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校外语教学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推广,新形势下,有必要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传播出去,外语教学应该导入文化因素,增加跨文化比较内容,培养学生文化传播意识。
【关键词】高校 外语教学 传统文化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108-02
一、高校外语教学的现状
1.外语教学中忽视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改革经历了一段探索、改革、发展的历程。从起初的传授语法知识发展到注重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基础上进行操练。但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教学观没有改变。要知道,语言教学要注重其交流性,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交融。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交流是相互的,在吸收国外文化的同时,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但目前很多高校外语教学中忽视运用外语描述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的教学理念。
2.高校外语课程缺乏文化教学导入教学。外语专业学生对西方文化比较了解,但由于缺少跨文化知识,在实际沟通中,不知道如何应对文化冲击,通常学生能听得懂老外在说什么,但不理解其真实用意,很容易产生误解。同样,一句饱含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话,如果表达得不当,也会使老外听得一头雾水。这源于教师没有很好地在教学中加入文化差异比较的内容,不注重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大部分高校的外语教育主要是为社会输送能够用外语沟通交流的实用型人才,如果课程缺乏文化导入教学就失去了培养实用性人才的理论基础。
3.外语专业学生对学习中国文化缺少主观能动性。外语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学好外语只要了解西方文化,或掌握听、说、读、写、译五个技能就行。这是十分片面的想法。外语学习的极致是在精通两国文化的基础上,准确、自由地在源语和译入语之间转换。用词简单、贴切、地道、自然、流畅,符合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没有生硬或强行翻译的意味。当向西方人描述中国文化时,如果连自己的优秀文化都不了解,如何用外语表达呢,更不用说实现文化交流了。所以,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更应该精通本国文化,主动学习文化间的差异,将中国文化引入世界。
二、高校外语教学增加文化内涵的有效策略
1.教师应有效地将中西方文化引入课堂。授课过程中,要向学生们介绍什么是文化,为什么学习外语还要研究文化以及学习文化的价值和必要性,让学生学习外语过程中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情景,创造一个语言环境,比如,进入课堂就相当于来到国外,只能用英语表达,学生分组扮演中国人和老外,教师要强调不同文化中用词的特点,力求表达出源语的真实含义。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外教文化课堂,给学生们创造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再者,学生了解地道的西方文化,也可以将中国文化介绍给外教,进行文化对比,避免文化冲突。
2.增强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用批判性的眼光对待中西方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一方面为国民打开了解西方世界的窗户;另一方面,不少人认为国外的就是先进的、优秀的。这种想法引起了文化学者的担忧。近年来,国家也不断地倡导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比如, 教材中加大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电视也增加了不少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学讲座、百家讲坛等节目,目的就是让大家不要摒弃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这是我们的根,是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源泉。特别是外语专业学生,由于受所学专业的影响,更倾向于用西方的眼光看待事物而忽视中国文化。因此,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应强调中国文化的重要性,避免学习了外语,个人的思想也迷失在西方文化中。要引导学生提高文化自觉,摒弃西方文化中的糟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因此,外语专业学生应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本国文化的精髓,力求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这是外语专业人才的使命与责任。
3.打破教学局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首先应该提高文化传播意识,掌握中西方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比如,民俗、饮食文化、功夫、戏曲、古代思想等。而这恰恰是老外对中国传统文化最感兴趣的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该进行研究,并通过外语恰当地表达出来,引导学生用外语准确地描述。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其次,有条件的高校,应组织外语教师出国考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或组织参加国内文化类研讨会,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以时代气息为媒介,将中国文化带入课堂,延伸到世界。
参考文献:
[1]孙有中,冯源.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2]高敏.分析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传承价值[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0)
【关键词】高校 外语教学 传统文化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108-02
一、高校外语教学的现状
1.外语教学中忽视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改革经历了一段探索、改革、发展的历程。从起初的传授语法知识发展到注重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基础上进行操练。但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教学观没有改变。要知道,语言教学要注重其交流性,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交融。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交流是相互的,在吸收国外文化的同时,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但目前很多高校外语教学中忽视运用外语描述中国文化,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的教学理念。
2.高校外语课程缺乏文化教学导入教学。外语专业学生对西方文化比较了解,但由于缺少跨文化知识,在实际沟通中,不知道如何应对文化冲击,通常学生能听得懂老外在说什么,但不理解其真实用意,很容易产生误解。同样,一句饱含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话,如果表达得不当,也会使老外听得一头雾水。这源于教师没有很好地在教学中加入文化差异比较的内容,不注重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大部分高校的外语教育主要是为社会输送能够用外语沟通交流的实用型人才,如果课程缺乏文化导入教学就失去了培养实用性人才的理论基础。
3.外语专业学生对学习中国文化缺少主观能动性。外语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学好外语只要了解西方文化,或掌握听、说、读、写、译五个技能就行。这是十分片面的想法。外语学习的极致是在精通两国文化的基础上,准确、自由地在源语和译入语之间转换。用词简单、贴切、地道、自然、流畅,符合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没有生硬或强行翻译的意味。当向西方人描述中国文化时,如果连自己的优秀文化都不了解,如何用外语表达呢,更不用说实现文化交流了。所以,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更应该精通本国文化,主动学习文化间的差异,将中国文化引入世界。
二、高校外语教学增加文化内涵的有效策略
1.教师应有效地将中西方文化引入课堂。授课过程中,要向学生们介绍什么是文化,为什么学习外语还要研究文化以及学习文化的价值和必要性,让学生学习外语过程中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情景,创造一个语言环境,比如,进入课堂就相当于来到国外,只能用英语表达,学生分组扮演中国人和老外,教师要强调不同文化中用词的特点,力求表达出源语的真实含义。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外教文化课堂,给学生们创造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再者,学生了解地道的西方文化,也可以将中国文化介绍给外教,进行文化对比,避免文化冲突。
2.增强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用批判性的眼光对待中西方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一方面为国民打开了解西方世界的窗户;另一方面,不少人认为国外的就是先进的、优秀的。这种想法引起了文化学者的担忧。近年来,国家也不断地倡导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比如, 教材中加大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电视也增加了不少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学讲座、百家讲坛等节目,目的就是让大家不要摒弃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这是我们的根,是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源泉。特别是外语专业学生,由于受所学专业的影响,更倾向于用西方的眼光看待事物而忽视中国文化。因此,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应强调中国文化的重要性,避免学习了外语,个人的思想也迷失在西方文化中。要引导学生提高文化自觉,摒弃西方文化中的糟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因此,外语专业学生应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本国文化的精髓,力求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这是外语专业人才的使命与责任。
3.打破教学局限,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首先应该提高文化传播意识,掌握中西方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比如,民俗、饮食文化、功夫、戏曲、古代思想等。而这恰恰是老外对中国传统文化最感兴趣的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该进行研究,并通过外语恰当地表达出来,引导学生用外语准确地描述。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其次,有条件的高校,应组织外语教师出国考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或组织参加国内文化类研讨会,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以时代气息为媒介,将中国文化带入课堂,延伸到世界。
参考文献:
[1]孙有中,冯源.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2]高敏.分析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传承价值[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