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首先得培养相应的意识,年轻一代(学生)成为主力军。新课改对高中生物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念,要求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科学观、社会责任感等为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让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人和自然发展的关系,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便要将生态教育相关知识运用在教学中,以实现更好的教育。对此,本文将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教育的运用进行分析,给更多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态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一直以来,生态教育都是教育部重视的问题,在高中教学中,生物教育又与生态最为接近,因此,在生物课堂上运用生态教育案例,不仅能够让高中生更加理解生态教育,也能促进其在生活中有如此观念,为生态文明做出一份努力。鉴于此,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教育的实施进行分析,也给相关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1.运用生态教育案例,培养学生生态意识
教师借助生态教育案例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能够更好理解,进而拥有生态文明的观念。例如:教师在进行《群落的演替》一课内容教学时,便要以培养学生生态意识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改课内容之后拥有自己的观念。对于该课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是群落演替,群落演替的过程以及类型,最后理解群落演替对生态的影响。在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可让学生对本课内容先熟悉,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可将学生引入到主题中来,为帮助学生对内容有更好的了解,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比如黄土高原的变化、火山喷发等,通过视频,学生在视觉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然后,教师再将学生引入到准备好的教案上,给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讲解。教师讲解结束,需让学生讨论,通过观看视频,再与教材内容联系,可看出群落演替有什么特征,对生态有哪些影响?通过视频案例,学生能够很好理解演替的过程,但这还不够,为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群落演替进行举例,比如,沙漠的治理,并让其提出解决的方式。通过生态案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并联系实际生活举例,提出解决办法,对培养其生态意识有极好的效果。
2.借助生态教育案例,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对于高中生而言,对生命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学生在学习生物时主要依靠死记硬背应付各种考试,而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将重点放在了学习成绩上,导致学生经过学习之后依然对生命没有深入的理解,最后不仅没能很好达到教学目的,还使整体质量下降,学生对生物越来越提不起兴趣。教师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达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生态观念的目标,就要借助生态教育案例,与实际生活联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DNA的分子结构》一课内容教学时,便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要让学生在枯燥的教学中度过,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该课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DNA分子中,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及特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了解其中所包含的生态教育。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将生态案例融入到教学当中,利用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对本课内容大致熟悉,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对学生进行引导:大家知道DNA能用来干什么吗?学生回答:可用来确定血缘关系,也可用在断案中。到此,教师可借助学生的激情给学生展示已经准备好的课件,并让学生通过课件对DNA的螺旋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其存在的特点。学生对课件进行分析之后,可让其小组之间讨论,对该内容深入探究。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激发出来,对学习本课内容有更好的效果。小组讨论结束,教师需进行总结,最后得出结论。案例总结:对DNA螺旋结构分解学习后发现无论是人类亦或动物、植物,从遗传学角度而言均是平等的,因此,对于人类乱砍滥伐、随意捕杀的行为都应当被痛斥,这些都是不尊重生态的行为。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让学生学会了尊重生态。
3.通过生态教育案例,强化学生生态思想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理论知识比较抽象,要让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强化学生的生态思想极其必要。例如:教师在进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课内容教学时,不能单纯的进行理论讲解,否则学生理解起來会比较困难。在该课内容中,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掌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含义以及生态系统抵抗力及恢复力的稳定性。就表面含义而言,其确实存在较大的抽象性,若教师进行讲解时只是一味要求学生对概念内容进行记忆,根本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生态思想的目的,因此,教师需给学生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一目了然。当然,首先要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我调节)有所了解,然后再根据含义引入生态教育案例。比如,教师可给学生播放太湖污染事件,将太湖环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太湖的生态稳定性,并探讨怎样才能使太湖的结构及功能得到修复。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将身边与此相关的案例说出来,并分析其生态结构,找出其存在的破坏稳定性的因素,并分析解决的办法,通过案例,还要让学生明白,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不仅依靠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还需要人类的关注。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多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生态系统稳定的案例,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课内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的生态意识进一步提升,也让其生态思想得以强化。
结论
近年来,生态危机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生态保护。对于生态问题的解决,所有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因此,提高人类生态意识非常关键。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态教育案例进行教学,可培养高中生的生态意识,锻炼其生态思维,让其学会尊重生命、生态,这是高中生在未来生活中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也是生态发展之必须。
参考文献
[1]林洁.生态文明融入高中生物课堂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1(12):8-9.
[2]郑纪美.探讨基于生态视角提升高中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J].高考,2021(11):127-128.
[3]黄智刚,陈云贵.从信息学角度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物信息”[J].中学生物教学,2021(07):13-15.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态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一直以来,生态教育都是教育部重视的问题,在高中教学中,生物教育又与生态最为接近,因此,在生物课堂上运用生态教育案例,不仅能够让高中生更加理解生态教育,也能促进其在生活中有如此观念,为生态文明做出一份努力。鉴于此,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教育的实施进行分析,也给相关教师提供经验借鉴。
1.运用生态教育案例,培养学生生态意识
教师借助生态教育案例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能够更好理解,进而拥有生态文明的观念。例如:教师在进行《群落的演替》一课内容教学时,便要以培养学生生态意识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改课内容之后拥有自己的观念。对于该课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是群落演替,群落演替的过程以及类型,最后理解群落演替对生态的影响。在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可让学生对本课内容先熟悉,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可将学生引入到主题中来,为帮助学生对内容有更好的了解,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比如黄土高原的变化、火山喷发等,通过视频,学生在视觉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然后,教师再将学生引入到准备好的教案上,给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讲解。教师讲解结束,需让学生讨论,通过观看视频,再与教材内容联系,可看出群落演替有什么特征,对生态有哪些影响?通过视频案例,学生能够很好理解演替的过程,但这还不够,为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群落演替进行举例,比如,沙漠的治理,并让其提出解决的方式。通过生态案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并联系实际生活举例,提出解决办法,对培养其生态意识有极好的效果。
2.借助生态教育案例,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对于高中生而言,对生命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学生在学习生物时主要依靠死记硬背应付各种考试,而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将重点放在了学习成绩上,导致学生经过学习之后依然对生命没有深入的理解,最后不仅没能很好达到教学目的,还使整体质量下降,学生对生物越来越提不起兴趣。教师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要达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生态观念的目标,就要借助生态教育案例,与实际生活联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DNA的分子结构》一课内容教学时,便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要让学生在枯燥的教学中度过,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该课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DNA分子中,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及特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了解其中所包含的生态教育。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将生态案例融入到教学当中,利用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对本课内容大致熟悉,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对学生进行引导:大家知道DNA能用来干什么吗?学生回答:可用来确定血缘关系,也可用在断案中。到此,教师可借助学生的激情给学生展示已经准备好的课件,并让学生通过课件对DNA的螺旋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其存在的特点。学生对课件进行分析之后,可让其小组之间讨论,对该内容深入探究。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激发出来,对学习本课内容有更好的效果。小组讨论结束,教师需进行总结,最后得出结论。案例总结:对DNA螺旋结构分解学习后发现无论是人类亦或动物、植物,从遗传学角度而言均是平等的,因此,对于人类乱砍滥伐、随意捕杀的行为都应当被痛斥,这些都是不尊重生态的行为。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让学生学会了尊重生态。
3.通过生态教育案例,强化学生生态思想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理论知识比较抽象,要让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强化学生的生态思想极其必要。例如:教师在进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课内容教学时,不能单纯的进行理论讲解,否则学生理解起來会比较困难。在该课内容中,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掌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含义以及生态系统抵抗力及恢复力的稳定性。就表面含义而言,其确实存在较大的抽象性,若教师进行讲解时只是一味要求学生对概念内容进行记忆,根本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生态思想的目的,因此,教师需给学生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一目了然。当然,首先要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我调节)有所了解,然后再根据含义引入生态教育案例。比如,教师可给学生播放太湖污染事件,将太湖环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太湖的生态稳定性,并探讨怎样才能使太湖的结构及功能得到修复。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将身边与此相关的案例说出来,并分析其生态结构,找出其存在的破坏稳定性的因素,并分析解决的办法,通过案例,还要让学生明白,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不仅依靠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还需要人类的关注。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多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生态系统稳定的案例,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课内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的生态意识进一步提升,也让其生态思想得以强化。
结论
近年来,生态危机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生态保护。对于生态问题的解决,所有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因此,提高人类生态意识非常关键。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态教育案例进行教学,可培养高中生的生态意识,锻炼其生态思维,让其学会尊重生命、生态,这是高中生在未来生活中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也是生态发展之必须。
参考文献
[1]林洁.生态文明融入高中生物课堂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1(12):8-9.
[2]郑纪美.探讨基于生态视角提升高中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J].高考,2021(11):127-128.
[3]黄智刚,陈云贵.从信息学角度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物信息”[J].中学生物教学,2021(07):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