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与3种阔叶树混合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碳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征

来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7194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与阔叶树檫木〔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和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的单一凋落叶及31种混合凋落叶分解75、249、437和618 d的纤维二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比较,并对混合凋落叶分解过程中上述酶活性进行混合效应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随着分解时间延长,混合凋落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最低值多出现在分解249 d;其余酶活性则先降低后升高,最低值多出现在分解249或437 d.多数混合凋落叶的酶活性低于单一马尾松凋落叶;2个树种的混合凋落叶中,马尾松和香椿混合凋落叶的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但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却最低;3个树种的混合凋落叶中,马尾松、檫木和香樟混合凋落叶的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低,但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却最高.纤维二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在质量比6:1:1:2、6:1:2:1、6:3:1和8:2的混合凋落叶中最高.实验期间,混合凋落叶的4种酶活性以加和效应为主,仅少部分混合凋落叶的酶活性表现为非加和效应.其中,酶活性在分解75 d表现为拮抗效应的混合凋落叶相对较多,而表现为协同效应的混合凋落叶相对较少.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凋落叶的初始质量及pH值和含水量对不同分解时间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因子在不同分解时间对同一酶活性的影响甚至完全相反.研究结果显示:混合香椿凋落叶有利于提高纤维二糖水解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而混合檫木和香樟凋落叶有利于提高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马尾松与阔叶树凋落叶质量比6:4有利于混合凋落叶中碳循环相关酶活性的提高.
其他文献
人体日常所需的大量营养物质都需要从蔬菜中获得,蔬菜是人们饮食中占比较高的食物,然而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为了增产增值使用了大量化肥和农药,使人们不能放心食用蔬菜.现阶段,绿色蔬菜是健康无污染的,其中农药和重金属的含量均在标准数值内,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人们可以放心食用,因此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近些年,我国在绿色蔬菜的培育和生产上都有了较大进步,使相关区域经济有所复苏,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基于此,文章对绿色蔬菜栽培技术及推广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对3种百合属(Lilium Linn.)植物鳞茎甲醇提取物中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分析其中黄酮类及相关化合物的组成,并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岷江百合(L.regale Wilson)鳞茎甲醇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和铜离子还原能力显著(P<0.05)高于龙牙百合(L.brownii var.viridulum Baker)和宝兴百合(L.duchartrei Franch.),而后二者间无显著差异.3种百合属植物中总酚、总黄酮和总黄烷醇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呈极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