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个性化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体育乃至整个教育的最新理念。注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将作为新内容逐步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之中。
关键词:小学体育;个性化教育;个体差异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小学体育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体育课堂应是个性化与人性化交织,乐趣与训练结合的民主和谐的课堂。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提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因此,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在满足大多数学生需求外更应关注个体发展,突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内在潜能才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点。以上都是新课改对小学体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根据现实情况可知我们目前并没有达标。过于游戏化、放羊式的课程让学生觉得体育课就是玩乐与放松,重视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感受不到体育带来的乐趣,体能不好的学生更不爱运动而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则轻视体育课。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以“新”治心,体现体育教学特色。
二、小学体育教学特色之途径解析
1.以“新”促学
传统教育理念中并没有把体育作为重点培养科目,“副科”“休息课”等思想深入人心。不仅学生轻视体育训练,学校也任意侵占体育课时,形成了重文化课轻体育课的传统思想。新课程标准突出的重点并不是教学内容的更新而是思想意识的转变,新课程标准将课程性质、课程价值及课程理念摆在了优先位置,可见思想意识对课程内容起统领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体育对青少年未来发展的长远作用,摒弃“成绩第一,体育无用”的错误思想才是体育教学改革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以“趣”促学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式的革新都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和天生好玩的个性使其无法接受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内容,枯燥的理论课程及重复性的规范姿势纠正往往扼杀了学生好动的天性,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笔者认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途径有三:首先,教师主动亲近。其次,内容多样。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最后,训练手法不僵化。教师应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找出适合该同学的训练手法,统一呆板的规范性动作不利于小学生对体育技巧的理解与掌握。通过以上三点我们不难发现,发挥学生主动性需要将小学体育课变成一个民主、自由、生动活泼的互动交流平台。
3.以“特”促学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集体主义的固有思想使我们的教育偏重整齐划一而忽略对个性的培养。一味跟随他人脚步成长起来的孩子终将被社会淘汰,体育活动中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中水平二规定:体育课程应根据科学锻炼原理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因此,建立自由分组、自定内容及自我评价的整套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比如耐力训练上,大部分教师让学生重复地围绕操场跑步,其枯燥乏味极易引发学生反感情绪。对此可让学生自由分组,耐力训练内容可包含跳绳、定点跑、投篮等,之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合作监督机制,课程结尾时向教师报告对方训练情况。这种以学生个体需求为制订基础的小学体育课堂更具适应性与创造力。
4.以“乐”促学
笔者认为,阻碍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中释放个性的重要因素在于环境。首先,体育教师通常比较严肃,高大威猛的形象让学生有所畏惧;其次,体育教师一般不注重烘托课堂气氛,交代完规范动作就让学生自由练习的方式达不到任何课堂效果。因此,构建一个宽严相济的和谐体育课堂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愿意听且乐于学。
这是一个提倡个性张扬,发挥创造力的时代,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个体需求为教学根本的时代已经来临。建立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并增加对个体的帮助与辅导才能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学体育教学环境。视野变得开阔,个性得到张扬,这样的体育教育才显得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健勇.以过程为中心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2]施红波.刍议创新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手段[J].体育天地,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体育;个性化教育;个体差异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小学体育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体育课堂应是个性化与人性化交织,乐趣与训练结合的民主和谐的课堂。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提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因此,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在满足大多数学生需求外更应关注个体发展,突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内在潜能才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点。以上都是新课改对小学体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根据现实情况可知我们目前并没有达标。过于游戏化、放羊式的课程让学生觉得体育课就是玩乐与放松,重视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感受不到体育带来的乐趣,体能不好的学生更不爱运动而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则轻视体育课。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以“新”治心,体现体育教学特色。
二、小学体育教学特色之途径解析
1.以“新”促学
传统教育理念中并没有把体育作为重点培养科目,“副科”“休息课”等思想深入人心。不仅学生轻视体育训练,学校也任意侵占体育课时,形成了重文化课轻体育课的传统思想。新课程标准突出的重点并不是教学内容的更新而是思想意识的转变,新课程标准将课程性质、课程价值及课程理念摆在了优先位置,可见思想意识对课程内容起统领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体育对青少年未来发展的长远作用,摒弃“成绩第一,体育无用”的错误思想才是体育教学改革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以“趣”促学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式的革新都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和天生好玩的个性使其无法接受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内容,枯燥的理论课程及重复性的规范姿势纠正往往扼杀了学生好动的天性,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笔者认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途径有三:首先,教师主动亲近。其次,内容多样。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最后,训练手法不僵化。教师应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找出适合该同学的训练手法,统一呆板的规范性动作不利于小学生对体育技巧的理解与掌握。通过以上三点我们不难发现,发挥学生主动性需要将小学体育课变成一个民主、自由、生动活泼的互动交流平台。
3.以“特”促学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集体主义的固有思想使我们的教育偏重整齐划一而忽略对个性的培养。一味跟随他人脚步成长起来的孩子终将被社会淘汰,体育活动中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中水平二规定:体育课程应根据科学锻炼原理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因此,建立自由分组、自定内容及自我评价的整套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比如耐力训练上,大部分教师让学生重复地围绕操场跑步,其枯燥乏味极易引发学生反感情绪。对此可让学生自由分组,耐力训练内容可包含跳绳、定点跑、投篮等,之后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合作监督机制,课程结尾时向教师报告对方训练情况。这种以学生个体需求为制订基础的小学体育课堂更具适应性与创造力。
4.以“乐”促学
笔者认为,阻碍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中释放个性的重要因素在于环境。首先,体育教师通常比较严肃,高大威猛的形象让学生有所畏惧;其次,体育教师一般不注重烘托课堂气氛,交代完规范动作就让学生自由练习的方式达不到任何课堂效果。因此,构建一个宽严相济的和谐体育课堂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愿意听且乐于学。
这是一个提倡个性张扬,发挥创造力的时代,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个体需求为教学根本的时代已经来临。建立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并增加对个体的帮助与辅导才能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学体育教学环境。视野变得开阔,个性得到张扬,这样的体育教育才显得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健勇.以过程为中心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2]施红波.刍议创新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手段[J].体育天地,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