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语文教育的源流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研究的意义之一是求真,即竭力保存事实真相。然而史海钩沉,光是搜集、整理资料已属不易,至于史论结合,发前人之所未发,更需要一番坐冷板凳的定力和实力。张哲英先生的《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以黎锦熙、胡适、叶圣陶为中心》很能证明这一点。
  本书论及的三位现代学人中,胡适虽然多方建树,但较之黎锦熙、叶圣陶,很少进入语文教育研究的视野。实际上,胡适与语文教育的渊源不浅:一是两篇长文《中学国文的教授》与《再论中学的国文教授》集中体现了他对语文教育的思考;二是胡适在批评民初《壬子癸丑学制》的基础上,领导了1922年新学制的制定,更完整、更全面地体现其语文教育观;三是通过新文化运动把自由、民主、科学的思想文化基因深深地注入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之中,从思想文化层面推动语文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作者在结构上把胡适安排在黎锦熙与叶圣陶之间,并作为重要资源纳入语文教育史,的确需要一定的研究勇气,更体现出“求真”的历史意识。
  看清来时的道路,是为了知道我们要往哪里去。黎锦熙和叶圣陶为语文教育筚路蓝缕,今人如何认识他们,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如何认识语文科之历史。“国语运动老将”黎锦熙,力倡国语统一、言文一致,1924发表语文教学理论专著《新著国语教学法》。作为语言学家,黎锦熙有意追求语法知识的系统化,并且把语法学习的要求贯注到教学内容中。其独创的旨在分析句子成分的“图解法”,对于理解复杂结构的语句,确有独特作用,影响深远。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知识系统化乃西学东渐产物,《马氏文通》开仿照印欧语系改造古汉语之先河。它将古汉语中的实字分为名、代、静、动、状五类,将虚字分为介、连、助、叹四类,究其实质,是以严格的词类划分,来解决字、词与句子结构成分的关系问题,从而加强汉语的逻辑功能。古汉语固然不乏逻辑功能,但是先秦思想早就表露出对语言表意能力的深刻怀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易经》)、“至言去言”“得意忘言”(《庄子》),这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不注重发展语言的客观描述和逻辑指称功能。反过来说,汉语更容易挣脱逻辑和语法的锁链,从而为类比、隐喻、象征功能,以及语词的多重阐释打开巨大空间。古典诗歌对汉语特点的发挥可谓淋漓尽致,登峰造极。因此,本书引发出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视汉语特点为缺点,进而加以克服和改造的冲动,对语文教育造成怎样的影响?
  任何研究一旦,丧失批判立场,失去独立品格,其价值将大打折扣。我们学习叶圣陶的时候,往往把历史地形成的某些结论和做法绝对化,把他们尊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代言人。针对这一现象,作者首先在第四章特别设立一节,从两个方面谈如何研究叶圣陶。一是梳理叶圣陶著作版本,二是划分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几个阶段,并且厘清与夏丐尊等人在思想上的关系。作者提到,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本“开创大规模学习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先河”的集子中,吕叔湘先生所做的序言影响甚大,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定下研究基调。几乎成为教条的“语文是工具”之判断,实际上仅限于《论集》所收录的叶圣陶文章,而这些文章,多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并不足以反映历史的全貌。这告诉我们,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不能看到一句就‘发挥’一百句”,应该放在叶圣陶的整个著作系列和思想流变中加以把握。除此之外,第五章评价叶圣陶的文章学知识建构时,作者亦明确指出:“由于叶圣陶的语文知识体系过于强调文章学的完整性、结构性和知识点的‘细致性’,不可避免地会忽略语文学习实践性或生活性的特点。”换言之,在叶圣陶那里,语文的实践性与知识性保持着某种程度的张力,后人仅择一端而讲之,无疑窒息了语文教育研究的生气。
  当下语文教育深陷功利主义和技术主义,仍无暇面对传统教育转向现代教育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不得不使作者忧心忡忡:“现代学制的确立同时也导致了语文教育领域诸多的‘现代病’,并且这诸多的‘现代病’与现代学制的发展始终相伴。”这意味着反思语文科之建制,必须跨越学科藩篱,拉长历史的视野。的确,如果不去追问语文教育到底吸收了西方的哪些东西,不去追问这些东西究竟带来哪些影响,那么我们不断引进诸种社会科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以争取“学科属性”,划定“学科边界”的努力,难保不是画地为牢。
其他文献
书名:古诗词中的逻辑  作者:彭漪涟  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  ISBN:9787301309353  定价:68元  對古代诗词进行鉴赏,关键在于品析古代诗词作品的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的表达作用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也要了解语言的逻辑,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作品的内容及其深刻内涵。由彭漪涟主编的《古诗词中的逻辑》是《逻辑时空》丛书之一,本书系统化地分析和阐述了古诗词
拿到手里的,是一本沉甸甸的关于文言听说读写的校本教材。之所以沉甸甸,首先是因为素材可观,足见筛汰功夫之足;其次是因为其中凝结的心思,颇有教学之得;还有就是这样一本教材,在教学中的实效余地相当引人关注。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有关课程建设的言论与实践颇多。语文作为母语教育,更是少不了有多方面、多方位的探索。然而反顾起来,给人的更多感觉是新概念觥筹交错,走马灯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不仅于语文无补,反给语
信息技术已经全面介入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不容回避的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就是要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有机融入语文教学中,以更高效地达到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必要手段。由鄭有才、张正茂编写,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一书,正是基于以上背景,
唐传奇多以描绘女性形象见长,在爱情故事里,男主角的形象往往是软弱的、消极的、黯淡的。如“始乱终弃”的张生(元稹《莺莺传》),“薄情寡义”的李益(蒋防《霍小玉传》),但也有例外,那就是李朝威在《柳毅传》中塑造的柳毅——一个近乎完美的儒生,仁爱、刚直、见义勇为、豪情满怀,寄托了唐代士子几乎所有的人生理想与追求。    一、“吾义夫也”——树立理想人格    李朝威的《柳毅传》是一篇糅合了爱情与侠义的优
阅读测试是了解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的方法之一。在测试情境中,究竟哪些因素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产生影响,是语文教学与评价过程中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测试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测试文本,在此基础上解答相应题目。那么,文本的特点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有无影响呢?  在测试情境中,学生的阅读理解状况可用测试题目的难度来考量。题目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即试卷的得分率或答对率,一般用难度系数“p”来表示,其范围是0
刀郎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歌词是诗,讲究缥缈虚灵,较不得真。要是日常对话,人们不禁要问:“‘2002年的第一场雪’究竟是指哪一场雪?”  下雪是冬天的标志,可是冬天是跨年度的,也就是说,年度的两头都是冬季。这样,“2002年的第一场雪”就可作两种理解:第一,着眼于2002年整个年度,指2002年元旦以后的第一场降雪;第二,着眼于200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创新教学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创新课堂教学组织与设计的前提是树立创新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敢于挣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创新都不是一件易事。那么,对于迫在眉睫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该从哪里入手? 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云主编的《课堂教学微创新》一书,正是对此作了探索和研究。该书提出:在细节上打磨,从具体实践上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在教育先哲们看来,有效教学的评判标准不外乎就是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中心课程理论明确学科知识与课程的关系,强调学科知识在课程发展中的优先性,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有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很难想象,如果一门教学不关注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任由教师天马行空、天南海北的口若悬河,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混乱与无效。于是,关于有效传授知识的理论类和实践类书籍林林总总、屡见不鲜
【教学背景】  群文教学,并非简单增加文本数量,而是确定一个教学主题,把有关联的文本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阅读“群”,这个“群”,就是教学的资源。不管是语文基础知识,还是语文关键能力,抑或是某个人文话题,还是文化母题,都应该是通过群文性阅读,围绕教学主题,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培育语文核心素养。从统编教材的编写体例中也不难看出对这种教学方式的鼓励与推行。当然,教师也可以在教材基础上另行选择
作为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被列为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内容。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选取了《红楼梦》第四十回的部分内容,题为《刘姥姥进大观园》,其“阅读提示”指出,“刘姥姥不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却是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要求学生“可结合整部小说,了解这个人物在全书中所起的作用”。考虑到《红楼梦》篇幅较长,作者构思时独具匠心,中学生理解起来实有相当难度,本文试对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