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本着“文化先行、内涵发展”的发展思路,不断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整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整改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整改工作初见成效。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教学整改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1-0174-01
围绕“做特、做精、做大、做强”的办学目标,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专业特色不突出、校企合作不到位、课程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进行深化和总结,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整改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整改工作初见成效。
1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1.1专业特色
通过整改,我们在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本着学院“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个平台、五种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专业设置的“职业性”、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仿真性”、素质教育的“渗透性”的专业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旅游观光模式”特点的专业特色。
1.2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与旅游服务产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职业发展能力,具有较强的旅游服务技能和一定的管理能力,“精导游、会计调、懂管理、善营销”。培养能够胜任导游、营销业务、旅行社计调及景区服务管理等岗位的,适应现代服务业建设和满足旅游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2专业建设内涵深化
2.1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引进中青年骨干专职教师和行业专家做兼职教师,不断优化师资结构。二是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和提高。
2.2反复进行专业论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增强专业建设的针对性,2009年1月在校长带领下,走访了上海旅专、浙江旅院、浙江商职院等学院,学习考查、借鉴教学方法、管理手段与实训方式等。2010年1月又相继走访天津、南京、苏州、深圳等实训基地,了解岗位需求,听取学生反馈,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先后邀请旅游局领导、企业专家和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行业指导,与我院领导和系里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全体教师分别到学生所实习的旅行社等几十家企业进行调研和走访,了解企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和对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同时,在校内组织专业建设研讨会。通过专业论证和对行业的了解,掌握了旅游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及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专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3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1)搭建专业建设三个平台,优化专业结构设置。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对学生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立足点设置专业,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细分专业方向,以“职业性”为出发点定位培养目标,以道德养成教育为主线,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搭建基础教育平台、职业发展平台、道德养成平台。2)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在实践环节设置上,形成“课堂——工作实践——社会实践”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主线,并结合旅游行业的淡旺季组织学生旅游景区进行实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职业意识。在实训周(学期)课程的设计上,全面开展课内实训、实训周(学期)、顶岗实习三个层次的实训,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实现“在企业发展中了解职业,在企业活动中实践技能”的教学目的。
2.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设新的课程体系
旅游服务工作过程为导向,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突出导游业务、旅游产品设计、景区服务与管理等核心能力的培养。
1)开发与建设基于旅游企业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在与企业共同确定岗位核心能力具体要求基础上,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并对相关课程及内容进行整合,增设构建符合《旅游管理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新的课程体系。2)加快精品课建设,打造旅游管理精品专业。逐步形成一个以公共文化课为基础,精品课程为核心,其他专业课程为主干的具有完整课程体系的专业建设群,打造旅游管理精品专业建设。
2.5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从原来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性到不断外出取经,去企业了解用人需求,或把企业的人士请到学校来,加强工学结合,注重行动导向,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教学改革,将职业教育理念、素养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如在原有“3D情景模拟”、“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项目教学”和“行动导向”等方法的使用,从开始的一两门课程改革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全面铺开;特别注重学生的实操训练,加大课堂实训力度等。通过改革教学方法,逐渐形成和完善在校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技能——注重培养职业素养,关注其未来提升的由重视学习结果到重视学习过程的改变。
3实践教学强化力度
3.1合理扩建实习基地,教学实习有的放矢
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增加了新的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建设规模化、有序化、稳定化,专业对口,学生集中,在实习基地聘请在集团主管旅游接待部门、培训部门的负责人甚至老总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与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一起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
3.2加大教学实习实训力度,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根据企业的具体岗位、行业营销的淡旺季合理地调整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时间,理论和实践的学时分配做相应调整,加大了实践学时;加强顶岗实训的管理,派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指导,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跟踪,确保实习实训质量。
3.3完善教学管理文件,实践教学有章可循
我们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原有实习实训等文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完善。如制定新的学生实训管理制度、实习管理方案、毕业实习调研报告、实习手册等。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完善了学生考评方案,注重实践内容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把考场搬进景区或现场,以做代考,以评代考,打破以往一卷定乾坤的考核形式。
4文化建设开创新格局
加强文化建设,开创“文化先行,内涵强校”新格局。
4.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讨论,不断改进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良风气和违规教学行为。通过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师和教学的需求,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从知识的传授到技能的指导,从单纯的教师变成双师,把教师从“教书匠”变成“职业人”和“职教专家”。
4.2重视学生道德养成教育
以“树人育才德为先,素质养成做主线,践行道德勤规范,知行合一常自勉”为指导思想,施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优化教育,为学生搭建道德养成平台。把学生道德养成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而全面推进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真正做到先做人后做事,成为企业欢迎的德技双达标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教学整改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1-0174-01
围绕“做特、做精、做大、做强”的办学目标,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专业特色不突出、校企合作不到位、课程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进行深化和总结,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整改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整改工作初见成效。
1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1.1专业特色
通过整改,我们在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本着学院“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个平台、五种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专业设置的“职业性”、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仿真性”、素质教育的“渗透性”的专业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旅游观光模式”特点的专业特色。
1.2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学生具有与旅游服务产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一定的职业发展能力,具有较强的旅游服务技能和一定的管理能力,“精导游、会计调、懂管理、善营销”。培养能够胜任导游、营销业务、旅行社计调及景区服务管理等岗位的,适应现代服务业建设和满足旅游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2专业建设内涵深化
2.1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引进中青年骨干专职教师和行业专家做兼职教师,不断优化师资结构。二是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和提高。
2.2反复进行专业论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增强专业建设的针对性,2009年1月在校长带领下,走访了上海旅专、浙江旅院、浙江商职院等学院,学习考查、借鉴教学方法、管理手段与实训方式等。2010年1月又相继走访天津、南京、苏州、深圳等实训基地,了解岗位需求,听取学生反馈,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先后邀请旅游局领导、企业专家和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行业指导,与我院领导和系里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全体教师分别到学生所实习的旅行社等几十家企业进行调研和走访,了解企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和对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同时,在校内组织专业建设研讨会。通过专业论证和对行业的了解,掌握了旅游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及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专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3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1)搭建专业建设三个平台,优化专业结构设置。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对学生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立足点设置专业,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细分专业方向,以“职业性”为出发点定位培养目标,以道德养成教育为主线,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搭建基础教育平台、职业发展平台、道德养成平台。2)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理论和实践教学比例。在实践环节设置上,形成“课堂——工作实践——社会实践”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主线,并结合旅游行业的淡旺季组织学生旅游景区进行实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职业意识。在实训周(学期)课程的设计上,全面开展课内实训、实训周(学期)、顶岗实习三个层次的实训,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实现“在企业发展中了解职业,在企业活动中实践技能”的教学目的。
2.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设新的课程体系
旅游服务工作过程为导向,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突出导游业务、旅游产品设计、景区服务与管理等核心能力的培养。
1)开发与建设基于旅游企业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在与企业共同确定岗位核心能力具体要求基础上,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并对相关课程及内容进行整合,增设构建符合《旅游管理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新的课程体系。2)加快精品课建设,打造旅游管理精品专业。逐步形成一个以公共文化课为基础,精品课程为核心,其他专业课程为主干的具有完整课程体系的专业建设群,打造旅游管理精品专业建设。
2.5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从原来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性到不断外出取经,去企业了解用人需求,或把企业的人士请到学校来,加强工学结合,注重行动导向,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教学改革,将职业教育理念、素养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如在原有“3D情景模拟”、“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项目教学”和“行动导向”等方法的使用,从开始的一两门课程改革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全面铺开;特别注重学生的实操训练,加大课堂实训力度等。通过改革教学方法,逐渐形成和完善在校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技能——注重培养职业素养,关注其未来提升的由重视学习结果到重视学习过程的改变。
3实践教学强化力度
3.1合理扩建实习基地,教学实习有的放矢
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增加了新的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建设规模化、有序化、稳定化,专业对口,学生集中,在实习基地聘请在集团主管旅游接待部门、培训部门的负责人甚至老总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与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一起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
3.2加大教学实习实训力度,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根据企业的具体岗位、行业营销的淡旺季合理地调整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时间,理论和实践的学时分配做相应调整,加大了实践学时;加强顶岗实训的管理,派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指导,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跟踪,确保实习实训质量。
3.3完善教学管理文件,实践教学有章可循
我们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原有实习实训等文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完善。如制定新的学生实训管理制度、实习管理方案、毕业实习调研报告、实习手册等。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完善了学生考评方案,注重实践内容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把考场搬进景区或现场,以做代考,以评代考,打破以往一卷定乾坤的考核形式。
4文化建设开创新格局
加强文化建设,开创“文化先行,内涵强校”新格局。
4.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重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讨论,不断改进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良风气和违规教学行为。通过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师和教学的需求,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从知识的传授到技能的指导,从单纯的教师变成双师,把教师从“教书匠”变成“职业人”和“职教专家”。
4.2重视学生道德养成教育
以“树人育才德为先,素质养成做主线,践行道德勤规范,知行合一常自勉”为指导思想,施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优化教育,为学生搭建道德养成平台。把学生道德养成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而全面推进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真正做到先做人后做事,成为企业欢迎的德技双达标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