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深化供给侧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两大突出主题。在经济增速放慢、融资环境紧缩下,银行业风险在加速暴露。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社会直接资对银行信用挤出效应明显,影子银行冲击资本监管体制。银行业完善风险度和监管机制以及准确判断流动性风险的扩散渠道和传染效应,成为中国银行业实务界与监管层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关于信用集中度风险及其风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了中国民生银行业信用风险度量及管理课题。通过多维视角分析的结论,本文根据信用业务分析其风险管理,提出完善中国民生银行信用风险监管制度框架和管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信用风险;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1.文献综述
杨雨、史秀红(2009)研究了个人信用风险的计量问题,构建了基于人工免疫机制的个人信用风险模型,提出了双边抗体人工免疫概率模型,利用商业眼行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应用系统方法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并与逻辑回归方法进行了比较,达到并超过了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水平.该模型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个人信用的度量,也可以应用于公司类客户的信用风险的度量以及电信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于晨曦(2009)通过研究认为,计量技术在国内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应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技术创新能力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足。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设计理念、使用环境及相应的数据及测试,都是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市场条件为基础的。
林韩、雷井生(2010)通过对DEA概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小上市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上市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前两年预测的精度较高,模型在输入和输出指标上的选取,不但克服了DMA类信用评估方法在选取样本公司和判别定点上的缺陷,还体现了较高的操作性。
2.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体制也相应的做出了调整,进而使得我国的信用市场也逐步建立和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上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
2.1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尚未完成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业务开展较晚,管理环境尚不成熟,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还未完全形成,银行内部的员工,诸如柜员、客户经理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意识薄弱,认为信用风险管理应该是风险控制部门的事,与我无关,甚至许多银行的管理人员思想比较利己,认为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量就好了,因为,当前的银行业绩考核主要一点就是业务量的完成度,过度的看重自己的销售业绩,而忽视了此时贷款的风险,使得信用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2.2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自1992年《巴塞尔协议》实施以来,西方银行就十分重视对其信用发放工作,严格控制风险。我国在2004年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后,逐步才跟巴塞尔协议内容保持一致。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的管理上不断取得突破,但是从整体发展水平与西方国家先进银行,例如,花旗、富国等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风险控制管理上相差甚多。据我所知,目前西方的先进银行很早就有专门的风险控制管理部门,在每一个流程之间紧密配合,很少存在漏洞。虽然这些年来在央行的監督管理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显著提高,但由于我国信用风险体系构建较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3.中国民生银行小微信用业务发展及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3.1中国民生银行的成立与小微信用业务的发展
中国民生银行于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中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严格按照中国《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设立的一家现代金融企业。
成立23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中国民生银行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从当初只有13.8亿元资本金的一家小银行,发展成为资产总额6万亿元、净资产逾4300亿元、分支机构近2800家、员工超过5.8万人的大型商业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8年7月发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中国民生银行居第30位;在美国《财富》杂志2018年7月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国民生银行居第251位。
民生银行为什么能在短短20年能发展这么迅猛,其业务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原因,从2006年起,中国民生银行开始战略性转型,最重要的一项贷款措施是由以往的追求大客户,大企业,名牌企业转为小微企业,虽然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相对较少,但是小微企业的总量是庞大的,中小企业的数量在社会上占大部分的,民生银行看中了小微企业的发展潜力,抓住机遇,走与其他银行不同的道路,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选择了不一样客户群体。
3.2中国民生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产生信用危机的根本所在。不良贷款率比例越高,表明商业银行收回的贷款风险越大,由此给银行带来一系列的危机,一方面减少了银行的收入,另一方面导致银行的资本金减少,对银行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以下是对民生银行2011—2016年的不良贷款率的分析,具体数值如下图:
如图可以看出,近几年来,中国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逐年增加,特别是在2014年到2015年期间,不良贷款率由1.17%增加到1.60%,增长速度过快。2015年商业银行在政府去产能,去库存的背景下,不良贷款增长迅速,不良贷款还有我国的经济周期存在密切联系,由于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速放缓,因而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随着经济复苏,不良贷款会减少,但是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信用风险越来越高,民生银行要在收益达到最大的同时也要降低不良贷款,加强信用防范。 3.3财务指标
中国民生银行的财务指标中,总资产和利润总额逐年增加,但同时不良贷款率最近两年轻微回升,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存贷比等指标均在标准值的控制范围内(如表3.1).可以说,近几年以来,中国民生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和提高。但业务的快速发展,对资本的消耗明显,零售业务发展相对缓慢,业务结构的均衡性较弱,政府筹融资方案借款规模较大,其险性的风险应当加以注意,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更是直言:“相比真实暴露的不良贷款,隐匿的风险对银行危害更大。
4.中国民生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出现的问题
结合上文对我国整体商业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我们得出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4.1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中国民生银行虽然将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转变为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但是由于传统银行的经营体制一直以来都是以大客户为主,民生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方面虽然风险体系改革已实施但是仍是有缺陷。当前高级管理人员对风险文化的重视度不够,导致的信用文化的缺失,都进一步增加了民生银行的信用风险。
4.2缺乏信用评价体系
针对性信用评价体系是有效规避客户信用风险的保护屏障。小微企业与一般的大客户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经营规模小、资产少、抵押能力较弱。此时,如果小微企业与大客户仍采用一种信用评价体系明显是无法满足小微企业信用需求的。因此,商业银行都应该针对小微企业制定极具针对性的信用评价体系。而实际上,民生银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时间较短,尚未针对小微企业制定一个具有针对性的信用评价体系,风险管理分析技术大多数仍是以人工操作为主,并且还是采用较为落后的比例分析法,现代化的风险模型量化分析方法使用频率较低,导致民生银行无法针对各个客户群体使用更合适的评价方法。
4.3贷款定价制度缺乏有效性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商业银行都是采用从自身风险考虑出发,通过提高客户贷款要求以及相关授信条件来降低自身的信用风险。这种方法执行起来虽然较为简单,但是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经营规模较小的特点,很容易就使得一部分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无法满足。随着近几年市场利率体系的逐步完善,同时,银行同业间规范竞争也在进一步的发展,贷款利率限定也在逐步放宽,這些都给商业银行制定一个根据本行的预期收益、筹资成本、管理费用以及借款者的风险等级等构建具有自己特点的贷款定价模型的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此时的民生银行应该更积极主动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贷款定价策略。
4.4产品服务缺乏创新性
民生银行之前在银行分支机构都曾进行过试点,积累了很多有关小微企业信用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商贷通”服务更是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品牌。但是,随着其他商业银行也都对小微企业信用业务的日渐重视,都纷纷推出了与“商贷通”较为相似的产品或服务。而一个商品或者服务如果存在大量的雷同,那就无法真正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性。民生银行在小微企业信用方面只有不断的加快创新产品与服务,才能保证在小微企业信用业务中占据优势地位。
5.针对中国民生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5.1增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本文前面所分析的,中国民生银行虽然有很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措施,可是依旧不够完善。银行内部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在体系建立结束后,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完善。事前,除了建立信用风险体系,还要在实施过程中认真实施,在对信用业务的客户进行认真审查,对每一个客户的每一个信息都能做到完整有效的清晰了解,并对各个客户进行认真评估以免出现坏账。事中,每一定时期对客户进行回访调查,清晰完整的了解客户是否能还上账款,对客户的各种信息都有所了解。事后,在还款期间客户经理可以督促客户进行还款,为银行未来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除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还应该提升银行管理层的发展,提高管理层素质,对管理层进行约束,并做好银行内部控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检查和监督,做好各种防范工作。
5.2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银行要做好信用业务,信用评价体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目前,很多银行暂时还没有一个很好的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里面设置各种对各个小微企业的不同的约束,通过指标或者其他方式表现出来。信用业务除了小微企业贷款还有房地产贷款等,对各种贷款进行限额处理,对不同的贷款方式进行不同的信用评价体系方式的把握,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按照这套信用评价体系实行,就能够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为银行未来的信用服务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好处。
5.3提高信用产品服务
提高信用产品服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新信用产品,另一方面是提高信用人员的素质。创新信用产品包括银行人员可以每周强制想一个很好的信用产品,吸引贷款的点子,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让银行除了打利率战还有很多别的方法可供选择。另一方面提高信用人员的整体素质,这一部分可以通过进行银行的客户经理培训,包括礼仪培训、业务培训,增强客户经理的社交水平、礼仪水平和未来的业务水平,进行科学的培训,另外还需扩展人员的视野。业务人员也应该在每周进行会议,定时报告工作内容。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更多更好的努力。银行的信用业务未来还是一个发展方向,未来,银行应面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变,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雨,史秀红.个人信用风险计量:双边抗体人工免疫概率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12)88-93.
[2]于晨曦.计量技术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兼论我国商业很行引进和运用计量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论坛.2009(6):59-64.
[3]林韩、雷井生.基于结构模型的信用风险研究综述.金融发展研究[J].2010(11):13-16.
关键词:信用风险;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1.文献综述
杨雨、史秀红(2009)研究了个人信用风险的计量问题,构建了基于人工免疫机制的个人信用风险模型,提出了双边抗体人工免疫概率模型,利用商业眼行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应用系统方法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并与逻辑回归方法进行了比较,达到并超过了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水平.该模型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个人信用的度量,也可以应用于公司类客户的信用风险的度量以及电信和公共服务等领域。
于晨曦(2009)通过研究认为,计量技术在国内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应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技术创新能力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足。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设计理念、使用环境及相应的数据及测试,都是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市场条件为基础的。
林韩、雷井生(2010)通过对DEA概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小上市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上市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前两年预测的精度较高,模型在输入和输出指标上的选取,不但克服了DMA类信用评估方法在选取样本公司和判别定点上的缺陷,还体现了较高的操作性。
2.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体制也相应的做出了调整,进而使得我国的信用市场也逐步建立和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上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
2.1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尚未完成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业务开展较晚,管理环境尚不成熟,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还未完全形成,银行内部的员工,诸如柜员、客户经理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意识薄弱,认为信用风险管理应该是风险控制部门的事,与我无关,甚至许多银行的管理人员思想比较利己,认为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量就好了,因为,当前的银行业绩考核主要一点就是业务量的完成度,过度的看重自己的销售业绩,而忽视了此时贷款的风险,使得信用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2.2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自1992年《巴塞尔协议》实施以来,西方银行就十分重视对其信用发放工作,严格控制风险。我国在2004年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后,逐步才跟巴塞尔协议内容保持一致。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的管理上不断取得突破,但是从整体发展水平与西方国家先进银行,例如,花旗、富国等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风险控制管理上相差甚多。据我所知,目前西方的先进银行很早就有专门的风险控制管理部门,在每一个流程之间紧密配合,很少存在漏洞。虽然这些年来在央行的監督管理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显著提高,但由于我国信用风险体系构建较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与内部控制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3.中国民生银行小微信用业务发展及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3.1中国民生银行的成立与小微信用业务的发展
中国民生银行于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中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严格按照中国《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设立的一家现代金融企业。
成立23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中国民生银行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从当初只有13.8亿元资本金的一家小银行,发展成为资产总额6万亿元、净资产逾4300亿元、分支机构近2800家、员工超过5.8万人的大型商业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8年7月发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中国民生银行居第30位;在美国《财富》杂志2018年7月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国民生银行居第251位。
民生银行为什么能在短短20年能发展这么迅猛,其业务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原因,从2006年起,中国民生银行开始战略性转型,最重要的一项贷款措施是由以往的追求大客户,大企业,名牌企业转为小微企业,虽然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相对较少,但是小微企业的总量是庞大的,中小企业的数量在社会上占大部分的,民生银行看中了小微企业的发展潜力,抓住机遇,走与其他银行不同的道路,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选择了不一样客户群体。
3.2中国民生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产生信用危机的根本所在。不良贷款率比例越高,表明商业银行收回的贷款风险越大,由此给银行带来一系列的危机,一方面减少了银行的收入,另一方面导致银行的资本金减少,对银行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以下是对民生银行2011—2016年的不良贷款率的分析,具体数值如下图:
如图可以看出,近几年来,中国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逐年增加,特别是在2014年到2015年期间,不良贷款率由1.17%增加到1.60%,增长速度过快。2015年商业银行在政府去产能,去库存的背景下,不良贷款增长迅速,不良贷款还有我国的经济周期存在密切联系,由于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速放缓,因而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随着经济复苏,不良贷款会减少,但是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信用风险越来越高,民生银行要在收益达到最大的同时也要降低不良贷款,加强信用防范。 3.3财务指标
中国民生银行的财务指标中,总资产和利润总额逐年增加,但同时不良贷款率最近两年轻微回升,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存贷比等指标均在标准值的控制范围内(如表3.1).可以说,近几年以来,中国民生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具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和提高。但业务的快速发展,对资本的消耗明显,零售业务发展相对缓慢,业务结构的均衡性较弱,政府筹融资方案借款规模较大,其险性的风险应当加以注意,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更是直言:“相比真实暴露的不良贷款,隐匿的风险对银行危害更大。
4.中国民生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出现的问题
结合上文对我国整体商业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我们得出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4.1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中国民生银行虽然将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转变为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但是由于传统银行的经营体制一直以来都是以大客户为主,民生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方面虽然风险体系改革已实施但是仍是有缺陷。当前高级管理人员对风险文化的重视度不够,导致的信用文化的缺失,都进一步增加了民生银行的信用风险。
4.2缺乏信用评价体系
针对性信用评价体系是有效规避客户信用风险的保护屏障。小微企业与一般的大客户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经营规模小、资产少、抵押能力较弱。此时,如果小微企业与大客户仍采用一种信用评价体系明显是无法满足小微企业信用需求的。因此,商业银行都应该针对小微企业制定极具针对性的信用评价体系。而实际上,民生银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时间较短,尚未针对小微企业制定一个具有针对性的信用评价体系,风险管理分析技术大多数仍是以人工操作为主,并且还是采用较为落后的比例分析法,现代化的风险模型量化分析方法使用频率较低,导致民生银行无法针对各个客户群体使用更合适的评价方法。
4.3贷款定价制度缺乏有效性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商业银行都是采用从自身风险考虑出发,通过提高客户贷款要求以及相关授信条件来降低自身的信用风险。这种方法执行起来虽然较为简单,但是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经营规模较小的特点,很容易就使得一部分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无法满足。随着近几年市场利率体系的逐步完善,同时,银行同业间规范竞争也在进一步的发展,贷款利率限定也在逐步放宽,這些都给商业银行制定一个根据本行的预期收益、筹资成本、管理费用以及借款者的风险等级等构建具有自己特点的贷款定价模型的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此时的民生银行应该更积极主动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贷款定价策略。
4.4产品服务缺乏创新性
民生银行之前在银行分支机构都曾进行过试点,积累了很多有关小微企业信用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商贷通”服务更是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品牌。但是,随着其他商业银行也都对小微企业信用业务的日渐重视,都纷纷推出了与“商贷通”较为相似的产品或服务。而一个商品或者服务如果存在大量的雷同,那就无法真正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性。民生银行在小微企业信用方面只有不断的加快创新产品与服务,才能保证在小微企业信用业务中占据优势地位。
5.针对中国民生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5.1增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本文前面所分析的,中国民生银行虽然有很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措施,可是依旧不够完善。银行内部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在体系建立结束后,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完善。事前,除了建立信用风险体系,还要在实施过程中认真实施,在对信用业务的客户进行认真审查,对每一个客户的每一个信息都能做到完整有效的清晰了解,并对各个客户进行认真评估以免出现坏账。事中,每一定时期对客户进行回访调查,清晰完整的了解客户是否能还上账款,对客户的各种信息都有所了解。事后,在还款期间客户经理可以督促客户进行还款,为银行未来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除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还应该提升银行管理层的发展,提高管理层素质,对管理层进行约束,并做好银行内部控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检查和监督,做好各种防范工作。
5.2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银行要做好信用业务,信用评价体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目前,很多银行暂时还没有一个很好的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里面设置各种对各个小微企业的不同的约束,通过指标或者其他方式表现出来。信用业务除了小微企业贷款还有房地产贷款等,对各种贷款进行限额处理,对不同的贷款方式进行不同的信用评价体系方式的把握,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按照这套信用评价体系实行,就能够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为银行未来的信用服务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好处。
5.3提高信用产品服务
提高信用产品服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新信用产品,另一方面是提高信用人员的素质。创新信用产品包括银行人员可以每周强制想一个很好的信用产品,吸引贷款的点子,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让银行除了打利率战还有很多别的方法可供选择。另一方面提高信用人员的整体素质,这一部分可以通过进行银行的客户经理培训,包括礼仪培训、业务培训,增强客户经理的社交水平、礼仪水平和未来的业务水平,进行科学的培训,另外还需扩展人员的视野。业务人员也应该在每周进行会议,定时报告工作内容。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更多更好的努力。银行的信用业务未来还是一个发展方向,未来,银行应面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变,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雨,史秀红.个人信用风险计量:双边抗体人工免疫概率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12)88-93.
[2]于晨曦.计量技术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兼论我国商业很行引进和运用计量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论坛.2009(6):59-64.
[3]林韩、雷井生.基于结构模型的信用风险研究综述.金融发展研究[J].2010(1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