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特别是基层学校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又出现了一些误区:放手课堂没有给予正确引导,学生只是一味地阅读,教师不去引领学生作深入交流,个性化变成了自由化,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实施个性化阅读,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彰显个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指导和引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新《课标》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重中之重。我们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创造出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
1. 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概念与内涵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过程,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个性化阅读是因材施教教育观的具体体现,它重点突出了阅读活动中的个体差异。从教学实践看,教材不是一个单一的、静止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人而异,就是同一个人也因自身的发展而在不停地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教,而且要以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而教,从而引导学生全面且超前的发展。
个性化阅读切合语文学科的思维性的本质属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语文是一门思维的学科。听说读写是语言思维的具体表现,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是由其思维品质的高低所决定的。个性化阅读中的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其指向便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放手课堂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首先,整个课堂都是学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读书,吵吵闹闹地讨论,教师显得无所事事,课堂教学缺乏目标性,实际效益太低。教师只是充当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召集人。其次是在学生交流资料或汇报读书收获时,教师始终不置可否,也不加引导,造成学生漫无边际地交流,云山雾海地汇报,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活动过于肤浅。教师只是充当了学生课堂交流活动的旁听者。再有是对学生的结果没有中肯的评价。
(2)学生只是一味地阅读,教师不去引领学生作深入交流。现在的语文教学很流行“你读读”、“你再读读”之类的话语,而对文本的感悟却只字不提,缺乏引导。学生还没读懂课文,甚至对文章还没好好的思考,师生对话就已经开始了。学生离开了文本与教师泛泛而谈,所以,常常会有漫无头绪、漏洞百出的“独特体验”,教师也只好跟着学生天马行空。
(3)个性化变成了自由化,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纵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学生越自由、气氛越活跃、观点越离奇就越“个性化”。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一些说法:“大家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背)哪一段就读(背)哪一段”,因此,课堂上异彩分呈,似乎这就是个性化阅读了,往往造成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的现象。
3. 如何正确而有效的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3.1 为学生彰显个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学习方式、情感需求、生活经验等的不同,对所阅读文章的理解则不可能一致。对此,教师要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参与中来思考、交流,使课堂教学成为多边交流、多向流动的过程。
3.2 教师有效指导“个性化”的阅读。
首先,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共性特点。但同龄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有差别的。如主要内容的把握,有的侧重整体思维,在于对全文的多遍的阅读;有的侧重分析思维,遵循从部分到整体的规则。因此,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文本所表达的信息,同时伴以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质疑,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综合运用整体思维与分析,交叉运用激发情感的教学策略和引发知识经验的策略,是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3.3 让学生“个性化的学”。
3.3.1 语文的个性化教学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充满激情的学习。作为教师,在引导、组织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化学习习惯的时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动作用以及语文素养、能力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让其从内心需要的基础上投入学习;第二、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学好语文,从思想、兴趣等方面告诉学生学好语文的可能性,让其乐意学习语文;第三、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其自由的学习语文。
3.3.2 在语文教学的实际活动中,学生个性化的学主要表现在个性化的阅读和个性化的表达两个方面:其一,主要是指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独立自主的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时,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品味、理解文学作品,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不能预设好结论。其二,主要是指学生在表达“观点”、陈述理解的时候,是真实的、自由的、健康的和创新的,是学生内心深处个人对外物的认识的如实和独特的反应。
3.3.3 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应从以下方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表达”:(1)自主的表达;(2)真实的表达;(3)健康的表达;(4)创新的表达。
总之,语文新教材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呼唤个性化教学法。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没有教学个性,就没有课堂的生命。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新《课标》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重中之重。我们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创造出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
1. 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概念与内涵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过程,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个性化阅读是因材施教教育观的具体体现,它重点突出了阅读活动中的个体差异。从教学实践看,教材不是一个单一的、静止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人而异,就是同一个人也因自身的发展而在不停地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教,而且要以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而教,从而引导学生全面且超前的发展。
个性化阅读切合语文学科的思维性的本质属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语文是一门思维的学科。听说读写是语言思维的具体表现,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是由其思维品质的高低所决定的。个性化阅读中的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其指向便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放手课堂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首先,整个课堂都是学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读书,吵吵闹闹地讨论,教师显得无所事事,课堂教学缺乏目标性,实际效益太低。教师只是充当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召集人。其次是在学生交流资料或汇报读书收获时,教师始终不置可否,也不加引导,造成学生漫无边际地交流,云山雾海地汇报,学生的学习和认识活动过于肤浅。教师只是充当了学生课堂交流活动的旁听者。再有是对学生的结果没有中肯的评价。
(2)学生只是一味地阅读,教师不去引领学生作深入交流。现在的语文教学很流行“你读读”、“你再读读”之类的话语,而对文本的感悟却只字不提,缺乏引导。学生还没读懂课文,甚至对文章还没好好的思考,师生对话就已经开始了。学生离开了文本与教师泛泛而谈,所以,常常会有漫无头绪、漏洞百出的“独特体验”,教师也只好跟着学生天马行空。
(3)个性化变成了自由化,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纵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学生越自由、气氛越活跃、观点越离奇就越“个性化”。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一些说法:“大家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背)哪一段就读(背)哪一段”,因此,课堂上异彩分呈,似乎这就是个性化阅读了,往往造成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的现象。
3. 如何正确而有效的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3.1 为学生彰显个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学习方式、情感需求、生活经验等的不同,对所阅读文章的理解则不可能一致。对此,教师要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参与中来思考、交流,使课堂教学成为多边交流、多向流动的过程。
3.2 教师有效指导“个性化”的阅读。
首先,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共性特点。但同龄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有差别的。如主要内容的把握,有的侧重整体思维,在于对全文的多遍的阅读;有的侧重分析思维,遵循从部分到整体的规则。因此,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文本所表达的信息,同时伴以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质疑,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综合运用整体思维与分析,交叉运用激发情感的教学策略和引发知识经验的策略,是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3.3 让学生“个性化的学”。
3.3.1 语文的个性化教学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充满激情的学习。作为教师,在引导、组织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化学习习惯的时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动作用以及语文素养、能力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让其从内心需要的基础上投入学习;第二、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学好语文,从思想、兴趣等方面告诉学生学好语文的可能性,让其乐意学习语文;第三、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其自由的学习语文。
3.3.2 在语文教学的实际活动中,学生个性化的学主要表现在个性化的阅读和个性化的表达两个方面:其一,主要是指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独立自主的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时,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品味、理解文学作品,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不能预设好结论。其二,主要是指学生在表达“观点”、陈述理解的时候,是真实的、自由的、健康的和创新的,是学生内心深处个人对外物的认识的如实和独特的反应。
3.3.3 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应从以下方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表达”:(1)自主的表达;(2)真实的表达;(3)健康的表达;(4)创新的表达。
总之,语文新教材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呼唤个性化教学法。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没有教学个性,就没有课堂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