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287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攻击行为是对其他个体带来身体与心理伤害的行为,暴力(violence)是攻击的极端形式,是给别人造成身体严重伤害甚至死亡的攻击行为.和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易发生暴力行为[1].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和攻击行为均与遗传有关[2-3].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基因研究对其生物学机制的探索和临床干预有重要意义,现对相关基因研究进展分述如下。

其他文献
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很难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体质量,大多自我感觉具有肥胖的体像.而对苗条身材和肌肉感的追求成为进食障碍和体像障碍的诱发因素,同时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进食态度和体像关注的偏离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一般发病于青少年期,常持续到成年期[1-2].因此,医学生的进食态度和体像关注的偏离可能会持续到职业生涯期,而这种偏离可能会对病人的营养和身体缺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了解
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之间虽然没有必然联系,但它反映了个体某个时期的消极思想动态,是导致自杀行为发生主要心理过程和必然阶段,是自杀死亡的强危险因素[1].防御机制是个体在应付各种挫折情景时,为防止和减轻焦虑等精神压力而采取的一系列习惯性适应行为[2].研究表明,有自杀意念者心理健康水平往往较低,防御机制的使用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3-4].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有无自杀意念大学生防御机制特点,为自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4000~6000万例人工流产,即26%的妊娠以人工流产结局[1].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人工流产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7人工流产率高达38.4%,在部分城市人工流产率更高达65.8%[2].非意愿妊娠导致的人工流产已成为危害生殖健康的重要原因[3].因此,如何提高育龄妇女避孕措施的使用率和避孕效率以降低人工流产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育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