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那场惊天动地的南方雪灾,慈善组织纷纷行动起来,忙着募捐。又因天津慈善会人手紧缺,慈善杂志社奉命派人增援,我尚算年轻力壮,自然责无旁贷,被排在大年初二,时间是早8点半至晚5点半,同慈善会的张牧田副秘书长一个班。
紧赶慢赶的到了慈善会,还是迟到了20分钟,心里很是抱歉。牧田大姐正用手机发短信呢,发现手写笔不知丢哪儿了,她想了个办法,用不干胶把手机屏幕保护一下,再剪一小块胶把尖锐的圆珠笔头包一下,就能凑合着用了。她这是给谁发呀,这么刻不容缓,我探过头去看,“姗:……”哦,是个名字挺洋气的女孩。短信写得很亲热,似乎还很长,不好意思一直盯着看,等她发完,顺口问这个“姗”是谁,牧田大姐说是个受慈善会资助的特困女孩,已经保持了7年联系。
“那她现在多大了?”我很惊异地问。
“都上‘大二’了,”牧田大姐有些骄傲,仿佛在谈自己的女儿,一会儿神情又转为担忧:“她不自信,凡事爱看别人的脸色,心里总是惴惴不安,老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这样的性格不行的。”
我明白这个“7年联系”是怎么保持下来的了,再有几个“7年”也不新鲜,如同我们和家人朋友的亲密关系,很少是单纯的经济需要,很多是复杂的心理需要。
“有人来了,”牧田大姐突然说。
“不会吧,我怎么没听见一点动静。”我说着就往外走,对着玻璃大门的“募捐桌”后果然坐了一位老人,是赵玉衡副会长,因他过去是民政局长的缘故,大家都称他“赵局”,我也这样叫他,这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赵局每天都来,是个“编外值班人员”。他在翻看值班记录,向我介绍情况,指导我怎样开收据,一式三份;发证书,以捐款1000元为界,分两种;然后填写值班记录。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不“预习”还真做不好。
来了一位年轻母亲,带着个10岁男孩,男孩手里攥着350元。母子俩长得都可以用“非常可爱”来形容。男孩坐下来,一笔一画地仔细填写登记表:柳嘉澍;逸阳小学;捐雪灾;在“捐赠意向”一栏犹豫了下,说:“不知道,这项忽略了吧。”年轻母亲启发说:“别忽略,再想想,广西?”男孩立即写上“广西”。年轻母亲对我解释说:“我们前些日子刚从广西旅游回来。”
广西这块土地举步艰难时,曾经善待过的陌生游客会送来一份诚挚的心意,茫茫人海中,一个遥远的安慰。
她们走后,我才意识到,证书上什么都没写,这也会忘记,惭愧啊。
第二个人来了,是个50岁的中年汉子,穿着普通,表情比较沉默,却又是轻车熟路,好像来上班。他的两千元捐款共分成4份,自己和妻子各一份捐雪灾,87岁的老父亲两份,一份捐雪灾,一份助困。
捐款是这个普通市民家庭的集体行为,所以显得异常地坚定,这种大地一般的默默无闻,是社会传统美德的支撑,是慈善组织的中坚力量。
一位姓王的女士,捐了1000元,又替自己16岁的儿子捐了100元,说:“我自己的联系方式留不留无所谓,我儿子的联系方式要留的。”
还有一家三口开车来的,孩子填写登记表,父母一左一右立在两侧,认真而紧张地看,检查作业一般。手续完毕,我对他们微笑,说“谢谢。”他们也对我微笑,也说“谢谢”,虽然表情和语言高度雷同,跟复制出来的一般。意思却不一样,我代表慈善会谢他们的支持,他们代表孩子谢我帮助完成了一场“情感教育”。
发现他们没拿收据,我追出去送,他们却像遗忘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在募捐桌前给孩子拍照留念。孩子捧着证书,站得直直的,像个小劳模。这使我受了很大触动,在他们眼里,慈善会门前的风景丝毫不比名山大川、花前月下的风景差。
舞台上群情沸腾、热泪盈眶的捐款救灾场面固然激动人心,冷静放松的实际生活毕竟更踏实些。这次值班经历令我欣喜,捐款者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把尽微薄之力帮助别人看成一种责任。
贵阳一个网友去医院输液,看到路面如镜子般光滑,一辆出租车踩不住刹车冲下坡,“砰”地一声撞到另一辆出租车的尾部,这时一位陌生人来到她身边,有些不好意思地掏出一双旧袜子递给她:“绑在鞋子上可以防滑,像我这样。”陌生人朝自己的鞋子指了指。这位网友称这双旧袜是“新年收到的最感动的礼物”。
贵阳一栋居民楼的水管冻坏,只有一楼的熊灿全家有水,他给街坊邻居打招呼:“到我家接水。”这样从早晨6点到半夜12点,到他家接水的少说也有100多户,他60多岁的老母亲全天候接待,毫无怨言;熊灿全还给楼里行动不便的老人提水上去。为了保证这唯一的水源,他夜里三四点就要放水防冻。一个月下来,他家免费供水600吨,水费超过千元。
最感动人的大概都是一些涓涓细流的小场面。
下午3点多钟,来了两位特殊的捐款者,陆焕生会长和郭金候副会长,陆会长捐了1000元,郭副会长捐了500元,都用老伴的名字。尽管平时熟悉,但在这种场合看到他们,听到他们的热情的问候,感觉是与平时不一样的暖意。
诗人气质的陆会长,本性热情洋溢,洒脱地奔走于各种学问之间,一经与慈善事业相结合,更增添了蓬勃的生命力;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总能感受到从悠长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营养并对当今社会问题的即时感应,出语中肯,评判睿智。
陆会长、赵局、郭副会长聚在一起开会,研究募来的资金怎样分配,物资怎样发货等等,大的方面要千头万绪地捋顺,小的方面也要想得格外周全。天色渐渐转暗,三位老人围成一圈,还在认真地研究。
陆会长和郭会长同我们一一告辞,赵局留下来,交代我把今天的情况写个通讯,给天津各大报刊发通稿。
会写小说散文的未必写得好小号的通讯报导,好在有赵局旁边指导呢。我粗粗写来,赵局就猫着腰,在电脑上看,哪句话加上,哪句话去掉,他一一说明,画龙点睛,很有道理。把我们一致认为比较完美的文字起了标题,定了稿,给负责宣传工作的赵金荷大姐打电话,她要把稿件群发电子邮件给各大记者见报。
走出慈善会大门,天已经黑透,远处隐约有鞭炮声传来,心情愉快地与赵局告辞,乘上回家的公共汽车,车窗外已经是万家灯火了。写到这里有一个建议要脱口而出了: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到慈善会当一天义工吧,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紧赶慢赶的到了慈善会,还是迟到了20分钟,心里很是抱歉。牧田大姐正用手机发短信呢,发现手写笔不知丢哪儿了,她想了个办法,用不干胶把手机屏幕保护一下,再剪一小块胶把尖锐的圆珠笔头包一下,就能凑合着用了。她这是给谁发呀,这么刻不容缓,我探过头去看,“姗:……”哦,是个名字挺洋气的女孩。短信写得很亲热,似乎还很长,不好意思一直盯着看,等她发完,顺口问这个“姗”是谁,牧田大姐说是个受慈善会资助的特困女孩,已经保持了7年联系。
“那她现在多大了?”我很惊异地问。
“都上‘大二’了,”牧田大姐有些骄傲,仿佛在谈自己的女儿,一会儿神情又转为担忧:“她不自信,凡事爱看别人的脸色,心里总是惴惴不安,老怕自己说错话做错事,这样的性格不行的。”
我明白这个“7年联系”是怎么保持下来的了,再有几个“7年”也不新鲜,如同我们和家人朋友的亲密关系,很少是单纯的经济需要,很多是复杂的心理需要。
“有人来了,”牧田大姐突然说。
“不会吧,我怎么没听见一点动静。”我说着就往外走,对着玻璃大门的“募捐桌”后果然坐了一位老人,是赵玉衡副会长,因他过去是民政局长的缘故,大家都称他“赵局”,我也这样叫他,这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赵局每天都来,是个“编外值班人员”。他在翻看值班记录,向我介绍情况,指导我怎样开收据,一式三份;发证书,以捐款1000元为界,分两种;然后填写值班记录。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不“预习”还真做不好。
来了一位年轻母亲,带着个10岁男孩,男孩手里攥着350元。母子俩长得都可以用“非常可爱”来形容。男孩坐下来,一笔一画地仔细填写登记表:柳嘉澍;逸阳小学;捐雪灾;在“捐赠意向”一栏犹豫了下,说:“不知道,这项忽略了吧。”年轻母亲启发说:“别忽略,再想想,广西?”男孩立即写上“广西”。年轻母亲对我解释说:“我们前些日子刚从广西旅游回来。”
广西这块土地举步艰难时,曾经善待过的陌生游客会送来一份诚挚的心意,茫茫人海中,一个遥远的安慰。
她们走后,我才意识到,证书上什么都没写,这也会忘记,惭愧啊。
第二个人来了,是个50岁的中年汉子,穿着普通,表情比较沉默,却又是轻车熟路,好像来上班。他的两千元捐款共分成4份,自己和妻子各一份捐雪灾,87岁的老父亲两份,一份捐雪灾,一份助困。
捐款是这个普通市民家庭的集体行为,所以显得异常地坚定,这种大地一般的默默无闻,是社会传统美德的支撑,是慈善组织的中坚力量。
一位姓王的女士,捐了1000元,又替自己16岁的儿子捐了100元,说:“我自己的联系方式留不留无所谓,我儿子的联系方式要留的。”
还有一家三口开车来的,孩子填写登记表,父母一左一右立在两侧,认真而紧张地看,检查作业一般。手续完毕,我对他们微笑,说“谢谢。”他们也对我微笑,也说“谢谢”,虽然表情和语言高度雷同,跟复制出来的一般。意思却不一样,我代表慈善会谢他们的支持,他们代表孩子谢我帮助完成了一场“情感教育”。
发现他们没拿收据,我追出去送,他们却像遗忘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在募捐桌前给孩子拍照留念。孩子捧着证书,站得直直的,像个小劳模。这使我受了很大触动,在他们眼里,慈善会门前的风景丝毫不比名山大川、花前月下的风景差。
舞台上群情沸腾、热泪盈眶的捐款救灾场面固然激动人心,冷静放松的实际生活毕竟更踏实些。这次值班经历令我欣喜,捐款者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把尽微薄之力帮助别人看成一种责任。
贵阳一个网友去医院输液,看到路面如镜子般光滑,一辆出租车踩不住刹车冲下坡,“砰”地一声撞到另一辆出租车的尾部,这时一位陌生人来到她身边,有些不好意思地掏出一双旧袜子递给她:“绑在鞋子上可以防滑,像我这样。”陌生人朝自己的鞋子指了指。这位网友称这双旧袜是“新年收到的最感动的礼物”。
贵阳一栋居民楼的水管冻坏,只有一楼的熊灿全家有水,他给街坊邻居打招呼:“到我家接水。”这样从早晨6点到半夜12点,到他家接水的少说也有100多户,他60多岁的老母亲全天候接待,毫无怨言;熊灿全还给楼里行动不便的老人提水上去。为了保证这唯一的水源,他夜里三四点就要放水防冻。一个月下来,他家免费供水600吨,水费超过千元。
最感动人的大概都是一些涓涓细流的小场面。
下午3点多钟,来了两位特殊的捐款者,陆焕生会长和郭金候副会长,陆会长捐了1000元,郭副会长捐了500元,都用老伴的名字。尽管平时熟悉,但在这种场合看到他们,听到他们的热情的问候,感觉是与平时不一样的暖意。
诗人气质的陆会长,本性热情洋溢,洒脱地奔走于各种学问之间,一经与慈善事业相结合,更增添了蓬勃的生命力;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总能感受到从悠长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的营养并对当今社会问题的即时感应,出语中肯,评判睿智。
陆会长、赵局、郭副会长聚在一起开会,研究募来的资金怎样分配,物资怎样发货等等,大的方面要千头万绪地捋顺,小的方面也要想得格外周全。天色渐渐转暗,三位老人围成一圈,还在认真地研究。
陆会长和郭会长同我们一一告辞,赵局留下来,交代我把今天的情况写个通讯,给天津各大报刊发通稿。
会写小说散文的未必写得好小号的通讯报导,好在有赵局旁边指导呢。我粗粗写来,赵局就猫着腰,在电脑上看,哪句话加上,哪句话去掉,他一一说明,画龙点睛,很有道理。把我们一致认为比较完美的文字起了标题,定了稿,给负责宣传工作的赵金荷大姐打电话,她要把稿件群发电子邮件给各大记者见报。
走出慈善会大门,天已经黑透,远处隐约有鞭炮声传来,心情愉快地与赵局告辞,乘上回家的公共汽车,车窗外已经是万家灯火了。写到这里有一个建议要脱口而出了: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到慈善会当一天义工吧,会有不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