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坚持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019-02
课堂教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质量如何,除教员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员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
1 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是前提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教员在上课前,首先要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为一堂课要实现的若干教学目标分别设计相对独立教学活动方案,然后用已酌定的教学环节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整体。包括:课前教学目标展示目标展示是为了发挥教学目标在过程中的凝集、激励和控制作用,即通过目标展示让学员明确学习任务,产生学习动机,引起学员注意,使学员有目的的参与教学活动。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员的教的方式以及学员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难度大小以及学员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一次课要实现的若干目标分为三类,即自达目标,助达目标、导达目标。自达目标是指通过预习可以达到的目标;助达目标是指学员在预习过程中基本能够达标,但可能有关键问题难以解决,需要教员在课堂上适当帮助才能达到目标;导达目标是指难度大,预测学员在预习中的疑点较多,需要教员在课堂上通过多种的方法指导才能达到的目标。具体地说,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员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员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员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员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这章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介绍原子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使学员核外电子排布的三大规律并掌握多电子的电子分布方式;②使学员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系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为学习分子结构理论和元素性质作准备;③通过元素基本性质的比较,培养学员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④对学员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⑤通过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教学,进行化学“人文化”教育。 2 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员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一堂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员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员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的内容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如在《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这节课中,首先通过实验设疑:在向含有白色AgCl的沉淀溶液中,加入KI溶液并搅拌,沉降后观察到溶液为无色,沉淀为黄色,这一实验,学员产生疑问,教员在通过实验“设疑”后,马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引出沉淀转化的概念,从而深入理解:AgCl(s)+KI(aq)=AgI(s)+KCl(aq),让学员知道可以通过生成更难溶的物质使沉淀转化,那么根据我们学过的化学平衡转化的原理,还有什么方法使沉淀转化呢?通过在让学员自己讨论,得出结论。教员通过做演示实验,学员由被动的旁观,变成带着强烈的问题去积极的参与,通过启发学员思考,使学员成为学习主体。再如学习《溶液的通性》一节,可以提出,为什么我们输液要用09%的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植物具有一定的抗旱性?为什么在冬季户外的咸菜缸一般不会冻裂,水缸却会被冻裂?为什么冬天必须在汽车水箱里加入防冻液?由于学员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三是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在教学中,教员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员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员独立完成。认真实施这一要求,加强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员刚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员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员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要求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员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
四是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它能高度地概括教材的重点内容,把需要特别强调的知识用少而精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教员必须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板书,做到文字端庄秀丽、重点突出,板面布局整齐、图画形象直观、解题思路清晰,简明扼要的图文并茂的板书是一幅精美的课堂教学的艺术缩影,可以提高学员对所教信息的接受和反馈效率。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3 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目前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探索法、自主学习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员、学员的实际情况而定。只要“省时、启智、高效”就是好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掌握好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针对学员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例如,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化学教员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员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到原电池一节时,可以设计以下实验:在烧杯中,如果把锌片直接放到硫酸铜溶液,后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改用一定的装置,将铜棒直接插入到硫酸铜溶液,将锌棒插入到硫酸新溶液中,两个烧杯用倒置的装满饱和的氯化钾的琼胶溶液U型管连接起来,会产生什么现象?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倒置的装满饱和的氯化钾的琼胶溶液U型管的作用是什么?上述实验问题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学员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员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由上可知,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教员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才能越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019-02
课堂教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质量如何,除教员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员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
1 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是前提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教员在上课前,首先要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为一堂课要实现的若干教学目标分别设计相对独立教学活动方案,然后用已酌定的教学环节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整体。包括:课前教学目标展示目标展示是为了发挥教学目标在过程中的凝集、激励和控制作用,即通过目标展示让学员明确学习任务,产生学习动机,引起学员注意,使学员有目的的参与教学活动。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员的教的方式以及学员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难度大小以及学员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一次课要实现的若干目标分为三类,即自达目标,助达目标、导达目标。自达目标是指通过预习可以达到的目标;助达目标是指学员在预习过程中基本能够达标,但可能有关键问题难以解决,需要教员在课堂上适当帮助才能达到目标;导达目标是指难度大,预测学员在预习中的疑点较多,需要教员在课堂上通过多种的方法指导才能达到的目标。具体地说,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员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员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员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员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这章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介绍原子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使学员核外电子排布的三大规律并掌握多电子的电子分布方式;②使学员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系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为学习分子结构理论和元素性质作准备;③通过元素基本性质的比较,培养学员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④对学员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⑤通过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教学,进行化学“人文化”教育。 2 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员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一堂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员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员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的内容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如在《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这节课中,首先通过实验设疑:在向含有白色AgCl的沉淀溶液中,加入KI溶液并搅拌,沉降后观察到溶液为无色,沉淀为黄色,这一实验,学员产生疑问,教员在通过实验“设疑”后,马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引出沉淀转化的概念,从而深入理解:AgCl(s)+KI(aq)=AgI(s)+KCl(aq),让学员知道可以通过生成更难溶的物质使沉淀转化,那么根据我们学过的化学平衡转化的原理,还有什么方法使沉淀转化呢?通过在让学员自己讨论,得出结论。教员通过做演示实验,学员由被动的旁观,变成带着强烈的问题去积极的参与,通过启发学员思考,使学员成为学习主体。再如学习《溶液的通性》一节,可以提出,为什么我们输液要用09%的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植物具有一定的抗旱性?为什么在冬季户外的咸菜缸一般不会冻裂,水缸却会被冻裂?为什么冬天必须在汽车水箱里加入防冻液?由于学员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三是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在教学中,教员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员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习题,并加强解题指导,严格要求学员独立完成。认真实施这一要求,加强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员刚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员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员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要求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员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
四是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它能高度地概括教材的重点内容,把需要特别强调的知识用少而精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教员必须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板书,做到文字端庄秀丽、重点突出,板面布局整齐、图画形象直观、解题思路清晰,简明扼要的图文并茂的板书是一幅精美的课堂教学的艺术缩影,可以提高学员对所教信息的接受和反馈效率。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3 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目前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探索法、自主学习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员、学员的实际情况而定。只要“省时、启智、高效”就是好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掌握好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针对学员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例如,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化学教员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员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到原电池一节时,可以设计以下实验:在烧杯中,如果把锌片直接放到硫酸铜溶液,后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改用一定的装置,将铜棒直接插入到硫酸铜溶液,将锌棒插入到硫酸新溶液中,两个烧杯用倒置的装满饱和的氯化钾的琼胶溶液U型管连接起来,会产生什么现象?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倒置的装满饱和的氯化钾的琼胶溶液U型管的作用是什么?上述实验问题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学员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员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由上可知,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教员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才能越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