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现代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的内涵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西医护理来说,很多人的观念里,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护理的内涵变的更加人文了,而人作为一个整体,无论是中医护理还是西医护理,整体护理都应该贯穿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医护理知识中的情志护理和饮调护理更能体现现代护理工作的内涵。
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是指运用调节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中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等精神活动。适度的精神活动是身心健康的标志,过度或不良的精神活动则是导致疾病和衰老的重要因素[1]。《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调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继而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继而伤及内脏[2]。例如:“喜”本来是一种良性的情绪变化,然而“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我们耳熟能详的“范进中举”中范进的结局即是此种情绪的完美表现。另外,中医在情志护理方面,还强调用五音(宫、商、角、徵、羽)入五脏(肝、心、脾、肺、肾)的方法,来调节五脏的生理功能,相当于现代的音乐疗法。虽然这里的情志护理不能单单是现在的心理护理,它是指使整体的人,在各个脏气的协调下,处于最佳的状态;心理护理也不等同于情志护理,它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它们相互渗透而又各有千秋。但殊途同归,好的情志护理即好的心理护理,这样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护理工作更好的展开奠定了好的基础。
情志护理的重要方法是调摄精神,疏肝解郁,情志舒畅。不管是内科疾病患者还是外科疾病患者,都常有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甚至绝望等多种情志变化。要使患者保持情绪安定,不要暴喜暴怒,以免引起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要精神宁静、乐观、豁达,应做到节制情欲,学会控制感情,避免情绪波动,护理人员要区别不同情况,做好劝导安慰工作,比如是担心手术会不成功,可以拿以往成功的病例给他打起;如是因病情,疼痛不已,医务人员通过对疼痛的辩证分析,从而进行治疗和护理。让患者解除思想负担,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使疾病早日痊愈。
饮食调护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讲述的是春夏季节,宜保养阳气,秋冬季节,宜保养阴气,这是传统中医学中人们用于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指导思想。“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现代临床工作中,虽不能与西药相媲美,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但对病患能早日康复,防止或是减少各种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
春日养阳重在养肝,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条达疏泄而恶抑郁,故宜多食甘而少食酸,“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应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还要顺应气候,不可骤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夏时为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制肺金,火之味为苦,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故夏季应少食苦味,多食酸味、咸味,且饮食不可过寒贪凉,清淡易消化,是夏季养阳应特别注意的。秋季饮食应顺应肺气清肃下降的特点,多吃些滋阴养血,清燥润肺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菠萝、乳品等。冬季饮食上要多食苦味及辛味食品,如谷类、鸡肉、葱椒等,达到开通腠理,畅通气机,化生津液,润燥益肾,是肾闭藏阴精[3]。
讨论
现代护理和传统中医护理都各有认知和发展,各有优势和特色,也各有局限和不足,但他们的护理目标都是以人体为对象,都是探索维护人类健康的客观规律,都是共同参与并担负着保障人民健康的任务.中医知识博大精深,在护理理论上,中西医汇通,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护理理论,丰富中国护理学的内涵;在护理实践上,西医的先进护理技术与中医的辨证施护相结合,实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面护理;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为服务对象解决恢复健康、维持健康、促进健康,甚至是防止疾病的实际需要。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是将现代的护理观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观察方法,比较两者的不同点,进而相互学习,吸取两者之长,确定两者结合点,从而融会贯通,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它不同于中医护理现代化,更不同于传统中医护理。它是医学新理论的真正结合,在现代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最终建立起有中国特色、以西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独特护理模式。作为新一代的护理人员,更要把传统中医及现代护理的精髓发扬光大,不仅不让我们的国粹“中医”成为遗忘的历史,还要好好的传承,为更多的人类创造生命的奇迹。
参考文献
1侯妍.中医特色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当代护士,2005,2:70.
2宫桂青,娄静,牛玉芬.骨折病人的中医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5):79.
3张芬.“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与饮食调护[J].光明中医,2011,26(5):1045-104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的内涵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西医护理来说,很多人的观念里,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护理的内涵变的更加人文了,而人作为一个整体,无论是中医护理还是西医护理,整体护理都应该贯穿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医护理知识中的情志护理和饮调护理更能体现现代护理工作的内涵。
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是指运用调节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中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等精神活动。适度的精神活动是身心健康的标志,过度或不良的精神活动则是导致疾病和衰老的重要因素[1]。《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调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继而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继而伤及内脏[2]。例如:“喜”本来是一种良性的情绪变化,然而“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我们耳熟能详的“范进中举”中范进的结局即是此种情绪的完美表现。另外,中医在情志护理方面,还强调用五音(宫、商、角、徵、羽)入五脏(肝、心、脾、肺、肾)的方法,来调节五脏的生理功能,相当于现代的音乐疗法。虽然这里的情志护理不能单单是现在的心理护理,它是指使整体的人,在各个脏气的协调下,处于最佳的状态;心理护理也不等同于情志护理,它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它们相互渗透而又各有千秋。但殊途同归,好的情志护理即好的心理护理,这样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护理工作更好的展开奠定了好的基础。
情志护理的重要方法是调摄精神,疏肝解郁,情志舒畅。不管是内科疾病患者还是外科疾病患者,都常有紧张、焦虑、悲观、痛苦,甚至绝望等多种情志变化。要使患者保持情绪安定,不要暴喜暴怒,以免引起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要精神宁静、乐观、豁达,应做到节制情欲,学会控制感情,避免情绪波动,护理人员要区别不同情况,做好劝导安慰工作,比如是担心手术会不成功,可以拿以往成功的病例给他打起;如是因病情,疼痛不已,医务人员通过对疼痛的辩证分析,从而进行治疗和护理。让患者解除思想负担,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擾,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使疾病早日痊愈。
饮食调护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讲述的是春夏季节,宜保养阳气,秋冬季节,宜保养阴气,这是传统中医学中人们用于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指导思想。“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现代临床工作中,虽不能与西药相媲美,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但对病患能早日康复,防止或是减少各种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
春日养阳重在养肝,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条达疏泄而恶抑郁,故宜多食甘而少食酸,“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应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还要顺应气候,不可骤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夏时为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制肺金,火之味为苦,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故夏季应少食苦味,多食酸味、咸味,且饮食不可过寒贪凉,清淡易消化,是夏季养阳应特别注意的。秋季饮食应顺应肺气清肃下降的特点,多吃些滋阴养血,清燥润肺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菠萝、乳品等。冬季饮食上要多食苦味及辛味食品,如谷类、鸡肉、葱椒等,达到开通腠理,畅通气机,化生津液,润燥益肾,是肾闭藏阴精[3]。
讨论
现代护理和传统中医护理都各有认知和发展,各有优势和特色,也各有局限和不足,但他们的护理目标都是以人体为对象,都是探索维护人类健康的客观规律,都是共同参与并担负着保障人民健康的任务.中医知识博大精深,在护理理论上,中西医汇通,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护理理论,丰富中国护理学的内涵;在护理实践上,西医的先进护理技术与中医的辨证施护相结合,实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面护理;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为服务对象解决恢复健康、维持健康、促进健康,甚至是防止疾病的实际需要。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是将现代的护理观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观察方法,比较两者的不同点,进而相互学习,吸取两者之长,确定两者结合点,从而融会贯通,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它不同于中医护理现代化,更不同于传统中医护理。它是医学新理论的真正结合,在现代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最终建立起有中国特色、以西医护理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独特护理模式。作为新一代的护理人员,更要把传统中医及现代护理的精髓发扬光大,不仅不让我们的国粹“中医”成为遗忘的历史,还要好好的传承,为更多的人类创造生命的奇迹。
参考文献
1侯妍.中医特色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探讨[J].当代护士,2005,2:70.
2宫桂青,娄静,牛玉芬.骨折病人的中医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5):79.
3张芬.“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与饮食调护[J].光明中医,2011,26(5):1045-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