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样全力以赴追逐我的梦想。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善良,一样为需要的人打造一个天堂,歌声是翅膀,唱出了希望,所有的付出只因爱的力量……”
——赵小亭最喜欢的歌曲《和你一样》
2010年暑假里,赵小亭的名字从荆楚大地传遍大江南北。这个大学二年级学生,以她平实的语言、平常的行为、平凡的生活,诠释了“90后”青年人的追求与担当。
用支教点燃希望
“我想去贵州山区支教,那里很穷。知识是改变孩子们命运的唯一希望,我想去帮帮他们!”赵小亭的老师至今还保留着她出发前发来的信息。到贫困山区支教,一直是赵小亭追逐的一个梦想。在她看来,这不只是一种难忘的生活经历,更是一个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而这个理想,就是帮助更多的孩子推开理想之门。
7月13日中午,经过20多个小时的颠簸,赵小亭和同学们终于到了马场河乡。旅途劳顿,大家都很累,想休息,赵小亭看到有小孩胆怯地过来,“想和大学生玩”,她二话不说,放下行李就跑出去陪孩子,还招呼大家都出来一起玩。这是赵小亭的队友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情景。
为了能将自己备课的材料都带给山里的孩子,赵小亭是女生中唯一背着笔记本电脑的。她说,不怕累,只要孩子们觉得有收获。“这里条件差,我们是来传授知识的。”
第二天早上,赵小亭早早地叫大家起床,“支教时间很短,要珍惜。”
这是一所留守农民工子女学校,地处大山深处。在两间教室里,队员们用课桌拼起了床铺,炎炎夏日,要走十多分钟到农家吃饭,用水管接山上流下来的溪水到厕所洗澡。
“我们既然来了,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要好好教孩子们。”这个生长在江南的女孩子的声音总是那么乐观:“虽然这里艰苦一点,但是这里有城市里看不到的秀美风景和呼吸不到的新鲜空气。大家加油!”
队友王迅说,赵小亭最让他感动的一句话是:“我想多陪陪孩子们,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灌输给他们,让这些孩子们能走出这片大山。”
赵小亭担任英语课、安全教育课和合唱课教学。她的教学本上,工整地记录着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出发前,她在学校里就已做好了教学用的PPT,但来到马场河小学后,总觉得不够完善,又不断修改;她让同宿舍的队员充当听课学生,自己一遍又一遍地试讲,直到满意为止。她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得再多些。
在新邵中学和马场河小学的孩子们眼中,赵小亭永远是那个笑吟吟的“赵老师”。站上讲台,“开心果”赵小亭变成了一位严肃认真的老师,下课铃一响,她又笑嘻嘻地和学生们一起玩耍,山里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她。赵小亭主动和村里的留守儿童“结对子”,10岁的任正笔就是其中的一个,她喜欢这个温柔漂亮的姐姐,有什么心事总跟她说。
这是赵小亭第二次放弃暑假回家,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2009年夏天,刚刚大学一年级的赵小亭便将自己的第一个暑假奉献给了湖南省新邵县坪上镇。她参加了服务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队,那是赵小亭第一次支教,贫穷和闭塞让她这个来自东南省份的孩子感到震撼,而更令她动容的是“大山沟沟里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回来后,在总结中,赵小亭满怀深情地写道,“困难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这些山,翻过去就是一马平川。”
“从湖南支教回来后,我和二中的学生联系过,想起他们淳朴的问题,饱含着对未来和武汉大学的向往。很多人对我说:姐姐,武汉大学真的很好,我会努力考上的。好吧,我会在这边等你们!”赵小亭在日记中写道。
孩子们对外界、对未来理想之光的渴望,促使赵小亭义无反顾地又一次投入到支教的行动中。
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名单确定的前一晚,赵小亭还告诉她的朋友,“我一直很想去支教。”有朋友约小亭暑假去上海看世博,她推辞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她身上不是刻意的诠释,而是自然的流露。因为她渴望给更多的孩子送去知识,让更多的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感受外面的世界。
虽然支教行动并不能直接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但大学生们带去了一种示范作用。马场河小学的罗老师回忆,小亭来这里支教的最大心愿,就是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们做一个好榜样。“她说,她一定要争取在这20天的支教时间里,鼓励同学们心怀希望,好好读书,以后也能成为很棒的大学生。”
“90后”同样有责任和担当
在同学们的记忆里,赵小亭永远是那个活泼开朗、喜欢唱歌的“向阳的蛋”(赵小亭的QQ昵称)。推开关闭了16天的寝室门,汪凤娇往身后望了望,再也看不到平日里相跟着一起回来的赵小亭。寝室里不再有她嚷嚷着要减肥的宣言,不再有她举着矿泉水瓶发誓要把手臂练细的景象。床上的粉色小象,再也等不来主人的拥抱;寝室的水管坏了,再也不会有她爬上楼顶修好,然后在日记里豪迈地写下:“我是无敌赵小亭!”
细细品读赵小亭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找不到任何轰轰烈烈的壮举,更多的是一个普通女孩子的喜怒哀乐。甚至她的志愿服务经历,也如其他志愿者一样,淹没在支教日复一日的苦中作乐里。正如有人所说,“小亭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英雄,或许她也没想要当英雄。”也许没有这个意外,她会跟同学们一样在大山里支教,然后回家,返校,好好学习,积极参加活动,为课后作业跟同学讨论,为期末考试而早起自习,然后,再准备下一次的出发,平缓如常,没有跌宕起伏。但或许正是“这种平凡中的追求,折射出平凡中的伟大”,闪着金子般的光芒。
而这种感动,恰恰来自于赵小亭在每一个细节中对责任努力而自觉的承担。这些看上去无忧无虑,一直被社会质疑的“90后”们,在需要时,一样勇敢地顶了上去。
2010年春季开学前,就已经有很多人报名要参加今年的支教,赵小亭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个,她还主动担任一些材料的整理工作。“因为她心特别细,大家就推选她当‘财政部长’,管支教队财务。”去往贵州20多个小时的旅途中,赵小亭是精力最充沛的一个,火车驶入贵州境内,窗外开始出现连绵不断的大山,风景看腻了,有的同学就会喊,“小亭,来一个”,这时,赵小亭就会边播放手机音乐,边带着大家一起唱歌。大家都睡着了,赵小亭却警醒得很,给大家看管行李。到了支教学校,赵小亭一人担下了英语课和安全教育课,后来凭着一副好嗓子,又接下了合唱课。
赵小亭在支教时发现,这里的留守农民工子女,不仅存在着学习上的困难,更面临着生活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障碍。于是,支教队除课堂授课外,由一部分典型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与支教队员构建双向互动的“结对子”关系,开展长期无间断的涵盖学习、生活、心理辅导等全方位深层次的支教活动。
除了支教,她还不忘村里的那些“空巢”老人,她利用课余时间带领队员们去了村里的老人院,帮助那些老人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文艺节目,鼓励老人们热爱晚年生活,给老人们带去了久违的欢笑。临别时,好几位老人都掉下了不舍的眼泪。
翻开赵小亭的尚未来得及书写的人生履历,一个积极、努力、自觉、严于律己的孩子的成长足迹和思想脉络清晰感人——中共预备党员,中国青年注册志愿者,学院社团活动积极分子,武大新生丙等奖学金获得者,她还担任过学生会体育干部、女生部干部和班级副班长。
没有人要求这个刚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做更多,她却总是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没有人要求这个刚刚离家生活的女孩子连续两个暑假到贫困地区支教,但是她义无反顾。 “同为志愿者的我们最能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像赵小亭一样的同学不畏困难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坚持开展支教活动。”武汉大学06级第二临床学院学生、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刘安说。
作为一名在中学阶段便成为中国青年注册志愿者的刘安,谈到志愿服务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他大二暑假时参加的武汉大学“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的情形。他回忆道:“我们这个暑期社会实践最重要的一个内容便是‘爱心万里行’——带领10名留守儿童从居住地黄冈前往广东东莞与在那里务工的父母团聚。记得孩子们刚刚走下火车时,无不为祖国南部的繁荣所吸引,而见到他们许久未见的父母时更是激动万分,父子相拥、母女哽咽的场景深深感动了我们在场的每一名实践队员。相信亲历了那些大山里孩子们的生活后,每位大学生朋友都会和我一样燃起内心志愿服务的热情。那些孩子们生活在闭塞的山村,他们渴望父母的关爱,渴望知识,渴望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支教结对互助便成了帮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童年最可行的志愿服务活动,这段难忘的志愿服务经历也使我们得到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激励我们继续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志愿服务精神。”
带着小亭精神上路
2010年8月4日,“带着小亭精神出发——武汉大学爱心支教实践队出征仪式”在武汉大学行政楼礼堂举行。又有四支队伍在这个暑期里,即将顶着似火骄阳出发,奔赴不同的地方,他们将进行的志愿活动有所不同,却共同拥有着一颗热诚的心。
在武汉大学,像赵小亭一样的志愿者有17000多人。在该校16年的志愿服务历史中,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令武大学子自豪的故事。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陶孝芳参与成分献血30余次;湖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卢章洪发起成立“救援之翼”,培训10000余人次;在支教的队伍中,李可欣休学一年到乡村“种太阳”,赵书影等在恩施大山里建起魔法教室……
武汉大学校党委书记李健在与“90后”新生见面时就说过:对于武大这样一所百年名校来说,也需要有些人经常仰望星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考学校未来的发展,思考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而他对赵小亭的评价则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女大学生能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广泛而深刻的感动、理解与敬佩,归根结底是她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与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高度统一。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说,赵小亭是武汉大学五万名学生的杰出代表。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孕育滋养了赵小亭精神。“仰望星空,胸怀天下”的精神,一定早已融化在了赵小亭的血脉中。
2010年7月25日,共青团湖北省委追授其“湖北省杰出大学生志愿者”荣誉称号,号召全省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向赵小亭同学学习。
7月25日,武汉大学下发文件,追授赵小亭同学“武汉大学品学兼优、自强奉献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珞珈山与苗岭山区相距千里,但是,“从这边到那边有一条爱的纽带。”爱的使者,便是许许多多像赵小亭这样的志愿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也予以批示:赵小亭的精神十分可嘉,支教中不幸遇难十分可惜。媒体要大力宣传,学校要予以表彰。
2007年以来,武汉大学已有3届学生到贵定支教,这条传递爱心之路,将一直会有人继续走下去。或许正如赵小亭曾经说过的一样:“只有在自己心底燃烧起来的热情之火才是真正前进的动力。”虽然赵小亭的离开,也为其他志愿者们提出了新的关于安全的问题,但是困难却不会阻止他们的脚步。
——赵小亭最喜欢的歌曲《和你一样》
2010年暑假里,赵小亭的名字从荆楚大地传遍大江南北。这个大学二年级学生,以她平实的语言、平常的行为、平凡的生活,诠释了“90后”青年人的追求与担当。
用支教点燃希望
“我想去贵州山区支教,那里很穷。知识是改变孩子们命运的唯一希望,我想去帮帮他们!”赵小亭的老师至今还保留着她出发前发来的信息。到贫困山区支教,一直是赵小亭追逐的一个梦想。在她看来,这不只是一种难忘的生活经历,更是一个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而这个理想,就是帮助更多的孩子推开理想之门。
7月13日中午,经过20多个小时的颠簸,赵小亭和同学们终于到了马场河乡。旅途劳顿,大家都很累,想休息,赵小亭看到有小孩胆怯地过来,“想和大学生玩”,她二话不说,放下行李就跑出去陪孩子,还招呼大家都出来一起玩。这是赵小亭的队友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情景。
为了能将自己备课的材料都带给山里的孩子,赵小亭是女生中唯一背着笔记本电脑的。她说,不怕累,只要孩子们觉得有收获。“这里条件差,我们是来传授知识的。”
第二天早上,赵小亭早早地叫大家起床,“支教时间很短,要珍惜。”
这是一所留守农民工子女学校,地处大山深处。在两间教室里,队员们用课桌拼起了床铺,炎炎夏日,要走十多分钟到农家吃饭,用水管接山上流下来的溪水到厕所洗澡。
“我们既然来了,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要好好教孩子们。”这个生长在江南的女孩子的声音总是那么乐观:“虽然这里艰苦一点,但是这里有城市里看不到的秀美风景和呼吸不到的新鲜空气。大家加油!”
队友王迅说,赵小亭最让他感动的一句话是:“我想多陪陪孩子们,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灌输给他们,让这些孩子们能走出这片大山。”
赵小亭担任英语课、安全教育课和合唱课教学。她的教学本上,工整地记录着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出发前,她在学校里就已做好了教学用的PPT,但来到马场河小学后,总觉得不够完善,又不断修改;她让同宿舍的队员充当听课学生,自己一遍又一遍地试讲,直到满意为止。她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得再多些。
在新邵中学和马场河小学的孩子们眼中,赵小亭永远是那个笑吟吟的“赵老师”。站上讲台,“开心果”赵小亭变成了一位严肃认真的老师,下课铃一响,她又笑嘻嘻地和学生们一起玩耍,山里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她。赵小亭主动和村里的留守儿童“结对子”,10岁的任正笔就是其中的一个,她喜欢这个温柔漂亮的姐姐,有什么心事总跟她说。
这是赵小亭第二次放弃暑假回家,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2009年夏天,刚刚大学一年级的赵小亭便将自己的第一个暑假奉献给了湖南省新邵县坪上镇。她参加了服务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队,那是赵小亭第一次支教,贫穷和闭塞让她这个来自东南省份的孩子感到震撼,而更令她动容的是“大山沟沟里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回来后,在总结中,赵小亭满怀深情地写道,“困难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这些山,翻过去就是一马平川。”
“从湖南支教回来后,我和二中的学生联系过,想起他们淳朴的问题,饱含着对未来和武汉大学的向往。很多人对我说:姐姐,武汉大学真的很好,我会努力考上的。好吧,我会在这边等你们!”赵小亭在日记中写道。
孩子们对外界、对未来理想之光的渴望,促使赵小亭义无反顾地又一次投入到支教的行动中。
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名单确定的前一晚,赵小亭还告诉她的朋友,“我一直很想去支教。”有朋友约小亭暑假去上海看世博,她推辞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她身上不是刻意的诠释,而是自然的流露。因为她渴望给更多的孩子送去知识,让更多的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感受外面的世界。
虽然支教行动并不能直接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但大学生们带去了一种示范作用。马场河小学的罗老师回忆,小亭来这里支教的最大心愿,就是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们做一个好榜样。“她说,她一定要争取在这20天的支教时间里,鼓励同学们心怀希望,好好读书,以后也能成为很棒的大学生。”
“90后”同样有责任和担当
在同学们的记忆里,赵小亭永远是那个活泼开朗、喜欢唱歌的“向阳的蛋”(赵小亭的QQ昵称)。推开关闭了16天的寝室门,汪凤娇往身后望了望,再也看不到平日里相跟着一起回来的赵小亭。寝室里不再有她嚷嚷着要减肥的宣言,不再有她举着矿泉水瓶发誓要把手臂练细的景象。床上的粉色小象,再也等不来主人的拥抱;寝室的水管坏了,再也不会有她爬上楼顶修好,然后在日记里豪迈地写下:“我是无敌赵小亭!”
细细品读赵小亭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找不到任何轰轰烈烈的壮举,更多的是一个普通女孩子的喜怒哀乐。甚至她的志愿服务经历,也如其他志愿者一样,淹没在支教日复一日的苦中作乐里。正如有人所说,“小亭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英雄,或许她也没想要当英雄。”也许没有这个意外,她会跟同学们一样在大山里支教,然后回家,返校,好好学习,积极参加活动,为课后作业跟同学讨论,为期末考试而早起自习,然后,再准备下一次的出发,平缓如常,没有跌宕起伏。但或许正是“这种平凡中的追求,折射出平凡中的伟大”,闪着金子般的光芒。
而这种感动,恰恰来自于赵小亭在每一个细节中对责任努力而自觉的承担。这些看上去无忧无虑,一直被社会质疑的“90后”们,在需要时,一样勇敢地顶了上去。
2010年春季开学前,就已经有很多人报名要参加今年的支教,赵小亭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个,她还主动担任一些材料的整理工作。“因为她心特别细,大家就推选她当‘财政部长’,管支教队财务。”去往贵州20多个小时的旅途中,赵小亭是精力最充沛的一个,火车驶入贵州境内,窗外开始出现连绵不断的大山,风景看腻了,有的同学就会喊,“小亭,来一个”,这时,赵小亭就会边播放手机音乐,边带着大家一起唱歌。大家都睡着了,赵小亭却警醒得很,给大家看管行李。到了支教学校,赵小亭一人担下了英语课和安全教育课,后来凭着一副好嗓子,又接下了合唱课。
赵小亭在支教时发现,这里的留守农民工子女,不仅存在着学习上的困难,更面临着生活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障碍。于是,支教队除课堂授课外,由一部分典型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与支教队员构建双向互动的“结对子”关系,开展长期无间断的涵盖学习、生活、心理辅导等全方位深层次的支教活动。
除了支教,她还不忘村里的那些“空巢”老人,她利用课余时间带领队员们去了村里的老人院,帮助那些老人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为他们表演文艺节目,鼓励老人们热爱晚年生活,给老人们带去了久违的欢笑。临别时,好几位老人都掉下了不舍的眼泪。
翻开赵小亭的尚未来得及书写的人生履历,一个积极、努力、自觉、严于律己的孩子的成长足迹和思想脉络清晰感人——中共预备党员,中国青年注册志愿者,学院社团活动积极分子,武大新生丙等奖学金获得者,她还担任过学生会体育干部、女生部干部和班级副班长。
没有人要求这个刚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做更多,她却总是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没有人要求这个刚刚离家生活的女孩子连续两个暑假到贫困地区支教,但是她义无反顾。 “同为志愿者的我们最能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像赵小亭一样的同学不畏困难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坚持开展支教活动。”武汉大学06级第二临床学院学生、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刘安说。
作为一名在中学阶段便成为中国青年注册志愿者的刘安,谈到志愿服务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他大二暑假时参加的武汉大学“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的情形。他回忆道:“我们这个暑期社会实践最重要的一个内容便是‘爱心万里行’——带领10名留守儿童从居住地黄冈前往广东东莞与在那里务工的父母团聚。记得孩子们刚刚走下火车时,无不为祖国南部的繁荣所吸引,而见到他们许久未见的父母时更是激动万分,父子相拥、母女哽咽的场景深深感动了我们在场的每一名实践队员。相信亲历了那些大山里孩子们的生活后,每位大学生朋友都会和我一样燃起内心志愿服务的热情。那些孩子们生活在闭塞的山村,他们渴望父母的关爱,渴望知识,渴望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支教结对互助便成了帮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童年最可行的志愿服务活动,这段难忘的志愿服务经历也使我们得到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激励我们继续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志愿服务精神。”
带着小亭精神上路
2010年8月4日,“带着小亭精神出发——武汉大学爱心支教实践队出征仪式”在武汉大学行政楼礼堂举行。又有四支队伍在这个暑期里,即将顶着似火骄阳出发,奔赴不同的地方,他们将进行的志愿活动有所不同,却共同拥有着一颗热诚的心。
在武汉大学,像赵小亭一样的志愿者有17000多人。在该校16年的志愿服务历史中,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令武大学子自豪的故事。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陶孝芳参与成分献血30余次;湖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卢章洪发起成立“救援之翼”,培训10000余人次;在支教的队伍中,李可欣休学一年到乡村“种太阳”,赵书影等在恩施大山里建起魔法教室……
武汉大学校党委书记李健在与“90后”新生见面时就说过:对于武大这样一所百年名校来说,也需要有些人经常仰望星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考学校未来的发展,思考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而他对赵小亭的评价则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女大学生能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广泛而深刻的感动、理解与敬佩,归根结底是她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与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高度统一。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说,赵小亭是武汉大学五万名学生的杰出代表。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孕育滋养了赵小亭精神。“仰望星空,胸怀天下”的精神,一定早已融化在了赵小亭的血脉中。
2010年7月25日,共青团湖北省委追授其“湖北省杰出大学生志愿者”荣誉称号,号召全省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向赵小亭同学学习。
7月25日,武汉大学下发文件,追授赵小亭同学“武汉大学品学兼优、自强奉献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珞珈山与苗岭山区相距千里,但是,“从这边到那边有一条爱的纽带。”爱的使者,便是许许多多像赵小亭这样的志愿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也予以批示:赵小亭的精神十分可嘉,支教中不幸遇难十分可惜。媒体要大力宣传,学校要予以表彰。
2007年以来,武汉大学已有3届学生到贵定支教,这条传递爱心之路,将一直会有人继续走下去。或许正如赵小亭曾经说过的一样:“只有在自己心底燃烧起来的热情之火才是真正前进的动力。”虽然赵小亭的离开,也为其他志愿者们提出了新的关于安全的问题,但是困难却不会阻止他们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