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肿瘤的根治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病例和同期有可比性的131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较传统开腹手术组的切口长度[(5.54±1.65)em比(14.42±2.49)cm]、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21±1.42)d比(3.94±1.50)d]、人均肠道干预次数[(0.3±0.7)比(1.7±2.1)]、首次进
【机 构】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合肥2300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肿瘤的根治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病例和同期有可比性的131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较传统开腹手术组的切口长度[(5.54±1.65)em比(14.42±2.49)cm]、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21±1.42)d比(3.94±1.50)d]、人均肠道干预次数[(0.3±0.7)比(1.7±2.1)]、首次进食时间[(3.08±1.64)d比(4.47±1.69)d]、人均镇痛次数[(0.50±1.0)比(0.90±1.2)]、尿管留置时间[(3.46±1.97)d比(5.06±2.81)d]等指标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腹腔镜组均小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手术组[(217.38±68.35)min比(131.40±54.33)min],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手术切除肿块最大直径,结肠标本肿块距近切缘、远切缘的长度,直肠标本肿块距近切缘、远切缘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及阳性数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技术,且可以达到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同样的短期根治效果。
其他文献
患者女,67岁,因“间断性腹泻伴有恶心、呕吐10个月”入院。10个月前无诱因出现间断腹泻,大便呈水样,每天30余次,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无里急后重,无腹痛,无特殊药物服用史,无盗汗,无咳嗽、咳痰,无体重减轻。给予止泻对症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血常规:WBC18.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0.84,中性粒细胞计数:15.6×10^9/L。粪常规正常。抗线粒体抗体为1:1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疾病,80%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置入普通覆膜食管支架只是解决患者的吞咽困难问题,而将放射性碘-125粒子与食管支架整合制成的食管内照射支架,能对癌肿组织进行放射性治疗,有望达到延长生存期的目的。为此,我们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了普通自膨式钛镍合金支架和碘-125粒子自膨式钛镍合金支架的比较研究。
幼年性息肉又称黏液性或潴留性息肉,属于肠道错构瘤性息肉,好发于小儿,常因便血而就诊[1-3].近年来,随着结肠镜的普及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广泛应用,小儿幼年性息肉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现回顾我院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小儿结肠幼年性息肉的资料,报道如下.
随着内镜下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内镜介入需要在检查前行肠道的清洁准备。肠道清洁是结肠镜、小肠镜及胶囊内镜等检查防止误诊、漏诊提高诊断阳性率的关键。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比较用改良的“3合1”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磷酸钠盐口服溶液3种清肠剂的结肠镜检查患者顺应性、安全性和清肠有效率。
胆道感染的原因很多,不同的病因引起感染的细菌菌群可能有所不同.本文中我们主要对胆道系统良、恶性梗阻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差异和抗生素敏感度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8月至2010年3月胆道梗阻合并感染的112例住院患者.恶性梗阻组37例中,胆管癌15例,壶腹部肿瘤9例,胰头癌4例,肝癌1例,胃癌腹腔转移致胆道梗阻8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可完整大块地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实现根治肿瘤的效果,但ESD手术操作时问长、技术难度高,出血及穿孔并发症发生率高。黏膜下注射液的停留时间长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Fujishiro等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应用透明质酸、甘油果糖混合液黏膜下注射,证实其具有保持较好黏膜下液体垫和良好的安全性等优点,推荐其作为ESD优选的黏膜下注射液。
类癌是一种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的少见神经内分泌肿瘤,约74%发生于消化道,占消化道肿瘤的0.4%~1.8%。正确认识消化道类癌的临床特征、内镜及超声内镜特点,对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总结了5年来我院确诊的胃肠道类癌共43例,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患者男,67岁,因上腹胀痛伴食欲减退1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2周前在外院行胃镜检奁示:胃体、十二指肠多发黑色斑,考虑黏膜出血(未行病理活检)。近2周服药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消瘦外观,腹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明显包块,肠鸣音正常。
目前,国际上通用针对大肠肿瘤的相关共识包括美国消化病学会和内镜学会(AGA/ASGE)共同制订的指南和亚太胃肠病学会的共识指南,而国内尚缺乏相应的、涵盖筛查与早期诊治和综合预防等内容的共识意见.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肿瘤协作组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学科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4 ~ 15日在上海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穿孔的发生率较高,且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我中心应用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过程中出现了10例穿孔,其中5例应月用套扎术修补穿孔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间我中心采用ESD治疗消化道肿瘤共计215例,10例(4.65%)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穿孔,其中5例采用结扎器套扎修补,男2例、女3例,年龄36 ~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