轮车为机动车范畴),对整治的方案进行研讨。会议确定由交通局牵头组成市整治电瓶三轮车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交通、公安为主其他部门共同参与的局面。
2.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等新闻媒体,采取张贴标语,发面公告、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运用典型事例从安全、服务等角度揭露电瓶三轮车的危害性。
3.集中整治“瓦解”非法协会。经过坚持不懈的连续打击治理,电瓶三轮车在虹桥镇的主要街道上基本上销声匿迹。对无理取闹、妨碍执法的电瓶三轮车主交送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拘留,并处以1-3万元的罚款,如在规定期内不及时交纳罚金,交通执法部门将申请法院批准对收缴的“黑车”进行肢解。目前,虹桥镇白天基本看不到三轮车非法营运,所谓的“电瓶三轮车协会”和“股份制公司”也名存实亡。
4.注重整治工作的连续性。治理电瓶三轮车要深入“一线”,深入“死角”,注重查处与教育相结合。并利用节假日、夜间管理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在主要交通要道展开拉网式检查,为保证行动安全,整治电瓶三轮车领导小组联系公安特勤队和虹桥派出所作为后援。一年来,共出动警力2000多人次,查处各类电瓶三轮车840多辆,取得了较好的整治成效。
5.加强源头管理。今年来联合工商、质监部门在虹桥镇龙泽村等地查处电瓶三轮车地下生产窝点,缴获组装电瓶车配件,查封生产车间在源头上起到整治作用,控制了电瓶三轮车再生产、再倒卖的根源。
6.转入长效管理机制。打击工作由阶段性管理机制转入长效管理机制,专项打击工作队将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
在乐清市虹桥等边域乡镇,一种靠蓄电池提供动力的三轮车逐渐流行。短短半年多时间,这种电瓶三轮车就超过1700多辆,全市甚至达到7500多辆。如何管理,依照何种法律法规去管理,成为乐清市交通运输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危害与滋生原因
交通事故频发。电瓶三轮车在车身机件设计上不尽完善,制动性能和稳定性较差。另外,有些电瓶车时速过高,最高时速超过40公里,有的甚至能达到50~100公里。再则,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据交警部门统计,2008年乐清市因电瓶三轮车引发的交通事故,立案72起,造成3人死亡,95人受伤,平均每天接警6起。而一些私下协商解决或者小磕小碰没有报案的事故,其数量更是庞大。
破坏市场秩序。电瓶三轮车价格相对较低,无须培训考证、上牌、年检,无须交保险、养路费等费用,营运成本低,使得短途客、货运市场对其需求旺盛。据调查,乐清全市客运电瓶三轮车一度超过2500辆,此外还有5000余辆货运电瓶车。这些电瓶三轮车直接给正常的营运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合法营运的出租车和人力三轮车行业,从业人员在虹桥等地几乎无法正常营业。
扰乱社会交通。电瓶三轮车没有纳入行业管理,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的培训和监管,在经营过程中,抢客、拉客,随意停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位虹桥镇的人大代表向管理部门反映,他回家时几乎无法驾车通过虹桥的中心街道。
影响城市形象。在电瓶三轮车非法营运刚开始出现时,运管和交警部门也曾进行市场监管,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打击力度受到影响。高峰时候,乐清街头每天新增40多辆电瓶三轮车。加之电瓶三轮车缺乏统一设计,更谈不上车容车貌管理,给城市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出现非法协会。2007年4月,乐清陆续出现一些未经过许可的电瓶三轮车协会,他们给电瓶三轮车发放牌照,每月固定收取会费。民政部门取缔这些协会组织后,一些三轮车主又搞起了股份制公司,像不少出租车公司一样,进行挂靠管理,收取管理费。这些公司有的规模达到了300多辆,小的也有几十辆。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非法协会组织竟然想通过推动电瓶三轮车营运合法化,将来倒卖营运权牟利。
治理难点
1.查处难。虹桥镇执法环境不容乐观,形形色色的抗法现象不断出现,很多电瓶三轮车主基于对自身非法利益的维护,采取辱骂、围攻、暴力袭击交通执法人员。自2008年开展打击以来,共发生各类围攻或严重干扰执法人员的抗法事件达到20余起。
2.处罚难。车主在接受处理时,当得知无证经营处罚的最低限度为三万元时,或是哀求哭闹,请求放车;或是情绪激动,大喊大叫;更有甚者,到执法人员办公室无理取闹扰乱正常秩序,便扬言对执法人员及其家人进行报复以期望能放车或减轻处罚,看到在软硬兼施下而执法人员不为所动,车子本身价值不足上万元,所以电瓶三轮车往往丢弃不要。
治理亮点
1.领导重视,实行综合治理。乐清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由市府常务副市长亲自召集交通、交警、园林、工商、质监、法制办、法院、虹桥镇等单位参加协调会,对电瓶三轮车造成的危害性进行通报,整治的法律依据进行论证(对查扣的电瓶三轮车送由温州市长顺机动车鉴定所进行司法鉴定,确认电瓶三轮车为机动车范畴),对整治的方案进行研讨。会议确定由交通局牵头组成市整治电瓶三轮车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以交通、公安为主其他部门共同参与的局面。
2.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等新闻媒体,采取张贴标语,发面公告、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运用典型事例从安全、服务等角度揭露电瓶三轮车的危害性。
3.集中整治“瓦解”非法协会。经过坚持不懈的连续打击治理,电瓶三轮车在虹桥镇的主要街道上基本上销声匿迹。对无理取闹、妨碍执法的电瓶三轮车主交送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拘留,并处以1-3万元的罚款,如在规定期内不及时交纳罚金,交通执法部门将申请法院批准对收缴的“黑车”进行肢解。目前,虹桥镇白天基本看不到三轮车非法营运,所谓的“电瓶三轮车协会”和“股份制公司”也名存实亡。
4.注重整治工作的连续性。治理电瓶三轮车要深入“一线”,深入“死角”,注重查处与教育相结合。并利用节假日、夜间管理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在主要交通要道展开拉网式检查,为保证行动安全,整治电瓶三轮车领导小组联系公安特勤队和虹桥派出所作为后援。一年来,共出动警力2000多人次,查处各类电瓶三轮车840多辆,取得了较好的整治成效。
5.加强源头管理。今年来联合工商、质监部门在虹桥镇龙泽村等地查处电瓶三轮车地下生产窝点,缴获组装电瓶车配件,查封生产车间在源头上起到整治作用,控制了电瓶三轮车再生产、再倒卖的根源。
6.转入长效管理机制。打击工作由阶段性管理机制转入长效管理机制,专项打击工作队将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