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美食慢生活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yu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要推选出一个与食物关系最紧密的历史名人,当属北宋文学家苏轼无疑。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可他在屡遭贬谪的冰霜苦旅中,始终以豁达的胸怀和乐观的天性对待人生磨难,且在逆境中随遇而安,独辟蹊径地从食物中发掘生活的清欢有味,无意中成就了一段自得其乐的“美食慢生活”。
  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并被贬至湖北黄州。当时,黄州的猪肉价贱,当地人都不稀罕吃,这让俸禄甚微的苏轼喜出望外。他买来猪肉,用慢火清炖,然后加入酱油等调料,做出鲜香美味的红烧肉。为此他还专门写了《猪肉赋》:“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苏轼的心情并没有受到小人陷害的影响,反而从亲手创造的美食里,享受到了生活的别样乐趣。
  后来,苏轼出任杭州太守,看到西湖淤塞,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便亲率全城吏民疏通湖巷,清理淤泥,修筑“苏堤”,恢复良田灌溉。杭州城的百姓出于感激,纷纷送来他爱吃的猪肉。苏轼推辞不掉,只好收下,吩咐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煨得色泽红亮味醇汁浓,犒劳清淤筑堤的民工。这道饱含温暖情意的“回赠肉”,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东坡肉”,并流传至今,成为家喻户晓的杭州名菜。


  西湖盛产大鲤鱼,这让一向喜欢因地制宜、利用低廉易得的食材变换出美味佳肴的苏轼,又得到了展示烹饪技艺的机会。选好鲤鱼后,冷水洗净,擦上一些盐,鱼肚里塞上白菜心。然后入油锅,不用翻动,一直煎至半熟时,放几片生姜、蒜白,再浇一点咸萝卜汁,洒几滴黄酒。起锅之前,丢几片橘子皮,盛起来乘热尝鲜。这种做法很快被人争相效仿,并称之为“东坡鱼”。
  春天的杭州,更多鲜嫩味美的时令佳蔬,其中就有苏轼推崇备至的春笋。他曾写下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若想不俗也不瘦,竹笋焖猪肉”,算是以晓白通俗的语言,道出了春笋与猪肉的天生一对。直至今天,我們的日常菜肴里,依然遵循着这一黄金搭配法则。吃是一种趣味,将吃表达出来又是另一种趣味,但无论哪一种趣味,都离不开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独到感受。
  苏轼晚年时,被贬往岭南的惠州、儋州。热带气候孕育的丰盛瓜果,让他尽情品味到了素食之美。惠州的荔枝深得他的喜爱,他在大饱口福后,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的诗句,为这种水果留下了千古美名。因为经济拮据,有时也会采摘一种野生藤菜果腹,可他做成羹汤后,觉得其味堪比西湖莼菜,当即赋诗赞美:“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可见,再恶劣的生存环境,也无法阻挡他对美食的孜孜眷爱。
  纵观苏轼的一生,可谓是一段漫长的贬谪岁月。他在辗转奔波的崎岖跌宕中,不仅要承受政敌的排挤,仕途的失意,才华不得施展的苦闷,还要面对物质生活的窘迫。可即便如此,他也从未颓废消沉,而是时时保持一份从容淡定的旷达襟怀。从自己动手的丰衣足食中,寻找生活的乐趣,把舌尖上的物欲享受,升华为一种具有审美情趣的高雅艺术。并将美食这一普通的生活题材,融入到诗词作品中,酿成一朵独具鲜香滋味的文化奇葩。
  苏子的美食之旅,堪称一场伟大的人生修行。煎炒炸煮即是千锤百炼,酸甜苦辣就是百味人生,所以他一路走、一路吃,不惧岁月艰难,也不怕人心险恶,在尝尽大江南北的各式美味之后,寫出了人生有味是清欢,也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懂得享受美食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也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可以如苏轼这般,从简单朴素的食物中,领悟到美食慢生活所氤氲的趣味横生和诗意盎然。那一双既能调合美味又能笔走游龙的妙手,硬生生将别人眼里的忧苦不平,神奇般地揉捏成活色生香的一朵花、一首诗,让我们品读至今,仍然香气袅袅久久不绝。
其他文献
庄子论及绘画的大道规律,认为一个人要进入至高无上的绘画境地,必须有一颗明净的心。一切忧虑归于虚无,空濛到没有语言,人性归于清净明澈的境界。清净有了,极至的画作也就可以得到了。一如水流波动不停息,天上的影子就很难看到;水面平得像镜面一样,它的映象就会明显了。  艺术的美丽是超越生命的  庄子以为,仙子之所以成为仙子,是因為她不食用五谷杂粮,饮露水吃光芒,肌肤才会冰雪一样白,体态才会委婉婀娜如处子一样
期刊
老子是个很复杂的形象。  有时候,他是个风趣幽默老顽童。谈到高大上的治国之道,他说:“治理大国就像烹调小鱼一样。”(“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说不要乱搅和,否则鱼就弄碎了。有时候,他是个循循善诱的长者,嘱咐我们要心存善良,因为天道是倾向善者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时候老先生是慈祥和蔼、一脸严肃的。  有时候,他又神秘莫测,是洞悉宇宙之奥的智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时的
期刊
上世纪20年代的民国社交场上,有“北陆南唐”的说法。北陆是指时在北京的陆小曼;南唐则指的是当时在上海的唐瑛。  两位名媛的生活经历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长相甜美,身材苗条、气质优雅,符合中国人关于美女的所有定义。她们的家境也非常优越。陆小曼的父亲陆定是晚清举人,后来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高足。他思想进步,早年即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赴北京政府任职。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做
期刊
“意”和“志”都是名词,是心理活动“忆”的结果。“忆”的繁体字写做“憶”。《灵枢·本神》说:“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  人有多种心理活动,最浅的心动层次是欲。人们常说的七情六欲中的六欲,就是指耳、目、口、鼻、肛门和阴茎(阴道)的本能欲望。饥欲食,渴欲饮,精满欲交合,男需女,女要男,腹满欲便溺,目欲见色,耳欲闻声,鼻欲嗅香。《吕氏春秋·贵生》中说:“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意思是说
期刊
唐朝是中国古代极其灿烂夺目的一个朝代,从“贞观之制”到“开元盛世”,唐朝发展到了一个极为隆盛的顶点,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盛、最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度。文化交流频繁,贸易交通发达,从丝绸之路引进的异国礼俗、音乐、美术以及多种宗教,使都城长安盛极一时,形成了空前的文化大交流和大融合,进入了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这时,绘画领域出现了一批非常杰出的人才。  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玄宗开元元年(71
期刊
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冯友兰(1895—1990),以“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总结自己的学术成就,并将人的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个境界,一生以追求天地境界为己任,终享95岁高寿。冯友兰在才学上的造诣极高,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很有心得。  “不……着……急”,正是冯友兰长寿的一大秘诀,任何时候他都不慌不忙,即使是生病,面对生死之时。1982年,冯友兰在长子和女儿的陪
期刊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宋徽宗的崇宁末至大观初年,其时,距北宋灭亡还有二十余年。其画面宏阔,人物繁多,市井、舟桥及屋宇惟妙惟肖,观之如置身其中。《清明上河图》图展现了北宋的富庶与繁华,深刻地表现了社会深处民俗与自然的和谐。但揆诸于史,北宋末年早已积贫积弱,作为文化大师的宋徽宗,他的政治考卷是不及格的。一幅百科全书般的画卷,怎么可能对风雨欲来的大时代视而不见?仔细揣摩画卷,如果足够用心,我们能够
期刊
夏日小苦  夏天,喜欢吃点“苦”。去菜市场买菜,总隔三岔五带回一两种苦味。或是一把绿茵茵的水芹、或是两三根碧玉似的苦瓜、或是四五条青嫩嫩的丝瓜。芹菜爆炒,苦瓜凉拌,丝瓜打汤。看一家人食欲大开,大快朵颐,我这位“家庭主男”不亦乐乎。  天热人燥,食欲普遍降低,苦瓜、莴笋、丝瓜、莲子、芹菜、苔菜等苦味,就成了人们餐桌上的“卖座”食品。夏天多吃一些“苦”,能够起到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和清凉败火的作用。  
期刊
1923年,直系军阀头目曹锟想当总统,以每张选票5000银元的高价贿赂收买国会议员。后来,曹锟贿选丑闻被揭穿。名单被人揭发,公诸报端,人称“猪榜”,受贿议员被称为“猪仔议员”。  这一批声名狼藉的“猪仔议员”中,有当时著名的革命文化团体“南社”的19名成员。其中尤以高旭影响最大。高旭是“南社”创始人之一,也是“同盟会”重要成员。丑闻曝光,舆论大哗。南社成员群情激愤,立即集会决议,以“贿选祸国,辱及
期刊
大唐时期,版图广阔,国力雄厚,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在那样一个盛世,不但诗歌艺术叠起了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高度,其绘画艺术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绘画的一个巅峰,艺术成就大大超过往代。在唐代,先后出现了众多的绘画大师,其中一位叫吴道子的,更是被尊推为“画圣”,中国画史上尊称其为吴生。  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评述:“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