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作品的市场行情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qwertyui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宾虹(1865-1955年)是现代山水画大师,也是传统笔墨的集大成者,与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合称“20世纪传统四大家”。出生于浙江金华,原籍安徽歙县。初名懋质,应试改名质,字朴存,号滨虹,后改写宾虹,中年后以字行,别号予向、虹若、虹庐、虹叟、黄山山中人等。早年遍历国内名川大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曾九上黄山,五上华山,四上岱岳,写生画稿以万计。同时不断探索中国画用墨、用笔的规律。对墨法,黄宾虹有浓、湿、黑、淡、干、白六字诀,后改为浓、淡、破、积、焦、宿,最后发展为浓、淡、破、积、泼、焦、宿七字;对笔法,则总结为平、圆、留、重、变五种,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笔墨的技法。民国时期曾执教于各地教席,传授生徒,当代名家李可染、林散之、王康乐等皆为入室弟子。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研究所所长,1953年被华东行政委员会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黄宾虹去逝后,人民政府将其故居整修并命名“黄宾虹先生纪念馆”。
  黄宾虹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大家,60岁以前师古人,70岁以后师造化,80岁以后画艺大进,自立面目。黄宾虹的山水画可以概括为黑、密、厚、重,他善用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交错运用,尤以积墨为胜,所以他的画看上去黑,但意在墨中求层次;密包含满的意思,使画面紧凑不松散;厚即浑厚朴实;重则入木三分,笔笔到家,最见功力。民国时期由于人们对他的黑、密、厚、重的风格还不能完全理解,故作品销路不好。为此,黄宾虹生前曾预言:“我死后50年,我的画会热闹起来”。今天,黄宾虹的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每当人们回首20世纪中国山水画,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没有黄宾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将大打折扣。
  


  黄宾虹存世作品很多,据说有数万件。其作品很早就在市场上流通,民国时期作品销路不佳,价格普遍不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黄宾虹山水画认识的提高,其作品开始进入了海外市场,价格稳步走高。80年代初的价格每幅在1至3万港元之间,1984年开始突破10万元大关,其十开《山水册》被拍至12.5万港元。1995年黄宾虹精心之作《山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经各路买家激烈竞争,以264万元创黄氏作品的市场最高价。其后几年,其作品出现较大回落,主要是存世作品很多,市场有个消化获利盘的过程。不过市场上只要有精品露面,即会吸引海内外买家青睐和追捧。近几年,黄宾虹作品又开始大幅攀升。2001年《临流结茆》被上海敬华拍至41.8万元,2002年黄宾虹作品在中国嘉德春拍会上大放光彩。是次中国嘉德推出黄宾虹作品14件(含1件书法作品),除3件流标外,其余均创下不俗成绩:《日长山静图》,26×38厘米,不足1平方尺,在各路买家的踊跃竞投下,以3.96万元成交,如果以每平方尺计,价格达4万元,这在当时并不低;《阳溯》只有34×34厘米,以6.6万元拍出,每平方尺超过了6万元;《山水》四屏条在众多买家的追捧下以46.2万元成交,创下本场黄宾虹作品的最高价。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以来,黄宾虹作品受到了各路藏家大力追捧,价格扶摇直上,《得财图》(67×33厘米)只有2平方尺,在2004年翰海拍卖会上以220万元拍出,若以每平方尺计,达百万元一平尺;更让人惊奇的是,《青山红树》成扇被苏富比拍至140.6万港元。2005年黄宾虹的精心之作《云归草堂图》尽管只有3平尺左右,但在北京九歌拍卖会上,各路买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以462万元成交,创黄宾虹作品市场最高价。
  笔者以为,尽管黄宾虹的作品价位较以往有很大提高,但与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李可染、陆俨少等大师作品还有较大距离,加上黄宾虹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后市黄的作品有望异军突起。
其他文献
清代的瓷器烧制工艺,以康、雍、乾三朝所达到的水平最高,主要表现在各个彩釉品种的成功烧制上,特别是珐琅彩、粉彩及各种色釉瓷的成就表现更为突出。专家认为这一段时期的色釉瓷“釉色绚烂缤纷,品目繁多,有模仿自宋朝瓷窑体系的汝、官、哥(如TOP4清乾隆仿哥窑釉双如意耳壶、TOP7清雍正仿哥窑釉弦纹洗口瓶)、钧及龙泉等名窑的釉色,也有取材自明朝孔雀绿、宝石红、霁青及娇黄等的绿、红、蓝、黄色台系。而胭脂红、豇豆
期刊
就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来看,清代汇编了历代书论、名帖,收藏了各家书迹、碑刻,功绩卓著,规模空前,是书道中兴的时代。从整个清代书法来看,嘉庆、道光前为帖学期,嘉庆、道光后为碑学期。帖学期又分为宗董其昌和宗赵孟俯。碑学期以嘉庆、道光之交为唐碑期,咸丰、同治至宣统为北碑期。从各种书体实际来看,可归纳为三项:即草法之衰、篆隶之盛、碑学之兴。  清末民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社会动荡的大变革时期。洋务运动后,在客观
期刊
《堪欣山社竹添孙》是潘天寿先生1960年创作的指墨画精品,此图之妙在于基本上采用传统中国画的图式,却以高超的指墨技巧勾画而成,通篇营造出一种令人向往的田园氛围,堪称逸品,令人爱不释手。此画体现了潘天寿的“常变之道”。  潘天寿云:“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承易而革难。然常从非常来,变从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又云:“予作毛笔画外,间作指画,何哉?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
期刊
中国剪纸艺术起源很早,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纸质易腐烂,古代剪纸作品保存下来的极少,但新疆吐鲁番具有独特的干旱少雨的地理环境,不但保留了举世闻名的丝织品,还保留了许多纸质文书和一部分剪纸,使我们窥见中国古代文明及古代剪纸的概貌。新疆博物馆收藏有上世纪60年代从吐鲁番出土的南北朝至唐代剪纸,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色。    “对鹿团花” (图1),吐鲁番阿斯塔那306号墓出土。由土黄色纸
期刊
清代雍正年间开始从五彩品种中分出来的斗彩,实质是就是青花填彩(也有称为加彩或点彩)。斗彩在民间的流行说法是指瓷器是各种釉彩的“争奇斗妍”,也有叫“逗彩”或“豆彩”的。雍正以前,并无斗彩一说,历代皆称五彩。斗彩与青花五彩品种颇有相似之处,都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品种。不同之处是,青花五彩器中青花只是一种用于绘饰部分图案或图案的某些局部,而青花在斗彩器中的是用来在釉下描绘、勾勒全部图案的轮廓,有时
期刊
服饰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具有遮体、御寒、防暑的功能,还有美化的作用,蕴涵着极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封建社会,它又是统治者用以维系社会秩序,“严内外,辨亲疏”,“分等级,定尊卑”的工具。  各个朝代都有各具特点的冠服制度,载入典章。清朝满洲贵族取得政权之后,即把冠服纳入典章制度,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日渐完善。《大清会典》记载:“凡供奉皇太后、皇帝、皇后御用冠服、妃嫔暨皇子
期刊
无庸质疑,世界范围内,珠宝销售策划最成功的是钻石;世界范围,钻石也是收藏人群最大的收藏品之一。  “一颗恒久远,钻石永流传”——把至高、至纯、至美的爱情内涵赋予钻石,是谁的伟大创举以无从查考,但不论是谁,他都应该获得“国际最佳珠宝营销策划第一人”的称号,因为钻石自从成了爱情的象征,就具有了全人类概念的最广泛的市场。    当然,爱情的概念,还决不是钻石成功销售的惟一解释,尤其近两年,钻石收藏,作为
期刊
西方音律入传皇宫    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至明清,这种交流更为频繁,所涉及的领域亦更为广泛,如宗教、天文、地理、数学、哲学、艺术等,其中西方的音律也伴随着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进而传入宫中。首先传入中国的西方乐器是风琴。葡萄牙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占据澳门后,在教堂中就使用了风琴。其后,随着传教士进入内地各省,西方音乐和管弦乐器也在全国各地流传,不过仅限于教堂和布道场所。    逮至清康
期刊
2005年4月-2006年5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和韩城市文物旅游局联合组成的韩城考古队经过一年的考古勘探,基本搞清了韩城梁带村村北古墓葬的年代和分布,共发现两周时期的墓葬895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车马坑64座。在勘探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考古发掘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号墓、26号墓和27号墓三座大墓皆有惊人的发现。由于三座大墓未被盗掘,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各种遗迹
期刊
2005年,“齐白石纪念馆”在齐白石老人走了半个世纪后,几经周折,终于在新落成的北京画院美术馆内开馆,得以永久陈列其生前留下的千余件珍品。  2006年,北京画院先后推出了《草间偷活—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自家造稿——齐白石笔下的人物神情》两个展览,首次大规模成专题的展出院藏的齐白石工虫、人物画真迹。该院秘藏有齐白石的绘画、书法、创作图稿、手札、三百石印等千余件珍贵文物,可以说是国内研究齐白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