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视察八一起义纪念馆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y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1年9月18日,周恩来同志视察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当时,我在南昌市政府办公厅工作,从事收集、调查、整理南昌起义史料已近10年。由于采访人物众多,有些重要史实,如起义时间、敌我双方兵力等等,各人说法不一,因而迫切希望见到起义的最高领导人周恩来同志,以求得最准确的权威答案。1961年9月,周恩来在参加党中央的庐山会议后,准备到基层作些调查而来到南昌。18日下午,应杨尚奎同志之请,周恩来同志视察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其时省委接待处转告了我,要我带好纸笔,马上赶到纪念馆,还说:“机会难得,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请示。”我抢步赶到纪念馆不久,见两辆汽车缓缓开了进来。
  
  这一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周总理在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陪同下下了汽车。周总理红润的面庞,奕奕的眼神,轻捷的步伐,一下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党代表回来了!”担任门卫的原江西大旅社老工人兴奋地高喊,激动使他忘记喊总理,埋藏在心底30多年的称呼,竟一下子脱口而出。这时,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一齐拥了出来。周恩来笑着,向大家招手,尔后邀大家一起向大楼走去。
  周恩来缓步登上台阶,笑着对大家说:“是这所房子,没有变。”“有人在北京说,我住在这里,我说,我没有住在这里,但是,常在这里开会工作,这个地方我熟悉。”
  周恩来走进会议大厅,大厅还是当年的陈设,时钟的时针定格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点整。周总理在会议大厅轻轻地走着,思潮起伏。杨尚奎问:“你在这里开过会吧?”周恩来点点头说:“开过,有些重要会议是在这里开的。”停了一下,他又说:“七月二十七日,是在这里成立了前委。决定南昌起义,是对的。本来应该早动手,但被陈独秀耽误了。在汪精卫准备叛变时,我们已经有一个军、两个师和武汉警卫团,以当时的力量作骨干,再加上湖南、湖北的工农武装和武汉的工人纠察队,组织五万到七万军队是可能的,有这些条件不去运用,很可惜。到了七月下旬,汪精卫已经公开反共了,再不动手,连剩下的武装力量也保不住。时机是相当紧迫的,所以,在这里开会时,对于要立即起义,是几乎一致的意见。”
  会议大厅旁边的一套客房,是军事参谋团的办公室。周总理作为参谋团的成员,曾多次在这里开会,研究部署军事行动。周总理认真地望着那些熟悉的陈设,耐心地听着我们的提问。他说:“参谋团的一些重要会议,有时在这里开,有时在贺龙、刘伯承同志住的地方开。”他把参谋团成员的名字一一告诉了我们,还说:“参谋团主任不是我,是伯承同志。”接着,他在椅子上坐下来,感情深挚地回忆道:“开始参谋团没有人任参谋长(主任),我就指定伯承同志做,起初他谦虚不肯答应,说:‘我怎能领导你和叶挺、贺龙呀,’后来我说,‘一定要你做。’他才担任了这个职务。”停了一会儿,周总理又说:“伯承同志在南昌起义中是立了功的,他一贯周到细致,作战指挥很有办法。”谈到他的亲密战友,周总理总是满怀深情,赞誉有加,对于自己的贡献,则一字不提。
  随后周恩来同志登上二楼陈列室,温和幽默的谈话,平易近人的作风,使大家早已忘记了紧张拘束,围着周总理,不时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各种问题。
  在参观中,周总理对贺龙和叶挺两个指挥部的房屋模型很感兴趣。他说:“贺龙住的这栋房子,我的印象很深,是两层楼房,伯承同志也住在那里,我多次去过。贺龙当时领导一个军,是起义军的‘大户’,他性格豪爽,斗争坚决,什么敌人也不怕,在最困难的时候,下定决心跟党走……”停了一下,他又指着叶挺司令部的房屋模型说:“北伐时,叶挺的独立团是能够战斗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部队中起作用,从广东一直打到武汉,所向无敌。他的指挥部设在一所学校里,校名叫心远,校长叫熊育钖。”事隔30多年,周恩来还能一口气说出一所普通学校和校长的名字,他的惊人记忆力,令大家深深叹服。
  二楼的二十五号房间,是周总理工作过的地方,房内墙上挂有他当年的照片,周恩来在门口看了一眼,未进门就匆匆离去,说:“我没有住在这里。”杨尚奎急忙上前问道:“你总是在这里工作过吧?”周总理点了点头。这时,大家都笑了起来。很明显,周总理是出于谦虚,不肯在自己工作过的地方谈论自己。但是,历史可以作证,这个党代表的工作室,当年曾在人们心中点燃了多少炽热的革命火焰。
  在朱德旧居照片前,随访的同志问周恩来:“听说你来南昌第一天,就住在朱德家里。”他说:“是的,我后来住的地方,是一所学校,也是朱德找的。”他接着说:“朱德在南昌起义时,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他对南昌的情形非常清楚,各方关系又熟,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起义后,他出任九军军长,后来把队伍带上了井冈山,为人民立了大功。”
  在听到起义前夕前委开会与张国焘争论的介绍时,周恩来停下脚步,笑着对大家说:“当时争论的确是很激烈的。我们要行动时,张国焘赶来竭力反对,气得我在会上拍了桌子,有人还主张把张国焘绑起来,我不同意,说:‘张国焘是中央代表,怎么能绑呢?’从这次争论后,张国焘在起义部队中很孤立,很多人都瞧不起他。”
  来到起义战斗的模型沙盘前,由于一些回忆提供的情况不同,杨尚奎向周恩来提出了起义时间、敌我人数、战斗地点、战果等一系列问题。周恩来笑了,很耐心地作了回答和解说,并说:“起义军实际人数不到三万,是号称三万。”“起义打响是十二点以后,贺龙是总指挥,我是记得清楚的。”接着,他又指着起义军各路指挥人员名字,一一讲出这些同志以后的去向。
  当参观到起义部队开始南征的部分时,周恩来走到南下路线的沙盘前,第一次谈到了自己。周恩来把手向沙盘东部一挥,说:“南昌起义后,要是不向南,而是向东,就地发展就好。假使就地革命,不一定能保住南昌,但湘鄂赣三省的形势就会不同。这也是没有经验,只晓得生搬硬套苏联的经验。共产国际指示要建立根据地,而我们就只想建立城市根据地,搞大城市起义。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当时只有毛主席提出来。因此,南昌起义的宣传,一定要讲到井冈山。”
  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个小时,我们请周恩来到休息室休息,并要求他题词。周恩来拿起题词簿,兴致勃勃地逐页翻看。他说:“今天我就不题词了。以后有时间,我要写经验教训寄给你们。”他看着大家依依不舍的神情,温和地说:“我知道你们还有许多问题要问,但我现在没有时间和大家一起回忆。回北京后,我替你们请国务院参事陈公培先生来,他当时在军事部工作,了解很多情况,可以做你们的顾问。”
  分别的时候终于到了,我们簇拥着周总理走出休息室。在照相时,大家要周恩来站在当中,他笑着,要几个年轻人站过来,站在自己的前面。他说:“年轻人站前排,你们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嘛!”
  周恩来登上汽车时,纪念馆外已挤满了人。在群众的鼓掌欢呼声中,周恩来的汽车缓缓驶过。他不住地向群众微笑招手。我们目送着汽车远去,一股暖流久久地在心头激荡。
其他文献
你或许和许多读者一样,对洛伊马这个地名感到陌生,其实不是你孤陋寡闻,这的确是一个不大知名的地方,它位于芬兰,是欧洲的一个小乡村。  1897年6月13日,一个叫帕沃·鲁米的男孩在这个小乡村出生。童年时的鲁米家境贫寒,13岁时,还是个孩子的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在一家商店里当搬运工。这是一份十分繁忙的工作,不仅没有确定的上下班时间,还必须腿脚勤快,随叫随到。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不仅没有使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