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各版《医古文》教材对“扁鹊入虢之诊”一事所涉及的人、事、地的注释多有疏误.文中提及的“中庶子”是宫廷宿卫小吏,并非掌管贵族庶子教育的官员.扁鹊所问的“收”,当偏指“小敛”,核之事态,尚不及“棺敛”,更不兼指“下葬”.虢君出见扁鹊的“中阙”,即是扁鹊所至的“宫门”,非别有一地.“阙”为门旁楼观,可单、可双;“阙门”因处外门、内门之中,被称为“中阙”,非因两旁有楼观,中间阙然为路而得名。
【机 构】
:
201203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古文教研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版《医古文》教材对“扁鹊入虢之诊”一事所涉及的人、事、地的注释多有疏误.文中提及的“中庶子”是宫廷宿卫小吏,并非掌管贵族庶子教育的官员.扁鹊所问的“收”,当偏指“小敛”,核之事态,尚不及“棺敛”,更不兼指“下葬”.虢君出见扁鹊的“中阙”,即是扁鹊所至的“宫门”,非别有一地.“阙”为门旁楼观,可单、可双;“阙门”因处外门、内门之中,被称为“中阙”,非因两旁有楼观,中间阙然为路而得名。
其他文献
《重编医经小学》,吉田宗恂编撰,成书当在1590-1610年间.此书现存刻本和抄本各一种,后有出版社影印出版者.明代吴嘉言《医学会元》中有“漏经穴法”一篇,记载了29个经外奇穴,被《重编医经小学》改编为歌诀,收入卷3.一直以来,由于《重编医药小学》与明初刘纯《医经小学》相混,使得其文献价值位增,成为考察奇穴文献源流不可或缺的一篇文献.出现这种讹误,固然与对权威目录书的轻信和盲从有关,也与“文献讹传
10.我到剑桥第一天算命先生总忘不了说:"命犯小人"、"命带桃花"之类的话,十拿九准.我也犯了小人.1985年3月份,李约瑟发出了正式邀请,将work permit寄给了我.我的教研室建设及师资安排也都已部署完毕,我就向领导递了到英国工作的申请.但此后半年,如石沉大海,没了音讯.李约瑟急了,就写了封信给当年上海第一医学院院长张镜如教授.那时候要出国是大事,出国的人凤毛麟角.我知道有很多关口要过,"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的临时性校书机构,由官府设置,以勘行颁印编校古代医籍为目的.该机构初隶属于门下省的编修院,成员包括1名提举和多位校正医书官.从成立之初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止,12年间编校医籍11部,为保存和传承古代医学文献及促进中医药学术传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关于校正医书局的长官——提举一职少有人论述,至于韩琦、范镇、钱象先3人如何成为校正医书局提举更无人考证
20世纪70年代在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上,生物新技术得以兴起.生物新技术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包括重组DNA技术、克隆技术、基因治疗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其中重组DNA技术是生物新技术的基础和核心.在生物新技术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生化学家、分子生物学家保罗·伯格( Berg P)就是其中的一位。
近20年来,医疗史渐渐成为两岸"新史学"的热点,不过,就医者所写的"内史"而言,比较专业的、牵涉科学技术发展内在理路的分析,常是史学家不敢碰触的禁地,所以当初台湾史语所领导的医疗史研究,被称为"另类"医疗史.所以,史家和医家的医史研究与教学,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沟通管道和对话平台.所以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借着庆祝国医节的机会,在2013年3月9—11日,举办了"医家与史家的对话——中医学术知识的历史传承与
由余新忠、杜丽红主编的《博雅人文读本:医疗、社会与文化读本》一书于2013年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近年来,社会史和文人史,足医学史研究的2个重要的切入点或视角。此书选择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论文18篇,通过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强调在医学史研究中应注意结合社会史的分析和文化史的沧释。
沈伟东先生《中医往事:1910--1949民国中医期刊研究》一书于2012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民国时期,上海成为中医药期刊出版、发行的聚集地之一。在考察全国各地图书馆散存民国上海中医药期刊的基础上,作者分析了中医药期刊对中医学术研讨、跨地域医疗经验总结,以及促进海派中医形成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作者还在书中对民国上海中医药期刊中《内经》、《伤寒》、时疫、中医各科的内容进行了探究。
卡斯蒂廖尼(Arturo Castiglioni,1874-1953)是现代著名的意大利医史学家.1874年4月生于意大利,1890年就读于维也纳医学院,1896年毕业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维也纳期间,受到德国医史学家纽贝格(M.Neuberger)的影响,对医学史产生兴趣,并开始致力于医学史研究.卡氏曾在意大利的锡耶纳(Siena)、帕多瓦(Padua)和佩鲁贾(Perugia)等大学担任医学史
《中华医史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12年12月30日在北京市广西大厦隆重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完成《中华医史杂志》编辑委员会换届调整工作,认真总结第八届编辑委员会的工作成绩、经验教训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办刊思路和工作设想.会议由第九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王永炎院士主持.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蔡丽枫女士、社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王旌女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为佳先生、《中华医史杂