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格局下的进博会

来源 :丝路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gs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举办三届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立场,也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红利,主动提振全球经济的诚意,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国际正常贸易的当下,中国坚持举办第三届进博会,进一步展现了中国最近确立的“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思路。
  彰显国际贸易合作的决心
  仍在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挫伤世界经济发展。世界贸易组织10月6日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显示,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将缩水9.2%,虽略好于预期,仍受疫情发展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难以复苏。联合同工业发展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规模将减少4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4.9%,认为世界经济处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基本遏制住疫情。1-8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货物出口累计增速实现了年内首次转正,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接近转正;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增速也是年内首次转正;9月制造业PMI升至51.5%,十一国庆8天假期共6.37亿人次出游,同比恢复79%。世贸组织高级经济学家科尔曼近期表示,中国在疫情期间出口规模高于预期,进口保持稳定,为提升亚洲地区区域内贸易规模做出了贡献。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多国蔓延的特殊时期,第三届进博会突出共同抗疫、智慧抗疫,为暗淡的全球贸易形势增添一抹亮色。据了解,在展区布置方面,第三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规划展览面积较第二届增加一倍,并配合抗疫首设公共卫生防疫专区,集中展示防疫抗疫的前沿科技,多款海外抗疫明星产品在进博会首发。
  第三届进博会的特殊定位
  必须指出,中国经济稳定向好的态势,为第三届进博会的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四大平台”(国际采购平台、投资促进平台、人文交流平台、开放合作平台)的定位也将充分发挥综合效应,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
  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主动扩大进口如初级产品、中间产品等,既弥补中国生产领域资源能源不足,又能促进进出口平衡,改善贸易结构,还能通过进口大量优质最终消费品,满足品质化、多样化的需求,改善消费结构。二是通过吸引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实现“全球首发、中国首展”,形成创新集聚效应,为国内企业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和二次创新创造便利条件。三是通过参展商集中展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先进理念、发展动向等,弥补、强化、升级国内产业链,并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攀升。四是通过进博会保障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相关政策措施,降低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和海关预裁定制度,开展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国际互认,推动检测报告和认证证书的国际互认等,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积极推动新发展格局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无法一蹴而就,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难以根本解决,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新技术虽不断涌现,但短期内无法掀起革命性浪潮,无法对经济增长从量到质的飛跃提供足够支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转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打意识形态牌,设立针对中国的新规制,构建对华制度壁垒,意在将中国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之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根据发展新阶段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其中,国内和国际两个循环系统互动越高效,中国越能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越能形成综合竞争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
  持续举办进博会可发挥中国超大市场的优势,聚合全球优秀企业和发展需求,既能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有力支撑,又能有效衔接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进而培育提升中国在国际竞争合作的有利地位和优势,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动力。
  为此,中国在成功举办第三届进博会的基础上,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国外优质产品购买的便利性,降低价格,进而释放国内居民对消费品以及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潜力,切实扩大内需;二是增加核心部件、高新技术和优质服务的合作,推动国内生产质量提升和生产效率提高;三是增加圈内有效供给,影响商品价格,进而影响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四是增强通关便利化程度,增加商品流通渠道,整合物流运输资源,提高流通效率;五是发挥进博会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跨区域发展战略的独特作用,促成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最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质量发展。
  (祁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一带一路”所所长;宋琍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一带一路”所助理研究员)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三年两次亲临山西调研,并做出重要指示,体现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山西的关怀,并为山西未来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6月27日,在2020山西大学对外开放云论坛开幕式上,山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山西大学对外开放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在主持致辞环节时这样说。这与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近期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互为呼应,这篇文章明确指出,坚决贯彻落实习
期刊
自2011年第一列货运班列从中国重庆始发抵达德国杜伊斯堡伊始,中欧间跨洲际货运班列发展进入飞速增长期。尤其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2016年统一命名为中欧班列以后,九年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20000列。中欧班列也成为中国中西部城市构建西部大开发国际通道的重要抓手。  中欧班列肩负着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使命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前期项目,是实现互联互通理念
期刊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指出安徽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成为与杭州、南京并列的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2015年3月,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合肥被纳入“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范畴。2016年1月15日通过的《安徽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吹响了向“一带一路
期刊
甘肃有“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一度在坊间流传的这句笑谈多少传递出当地一股心酸和产业难发展的无奈。如今,随着“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产业体系逐渐形成,各色甘肃农产品得以抱团闯市场,“甘味”品牌让曾经贫乏的土地重绽新颜。  擦亮“甘昧”品牌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甘肃的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却并不缺乏优质特色农产品,但由于信息不畅,品牌知名度普遍不高;再加之交通相对不便,这些绿色优质的
期刊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7年来,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虽然当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全球经济低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一带一路”建设逆势前行的总体态势并未改变。前不久,“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书面致辞,并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新期待。后疫情时代,对增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力和引领力的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及时作出调整和完善。  理念上,应更
期刊
2020年4月,國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批复》,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明确要求江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努力走出一条内陆省份双向高水平开放的新路子。江西成为继宁夏、贵州之后,全国第三个获批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也是中部地区的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是江西走量质双高的开放之路的必然选择,对江西来说这既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
期刊
本月丝路脉动的监测时间范围从2020年6月1日到6月30日。国际层面,中方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一带一路”合作受到疫情和局部形势双重影响但势头并未逆转,彰显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国内层面,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稳外贸工作座谈会,云上广交会“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反响积极,合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出口跨境电商持续增长,成为稳外贸新亮点。  整体舆情态势  根据腾讯数据显示
期刊
2017年6月20日,中国国家电网成功购入希腊电网运营商ADMIE(希腊国家电网公司)24%股权,交易金额为3.2亿欧元。国家电网在全球电力市场的投资令人瞩目,此前投资意大利、葡萄牙、澳大利亚等6个国家的能源网,这些项目均实现稳健运营。那么国家电网此次选择希腊是基于哪些考虑呢?  中国电力行业对外投资现状  电力属于国家战略型资源。发电原材料的垄断和高资本壁垒的特性使电力行业主要由一些大型国企垄断
期刊
“一带一路”建设为西部大开发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高沿边开放水平,打造富有活力的沿边开放开发经济带,将极大地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扩大西部沿边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西部地区扩大沿边开放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当前,我国正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虽然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需要通
期刊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往来和产能合作日益密切,对物流服务的品质和效率要求不断提高,多式联运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海关需要主动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找准掣肘因素,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多式联运监管的整体性、协同性和有效性,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  多式联运建设的阶段性成效  我国交通部等部门将多式联运定义为“依托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提供全程一体化组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