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朴实的杨海松喜欢笑,笑意常常浮现在他的脸上。或许就是这份笑,让每一个与他接触的孩子都会在第一时间消除距离感,愿意给他说心里话。时间久了,杨海松在孩子们那里就有了一个可爱的别称:知心大哥哥。
“知心哥哥”的专业原本是英语。本来想当一名英语老师的他,却在工作后第二年后走上了大队辅导员的岗位。“其实,那是我自己争取来的。”杨海松说。
毛遂自荐做辅导员
1994年,杨海松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八里庄学区十里堡小学当老师。工作第一年,他基本上处于打杂阶段,这让心里憋着一股劲的杨海松常常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因此,当学校的大队辅导员这一职位出现时,他第一时间毛遂自荐,主动要求承担这一职责。这个消息当时在学校里引起很大震动,让很多老师议论和不解:一个毛头小伙子刚来学校没几天就想当大队辅导员?他凭什么?甚至有人直接给他下了断语:“干不了几天,他就得为难,就得请辞!”
如今,凭着对孩子的热爱和对孩子的责任心,杨海松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十七年,并且依旧乐此不疲。他也收获了荣誉,2010年6月1日,杨海松获评“全国第六届少工委委员。”这是对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最大肯定,杨海松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做好少年队辅导员工作的决心更大了。
在很多人眼中,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其实就是陪着孩子玩玩跳跳,做好孩子头就好了。其实,具体到现实工作中,就会有很多要求,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也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1998年,学校报名参加了朝阳区少先队鼓号队的定级比赛。那是杨海松第一次独立带领少先队员参加活动。88个鼓号队手,5种乐器的演奏,指挥方法多变,这些对杨海松来说,都有些陌生。学校领导考虑到实际情况,就劝杨海松不如退出算了。杨海松不甘心,凭着他自己仅有的一点乐理知识,再加上不断地自学,然后再耐心地一点一点教给学生。就这样,他和孩子们齐心协力,最后把“朝阳区一级鼓号队”火红的大旗扛了回来。
少年队辅导员不仅是带队的作用,还要有表率榜样的作用。杨海松相信,通过这一次的“知难而进”,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一面大旗的荣誉,还有在以后人生中面临困难的进取精神。
让爱链接孩子们的桥梁
杨海松是个性格活泼的小伙子,在操场上常常能看到他和少先队员一起玩耍。杨海松认为,只有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才能切实明白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做孩子们的工作。他和孩子们一起踢球、赛跑,一起唱歌、弹琴。很快,他就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孩子们有什么心事了,会告诉杨海松,杨海松成了他们的知心大哥哥。在学校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中,杨海松连续几年以最高得票入选。
这些,都源于杨海松对孩子们的爱。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他也了解到,孩子们对那些设计性很强的公益活动兴趣不大,而对户外活动抱有很强的兴趣,但是很多学校由于担心孩子的出行安全,很少组织户外活动。杨海松觉得,只要提前将工作做好,每一步落实到位,户外活动一定会获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基于此,他组织了一次“北戴河夏令营”活动。他细致地落实每一个步骤,从内容设计到行程安排,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即将带着孩子出行之即,又有一个问题摆在他面前:四年级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也想参加夏令营,但是这个孩子由于平时太调皮,让老师伤透了脑筋。学校的老师不准他去,说他去了肯定会调皮,不好管理;同学们也不想让他去,害怕他去给夏令营添乱,不能好好玩儿。怎么办?杨海松没有犹豫,当即拍板,让这个小孩子去。在杨海松看来,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少先队活动的权利,为什么要拒绝孩子呢?难道仅仅因为孩子调皮不好管理,就能把他拒之门外吗?不能!
杨海松力排众议,决定让这个调皮的孩子参加夏令营,那么如何更好地让这个孩子融入夏令营呢?杨海松又动起了脑筋。通过观察,他发现,这个孩子尽管很顽皮,但同时也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很需要关注的一个孩子。于是,他又一次出人意料地任命这个调皮的孩子为旗手,让这个孩子在团队中担负重任,为同学们服务,同时做老师的好帮手……这个孩子在班级中从来都是后进生,老师批评的主要对象,现在,面对杨海松给予他的信任,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在夏令营中一直坚守岗位,做老师的帮手,为同学们服务,在夏令营活动中成为标杆人物……夏令营活动带给孩子的改变,还贯穿在他以后的学习中。回到班级后,他也不再是那个令老师头疼、学生讨厌的问题学生了。
人在一生的成长中,会遇到很多困惑与挫折,而少年时期的经历往往会给一个人的一生打上烙印。让孩子们在爱与信任中成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责任心,这些将会辐射他们的一生。每每想到这里,杨海松就会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带领孩子融入时代的洪流
就是基于这样的责任心,杨海松在工作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实且沉稳。几年来,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少先队员,看着他们从戴红领巾的少年队员成长为带着团徽的共青团员,杨海松有说不出来的骄傲。杨海松点点滴滴的努力,也让他的事业上了新台阶……2002年,他在被调入管庄中心小学任大队辅导员仅仅一年后,升任管庄学区总辅导员……管庄学区一共有13个学校,从这以后,他就成了这13个学校大队辅导员的领军人物。
新的岗位,新的职责,不变的是少先队辅导员的身份。“不管是学校的辅导员,还是学区的总辅导员,我的工作没变,依旧是和孩子们在一起,为孩子们服务。”杨海松说。
在管庄学区总辅导员的岗位上,他很快又获得了一个雅号:“邻家大哥”。这是因为,杨海松的善良,乐于助人与无私奉献,让周围的同事们都感受到了一种如沐春风的温暖。“邻家大哥”的“雅号”不胫而走。
担任管庄学区总辅导员后,杨海松的工作更忙了。每周他都要去各个学校进行“校访”,听取各个大队辅导员的工作汇报,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果哪位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杨海松便会第一时间给予支持。杨海松在工作中很爱动脑筋:如何让少先队的活动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如何让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助力而不是走过场,这些都是他深深思考的。当下的孩子思想活泼,性格多元,如果再按照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教育方式,那就太落伍了。“少先队的活动要符合孩子们的兴趣,要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还要与学校的教育紧密相连。”这是杨海松的工作感悟。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举行。这是一次世界狂欢,如何让孩子们感兴趣的世界杯足球比赛和孩子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杨海松敏锐地感觉到,这将是让孩子们兴奋的一件事情。当他得知,由北京市少工委承办的,“中华少年小甲A暨‘2006年德国世界杯球童选拔活动’”即将展开时,他协调各方关系,积极为管庄学区争取到了这样一个机会。最终,“2006年德国世界杯球童选拔活动”成功落户定福庄第一小学。
世界杯球童不仅能亲赴世界杯举办地,而且还能和心仪已久的球星手牵手走进赛场,这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如何让选拔活动公平公正快乐地进行?杨海松没少动脑筋。
北京市少工委本着“体验足球,快乐成长”的理念开展球童选拔活动,以在广大少年儿童中积极普及足球文化、足球运动和体育精神。经过精心的筹备,最终在北京市少工委的组织下,定福庄第一小学与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取得了合作,足球运动员吴承瑛现场和孩子们一起切磋球艺,麦当劳大叔也在一旁幽默地学习颠球动作,孩子们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的大事,孩子们也期待参与其中。杨海松与管庄学区的辅导员一起,大胆想象,开动脑筋,结合孩子们的特点,吸收台历、读本、扑克牌等元素,融奥运知识与少先队知识于一体,为孩子们编撰了《奥运践行365》手册。这本手册以五个福娃与两名学生的对话贯穿始终,内容涉及奥运场馆、北京特色文化、环保知识、文明礼仪、奥运精神、比赛规则、奥运英雄、健康生活方式、精彩瞬间、奥运之最、国际的我等多方面知识,既有知识又有趣味,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让每个孩子感受到了浓浓的奥运气氛。
2009年建国60周年大庆,管庄学区定福庄第二小学的七色光鼓号队入选“国庆6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方阵”。这里,离不开杨海松的辛勤汗水。七色光鼓号队是杨海松在做管庄学区总辅导员之后主抓的精品活动,当他看到孩子们气宇轩昂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时,相信这样的经历会让孩子们铭记一辈子。
家长老师都要与时俱进
在杨海松的观念里,没有问题小孩。“我们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一下,其实都好理解。”杨海松举了一个例子,北京团市委、市教委等机构在北京中小学生实施了“阳光心语行动”,杨海松会和其他辅导员一起带领孩子做活动。在集合孩子时,孩子们因为小,站在操场上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这时若是老师站在台上命令孩子安静,肯定收不到想象中的效果。往往这时,杨海松就会站在讲台上,让少先队员们和他一起做有节奏的拍手游戏,在整齐的充满韵律感的拍手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渐渐安静。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但是杨海松说,通过这个游戏,可以看到孩子们的一个心理活动,他们会对引导式的教育更感兴趣。
有时,他也会遇到一些特别个性化、不愿意与其他人一起玩、或者说不合群的孩子。杨海松就会想办法让孩子融入集体环境中。有一次,在分组活动讨论中,有一个小孩子不愿意参与,并明确表现出不感兴趣。杨海松便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做“督导员”,在各组走走转转,发现各组的优点或者缺点。这样,孩子就很有兴趣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了。“让每个小孩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对孩子以后的性格发展也很有好处。”杨海松说,一般而言,有些孩子的某种特征在平时不会被发现出来,但是在活动中会有所展示,他们也会把孩子的问题及时反映给班主任,让班主任再注意从细节处出发,耐心教导孩子。
在日常工作中,杨海松常常会遇到家长向他反映说,现在的孩子想法多,难以管理。但具体是什么呢?家长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觉得现在的孩子古怪精灵、奇奇怪怪的问题太多。“时代不一样了,孩子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渠道去了解这个社会,所以家长们和老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变化,如果一味地用家长那个时代的评判标准去看待孩子,肯定会觉得现在的孩子问题多。”杨海松说:“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有问题,是家长和老师的眼光还停留在他们的少先队员时代。想要理解孩子,那就要让自己也与时俱进。这时,你会发现,孩子其实都是很简单的。”
“激情中带有理性,粗旷中透着缜密”。这是杨海松的同事们送给他的评价。在多年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中,杨海松的热情、爽朗、敬业、认真获得了老师和孩子们的一致认可。对于如何做好少先队辅导员这一工作,杨海松也做过深刻地思索:“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备多学科坚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学会观察、沟通、倾听,强化内在的心理素质。”杨海松如是说。还有一点他没提及,但是在他的工作中都有展示,那就是紧密联系时代,让孩子们在时代的洪流中体悟到自己的成长,寓教于乐,给孩子们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这或许是孩子们一生的财富。
责任编辑 王海
“知心哥哥”的专业原本是英语。本来想当一名英语老师的他,却在工作后第二年后走上了大队辅导员的岗位。“其实,那是我自己争取来的。”杨海松说。
毛遂自荐做辅导员
1994年,杨海松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八里庄学区十里堡小学当老师。工作第一年,他基本上处于打杂阶段,这让心里憋着一股劲的杨海松常常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因此,当学校的大队辅导员这一职位出现时,他第一时间毛遂自荐,主动要求承担这一职责。这个消息当时在学校里引起很大震动,让很多老师议论和不解:一个毛头小伙子刚来学校没几天就想当大队辅导员?他凭什么?甚至有人直接给他下了断语:“干不了几天,他就得为难,就得请辞!”
如今,凭着对孩子的热爱和对孩子的责任心,杨海松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十七年,并且依旧乐此不疲。他也收获了荣誉,2010年6月1日,杨海松获评“全国第六届少工委委员。”这是对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最大肯定,杨海松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做好少年队辅导员工作的决心更大了。
在很多人眼中,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其实就是陪着孩子玩玩跳跳,做好孩子头就好了。其实,具体到现实工作中,就会有很多要求,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也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1998年,学校报名参加了朝阳区少先队鼓号队的定级比赛。那是杨海松第一次独立带领少先队员参加活动。88个鼓号队手,5种乐器的演奏,指挥方法多变,这些对杨海松来说,都有些陌生。学校领导考虑到实际情况,就劝杨海松不如退出算了。杨海松不甘心,凭着他自己仅有的一点乐理知识,再加上不断地自学,然后再耐心地一点一点教给学生。就这样,他和孩子们齐心协力,最后把“朝阳区一级鼓号队”火红的大旗扛了回来。
少年队辅导员不仅是带队的作用,还要有表率榜样的作用。杨海松相信,通过这一次的“知难而进”,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一面大旗的荣誉,还有在以后人生中面临困难的进取精神。
让爱链接孩子们的桥梁
杨海松是个性格活泼的小伙子,在操场上常常能看到他和少先队员一起玩耍。杨海松认为,只有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才能切实明白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做孩子们的工作。他和孩子们一起踢球、赛跑,一起唱歌、弹琴。很快,他就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孩子们有什么心事了,会告诉杨海松,杨海松成了他们的知心大哥哥。在学校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中,杨海松连续几年以最高得票入选。
这些,都源于杨海松对孩子们的爱。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他也了解到,孩子们对那些设计性很强的公益活动兴趣不大,而对户外活动抱有很强的兴趣,但是很多学校由于担心孩子的出行安全,很少组织户外活动。杨海松觉得,只要提前将工作做好,每一步落实到位,户外活动一定会获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基于此,他组织了一次“北戴河夏令营”活动。他细致地落实每一个步骤,从内容设计到行程安排,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即将带着孩子出行之即,又有一个问题摆在他面前:四年级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也想参加夏令营,但是这个孩子由于平时太调皮,让老师伤透了脑筋。学校的老师不准他去,说他去了肯定会调皮,不好管理;同学们也不想让他去,害怕他去给夏令营添乱,不能好好玩儿。怎么办?杨海松没有犹豫,当即拍板,让这个小孩子去。在杨海松看来,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少先队活动的权利,为什么要拒绝孩子呢?难道仅仅因为孩子调皮不好管理,就能把他拒之门外吗?不能!
杨海松力排众议,决定让这个调皮的孩子参加夏令营,那么如何更好地让这个孩子融入夏令营呢?杨海松又动起了脑筋。通过观察,他发现,这个孩子尽管很顽皮,但同时也是一个自尊心很强,很需要关注的一个孩子。于是,他又一次出人意料地任命这个调皮的孩子为旗手,让这个孩子在团队中担负重任,为同学们服务,同时做老师的好帮手……这个孩子在班级中从来都是后进生,老师批评的主要对象,现在,面对杨海松给予他的信任,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在夏令营中一直坚守岗位,做老师的帮手,为同学们服务,在夏令营活动中成为标杆人物……夏令营活动带给孩子的改变,还贯穿在他以后的学习中。回到班级后,他也不再是那个令老师头疼、学生讨厌的问题学生了。
人在一生的成长中,会遇到很多困惑与挫折,而少年时期的经历往往会给一个人的一生打上烙印。让孩子们在爱与信任中成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责任心,这些将会辐射他们的一生。每每想到这里,杨海松就会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带领孩子融入时代的洪流
就是基于这样的责任心,杨海松在工作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扎实且沉稳。几年来,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少先队员,看着他们从戴红领巾的少年队员成长为带着团徽的共青团员,杨海松有说不出来的骄傲。杨海松点点滴滴的努力,也让他的事业上了新台阶……2002年,他在被调入管庄中心小学任大队辅导员仅仅一年后,升任管庄学区总辅导员……管庄学区一共有13个学校,从这以后,他就成了这13个学校大队辅导员的领军人物。
新的岗位,新的职责,不变的是少先队辅导员的身份。“不管是学校的辅导员,还是学区的总辅导员,我的工作没变,依旧是和孩子们在一起,为孩子们服务。”杨海松说。
在管庄学区总辅导员的岗位上,他很快又获得了一个雅号:“邻家大哥”。这是因为,杨海松的善良,乐于助人与无私奉献,让周围的同事们都感受到了一种如沐春风的温暖。“邻家大哥”的“雅号”不胫而走。
担任管庄学区总辅导员后,杨海松的工作更忙了。每周他都要去各个学校进行“校访”,听取各个大队辅导员的工作汇报,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果哪位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杨海松便会第一时间给予支持。杨海松在工作中很爱动脑筋:如何让少先队的活动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如何让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助力而不是走过场,这些都是他深深思考的。当下的孩子思想活泼,性格多元,如果再按照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教育方式,那就太落伍了。“少先队的活动要符合孩子们的兴趣,要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还要与学校的教育紧密相连。”这是杨海松的工作感悟。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举行。这是一次世界狂欢,如何让孩子们感兴趣的世界杯足球比赛和孩子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杨海松敏锐地感觉到,这将是让孩子们兴奋的一件事情。当他得知,由北京市少工委承办的,“中华少年小甲A暨‘2006年德国世界杯球童选拔活动’”即将展开时,他协调各方关系,积极为管庄学区争取到了这样一个机会。最终,“2006年德国世界杯球童选拔活动”成功落户定福庄第一小学。
世界杯球童不仅能亲赴世界杯举办地,而且还能和心仪已久的球星手牵手走进赛场,这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事情。如何让选拔活动公平公正快乐地进行?杨海松没少动脑筋。
北京市少工委本着“体验足球,快乐成长”的理念开展球童选拔活动,以在广大少年儿童中积极普及足球文化、足球运动和体育精神。经过精心的筹备,最终在北京市少工委的组织下,定福庄第一小学与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取得了合作,足球运动员吴承瑛现场和孩子们一起切磋球艺,麦当劳大叔也在一旁幽默地学习颠球动作,孩子们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的大事,孩子们也期待参与其中。杨海松与管庄学区的辅导员一起,大胆想象,开动脑筋,结合孩子们的特点,吸收台历、读本、扑克牌等元素,融奥运知识与少先队知识于一体,为孩子们编撰了《奥运践行365》手册。这本手册以五个福娃与两名学生的对话贯穿始终,内容涉及奥运场馆、北京特色文化、环保知识、文明礼仪、奥运精神、比赛规则、奥运英雄、健康生活方式、精彩瞬间、奥运之最、国际的我等多方面知识,既有知识又有趣味,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让每个孩子感受到了浓浓的奥运气氛。
2009年建国60周年大庆,管庄学区定福庄第二小学的七色光鼓号队入选“国庆6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方阵”。这里,离不开杨海松的辛勤汗水。七色光鼓号队是杨海松在做管庄学区总辅导员之后主抓的精品活动,当他看到孩子们气宇轩昂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时,相信这样的经历会让孩子们铭记一辈子。
家长老师都要与时俱进
在杨海松的观念里,没有问题小孩。“我们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一下,其实都好理解。”杨海松举了一个例子,北京团市委、市教委等机构在北京中小学生实施了“阳光心语行动”,杨海松会和其他辅导员一起带领孩子做活动。在集合孩子时,孩子们因为小,站在操场上会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这时若是老师站在台上命令孩子安静,肯定收不到想象中的效果。往往这时,杨海松就会站在讲台上,让少先队员们和他一起做有节奏的拍手游戏,在整齐的充满韵律感的拍手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渐渐安静。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但是杨海松说,通过这个游戏,可以看到孩子们的一个心理活动,他们会对引导式的教育更感兴趣。
有时,他也会遇到一些特别个性化、不愿意与其他人一起玩、或者说不合群的孩子。杨海松就会想办法让孩子融入集体环境中。有一次,在分组活动讨论中,有一个小孩子不愿意参与,并明确表现出不感兴趣。杨海松便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做“督导员”,在各组走走转转,发现各组的优点或者缺点。这样,孩子就很有兴趣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了。“让每个小孩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对孩子以后的性格发展也很有好处。”杨海松说,一般而言,有些孩子的某种特征在平时不会被发现出来,但是在活动中会有所展示,他们也会把孩子的问题及时反映给班主任,让班主任再注意从细节处出发,耐心教导孩子。
在日常工作中,杨海松常常会遇到家长向他反映说,现在的孩子想法多,难以管理。但具体是什么呢?家长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是觉得现在的孩子古怪精灵、奇奇怪怪的问题太多。“时代不一样了,孩子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渠道去了解这个社会,所以家长们和老师们也要适应这个变化,如果一味地用家长那个时代的评判标准去看待孩子,肯定会觉得现在的孩子问题多。”杨海松说:“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有问题,是家长和老师的眼光还停留在他们的少先队员时代。想要理解孩子,那就要让自己也与时俱进。这时,你会发现,孩子其实都是很简单的。”
“激情中带有理性,粗旷中透着缜密”。这是杨海松的同事们送给他的评价。在多年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中,杨海松的热情、爽朗、敬业、认真获得了老师和孩子们的一致认可。对于如何做好少先队辅导员这一工作,杨海松也做过深刻地思索:“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备多学科坚实精深的专业知识,学会观察、沟通、倾听,强化内在的心理素质。”杨海松如是说。还有一点他没提及,但是在他的工作中都有展示,那就是紧密联系时代,让孩子们在时代的洪流中体悟到自己的成长,寓教于乐,给孩子们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这或许是孩子们一生的财富。
责任编辑 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