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及经验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_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域旅游是区域文旅发展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阿坝州作为中国西部的藏族羌族自治州,通过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已将文旅产业培育成为全州的支柱产业。阿坝州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及经验,可以为西部其他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国内较早开展全域旅游探索的市州,首批被纳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录。因此,开展阿坝州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及经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阿坝州全域旅游推进情况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阿坝州旅游特别是“九环旅游线”遭受重创,旅游人数同比下降77.3%、旅游收入同比下降76.57%。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2008年阿坝州提出要用全域旅游理念重建家园,并借助灾后恢复重建契机,扎实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全州旅游止滑回升,逐步恢复蓬勃朝气。2012年8月,阿坝州人民政府在主办的“阿坝州旅游战略合作研讨会”上,提出要围绕“推进转型升级打造全域旅游”。2012年12月24日,在2012年阿坝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全域、全时、多元景区建设。2015年7月26日,国家旅游局在阿坝州调研时,对九寨沟县“拓景扩容、多点多极、全域发展”的旅游发展思路和工作给予高度肯定。2015年9月,國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正式启动和部署全域旅游工作。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批准阿坝州纳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录。2016年7月,阿坝州召开全州全域旅游现场推进会,强调要紧紧抓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在全域、全时、多元景区思路引领下,突出“三态”(生态、业态、文态)融合,注重“三微”(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联动,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发展全域旅游,2016年阿坝州旅游人数达到370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18亿元。
  2017年,突如其来的“8·8”九寨沟地震,导致九寨沟景区受损严重,被迫闭园重建,再次重创阿坝州旅游产业,旅游人数同比下降37%、旅游收入同比下降47.64%,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6年超过30%下降至2018年的20%左右。习近平总书记对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高质量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努力建成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小康的典范,让灾区群众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2018年12月,四川省委书记在阿坝州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阿坝州“要奋力打造民族地区绿色发展、全域旅游、脱贫奔康的典范”。2019年9月,阿坝州召开了“2019年阿坝州文化旅游暨全域旅游发展大会”,阿坝州委、州政府出台了《中共阿坝州委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设“一个景区”(即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七个融合”、擦亮“九大品牌”,奋力推动阿坝全域旅游提档升级,让“熊猫家园·净土阿坝”享誉中外、闻名世界,早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8·8”九寨沟地震灾后重建基本完成,2019年,全州全年共接待游客315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7.6.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3.24%和36.51%。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阿坝州全年共接待游客360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1.1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16%和32.32%。
  阿坝州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2016年以来,阿坝州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过程中,其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可概括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品牌带动,提档升级;全时多元,全域推进;旅游富民,振兴乡村”。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阿坝州是中华民族两大母亲河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要奋力打造民族地区绿色发展、全域旅游、脱贫奔康的典范”的指示要求,阿坝州以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为抓手,正确处理生态与发展、生态与民生、生态与稳定的关系,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个方面齐下功夫,大力做好“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三篇文章,聚焦“全域旅游、特色农牧、清洁能源、民族文化、‘飞地’经济”五个主攻方向,坚持五业同优、竞相发展,确定了努力建成国际生态文明旅游目的地的文旅发展目标。目前,阿坝州拥有3处世界自然遗产、10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湿地公园、25个自然保护区,林草覆盖率达80%,阿坝州自然保护地数量居四川省第二,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品牌带动,提档升级
  阿坝州有“九大”资源比较优势。一是“大九寨”,“童话世界”九寨沟是全国惟一荣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等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胜地;“人间瑶池”黄龙是世界级的钙化景观。二是“大熊猫”,阿坝州是我国大熊猫主要分布区和重要栖息地之一。全州拥有大熊猫栖息地面积40.6万公顷,占全国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的15.7%,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居世界第一。三是“大草原”,若尔盖大草原是我国第二大草原,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四是“大长征”,1935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阿坝转战停留达16个月,是长征途中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最多的地区,全州13个县(市)均是革命老区县。五是“大雪山”,据《阿坝州高海拔山峰记录》统计,全州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峰就达200余座,全国十大登山名山“四姑娘山”巍峨屹立于阿坝州小金县境内。六是“大冰川”,达古冰川是全球海拔最低、年纪最轻的冰川,也是离中心城市最近的冰川。七是“大彩林”,阿坝州彩林区域广、面积大、种类多,其中黑水彩林是亚洲最大的红叶彩林旅游区。八是“大地震遗址”,阿坝州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地区,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令人扼腕痛惜的地震遗址,习近平总书记来州视察时特别叮嘱“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九是“大禹故里”,《史记·六国表》中记载:“禹兴于西羌。”汉代《蜀王本纪》中记载:“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唐代《括地志》中说:“石纽山在汶川县治西七十三里。”无论是历史资料、还是当代研究,都充分说明大禹故里就在西羌,汶川就在西羌地域。   阿坝州委、州政府提出,要大力培育“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大长征、大雪山、大冰川、大彩林、大地震遗址、大禹故里”九大文旅品牌,扎实推进文旅、绿旅、城旅、农旅、牧旅、体旅、交旅融合“七个融合”发展,带动阿坝州文旅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在“大九寨”文旅品牌建设上,九寨沟有力有序推进景区灾后保护与恢复工作,“8·8”九寨沟地震灾后重建基本完成。2019年,九寨沟县接待游客数量由2018年的23.45万人次猛增至2019年的185.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018年的1.72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17.6亿元。2019年11月,四川“大九寨”文旅发展联盟在九寨沟县正式成立。
  在“大熊猫”文旅品牌建设上,阿坝州依托卧龙(中华大熊猫苑、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和甲勿大熊猫保护研究园,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阿坝州深化与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合作,将2019年在卧龙神树坪基地出生的两只大熊猫宝宝命名为“汶汶”“川川”;甲勿海大熊猫保护研究园成功引进4只大熊猫落户,卧龙特区卧龙镇和汶川县水磨镇入选四川首批“熊猫生态小镇”名单,卧龙熊猫基地入选《中国国家地理》首个大熊猫摄影基地,提升了阿坝州“熊猫家园”的影响力。
  在“大长征”文旅品牌建设上,阿坝州组织编制了《阿坝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发展规划》。全州红色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其中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景点7处,纳入《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处,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长征干部学院被中组部列入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2019年11月18日,取材于红军长征途经羌区时发生的一段真实感人的故事的国内首部羌族革命英雄题材电影《红色土司》在全国院线上映,105岁的红军老战士王定国为该片题写片名。
  在“大草原”文旅品牌建设上,享有“中国最美的湿地”“中国黑颈鹤之乡”“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最佳婚照摄影目的地”“最佳自驾游目的地”等美誉的若尔盖花湖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原县推动俄么塘花海、月亮湾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日干乔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第四届雅克音乐季高质高效举办,期间接待游客14.91万人次。雅克音乐季成功践行了“音乐+旅游”的特色文创模式,体验带动消费,消费引领产业升级,丰富了“大草原”旅游品牌的沉浸式体验内容。
  在“大雪山”文旅品牌建设上,阿坝州积极开展国内首个以山地户外为特色的四姑娘山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成功举办2019四姑娘山云间花径越野跑、第五届四姑娘山国际登山节和第三届四姑娘山山地户外专家国际论坛。理县的鹧鸪山自然公园成功挂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第一届新浪杯高山滑雪挑战赛和第二届“5·23”半脊峰冰雪登山大会。黑水县加快推进三奥雪山旅游景区的开发,2019年投入资金4000万元完成旅游基础设施一期建设。阿坝州的“大雪山”不仅是美景欣赏地,正在成为人们开展登山、徒步、攀冰、滑雪等户外运动的天堂。
  在“大冰川”文旅品牌建设上,达古冰川旅游景区深度挖掘休闲度假、观光摄影、户外徒步、房车露营、运动康养、科研教学等旅游体验项目,探索创新“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大力推送“赏花玩雪”“冰雪消夏”“中国红叶彩林之乡”“冰雪天堂”等四季冰川生态旅游产品。随着《中国机长》等影片的热播,达古冰川景区加大了“文化+娱乐+生态+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达古冰川影视基地”授牌,进一步丰富“大冰川”文旅品牌内涵。
  在“大彩林”文旅品牌建设上,阿坝州积极探索高山区沟域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模式,黑水县奶子沟彩林公园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黑水县编制了《冰川彩林国际旅游目的地规划》,加快推进黑水冰川彩林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理县举办2019四川红叶生态旅游节(主会场)暨理县米亚罗红叶温泉节,活动持续近三个月,“赏红叶、玩冰雪、浴温泉、住寨子、体验藏羌风情” 已成为阿坝旅游的靓丽名产品。
  在“大地震遗址”文旅品牌建设上,汶川县按照习近平總书记来汶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以家国情怀宣誓广场、家国情怀书院等“十大工程”为支撑,精心设计研学游、亲子游等精品课程套餐,深情讲述好“六个故事”开发现场教学点17个、精品教学线路4条,举办各类培训410余期(班),培训接待5.1万余人次,旅游+教育发展形势良好。
  在“大禹故里”文旅品牌建设上,汶川作为大禹故里、大禹治水肇始的会盟誓师地,是缅怀大禹治水和凝聚中华民族之功、传承大禹精神最具标志意义的纪念地。2019年7月8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共阿坝州委、阿坝州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汶川县委、汶川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9中国·汶川大禹华诞庆典暨大禹文化旅游节在汶川绵虒大禹祭坛前隆重举行,来自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的相关领导及大禹研究专家学者,珠海市原对口援建工作组代表,首批天府旅游名县联盟嘉宾,浙江绍兴市、阿坝州、邛崃市等地的大禹后裔代表齐聚于此,弘扬大禹“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的家国情怀,共同缅怀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的丰功伟绩。
  (三)全时多元,全域推进
  阿坝州按照“全时空、全地域、全要素、全领域、全社会”的全域旅游发展要求,2020年组织编制了《阿坝州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及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修编)》。规划修编立足国际视野,把握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及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契机,提出了阿坝州全域旅游“一城 、三廊、四带 、十区”的总体布局,强调要做响马尔康国际嘉绒文化旅游名城,做亮世界自然遗产、雪山草地国家公园、藏羌走廊·国道31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三条国际旅游走廊,做强四大文旅经济带(自然遗产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联动发展的东北文旅经济带;古羌文化、大禹文化、茶马文化等融合发展的东南文旅经济带;草原文化、安多文化、长征文化等紧密结合的西北文旅经济带;山地文化、嘉绒文化、东女文化等交相辉映的西南文旅经济带),做精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大长征、大雪山、大冰川、大彩林、大地震遗址、大禹故里、大东女文化等十个国际精品旅游区。规划提出要打造世界遗产旅游、世界文化旅游、世界节庆赛事旅游三大品牌旅游产品,突破夜间旅游和冬季旅游全时旅游产品,完善红色旅游、生态旅游、自驾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低空旅游等十大多元旅游产品。目前,全州13个县市都编制完成各县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系列旅游实施方案、专项规划构建了旅游业发展规划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任务的实施。2020年,阿坝州创建县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天府旅游名县2个;新增4A景区12个,总量跃居全省第二,率先实现A级景区县(市)全覆盖,成为全省首个符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前置条件的市(州)。阿坝州还积极推动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型,2020年创建马尔康市卓克基、金川县观音桥和小金县四姑娘山等30个州级旅游度假区。   (四)旅游富民,振兴乡村
  阿坝州把发展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按照“一个旅游点致富一个村,一个旅游区带富一乡人”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和“牧旅融合”,精心举办赏花节、采摘节等特色农旅活动,多维度、全方位推进加强旅游与有机食品、花卉苗木等传统农业融合,建设一批以“水果采摘、农耕体验”为主题的创意农业基地。金川县新建、提升改造雪梨、花椒、草莓等特色产业基地11万亩,成功举办了梨花节和红叶节。茂县建成万亩特色果蔬示范区5个、农产业核心示范基地28个,举办了甜樱桃采摘节、安逸有“李”第二届茂县李文化旅游节。汶川县有序推进甜樱桃、茶叶等“3+3”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汶川甜樱桃”成功申报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举办了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汶川甜樱桃采摘节。松潘县实施乡村创意产品推广行动,以文旅融合为主线,突出古城品牌,重点开发以牦牛肉、中藏药材、青稞酒、地胡茶等为主体的系列土特产商品;着力培育以民间刺绣、挂饰、服饰、手工织物、回族雕刻、羌绣、唐卡等为主体的系列民族手工艺品,支持开发农村特色创意民族民俗文化产品,推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质特色创意产品。
  阿坝州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注重扶持精品旅游村寨建设,大力发展民宿新型业态,鼓励申报以乡村旅游为特色的A级旅游景区。黑水县吸引民间投资4.5亿元,顺利推进嘎尔庄园茶窖精品民宿酒店建设,“雅克夏雪山·涤心谷”民宿小镇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沙石多乡奶子沟彩林公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金川县观音心海、万林西里等民宿蓬勃兴起,世外梨园4A级景区成功创建。九寨沟县大力打造大录古藏寨等精品旅游村寨,加快建设特色民宿及自驾营地。茂县成功申报杨柳花村、牛尾羌寨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理县·浮云牧场、黑水·羊茸哈德、九寨沟·“阿布氇孜”生态藏居、松潘·上磨318营地、小金·玛嘉沟、若尔盖·黑帐篷营地、汶川·达拉布庄园、红原·游牧时光、黑水·红色昌德、壤塘·阳光部落、红原·虎头山安多部落、壤塘·秀城绿岛均是阿坝州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目前,阿坝州共有40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阿坝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上升至1649.2万人次,占全州旅游总接待人数的45.75%;实现乡村旅游收入68.03亿元。
  阿坝州全域旅游发展经验
  阿坝州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按照把阿坝州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高原生态及藏羌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以超常的干劲、超常的节奏、超常的付出,全力推進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党政统筹,高位推进
  高位推进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推手。阿坝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发展,把全域旅游示范创建作为日常工作头等大事和要事。州主要领导专题听取全域旅游发展情况汇报,多次研究部署文体旅融合发展工作。州委书记带队亲赴国家文旅部汇报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全力争取国家支持。州领导围绕“全域旅游怎么干”重大课题,全面深入开展全州全域旅游调研,并组织赴云贵两省“取经”。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阿坝州召开了“2019年阿坝州文化旅游暨全域旅游发展大会”, 阿坝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深入贯彻省委“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部署,建设“一个景区”、实现“七个融合”、擦亮“九大品牌”,奋力推动阿坝全域旅游提档升级,让“熊猫家园·净土阿坝”享誉中外、闻名世界,早日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融合发展,激发活力
  融合发展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阿坝州委书记在2019年阿坝州文化旅游暨全域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按照实现“七个融合”总体原则,扎实推进文旅、绿旅、城旅、农旅、牧旅、体旅、交旅融合发展。实施“旅游+”和“+旅游”战略,大大激发了阿坝州文旅发展活力。“文化+旅游”成功推出雅克音乐季、藏谜、九寨千古情、瓮城传奇、斯古拉等一批精品演艺品牌,成功将九寨沟演艺集群打造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景区+文化”让藏羌戏曲走进景区惠及游客。“体育+旅游”培育出环四姑娘山超级越野跑、红色长征汽摩拉力赛、夹金山云越野挑战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其中环四姑娘山超级越野跑、环达古冰山国际自行车赛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破解了阿坝州淡季旅游市场瓶颈。“农业+旅游”推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畜产品变旅游商品,培育休闲农业园200余个,农(牧)家乐2000余家,形成了“乡村旅游+民宿+农趣+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交通+旅游”规划了G317最美景观大道项目建设,全省率先建成标准化、系统化、特色化的旅游标志标牌,形成了行游一体化、特色鲜明化、面向国际化的文化旅游特色景观大道。“科技+旅游”启动“一部手机游阿坝”建设,实现所有4A级及以上景区WIFI免费覆盖和门票全网预约,九寨沟成为全国首个智慧景区。
  (三)全域营销,品牌推广
  全域营销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强劲动力。阿坝州在全域旅游营销理念上,大力推动“产品营销”向“品牌营销”转变。为全力打造阿坝州旅游品牌新形象,2019年3月,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面向全球公开征集阿坝州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和旅游形象LOGO,“熊猫家园·净土阿坝”全域旅游宣传口号和以大熊猫品牌为主创元素LOGO征集已完成。2019年5月28日,阿坝州委书记带团到访爱尔兰,在都柏林举行了文化旅游推介会,推介阿坝州大九寨、大熊猫、大草原等旅游品牌。2020年,阿坝州深挖“九大”品牌内涵,有序推进《阿坝州全域旅游形象宣传片》《阿坝州生态旅游宣传片》拍摄制作,创作完成全球惟一《大熊猫百图唐卡长卷》。制作发布《中国国家地理——大阿坝》特刊、《阿坝州高海拔山峰图录》《何处韵悠扬——阿坝州非遗之旅》《阿坝州研学之旅》全域旅游系列新书,采取“新书发布+线上直播+文艺展演”模式,成功举办“熊猫家园·净土阿坝”全域旅游系列新书发布会。组织开展西安、兰州、成都与三州区域合作、“百星帮百县”扶贫综艺活动等专题推介活动10余场,并通过抖音直播、微博微信等进行全媒体宣传,积极宣传推介阿坝州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   (四)完善设施,主客共享
  完善设施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支撑。阿坝州加大对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的投入,从2019年至2021年,阿坝州分三年推进“交通大会战”,启动实施项目64个,总投资将达到2525亿元。全州大力推进小金斯古拉、孟屯河谷景区、九寨沟县中查沟旅游设施等8个州级重点项目建设。投入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176万元,用于阿坝红军长征遗迹达维会师桥修缮和阿坝红军长征遗迹亚克夏红军烈士墓修缮。2020年完成G317最美景观大道项目招投标,理县、马尔康、金川、壤塘等7个点位全面进入建设。推动理县古尔沟温泉小镇、孟屯河谷景区等6个文旅重点项目恢复开工。争取文旅企业项目补助资金1750万元,落实文化产业扶持300万元。全国首批阿来书屋在黄龙、四姑娘山、达古冰川、马尔康柯盘天街建设完成。同时,积极做好“十四五”项目储备,策划包装全州文体旅项目315个,总投资169亿元。
  (五)环境整治,全域提升
  环境整治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2019年4月28日,阿坝州召开了全州全域旅游环境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全面启动全域旅游环境“三年整治行动”,重点工作为整治“三个环境”,实施“三大工程”:一是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实施“舒心”工程;二是推进社会治安整治,实施“安心”工程;三是推进市场环境整治,实施“放心”工程。
  阿坝州各级各部门纷纷行动,大力整治卫生环境、治安环境、市场环境,重拳出击、打击乱象,创建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各級干部身体力行,带头走街入户捡垃圾打扫卫生,努力让各族群众和各方游客进出放心、游玩舒心、居住安心。通过整治,阿坝州全面完成国省干道旅游道路标志标牌整治和建设,拆除不规范标志标牌264件,更换标志标牌反光膜1516平方米,新建标志标牌573件。在全省率先建成标准化、系统化、特色化的旅游标志标牌,形成了行游一体化、特色鲜明化、面向国际化的旅游标志标牌系统。
  为了给游客营造一个优良的旅游环境。阿坝州以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分“探索建立、逐步推广、全域覆盖”三步走,全面推进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制建设。2016年松潘县率先试点“1+3+N”监管模式,迈出了全域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改革之路。到2018年6月,全州 “1+3+N”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构实现全域覆盖。2020年,全州进一步完善了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构,基本形成了客源地联动监管,区域内跨县联动监管的“三个层级”区域联动机制,逐步建立起资源互补、良性互动、运作有序的综合监管新格局,加大全域旅游现代综合治理能力。
  2021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阿坝州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成果和全域旅游发展成果全面展示之年。对阿坝州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及经验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促进阿坝州全域旅游的发展,也可为西部其他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辉,岳燕祥.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J].旅游学刊,2016(9):26-27.
  [2]喇明英. 全域旅游对阿坝州推进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作用与启示探讨[J].中华文化论坛,2017(9):126-131.
  [3]张明之,陈鑫. “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基于产业融合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创新[J].经济问题,2021(1):112-118.
  作者简介
  朱创业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镇规划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开发
  梅 燕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
其他文献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中央一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具备造血功能,能带动乡村人口回流,提高经济收益,是乡村调整经济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产业联动、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很多乡村从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穷困的地区,建设成为现在的幸福美丽乡村,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乡村旅游从无
期刊
保护开发富平堑城,是保护富平历史风貌、提升文化品位的需要,也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需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富平堑城的保护开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文化旅游价值的角度来看,堑城保护开发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搞好堑城保护开发,根在精准施策、大胆创新,通过加强红色资源共享,实现“周边红色资源带动,堑城内生正向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所谓堑城,就是借助天然高阜,削四壁夯筑而成,
期刊
鎏金铜蚕是陕西石泉独特的文化资源,基于能够产生这一文物的蚕桑产业背景,使得依托鎏金铜蚕文化资源做大做强石泉县域特色文化产业有着明显的优势和长远的效益。结合当前现状,建议不断扩大鎏金铜蚕知名度与影响性;扎实做好“金蚕小镇”建设,打通一二三产;注重创新,加强文化创意;加强高新数字化技术应用。  特色文化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业态,在党和国家系列大政方针指引下,日益在县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期刊
他打造了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有一种强烈的回报社会和民族的情结。他选择了创建东巴文化传承基地,培养东巴文化传人,举行一年一度的东巴会,还倾力倡导和推動促成了云南省东巴文化保护与传承协会的成立,为在云南省不同的地方保护和传承纳西族东巴文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自从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以来,丽江的旅游在连年繁荣发展的进程中,日益成为中外驰名的文化名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粉丝经济应运而生,被广泛地运用于娱乐、商业以及文化等多个领域,已成为互联网3.0时代重要的经济模式。如何引导粉丝经济运营模式良性发展,成为许多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小米作为中国首家引入互联网思维并成功运用粉丝经济的企业,其运营模式具有较强的借鉴性。  关键词:互联网3.0;粉丝经济;小米;社群运营  中图分类号:F49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
期刊
“凯门拜什”是裕固族妇女从结婚出嫁时开始佩戴于胸前和后背的三条长至膝盖下方的饰物,佩戴“凯门拜什”表示着裕固族女性从少女到妇女的一个身份的转变。手工制作的“凯门拜什”是裕固族女性心与手、手与脑完美协作下创作出的传统手工艺,具有感性和理性的双重特质。在科技迅速发展、工业生产已近乎取代手工艺的今天,“凯门拜什”已越来越罕见。对“凯门拜什”工艺、价值、文化的重构与反思,也许是尊重、致敬传统工艺与文化最好
期刊
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雄俊灵秀、饮食门类丰富多彩的名城,重庆市近年来文旅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但是,在具体实践中,重庆市还存在规划建设滞后,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有待完善;文旅融合仍以资源开发为主,文化价值体现不够;文旅消费仍以外地游客为主,本土游客占比极低;文化旅游融合度有待提高,产品价值偏低;政府推动力度不足,亟需完善文旅发展政策等问题。管理部门应鼓励和引导文化产业和旅
期刊
千百年来,甘青河湟流域各民族一直繁衍生息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共同缔造了河湟大地上人们之间、族际之间互动交流与平等、团结、友爱的良好民族关系和社会文明风尚,并且成为一种历史传统而世代传承不衰。甘青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河湟传统”,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现实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今天我们持续推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进程和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无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河
期刊
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在政策、资金支持下快速回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素日趋增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实效,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初具规模,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文化旅游业已成为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的首位产业,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四五”期间,甘肃需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园一区”建设、“新基建”等契机,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激发乡村文化旅游消费
期刊
壮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壮族传统文化有新时代的传承和创新。其中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通过合理转化和阐释不仅可以取得创新发展,使其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也能提供促使核心价值观持续发展的丰富养料。而其中蕴含着民族特殊情感,能够发挥独特的道义支撑和价值支持作用,在成为民族精神标志的同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奠定扎实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