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性能价格比高、文化底蕴充分及标识功能强的优点。本文就乡土树种在城市公园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了具体的相关实例,提出为何选择乡土树种、如何利用乡土树种,及对乡土树种的发展保护对策。以期能为乡土树种更好的应用于城市公园园林绿化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土树种;园林绿化;城市公园;应用
所谓的乡土树种,就是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并证明已经非常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且生长良好的树种。乡土树种的最大特点是有较强的分布区域性和对当地自然环境极强的适应性,是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基调树种。本文就乡土树种在城市公园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合了具体的实例,旨在为乡土树种更好的应用于城市公园园林绿化中提供参考。
1 乡土树种的优势
乡土树种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出色的抗病虫害、抗污染能力以及低成本、易管理等诸多优势,决定它应是城乡绿化中的“主力军”。在乡村绿化建设中,乡土树种苗源多,易栽活,有群众基础,尤其因地制宜栽植一些有一定经济收入的树种更好,比如在深秋季节可以采集黄山栾种子进行销售,不仅能够降低绿化投入成本,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还能以树养树,以弥补绿化养护经费的不足。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有着外来树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繁殖方法简单、获得种苗容易,应用范围快而广。
(2)体现植物和人类长期活动的关系。由于乡土树种的应用大多历史较长或悠久,许多植物被赋予一些民间传说和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石榴树是富贵、吉祥、繁荣的象征。如中国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在庭院里栽植石榴,视其为吉祥物,以为多子多福的象征。
(3)由于乡土树种长期生长于当地,经过该地大自然“优胜劣汰”生物规则,生命力顽强,抗逆性强,养护管理较粗放。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群众对乡土树种生长习性比较了解,掌握了栽植技能且管理方便,见效快。因此更适应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遮阳降温、吸尘杀菌、绿化观赏等环境保护和城市美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4)乡土树种已适应并融入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成为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一分子,能充分体现一个城市绿化特色和园林风格。
2 应用乡土树种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道路立地改造难度大,社区绿化存在误区
一些老城区,基础设施不健全,受土地开发紧张制约的影响,道路拓宽改造大多难以进行,园林绿化大多栽植外来树种或常绿类行道树,以提高城市形象。这种不考虑立地条件,不结合苗木自身生长优势的做法,导致苗木成活率大大降低、“年年植树年年不活”;或苗木生长优势体现不出来,长势较弱。主要原因是在进行城乡社区绿化时,虽然栽植乡土树种,但没有重视以下问题:
(1)带有特殊气味、带有大量钩刺或有毒的乡土植物。
(2)在一些社区,特别是老旧社区,乡土树种的花色在选择上,没有考虑到上班族整天处在高节奏的状态下急需释放压抑的空间、以及社会老龄化带来的日益增多的老年人需祥和平稳的空间,那些大红大紫的花色种类会使人们的空间更为压抑。
2.2 市场经济影响,保护意识偏颇
(1)农民对乡土树种的认知发生变化,保护意识较差。原来乡土树种的“木材用树”价值逐渐淡化,其用作打车、建房、农具和食用的功能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乡土树因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而被大量砍伐。往往老树被砍伐后,新树无人栽种,最多是在一些沟沟坎坎或是极少有人进入的偏僻区域,生长着个别的野生树种,由此构成了如今除城市主城区外,或农村区域的别具特色的最具当地特色的“乡土树种”。此外,很难觅到真正的乡土树种,大多替代的是各色速生的经济林。
(2)受市场经济影响,过分注重发展速生林,追求经济效益,形成“杨家”独大,乡土树种大量生存空间被速生经济林挤占。进入90年代以来,各地板厂的过分建设及人们物质生活的大量需求,人们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热衷种植速生经济林,比如各色速生杨的大量繁育及种植,作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乡土树种,却无人问津。
(3)乡土树种苗木繁育得不到重视。大多数造林项目用的都是外来树种。当地树种苗木培育得不到重视,市场供应几乎空白,致使许多乡土树种濒危消失。这从大树进城可见一斑,比如无论平原或是山区农村的大量大规格(在此指胸径20cm以上的树木)枝繁叶茂的乌桕、榔榆等乡土树种长期被移栽到城市、美化城市,本无可厚非,然而小规格乡土树种又得不到繁育。结果是:这种长期以牺牲彼地繁荣异地为代价的做法,更是导致许多乡土树种濒危消失的真正原因。
(4)重项目造林,轻乡土树种造林。多数项目造林的规划设计没有涉及优良乡土树种,导致无人繁育乡土树种树苗,形不成市场,造成优良乡土树种长期以来得不到开发的尴尬局面。
2.3 园林绿化片面追求“园林式”造景
近年来,我市在城乡绿化中片面追求“园林式”造景,特别是2010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公园行道树大量栽植常绿乡土树种香樟,而忽视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地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3乡土树种在城市公园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无论是乡土树种还是其他树种,都是大自然生态的重要资源。科学实践已经证明,那些表现优良的速生经济林树种,其父本、母本都是起源于乡土树种,所以对乡土树种同样应该加强保护、科学开发,否则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在此,希望有关部门在部署城乡绿化建设时,关注乡土树种的命运;同时当地“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决策者也应有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到乡土树种在未来城市绿化已“饱和”,且已成我国未来绿化建设的主力军,在城镇化和新农村的建设中绿化潜力是无穷的。未来的新农村即使呼唤外来树种,也只是从园林美学的观点、园林规划设计者的理念、造林专家从植物的相克相生作用的病虫害防治角度及其决策者圈圈点点角度,仅作为点缀而已,在当地园林绿化过程中,乡土树种仍然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树种。 3.1 改造城市道路立地条件,提倡社区绿化栽植乡土树种
考虑到一些老城区基础设施多不健全,受土地开发紧张制约的影响,道路拓宽改造大多难以进行,及社区绿化大多注重栽植常绿类乔灌木这一特点,在选用树种时,应该选用美观、管理粗放、价格便宜的乡土树种类。在用乡土树种进行绿化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加以保护:
(1)忌用那些带有特殊气味、带有大量钩刺或有毒的乡土植物。
(2)在一些社区,特别是老旧社区,尽量选择开粉、白、黄、蓝色花的乡土植物进行绿化,不宜用大红大紫的种类,否则会使空间更为压抑。
3.2 从生态安全的高度发展保护乡土树种
要牢记生态安全,加强对外来树种的风险评估,严防有害物种入侵;要促进外来树种和当地树种的协调种植,平衡植物的相克相生作用,特别在绿色社区家园建设时要注意统筹规划,树种搭配协调,以保持该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不易产生病虫害,能形成地方特色景观,有丰富的资源,不会造成生物入侵,且成本低,能丰富园林景观,特别是在荒坡、沟壑、岭地等广植乡土树种,保持当地树木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针对目前城市绿化中乡土树种种类不丰富、数量少,决策者、设计者对乡土树种的应用不重视,乡土树种应用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提出在园林绿化中如何从生态安全的高度发展保护乡土树种。
3.2.1 要保护好乡土树种
现有的植物分布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千百年来祖辈们传承下来的财富,不要因极个别地区经济条件较好就毁掉现有的植被去栽名贵树种,违背生态园林城市绿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3.2.2 要积极培育乡土树种
前些年,受木材价格的带动,成材杨树行情坚挺,无论是乡村或是公路两侧,杨树随处可见。农民是最大利益的实惠者,受经济利益的诱惑,房前屋后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地被砍伐的榆树、槐树、桐树等乡土树种,结果造成树种繁育单一性。
3.2.3 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科学保护乡土树种
遵循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原则和现有生态环境以及植物生理特性进行配置,在适当引用外来树种的同时大量使用玉兰、白蜡、栾树、大叶女贞等乡土树种。
3.3 建立当地乡土树种资源库
对乡土树种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登记,作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当家树种来开发与保护,加强对保护和发展乡土树种的宣传,对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严格执行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坚决杜绝对乡土树种的乱砍滥伐。
3.4 重视乡土树种的育苗开发,引进、培育新品种
政府部门要把乡土树种培育纳入中长期规划,重点搞好采条制种繁育,培育更多优良的乡土树种苗木,增加市场供应,更好地满足当地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的绿化需求。可以先引进进行局部试验种植,或者利用当地树种作砧木,培育、繁殖新品种,进行更新换代以提高其增值潜力。林业部门在科技技术方面积极创新;财政部门要在资金上大力支持。逐步对现有乡土树种进行更新、改造,然后在全区推广种植,规模造林。特别是作为花木之乡的政府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当地园林绿化“龙头企业”认清我国建设过程中发展形势,及其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的不恰当的抛弃传统的做法,正确区别对待人类发展过程中短暂的现象,有条不紊地成梯队地繁育乡土树种,真正搞好“辩证看、务实办”。
3.5 加大宣传,提高保护意识
要将乡土树种的发展和保护纳入到各级政府的林业建设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做好保护、繁育和推广工作,要将优良乡土树种作为当地植树造林的当家树种,利用奖励机制广泛向群众宣传种植乡土树种的好处。当前,随着森林资源的消减和衰退,环境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森林遗传资源以物种为单位及种下的群体、个体的遗传丢失日趋严重,出现部分物种的灭绝或濒危。保护、保存和发展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就是保护森林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森林资源的种质,直接制约森林资源质量和生产力,是国家的自然资源重要表征,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3.6 早期规划,实施多林种多树种混交
乌桕、椿树、杉木等乡土树种其树皮、根、茎、果实中含有驱、杀虫活性物质。人们很早就利用其树皮、叶片等树体部位散发出的气体,对蛀干害虫进行驱杀和抑制。规划是龙头,因此应在规划设计的初始阶段,合理配置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混交、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混交、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混交。实践证明,实施混交绿化,既保存、保护和发展了乡土树种,丰富了林种树种,又在很大程度上遏制虫害的发生、发展和蔓延,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
3.7 提倡乡土树种做行道树,保存种质资源
近年来,积极引进外地绿化苗木,对我市大小公园进行绿化美化,虽然收到一定的绿化效果,但是外地树种引进之后,由于适应性差,成活率低,既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使群众产生较大的怨言,得不偿失。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等优点,并且投资少见效快,各市县(区)城乡镇,在绿化美化时应积极提倡种植。在进行“一街一景”绿化美化效果的同时,又保存、保护了乡土树种种质,形成地方特色,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5 结语
综上所述,乡土树种的最大特点是有较强的分布区域性和对当地自然环境极强的适应性,是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基调树种。我们应该要充分发展保护乡土树种,在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园林绿化应用建设中大力推广,避免乡土树种种植面积的减少,以此促进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斌.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知识经济.2011(02).
[2] 李福双、魏洪杰.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6(05).
关键词:乡土树种;园林绿化;城市公园;应用
所谓的乡土树种,就是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并证明已经非常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且生长良好的树种。乡土树种的最大特点是有较强的分布区域性和对当地自然环境极强的适应性,是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基调树种。本文就乡土树种在城市公园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合了具体的实例,旨在为乡土树种更好的应用于城市公园园林绿化中提供参考。
1 乡土树种的优势
乡土树种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出色的抗病虫害、抗污染能力以及低成本、易管理等诸多优势,决定它应是城乡绿化中的“主力军”。在乡村绿化建设中,乡土树种苗源多,易栽活,有群众基础,尤其因地制宜栽植一些有一定经济收入的树种更好,比如在深秋季节可以采集黄山栾种子进行销售,不仅能够降低绿化投入成本,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还能以树养树,以弥补绿化养护经费的不足。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有着外来树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繁殖方法简单、获得种苗容易,应用范围快而广。
(2)体现植物和人类长期活动的关系。由于乡土树种的应用大多历史较长或悠久,许多植物被赋予一些民间传说和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石榴树是富贵、吉祥、繁荣的象征。如中国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在庭院里栽植石榴,视其为吉祥物,以为多子多福的象征。
(3)由于乡土树种长期生长于当地,经过该地大自然“优胜劣汰”生物规则,生命力顽强,抗逆性强,养护管理较粗放。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群众对乡土树种生长习性比较了解,掌握了栽植技能且管理方便,见效快。因此更适应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遮阳降温、吸尘杀菌、绿化观赏等环境保护和城市美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4)乡土树种已适应并融入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成为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一分子,能充分体现一个城市绿化特色和园林风格。
2 应用乡土树种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道路立地改造难度大,社区绿化存在误区
一些老城区,基础设施不健全,受土地开发紧张制约的影响,道路拓宽改造大多难以进行,园林绿化大多栽植外来树种或常绿类行道树,以提高城市形象。这种不考虑立地条件,不结合苗木自身生长优势的做法,导致苗木成活率大大降低、“年年植树年年不活”;或苗木生长优势体现不出来,长势较弱。主要原因是在进行城乡社区绿化时,虽然栽植乡土树种,但没有重视以下问题:
(1)带有特殊气味、带有大量钩刺或有毒的乡土植物。
(2)在一些社区,特别是老旧社区,乡土树种的花色在选择上,没有考虑到上班族整天处在高节奏的状态下急需释放压抑的空间、以及社会老龄化带来的日益增多的老年人需祥和平稳的空间,那些大红大紫的花色种类会使人们的空间更为压抑。
2.2 市场经济影响,保护意识偏颇
(1)农民对乡土树种的认知发生变化,保护意识较差。原来乡土树种的“木材用树”价值逐渐淡化,其用作打车、建房、农具和食用的功能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乡土树因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而被大量砍伐。往往老树被砍伐后,新树无人栽种,最多是在一些沟沟坎坎或是极少有人进入的偏僻区域,生长着个别的野生树种,由此构成了如今除城市主城区外,或农村区域的别具特色的最具当地特色的“乡土树种”。此外,很难觅到真正的乡土树种,大多替代的是各色速生的经济林。
(2)受市场经济影响,过分注重发展速生林,追求经济效益,形成“杨家”独大,乡土树种大量生存空间被速生经济林挤占。进入90年代以来,各地板厂的过分建设及人们物质生活的大量需求,人们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热衷种植速生经济林,比如各色速生杨的大量繁育及种植,作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乡土树种,却无人问津。
(3)乡土树种苗木繁育得不到重视。大多数造林项目用的都是外来树种。当地树种苗木培育得不到重视,市场供应几乎空白,致使许多乡土树种濒危消失。这从大树进城可见一斑,比如无论平原或是山区农村的大量大规格(在此指胸径20cm以上的树木)枝繁叶茂的乌桕、榔榆等乡土树种长期被移栽到城市、美化城市,本无可厚非,然而小规格乡土树种又得不到繁育。结果是:这种长期以牺牲彼地繁荣异地为代价的做法,更是导致许多乡土树种濒危消失的真正原因。
(4)重项目造林,轻乡土树种造林。多数项目造林的规划设计没有涉及优良乡土树种,导致无人繁育乡土树种树苗,形不成市场,造成优良乡土树种长期以来得不到开发的尴尬局面。
2.3 园林绿化片面追求“园林式”造景
近年来,我市在城乡绿化中片面追求“园林式”造景,特别是2010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公园行道树大量栽植常绿乡土树种香樟,而忽视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地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3乡土树种在城市公园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无论是乡土树种还是其他树种,都是大自然生态的重要资源。科学实践已经证明,那些表现优良的速生经济林树种,其父本、母本都是起源于乡土树种,所以对乡土树种同样应该加强保护、科学开发,否则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在此,希望有关部门在部署城乡绿化建设时,关注乡土树种的命运;同时当地“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决策者也应有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到乡土树种在未来城市绿化已“饱和”,且已成我国未来绿化建设的主力军,在城镇化和新农村的建设中绿化潜力是无穷的。未来的新农村即使呼唤外来树种,也只是从园林美学的观点、园林规划设计者的理念、造林专家从植物的相克相生作用的病虫害防治角度及其决策者圈圈点点角度,仅作为点缀而已,在当地园林绿化过程中,乡土树种仍然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树种。 3.1 改造城市道路立地条件,提倡社区绿化栽植乡土树种
考虑到一些老城区基础设施多不健全,受土地开发紧张制约的影响,道路拓宽改造大多难以进行,及社区绿化大多注重栽植常绿类乔灌木这一特点,在选用树种时,应该选用美观、管理粗放、价格便宜的乡土树种类。在用乡土树种进行绿化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加以保护:
(1)忌用那些带有特殊气味、带有大量钩刺或有毒的乡土植物。
(2)在一些社区,特别是老旧社区,尽量选择开粉、白、黄、蓝色花的乡土植物进行绿化,不宜用大红大紫的种类,否则会使空间更为压抑。
3.2 从生态安全的高度发展保护乡土树种
要牢记生态安全,加强对外来树种的风险评估,严防有害物种入侵;要促进外来树种和当地树种的协调种植,平衡植物的相克相生作用,特别在绿色社区家园建设时要注意统筹规划,树种搭配协调,以保持该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不易产生病虫害,能形成地方特色景观,有丰富的资源,不会造成生物入侵,且成本低,能丰富园林景观,特别是在荒坡、沟壑、岭地等广植乡土树种,保持当地树木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针对目前城市绿化中乡土树种种类不丰富、数量少,决策者、设计者对乡土树种的应用不重视,乡土树种应用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提出在园林绿化中如何从生态安全的高度发展保护乡土树种。
3.2.1 要保护好乡土树种
现有的植物分布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千百年来祖辈们传承下来的财富,不要因极个别地区经济条件较好就毁掉现有的植被去栽名贵树种,违背生态园林城市绿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3.2.2 要积极培育乡土树种
前些年,受木材价格的带动,成材杨树行情坚挺,无论是乡村或是公路两侧,杨树随处可见。农民是最大利益的实惠者,受经济利益的诱惑,房前屋后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地被砍伐的榆树、槐树、桐树等乡土树种,结果造成树种繁育单一性。
3.2.3 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科学保护乡土树种
遵循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原则和现有生态环境以及植物生理特性进行配置,在适当引用外来树种的同时大量使用玉兰、白蜡、栾树、大叶女贞等乡土树种。
3.3 建立当地乡土树种资源库
对乡土树种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登记,作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当家树种来开发与保护,加强对保护和发展乡土树种的宣传,对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严格执行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坚决杜绝对乡土树种的乱砍滥伐。
3.4 重视乡土树种的育苗开发,引进、培育新品种
政府部门要把乡土树种培育纳入中长期规划,重点搞好采条制种繁育,培育更多优良的乡土树种苗木,增加市场供应,更好地满足当地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的绿化需求。可以先引进进行局部试验种植,或者利用当地树种作砧木,培育、繁殖新品种,进行更新换代以提高其增值潜力。林业部门在科技技术方面积极创新;财政部门要在资金上大力支持。逐步对现有乡土树种进行更新、改造,然后在全区推广种植,规模造林。特别是作为花木之乡的政府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当地园林绿化“龙头企业”认清我国建设过程中发展形势,及其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的不恰当的抛弃传统的做法,正确区别对待人类发展过程中短暂的现象,有条不紊地成梯队地繁育乡土树种,真正搞好“辩证看、务实办”。
3.5 加大宣传,提高保护意识
要将乡土树种的发展和保护纳入到各级政府的林业建设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做好保护、繁育和推广工作,要将优良乡土树种作为当地植树造林的当家树种,利用奖励机制广泛向群众宣传种植乡土树种的好处。当前,随着森林资源的消减和衰退,环境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森林遗传资源以物种为单位及种下的群体、个体的遗传丢失日趋严重,出现部分物种的灭绝或濒危。保护、保存和发展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就是保护森林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森林资源的种质,直接制约森林资源质量和生产力,是国家的自然资源重要表征,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3.6 早期规划,实施多林种多树种混交
乌桕、椿树、杉木等乡土树种其树皮、根、茎、果实中含有驱、杀虫活性物质。人们很早就利用其树皮、叶片等树体部位散发出的气体,对蛀干害虫进行驱杀和抑制。规划是龙头,因此应在规划设计的初始阶段,合理配置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混交、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混交、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混交。实践证明,实施混交绿化,既保存、保护和发展了乡土树种,丰富了林种树种,又在很大程度上遏制虫害的发生、发展和蔓延,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
3.7 提倡乡土树种做行道树,保存种质资源
近年来,积极引进外地绿化苗木,对我市大小公园进行绿化美化,虽然收到一定的绿化效果,但是外地树种引进之后,由于适应性差,成活率低,既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使群众产生较大的怨言,得不偿失。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等优点,并且投资少见效快,各市县(区)城乡镇,在绿化美化时应积极提倡种植。在进行“一街一景”绿化美化效果的同时,又保存、保护了乡土树种种质,形成地方特色,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5 结语
综上所述,乡土树种的最大特点是有较强的分布区域性和对当地自然环境极强的适应性,是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基调树种。我们应该要充分发展保护乡土树种,在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园林绿化应用建设中大力推广,避免乡土树种种植面积的减少,以此促进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斌.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知识经济.2011(02).
[2] 李福双、魏洪杰.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